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山西五台山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6月22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会展中心拍摄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陈海通 摄
新华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廖翊)记者刚刚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09年6月26日12时36分,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此次申报的内容包括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北魏、唐、宋、元、明、清)的佛教建筑及独特的圣山环境景观,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据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第(II)、(III)、(IV)、(VI)等4条标准,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至此,中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7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
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和感谢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有关国家对于五台山项目的理解和支持,并将认真研究、落实世界遗产委员会及其咨询机构关于五台山保护管理的重要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该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使其得以妥善保护、流传永续。
据了解,此次与五台山联手申遗的另一项目嵩山正在审议中。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264797998.jpg:
五台山风光 资料图片
注:全文与图片来源于搜狐新闻。点击新闻网可以看到原文,以及五台山十年风雨。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五台山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五台山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至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发育典型,已经成为全国研究对比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充分显示了其在地学位置中的作用。
传说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文殊菩萨初来震旦(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时,居于石盘洞中。而石盘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五台山为道家所踞。
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终成为我国的佛教名山,来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两家的争斗。
五台山风光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