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忘六五八五
难忘一九六五年八月五号,这一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也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孩子们,离开了学校走出了家门,乘上了开往山西的专列。踏上了我们人生的漫漫旅途。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放弃了在北京参加工作的机会,而是奔向了广阔的天地,赴山西省曲沃县的各个乡村,当上了一名新时代的农民。我们插队了,我被分配到史村公社史村大队,和我一同到史村的还有五十一名同学,我和五个同学被安排到第二生产队。从这一天起,我在这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六年半时光。我终生难忘,我经历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洗礼!
(二)今天进村啦
列车次日上午九时左右到达侯马站。下车后就在车站小广场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后在侯马招待所休息並午歺,下午我们分乘数十辆大卡车奔向了曲沃县城,安排我们住在曲沃中学里培训三天。无忧无虑的我们当时就像过年—样高兴。
八月九日清晨,我们看到学校大门外停了数不清的大马车,饭后老师告诉我们今日进村。
那一天史村是全村总动员就在早己为我们准备的宿舍院子里,搭帐篷、支锅灶、办起了十全席,迎接我们这些北京娃!公社领导以及全体村干部,还有贫下中农的代表。和我们共进午歺,当地领导发表热情欢迎知青下乡落户的讲话,气氛十分热烈,我们也沉浸在欢乐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一天终于开始啦!
(三)短暂无忧的生活
我们知青的宿舍是在史村的南门外盖起的。一字排开三排北房,大门朝向村里,我们知青宿舍日后多年一直称为《革命大院》。刚揷队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给了我们许多的照顾和邦助,生产队给我们购置了农具,大队派厨师负责我们的一日三歺,粮食是由县里下拨,每人每年528斤粮,每人每月还发给2元的零用钱。我们这个期间下地干农活也是象征性的,生产队对我们要求不严十分照顾。傍晚收工后在大院里是欢歌笑语挺快活。日子过得也算悠哉悠哉!
后来我们听说在广大的农村中正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作《四清》,很快四清工作队进村啦,大会小会多了起来,村中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很快就是元旦、春节。一九六六年社会上风言风语越来越多,一场紅色风暴即将席卷全国,我们国家的十年浩劫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帷幕。我们知青的方方面面也陷入了动荡中,知青们将要在困苦与困惑的艰
难岁月里渡过自己的青春时光。
(四)贫瘠的热土
我落户的史村在曲沃城东20里,这里地势高是丘陵地带。干旱少雨,靠天吃饭是史村百姓的生存特点。史村在曲沃县是个贫困村,而我揷队的第二生产队又是史村贫困队之一。我们插队的当年风调雨顺小麦喜获丰收,我们也和村民共亨了秋收的喜悦。
从六六年开始持续多年,天气久旱少雨夏秋两季庄稼严重欠收。我们和村民的生活陷入困境中,口粮年年不够吃,经济作物如棉花、烟叶等更是欠收严重,家家户户劳动一年口粮钱都挣不够。有一年也是最糟糕的67年,我们二队一个工值九分钱,全年干满勤也不够队里的口粮钱。我们跌入了贫困之中。
国家的政治风暴伴随着连续的自然灾害,几年耒我们在缺吃少穿的困境中战天斗地,磨炼意志。我插队落户的史村,如果实现电气化,水利化,机械化,科学种田,村民生活实现小康,还很遥远。史村呀史村,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就像银幕上的美好景象,並不存在。它在我的梦幻中。
四十一年后,也就是2006年,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看望了曾经帮助和照顾过我的乡亲们,他们的生活和住房有所改善,日子过得也算衣食无忧。但史村的村容村貌依然如旧,仍然落后于这伟大的年代!?
就是、就是,我同意甄石大哥的意见。
兵团的就是比我们好,又有工资,又发粮票的,还发衣服呢,我们什么时候穿过新衣服啊?我都能想象出来,他们兵团战士穿上新衣服的时候,左照照、右照照的照镜子的模样。
不过,甄石大哥插队的时候,好像还没有文化大革命呢。
他们可真是名牌老插啊。
哥哥,你要知道,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当他给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会给你关上一扇窗,虽然兵团的同学,某些地方比咱们好。但对人的一生来说,一辈子来说,都要综合审定的。
人是活的,条件是死的,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例子。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风水是轮流转的。
所以,你看到他们好的时候,他们也有不好过的时候,这!就是人生!
把自己的后半生过的平安、舒适就好,不是吗?
同感,
同一样的年代,同一样的青春年华,也有着
各不同的生活经历,我们都是那样的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