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时代离家不过几站地就是北京的城墙,一座高大、雄伟、基本完整的明城墙。上学后与住在城墙附近的同学结识了,在他们的带领下曾经爬到城墙上玩过。上城墙有两条路,一条是马道,就是古代守城的军士骑马上下城墙的通道。另一条是住在附近的人为上下城墙自己开辟的路,沿着城墙内侧曲曲折折的一条羊肠小道,比较陡峭。马道被城墙管理部门砌上砖挡住了,不让人走。我们这些孩子只能沿着那些小道爬上去,对于胆小的人来说也挺危险的。
爬上城墙只觉得眼前豁然一亮,城墙内外一览无遗,套用毛泽东的诗词,真有“极目楚天舒”之意。城墙的地面向两边延伸,铺有地砖,非常平坦,满地都是羊粪蛋儿。地砖的间隙长满野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靠城墙外面一侧荒草萋萋,长得很高,间或长有很多酸枣棵子,红彤彤的小酸枣点缀在绿叶中,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在城墙的外侧建有垛墙,上有垛口,可以射箭和瞭望。垛墙很高,我当时站在垛口也就露出小半个身子,垛墙比我都高。从垛口往下看,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是一条铁路,两旁堆满了煤,到处都是黑的。我所在位置的北侧是朝阳门的城楼,高大巍峨,楼门已被封住,我们进不去。听同学讲过去的京城大盗燕子李三就在上面住过,使我们对城楼里面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朝阳门外护城河的桥那时候还是一座木桥,但已不是吊桥了,桥两边有栏杆。许是三国演义的小人书看多了,我们几个同学说要是吊桥多好,晚上把桥一抻,谁都不能走了。哈哈,那时候真幼稚啊。
倚着垛墙往城外看,护城河苟延残喘的一汪污水泛着臭味,河两岸长满青草,河的对岸是一片露天仓库,外面围着铁丝网,里面堆满各种材料。它的北边是一片住宅,低矮的房屋,简陋的围墙,据说住在里面的孩子比较野蛮,打架不要命,城里的孩子比较惧怕他们,他们也自翔是河东的孩子谁都不怕。
城墙的里侧是护墙,也叫女墙,也很高,站在旁边有一种安全感。抬头往城里望去,城里的景色完全暴露在眼底,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屋顶,杂乱无章。远处的景山、北海看的清清楚楚,还能看见北京站的钟楼。那个时候北京城里高楼很少,空气也清新,视野是很开阔的。如果在雨后站在城墙往远处眺望,北京的西山也历历在目,黑压压一抹山峦,在西边的天际蜿蜒起伏,使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们很是向往。远处马路上的汽车和行人犹如蚂蚁,纵横交错的街道密密匝匝,放飞的鸽子响着嘹亮的哨声在我们脚下来回盘旋,胡同里不时传来小贩的叫卖声,不禁使你感到除了城墙的浑厚、高大,还有北京城的那种悠闲和安定。
沿着城墙中间的路,我们寻觅成熟的酸枣。除了酸枣棵子,城墙上还长有许多不知名的小灌木,估计都是小鸟把种子带到城墙上成长的。
我还看见过在城墙上放养的山羊和绵羊。小时候的北京城有不少养羊的,每天都要把他们的羊驱赶到城外吃草,有时也把羊轰赶到城墙上吃草。城墙上的草较多,完全够那些羊吃一个夏季。
在城墙上放风筝是最好的选择,第一城墙的地面没有任何障碍物,顺着城墙跑一马平川。其次城墙上空没有电线和大树,不怕风筝线被缠绕。再说城墙的两边都有护墙,安全是没有问题的。城墙高大有风,也有助于风筝的起飞。那时候的北京,放风筝的首选是天安门广场,每天到傍晚时分,广场上空全是各式各样的风筝,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甚为壮观。像我们自个儿糊个屁帘儿,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能到城墙上自得其乐,别有一番天地。
玩够了、跑累了,有个同学想上厕所,他想在城墙上就地解决,我们吓唬他说:“你要想在城墙上拉,以后我们就管你叫假高眼。”他怕传到学校,尤其怕女同学知道,一直憋着没敢解决。
那年月上城墙玩的人不太多,除了住在附近的人偶而上去外,其他的人并不经常上去,如果没有同学带领我是不会上的,因为人们都管上城墙玩的孩子叫野孩子。
几十年沧海桑田,北京的城墙早已灰飞烟散,城墙的留存孰是孰非我不作评论,人心自有公道。值得庆幸是我小的时候起码上过北京的城墙,在人生历程上也留下一笔,比起那些伪北京人,多少有点阿Q式的满足感。可话又说回来了,你上个北京城墙有什么了不起,人家有钱,要上就上“天上人间”。
破旧立新教训忘,
马兄文笔叙蹉跎.
天上人间非仙境,
城南旧事烟云过.
老马哥的好文章,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不光你上过城墙,我也上过,小的时候和两个哥哥,上过安定门的城墙,那是安定门和前门一样,两个城门,城门外是护城河,上城墙,下河抓蛤蟆咕嘟,在铁道上玩,太多的回忆,嗨,城墙没了,回忆还在,老祖宗留下的城墙,就那么没了,可惜呀!太可惜了!真真的可惜呀!
好文,谢谢老马!
破旧立新教训忘,
马兄文笔叙蹉跎.
天上人间非仙境,
城南旧事烟云过.
好,变色龙说得好。
老马哥的好文章,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不光你上过城墙,我也上过,小的时候和两个哥哥,上过安定门的城墙,那是安定门和前门一样,两个城门,城门外是护城河,上城墙,下河抓蛤蟆咕嘟,在铁道上玩,太多的回忆,嗨,城墙没了,回忆还在,老祖宗留下的城墙,就那么没了,可惜呀!太可惜了!真真的可惜呀!
好文,谢谢老马!
说得对,城墙没了,回忆还在。看看现在尚存城墙的那些城市,真感到有些脸红,是为某些人脸红,其中也包括了前门和鲜鱼口。
北京城东南角尚存的一段为数不多的残城墙
从城墙上的断面可以想象当初的孩子们(马营海的孩提时代)是怎么在上马跑来跑去的放风筝了....
现在其它地方的城墙那个也比不上原来北京的城墙啊,高大、壮观,太可惜了。
北京最后残留的一段城墙,被重点保护起来。这是我的同学在今年刚刚开春时,在城墙边留影,我编辑起来,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