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2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又到了难忘的这一天

1楼
腊梅 发表于:2011/11/13 17:03:00

又到了11月13日,永远难忘的这一天,43年过去从来不曾忘记。

1968年这一天是我插队“纪念日”,这一天我告别亲人离开北京,乘火车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来到了山西省定襄县季庄公社横山村,从此我就永远记住了这一天。

漫漫人生路会有多少值得纪念的日子,但总会有时想起有时忘记,不知道为什么唯独下乡的这一天我年年记起......

不是庆祝,不是纪念,不是喜,不是悲,只是难忘!

2楼
山光水色 发表于:2011/11/13 17:45:00

 

这是今年我发在纪实栏目的一篇与楼主同题文章,再发在这里作为跟帖:

 

 

永不忘却的密码

 

春节,一位当年一起插队的知青同伴来拜年,闲聊中,免不了回忆起插队往事,感叹岁月的流逝。同伴的一句话,让我久久回味。

 

他说:“年纪大了,记忆不如从前了,比如银行卡、储蓄单的密码,经常会忘记。将出生日期设成密码,又担心连身份证一起丢失,也不保险。后来我将我们上山下乡的日期设成密码,这个日子我始终记得清清楚楚,决不会忘记!

 

是啊,我相信不止是他,每一位老知青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日期。

 

就是这一天,我们从城镇到农村,从此有了“知青”这一名称。

 

就是这一天,我们离开家,离开父母,从此走上社会。

 

就是这一天,我们的命运被改变了,以至于几十年后,还有青春“悔与无悔”之争论。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对于知青来说,这一天,不管自愿不自愿,都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它几乎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所以才那样刻骨铭心。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几个难忘的日期,比如自巳的出生日期,比如结婚日期,比如孩子的生日。而作为老知青,则多了一组生命的“密码”,那就是上山下乡的日期。这个日期,除了一起上山下乡的同伴,就是爱人和孩子也未必记得,这也是知青情结的一种体现吧。

 

上山下乡那一天,是老知青刻在心中永不忘却的密码!

 


3楼
文华胡同 发表于:2011/11/13 18:39:00

不是庆祝,不是纪念,不是喜,不是悲,只是难忘!

小贴士:

      季庄村,位于定襄县城正北11公里,为定襄县季庄乡乡镇府所在地。紧邻忻阜高速公路,有朔黄铁路、三瑶公路从村中经过,为原平市至五台县必经之地,五台山机场坐落于季庄村,其占的3/4为季庄村原辖土地。季庄村交通十分便利。

  季庄村北邻县界,东邻宏道镇无畏庄村,东南邻阎徐庄村,南邻邱村,西邻横山村。
  季庄村北部有一山,名为漆郎山,为原平市与定襄县界山,山中有漆郎洞,相传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让的藏身之地。在《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吕氏春秋·不侵》、《吕氏春秋·王道》、《资治通鉴》中有豫让的详细记载,其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史记》中豫让所言。豫让为刺杀赵襄子,吞炭漆身,被人尊称为“漆郎”、其藏身之山被称为“漆郎山”。为纪念漆郎四月初一殉主,季庄村每年在农历四月初一举办庙会,称为“四月儿会”,延续约两千五百年。庙会主要以唱晋剧为主,四方游客商贩云集,非常热闹(近年来由于村民民主自治,村委会财权较弱,很少唱戏,但庙会每年照常)。

  季庄方言属晋语五台片定襄话,大量保留了入声,保有韵尾的喉塞音,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并有大量的分音字(一个字分为两个音节,如“滚”读成“咕隆”)。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远古成语,发音风格与吴语相似度较大,与闽语、赣语、客家话有所相似,虽说地处北方,但与北方官话在发音上有较大区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横山村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横山村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文华胡同 发表于:2011/11/13 18:42: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横山村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腊梅 发表于:2011/11/13 19:55:00
问好山光水色朋友,相信每一位老知青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日期。

 

6楼
腊梅 发表于:2011/11/13 20:16:00

文华版主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么熟悉的地图,图上所标的每一个村是那么亲切历历在目。

现在那里的交通非常方便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基本是绕村过了,可是想当年我们要走28里路才能到县城和火车站,途中还有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我们要经过的是滹沱河,河面很宽没有桥, 水小时男生自己淌水过河,女生可惨了,看着滚滚河水发晕只能雇人背着过河。尤其是探家归来,大包小包的拿着吃的回来,最发愁的就是过河。

7楼
秋子 发表于:2011/11/13 21:26:00
老同学看到你写旳插队日期,我也想起我插队旳日期,12月初,我还记得你们比第二批插青见到茯面还是荞面旳亲热劲,早沒多长时间到定襄,但一个个吃得好结实.
8楼
紫嫣墨韵 发表于:2011/11/18 8:32:00

腊梅姐姐好!

   突然看见您的帖子,被吸引住了。我们每一位知青朋友都有难忘自己的那一天!

那一天是我们步入社会的开始,是我们朦朦胧胧人生的开始,因为有了那一天,才有了我们知青这个响亮的称呼,才有了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的情结和那份共同命运的缘分!

9楼
文华胡同 发表于:2011/11/20 19:36:00
以下是引用腊梅在2011-11-13 20:16:00的发言:

文华版主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这么熟悉的地图,图上所标的每一个村是那么亲切历历在目。

现在那里的交通非常方便了,铁路和高速公路基本是绕村过了,可是想当年我们要走28里路才能到县城和火车站,途中还有一条大河拦住去路,我们要经过的是滹沱河,河面很宽没有桥, 水小时男生自己淌水过河,女生可惨了,看着滚滚河水发晕只能雇人背着过河。尤其是探家归来,大包小包的拿着吃的回来,最发愁的就是过河。

环境依旧,记忆犹新......

10楼
铁牛 发表于:2011/11/21 15:22:00

每年的今天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43年过去了,回想起我们乘坐的专列从北京一直开到山西永济这座黄河岸边的小城。当天晚上19时毛泽东的最高指示从新闻节目中播出。我们狂欢、我们鼓舞。漫长的人生道路是从这里开始的,至今年龄已60有余了。记得奥运之年,出差顺便看看乡亲们,发现插队所在的村位于张营镇,翻建张营小学,建造三层较为现代化的教学楼。由于资金不到位停工了,我们作为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知青,理应尽最大能力予以支援。2010年初七,当我们4位知青再次到达张营时,学校已经正式使用了,我们的心比蜜还甜。回首往事,作为一名知青永远不会忘记高温40°麦浪滚滚割麦时的情景;更不会忘记与村民比拼2个多小时摘棉花突破40斤大关,累的瘫炕上连晚饭都不想吃的情节。正是基于知青的大好年华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才会在40年不同工作岗位上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也希望上网的知青有法律方面需要咨询的问题,发到我的邮箱(fengqiang51@163.com),有求必应。

 

共2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031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