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打草

1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8/11/24 20:54:00

   

      打草就是割草。
      我插队的那个地方,美称“大草原”,实则牧草并不丰茂。根本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秋天,甸子上的菅草充其量尺把儿高,多数仅一拃多长。打草,就是把“土地爷”这可怜巴巴的短须剃个精光,集腋成裘般地为牲畜储备越冬口粮。割这么短的草,镰刀就不好使了,得抡芟刀来“打”。一个“打”字,把   割草奋臂挥刀的大动作形容得十分贴切。

      芟刀,据说是古已有之四大农具之一。这个“芟”,说白了,就是削草用的长柄大镰刀。

      芟刀外形酷似汉字“厂”字。长长那一“撇”是刀杆,短短那一“横”是刀头。芟刀杆长得出奇,大概有两米左右,刀杆还特意要有“豆角弯”,使起来才得心应手。芟刀头形似引颈奋飞的大雁,因而当地人也称芟刀为“雁脖刀”。芟刀头宽三四指,刀长一尺有余,为减轻刀头重量,减小削草阻力,有些人专门把刀背厚棱棱剁去。淬了火经过精心磨砺的芟刀锋利无比,用指甲弹拨那刀刃,铮铮有声;刀刃贴地皮一扫,草茎齐刷刷斩断,真叫“所向披靡”。当地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某青年扛芟刀过清渠,见游鱼潜水,怡然不动,忍不住用刀杆向水里一戳,岂料刀头落在自己后脖梗上,脑袋搬了家。故事太玄。不必考证真伪,但足以说明芟刀之锋利。因此,打草人出工收工,都牢记扛刀在肩,刀头朝天,谁也不敢大大咧咧拖刀走,更不敢用芟刀逗着玩儿。

      用芟刀打草与用镰刀割草大不相同。镰刀割草,田埂沟坎哪儿草厚哪儿下刀,可以“挑肥拣瘦”;单兵作战,机动灵活;芟刀打草,必须在一马平川大草甸上才能施展得开,而且必须“挨盘挨”地打草,不许“拔毛”;芟刀打草没法“单挑儿”,必须“双打”,两人搭档,最好有一位是“左撇子”。右边一刀“抿”过去,左边一刀“背”过来,两弧相交,这一“趟子”草才夷平、打透、归堆、聚绺。

      打草姿势绝对有讲究。打草人两腿等肩宽叉开,脚尖向前,不能撇八字,行进“步法”是两脚贴地交替前移,而不是抬腿迈步。“持刀式”:刀背挨地,刃略上翻,前手握在刀杆“豆角弯”中部,后手捉住刀杆尾端,紧贴腰际。打起草来,一半是前臂挥刀,一半是借扭腰带动刀柄的“巧劲儿”画弧。一对搭档,左右开弓,配合默契,节拍明快,动作优雅,在绿茵茵的草场上形影不离,迤逦向前。到大草甸子上打草,生产队组织壮劳力统一行动。宽宽的草甸子上,十几对、几十对搭档如雁阵横斜,顺序排开,每档站位,恰到好处,刀不留空,草不留隔。刀过地光,如刚刮过的脸,干净利落,泛着青茬。芟刀打草这活儿,干了叫人看着心里痛快。几十柄芟刀有节奏地挥动,几十列“草趟子”在大甸子上平行延伸。秋高气爽,荒野恬静,看似一幅如诗的田园风情画。

      其实,打草这活儿挺苦的。

      秋天的清晨,草尖上挂满露珠。打草人一下草甸子,露水就润湿了鞋袜,润湿了裤管。腿肚子以下湿漉漉地干到太阳出来,阳光微风加体温好不容易把鞋袜、裤腿“熨干”,人又累得汗流浃背,“裤裆里抓蛤蟆”。一天下来,衣衫、裤腰上结满汗渍。俗话说“秋蚊子——死叮”。草甸上的秋蚊子更厉害。成团打缕,如烟盘旋,挥之不去。说了你可能不信,芟刀抡过去,密密麻麻的蚊团撞在刀口上,叮叮声清晰可闻。打草人两手握刀,无法驱蚊,干挨叮。尽管忍着暑热,身着长裤长褂,皮肤裸露处还是红疙瘩累累。姨从上海寄来驱蚊药水,打草时我扎紧袖口裤脚,外露皮肤遍涂此药,自以为防护有效,然而眼睑,嘴唇这些涂不得药的地方,还是难免被可恶的蚊虫偷袭,奇痒难耐。

      随生产队远征打草“开辟新战区”的日子,知青离开集体户,跟社员一起吃大锅饭。打草活累,队里补贴口粮,主食敞开肚皮吃。饭不限量,菜可没有,更别奢望有油水。随队一名老汉掌灶办伙食,顿顿是半斤八两一个儿的苞米面贴饼子,锅底熬着大茬子粥,下饭的就是自带的大酱、腌芥菜疙瘩。十来天不见油腥,打草人馋得厉害,碰巧捉个刺猬,糊泥巴烧了吃,算开顿“荤”。有一次到水草甸子打草,意外碰到几只野鸭雏,扑扑楞楞飞不高跑不远,大家甩下芟刀在泥淖里紧追不舍。为捕捉猎物,一位知青的农田鞋陷在淤泥里找不见,成了“赤脚大仙”。好几位扑在泥滩上,弄得满身泥水滴。两三只鸭雏终于成为战利品。晚餐,品尝到难得的野味。酒鬼们借口有了下酒菜,还多喝了几杯。那时,不懂得《野生动物保护法》,或许这个法还没有出台?否则,我们还得咽下馋虫,把到嘴的野鸭子“放生”呢!

2楼
小豆子 发表于:2008/11/24 21:10:00
哈哈!
    感到了真实生活的再现,没有亲身的体会绝无此绘声绘色的描写。
   我们那里打草的姿势是,将长长刀把的一部分挟在腋窝里,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进行操作,这样做可能轻快些吧。
3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08/11/24 21:53:00
我们那里的打草方式和豆兄那里一样。参加打草的人每人一把芟刀,还发一块油石。
我打过几天草,但比别人慢。后来就改成坐在搂草机上赶着马儿找轻闲了。这活儿只累一只右臂,因为要按要求不断地提起后面的搂草笆子。
4楼
小豆子 发表于:2008/11/24 22:06:00
哈哈!
      我感到,龙兄下乡几年,好像尽干轻快活了,哈哈,会来事之人,佩服,佩服!
5楼
沙海归舟 发表于:2008/11/24 22:33:00

想起来有一点打冰球(是草球)的浪漫味道,可惜不能随意奔跑,满草场“飞”;更像是城里环卫工人在马路上“练书法、写大字”

6楼
闯北走南 发表于:2008/11/25 9:24:00
  别小瞧农活,干什么都有技巧,人家会干的轻轻巧巧,还特快,不会的出了死力,还赶不上趟。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