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山西为什么称为“三晋”?先说晋字:山西在春秋时为晋国,故后世简称山西为晋。按,晋,西周侯国,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传子燮父,因地邻晋水,改国名为晋。晋极盛时,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区、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的一角。春秋后期六卿逐渐强大,国力日渐削弱,至公元前376年为韩、赵、魏三家所瓜分。
山西史称三晋大地,如同陕西称三秦,山东称齐鲁,河北称燕赵。山西的历史最早记载是司马迁在《史记》讲到的“剪桐封弟”故事。 说的是三千年前,周成王继承周武王做了天子,成王年幼执政,朝廷大事靠他叔父周公辅佐。当时的唐国叛乱,成王命周公去平叛。有一天,成王和他的弟弟姬虞在庭院里游戏,成王无意中把一桐树叶子剪成玉圭的样子,对姬虞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做唐国的诸侯吧!”史官伊秩说:“天子无戏言,颁布昭书吧!”就这样,姬虞就做了唐国的诸侯。柳宗元对此事有质疑,写了一篇《桐叶封弟辨》。 姬虞在唐国经营有方,使唐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来。他死后葬在晋水之南,就在今天的晋祠之西南,又叫晋王岭。 他的儿子燮做了唐国的诸侯,因晋水而改国号为晋。燮不负众望,苦心经营,民富国强。后人追根思源,在风景秀丽的悬瓮山下,立祠永祀。是为晋祠。晋祠里有金人台、鱼沼飞梁、难老泉等名胜。 我们在晋祠游览,看到了中国最早的扩音器材,就是“水镜台”,一座古戏台。当初建成后来听戏的人很多,后面的人听不到,就买了八个大瓮埋在两旁,从此后面人再多也能听到。 其实这是古人的独特发明创造,利用物理学上“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的原理,让声音在大瓮中传播、共振,从而达到扩音器的效果。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智慧。 水镜台两旁楹柱上有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对联: 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 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文章。此联为清末贡生淳德所撰,仅用二十字,即描绘出晋祠美丽画卷。 而正面台柱上则有刘大鹏所撰楹联两幅,其中之一写到: 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 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这就把戏文与现时紧密联系在一起,戏演人生,人生如戏,自古皆然。
有好照片的请贴上来吧!
此贴看起来如喝醇酒,回味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