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重返博尔塔拉

1楼
行者足音 发表于:2008/11/23 10:00:00
 

重返博尔塔拉

 

    仲秋10月,天高气爽。借去乌鲁木齐开会之机,我得以重返第二故乡博尔塔拉,了偿夙愿。

   离开梦绕魂牵的新疆兵团农场已二十六个春秋了,不知它现在变成了什麽样子,仍在当地的战友生活得还好吗?坐上飞机,遥远的万里旅途片刻即达,但占有祖国领土六分之一的新疆地域广阔,我曾工作过的农场距首府乌鲁木齐还有近六百公里路程,当初换乘汽车还要走两天两夜,如今乌市至阿拉山口的铁路已全线贯通,乘火车夕发朝至。

   人太兴奋了就睡不着觉,迷迷糊糊地天就亮了。我急不可耐地靠近车窗向外望去。一轮血红的朝阳,悄无声息地在毫无遮拦的无际荒原上喷薄而出,又渐渐变小变亮,映现出艾比湖畔的一片片沼泽草滩。这个日渐干涸的咸水湖已被辟为国家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当年,每当春秋两季,西伯利亚那强劲无比的飓风,从阿拉山口夺路而出,遮天盖地呼啸着从湖面掠过,飞沙走石,混沌一片。即使用被子衣物塞住门窗,屋内仍落下厚厚的一层灰尘。风暴过后,我们跑到湖边,常在这里捡拾到许多濒死的硕大的水禽,为匮乏的生活添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天光大亮,终点站阿拉山口到了。我们一行坐上中巴车继续驶向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博乐市。它是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也是我们这些连队知青曾十分向往的地方。

   修筑在茫茫戈壁之上的柏油路平展地伸向远方,不时可以看到白杨林带环抱着的片片绿洲。棋盘状整齐的条田纵横坦荡,茂盛的棉花绽开了饱满的棉桃,已到了收获季节。火车上那些操着河南、四川口音、携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原来都是到此拾花的季节工,雪白的棉朵将变成他们急需的钱票。我十分眷念的九零团农场就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尽管没有人为我导游介绍,尽管这里已不再那样荒凉,也不再种植玉米、小麦,我分明还是嗅到了农场清晨那往昔十分熟悉的田野的味道。车抵博乐,简单吃过早餐就要出发赶往伊黎,我只能站在饭店门口,寻觅曾经待过的地方,却因市容的彻底改变而一无所获。记得1966年春,我们为连队移栽树苗住在这里,还曾与好友孙书权在市中心十字街上那孤立高耸的清真塔前,留下过一张珍贵的合影照,可惜已被拆掉,踪影难觅。印象中留下的只有小城那清凉的空气、幽静的街道、葱郁的街心公园和虽不很高却崭新的建筑群,还有临出市区,路旁小山堆上新建不久的的敖包、凉亭。

   此行因是参加会议顺便访旧,只能挤出半天时间在九零团停留。从伊黎坐车返回,仍在九零团当纪检书记的天津老乡杨文江早就等候在赛里木湖畔。我无心浏览旖旎的湖光山色,急匆匆地登车一同赶往目的地。第一站是阿拉山口,这个我国西北著名的大风口,是西伯利亚寒流的主要通道,也是欧亚大陆桥中国境内的最西端,九零团农场正处于这个山口之下,现在它已建成为中哈国际铁路的最大口岸。

迎着午后两点的强烈阳光,切诺基吉普车加足马力,一路疾驰。“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夏秋气候的显著特点,虽已是很凉爽的仲秋时节,我在车上仍燥热得出汗。沿着绵延起伏的阿拉套山,约行90余公里,抵达了阿拉山口车站。七十年代前后我虽在这里工作多年,却因忙于劳作,一直未到过它的跟前,只知道阿拉山口的山上有边防站、气象站,气候很恶劣。那离连队很近的高高的废弃的铁路路基倒登上过几次,连里曾组织职工去拆运路基上的电线杆,用以修盖开会用的礼堂。因中苏关系交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眼看修成却又废弃的这条铁路,今天以友善、宽广的胸怀重新呈现在我的面前。繁忙的铁路编组站、欧式风格的车站塔楼、大跨度的仓储物流加工车间、一列列满载原油的列车交织着火热忙碌的边贸景象。车站跟前,应运而生的开发区,投资企业聚集,已初具规模。办公大楼、宾馆饭店、别墅院落一应俱全。矗立在山坡上的边防检查站,黑色花岗岩筑成的山字形的威严院门,端庄、宏大的建筑物上五星红旗猎猎飘扬,肃穆而庄严。欣欣向荣的边境口岸使往昔这荒无人烟的边陲之地生机盎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活力,展现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时间紧迫,当我们从阿拉山口赶到农场已近日暮。汽车从田间大道驶进我曾居住多年的连队,路旁我们亲手种下的白杨林已粗壮高大枝繁叶茂,往日的土坯房都已翻建成一排排红砖房,掩映在绿树丛中。连长、指导员在连部门口迎接我们,接待室窗明几净,墙上挂满了锦旗和规章制度、统计表格,环境整洁而井然,再不像过去的连部土不呛呛。年轻的小连长向我这个位曾谋过面的创业老战士简单介绍了情况,这些年九零团改革开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而且得到了联合国贷款的有力支持,新疆长绒棉、美国红提葡萄等优质农产品已取代传统的玉米、小麦、水稻成为主栽作物,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没想到边远而条件很差的这个农场,经济效益已跃居全兵团前列,成了有名的富裕户。遗憾的是博乐河旁我曾教过书的小学校早就拆迁,河坝地里的柳树、胡杨树已消失殆尽,只有流淌不息的弯弯的河水,从盛开着大片紫粉色穗花的红柳丛中静静穿过,那留下过我无数脚印的柔美的单孔拱桥也已重建成平直的一字长桥。在最艰苦的岁月,我们几乎天天都要走过这座拱桥,用铁锹、镐头去河对岸的野树林砍柴火,从地上的胡杨、沙枣到地下的索索柴、红柳根,都是在漫长的严寒的冬季用来取暖的唯一选择。到后期,人们费尽力气也再难找到好烧的材料了。这是生活的无奈,更是那个混乱、动荡年代造成的的恶果。

