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回定襄小住了几天,其中在沙村住了一夜。离沙村也就2里地就是蒋村,那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家乡人们尊称薄老)的故居。
薄老原名薄书存,1908年2月6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薄老的父亲薄昌福是一个以种庄稼和操纸为业的农民,母亲胡秀清是个农村妇女,他姐弟三人,排行老小。1925年17岁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春为了便于秘密活动改名为薄一波。薄一波是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解放后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2007年1月15日薄老在京逝世,享年99岁。
回定襄参观薄老故居,是我这次计划中的一项。但听说薄一波故居还没开放,一般不让人参观,为了到时减少麻烦,我给我原在定襄工作时的同事打了个电话。第二天现任县人大财经委主任的老同事开车接上我们,还带来一个现在法院任民事审判庭庭长的老同事,经过一阵寒暄后,开车来到蒋村。
薄老故居非常好找,随便问谁都会告诉你。在村东头一个高坡上有一较为偏僻的巷道,故居就在这小巷道的东头。故居外墙用泥抹平后白灰抹面,院门为青砖砌墙,条石横梁式结构,院门上方有青砖镶嵌式砖雕横匾一块,雕刻有 “和气清风”四个字,字体敦厚飞动,颇见功力。“和气”寓意睦邻友好,和为贵,“清风”则寓意做人不谋私利,为官两袖清风,体现了薄老的本色。走进细看,不难发现,这房子最近已被修缮过。据说故居建于清朝末年,这砖刻门匾是当年的原物,保存极好。大门紧闭,上面挂着一把大锁,大门右侧上方挂着用中英文对照刻制的橙红色的牌板,上镌“薄一波同志故居” 五个大字,这里已成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进入院门,通过过道,来到院中,薄老故居为晋北农村常见的老式四合院,房屋为土坯砌墙砖木结构,是当地十分普通的农家建筑,面积大约为200多平方米。北屋四间半,过道占用半间;西屋两间,一大一小;南屋五小间,东南角一间是农村砖砌竖井式厕所;东屋为三间大的前敞明柱式柴棚。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颗百年大枣树,院子的西北角有一颗较小的梨树。
我们先进入北屋,北屋从里面看是一大一小两间。在大屋,东侧建有土炕,土炕上有一张炕桌和三个坐垫,炕西南角有一大锅和一个风箱,与土炕相连。屋北侧有一方桌,方桌两侧有两把太师椅;方桌正面的土墙上有一内嵌式神龛,高宽均约半米,按当地习俗,神龛平时将木门关闭,逢年过节时才打开祭奠;神龛两侧有薄老在抗战时期身着军装的四副照片。
大北屋还有一个西套间,用木格糊窗纸隔开。里间也有一个土炕,西墙上挂着一些薄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展游击战争,参与创建太岳根据地时期的照片。
由于薄一波故居的院门在北面,按照当地普通老百姓建房讲究风水的习惯,故西屋为院中的主房,主房的高度要超出其他房屋,所以西屋比其他屋略高。据管理人员告知,薄一波就出生于西屋的大屋子。大屋中有一大土炕,大炕上有一炕桌,桌前有三个坐垫,炕里有一木箱。一个大锅灶和风箱与土炕东南角相连,一个小锅灶与土炕西南角相连,炕前有一冬季取暖用的炭火炉架。大屋的南面摆一大躺柜,西面摆一大条桌,西墙挂有薄一波父亲薄昌福和其母亲胡秀清的照片,还有薄一波嫂嫂池月清的的照片。薄一波父母亲去世较早,嫂嫂池月清对他多方照料,直到他离开家乡参加革命。
山西定襄县蒋村,曾经是明清以来麻纸制造重镇,蒋村麻纸是纯手工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蔡伦当年发明的那办法,是用正宗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造出来的纸,因为它还是用麻头造纸的。蒋村一直供着蔡伦的牌位,每年三月十七和十月初十对蔡祖师进行祭祀。听说“蒋村麻纸”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获成功。
清末民初,在蒋村一二百户开纸坊的人家中,薄一波的父亲薄昌福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是靠着开纸坊,和辛勤劳作,一家人才有了生活之资,并积攒了一些钱,在蒋村东头的周家堡子买下这个小院,买了8亩坡地。薄一波父亲的做纸生涯,基本可以算作蒋村普通农民的谋生典型:种地加小手工业,不会发大财成大款,但也衣食丰足,合家饱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