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与老驼鸟、三毛、老北京网的几位摄友返回当年插队的山西省天镇县对历史悠久的新平堡、保平堡、一步跨两省的马市口进行外拍。在拍摄过程中,得大同市文物局负责长城工作的刘媛女士陪同。陆续将此行的照片发上来。
1、新平堡之保平堡
保平堡位于新平堡南侧凤凰台山顶上,北望新平堡,平远堡,西洋堡,东.西马市口;南与南口,桦门堡相接。军事位置极为重要.据《读史方舆纪要》:“嘉靖二十五年(1546) 设,隆庆六年(1572)增修。内平虎墩极冲、外腰火儿诸处俱属部驻牧。”其堡城“周一里七分,高三丈六尺;内驻守备、座堡、把总各一员。旗军三百二十一名,马十八匹。分守长城十里,边墩十八座,火路墩十一座”。嘉靖三十七年(1558).俺答由此入犯攻扰,为备御要地。根据实地调查,城墙保存较好,与记载相符。在东墙置门一座,高五米,宽三米,进深十一米,砖券门洞上方嵌有石额,书“镇云”
刘媛女士曾用过大同淑女的名字发过不少晋西北长城的文章。李二口是原本准备去的第一个目标。看庄园兄的发片果然使人震撼。后因天气及时间原因改赴水磨口,景观也很吸引人。
刘媛女士曾用过大同淑女的名字发过不少晋西北长城的文章。李二口是原本准备去的第一个目标。看庄园兄的发片果然使人震撼。后因天气及时间原因改赴水磨口,景观也很吸引人。
谢谢您的支持!水磨口当年有二十多名北京知青,记得有彭骖、宋奎年等,去年12月份他们集体返回水磨口。刘媛提出的大同长城学说对于我们用相机来记录这段古长城很有参考价值!也值得我们去看一看。
保平堡的堡门以砖建成,发两张晨光中的堡门。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复件 img_1919.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复件 img_1918.jpg:
2、山西天镇之新平堡
位于堡中心的玉皇阁为明代遗物,亦名镇边楼,是全堡的制高点,为明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明代在边镇中央建阁,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阁为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阁上飞檐伸展,阁内彩绘逼真,据说有八仙等形象,但是我们不得其门而上,没亲眼见到。阁下为十字相交的道路,至今仍是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道路两边大多仍为明清建筑,各种商铺林立,夹杂着浓厚的现代化生活气息,置身其间,恍若重回明、清时代,令人生出今昔何昔之感。按照我们的徒步实地考察结果,明大同镇72城堡里都曾经建过类似的楼阁,平时做交通要道,战时可以充当中心指挥部,同时也供奉安定军民心灵的神佛。但是今这样的楼阁多被拆毁,遗存到现在还大体完好的,只有新平堡了。72城堡中仅天镇县境内即分布有八堡一城,其中只有新平堡仍然保留有如此完整的古迹,也是历史缝隙中的奇迹。
新平堡值得大书特书的另一笔,是其悠久的历史。这里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经是代郡的延陵县地,北魏时期为山戎、林胡民族居地,其故城遗址尚存,即今新平镇西古城村,现存有东城墙,据考证为汉代遗迹,“该城东西长约八百米;南北长约九百米,城墙残高二至四点五米,宽六米。”唐设天成县,一直延续到明前。这里从来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初期更是因战争频繁,在这里修长城、筑堡障,并设新平路参将,隶属于大同镇。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将天成卫、镇虏卫合为天镇县后,此地开始由天镇县管辖,所以当地有“先有新平堡,后有天镇城”这句新平堡人颇为骄傲的口头禅。
新平堡紧畔长城,是一座重要的兵营。今新平镇境内早在战国、秦汉、北魏就建筑过长城。今天看到的长城墙体是明代所筑,北西界为内蒙古辖地,东界为河北省,附近的边墙如今依然残高8米左右,宽5米左右,也全部都是土夯墙。明朝时候新平堡参将负责守边18里,边墩26座,烽火台16座,历来为“边疆极冲之地”,驻军曾经达到1642人,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明成祖朱棣曾御驾亲征,在此地与瓦剌首领顺宁王马哈木决战。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此堡为“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置,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修。周三里有奇,……嘉、隆中,屡为寇冲。归款后,设市口于此,亦要地也。”如今堡墙多已被人为所毁,但是仍可看出残存的夯土城墙圈。堡设北、东两门,北称新远门,东称拱化门,堡的东门尚残存砖券拱,城门上均置关楼(今已不存),东南角置文昌阁,堡内按照规制建有多种庙宇,多毁于现代。
新平堡让人骄傲的历史还是它曾经有过发达的商业。明隆庆年间,堡西开始设西马市,每年阴历七月初三至十四开集贸易,长城内外的物资在这里得到交换,国家在这里设置海关税务,为明朝“国家级”贸易,其重要性相当于现在的“广交会”。开市期间明朝朝廷以银两购买马匹,俺答部落等各个少数民族部落购买粮食、布匹、茶叶等,但是禁止铁制品。堡内七-家经商,这里的大商人也曾经称得上富甲一方,他们曾经把店铺开到了二连浩特、俄罗斯等地,单看他们留下的大量住宅,就能看出他们曾经的辉煌。现在新平堡的北街仍是商贸一条街,街两边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每年的阴历五月十八这里都要开物资交流大会,周边冀、蒙各地的村民纷纷来赶集,一派盛世繁华。令人惋惜的是,古老的商业店铺建筑现在已大都被改建或正在改建。在四五十间店铺中,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仅存一间,木制的通头门板依然在使用,窗户上的木窗棂仍古色古香。但是大多数变了样子了。
岁月流逝,自从北方游牧民族对新平堡及其拱卫的地区的丰饶富庶第一次感到惊诧并生出贪婪之心来此大肆掳掠,已经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年里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死掉了,许多人依然内容单调地活着,岁月只留下几行字被深藏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史志里。对于新平堡和它的哨营来说,只有蓝天依旧湛蓝,厚土依旧坚实,夏日盛开着鲜花的大地庄严肃穆,太阳灿烂得逼人的眼睛,在这样的天空下,在这样的大地上,繁华过来了,又过去了;热闹过来了,又过去了。而人们依然用上千年没有什么变化的方式同多种不幸、苦难和灾祸搏斗着,顽强地设法继续生活,一代接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