在桥头,我只见到了一位姓马的甘肃籍老职工,他已退休3年了,孩子们在博乐和乌市工作,老俩口仍留在连队,悠闲地过着晚年生活。夕阳西下,广阔的原野四处寂寥,这寄托着我许多思念的连队已旧友难寻。再不像三十多年前那样,都是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过着准部队编制的集体生活,或出操、或打饭、或会战热热闹闹,尽管生活紧张艰苦,却充满着火热的青春朝气。望着蜿蜒远逝的博乐河,我惆怅地若有所思,正可谓:世事沧桑容颜改,河水依旧向东方。

   要说最大的变化还是团部附近,毕竟这里是农场的行政和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财力增强,一座新兴的小城镇已矗立在亘古荒原的腹地。团部大楼是一栋方正对称的最高建筑,楼前宽阔的广场喷泉流水,绿树草坪之间儿童们正在艳黄色的健身器材上嬉戏。新建成的学校毗邻幼儿园,造型活泼别致,色彩靓丽。很多职工住进了四层楼房的公寓式住宅区,家家户户用上了暖气、液化气,装上了电话、有线电视。倚着街角兴建的商业街集中了几乎所有的餐饮、娱乐、金融、邮电等生活服务设施,招牌广告林立。成十字形放射的大道两侧,装饰着堪称华丽多姿的街灯。小镇虽小,规划、建设却都不落伍,很有时尚感。杨文江的家在三楼,是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刚搬进两年多时间。屋内宽敞明亮,客厅、卫生间、卧室都装修得几乎与天津的商品房毫无二致。站在客厅凭窗远望,小区环境整洁豁亮,绿化很好,安静而有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土坯房与地窝子灰蒙蒙一片,车辆驶过黄土飞扬,仅有极少服务设施的荒僻之所。杨文江笑着说:“这房子现在也升值了,今年团里还要加盖上万平米新房呢”。

   在团部招待所吃晚饭时,杨文江请来了还在九零团当老师的天津知青佟庆云和冯秀莹,虽20多年未见面了,但那模样、脸盘儿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毕竟在一起吃苦了十几年,熟悉到骨子里。我们激动地紧紧握着手,互道别后的情况。现在农场的学校很正规了,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一点不差,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就是天津老乡已所剩无几。看得出来他(她)们已完全适应了,而且家庭生活和精神状态都不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是适应力最强的动物,何况今天的兵团农场已跟上了时代前进的节拍,人们的生活正走向安宁和小康。作为一代有志青年,为了祖国的边疆建设,他(她)们献了青春献子孙,更值得我们钦佩。

   夜幕在不知不觉中降临,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站在九零团团部大楼前的广场上,亲密而依恋地拍照留念,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紧握的手不愿分开。火车驶离阿拉山口车站已经很远了,我的心情仍难以平静。

博尔塔拉,我还会再来的。


                             

2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8/11/23 15:53:00
  第二故乡永生难忘,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足迹。我们的心一辈子留在那里。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1/23 21:35:00
行程匆匆探故乡,
当年土变如今洋,
战友相逢长回忆,
后代兴趣慰心房。
4楼
孙书权 发表于:2008/11/24 15:58:00
此文已经收到作者的散文集里正式出版,故地重游鸟瞰式写来潇洒从容,好笔力.
     博尔塔拉_我们青春梦遗落的地方,写过一首诗摘录两段:


<<博尔塔拉的电话>>

 

 

穿行于直线弧线交错

的立交桥间

我徒然地揩抹着

都市喧嚣的黏液

来自博尔塔拉的电话

刮来一缕松爽的风

啊 博尔塔拉

我听到你啦

听到

战友四十年未改的乡音

听到

美丽边城的清新和宁静

 

博尔塔拉

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曾遗落我

金色梦幻的热土

曾栽种我

 

 

稚嫩幼芽的土地

战友啊 尊敬的战友

你们至今守望着

我们青春的

开拓 播种 收获

守望着我们心中

那块不变色的翡翠

你们在那碧绿的年华

都有过眩目的闪光

我曾执着地仰望

 ................

.............. 

此刻仰望天空

长云飞速流动

跨越空间时间

往事从容如风

我们都曾认真地生活

还要走好未来的历程

珍藏心中的那颗翡翠

永远让它温润透明 

5楼
那一片芦苇地 发表于:2008/11/25 11:30:00
文笔平朴,叙述详尽,欣赏。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