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泯灭的青春】.采黄花
记得在学校开始报名到兵团时,负责接兵的一个参谋在介绍兵团时说,“到兵团吃的是白面馒头,穿的是军衣大氅,天上飞着天鹅 地鵏,地上是黄花蘑菇”。
他的话让那些没见过草原,不了解兵团的学生们,着实地对辽阔草原充满了神奇,对即将奔赴的内蒙古兵团生活充满了憧憬。
可到了兵团以后,战士们除了看见了茫茫草原外,什么也没看见。生活的反差太大,于是,他们就去问那个接兵的参谋,
“白面馒头呢?”参谋答:“等你们自己种麦子呀!”
战士们又问“军衣大氅呢?”答:“还没发下来呀!”
“天鹅地鵏呢?”回答说,“还没飞来呢!”
“黄花蘑菇呢?”参谋说,“还没长出来呢”!
这件事,后来在战士中广泛流传,战士们觉得受骗了。
其实这个参谋也没有撒谎,后来确实也都兑现了。我们种了麦子,由一天三顿小米饭,改成一天三顿馒头,真是天天馒头、顿顿馒头,吃的也直想换回小米饭(哈哈,我这样说,西部师团的战友觉得我们太不知足,吃馒头还吃烦了。想想看,就是山珍海味天天吃也会无味的是不?)
军衣大氅也发了,我们不但发了单衣、棉衣、大头鞋等,而且发了皮大衣,绵羊毛的军大衣很是挡寒。
天鹅地鵏这些罕见的鸟类,在苇塘或水塘也能见到。
夏季草原上百花盛开,也生长着黄花蘑菇。
我曾经采过蘑菇,也有采黄花的经历。
夏季,草原上的黄花漫山遍野的开放着。听说,黄花菜就是我们在家吃的花菜。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和木耳、蘑菇、鸡蛋一起炒很好吃。战友说,离我们驻地不远就长着一大片黄花。于是,大家商量好准备一起去采摘。
一天早上,我们带着准备好一块布,拿着大纤维袋,往草原上走去。
并安排好下午有战友赶着毛驴车去接我们。要是没车接,一大袋子黄花菜是绝对带不回来的。
离驻地不远,翻过一个丘陵漫坡,在我们前方的草地中有一大片泛着金黄,在茫茫绿海中很是耀眼,很是壮观。战友说,那就是黄花地。
啊!好大的一片黄花地,真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绿海中的黄金甲,丛丛婀娜多姿,枝枝妩媚多情,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我们欢呼雀跃地向那片地奔去!
来到近前,只见满地的黄花开得那么灿烂,那么纯净,那么流畅,淡黄花儿顶端聚一点青绿,质地厚实,饱满,枝枝黄花,微风吹来腰肢摆动;就像淡雅清纯、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
大家赶紧拿出带来的布系在腰间,下面两角用别针别起来成一个袋状,开始了采摘。
我们跻身在花海中,闻着阵阵扑鼻的花香,两手忙碌着。别看是第一次采黄花,都像是行家里手,眼睛盯着,两只手忙着。已经开花的不能要,我专门采那种含蕾带苞,中部色泽金黄、两端呈绿色、顶端乌嘴、尖嘴处似开非开的那种。交替地往腰间的布袋放。布袋满了,再往纤维袋子里倒,这种劳作有点像采棉花的棉农
蓝天白云,茫茫绿野,黄花丛中,战友采花忙。
很快,我们的大袋、小袋装满了,放眼望去,绿野中的黄花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采摘而显得稀疏,依然“遍地都是黄金甲”,金黄一片。
我那时不知黄花菜还有学名,只知道好吃。现在知道,它的学名萱草,也叫忘忧草、金针菜。据传,古代有位妇人因丈夫远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世人称之为忘忧草。怪不得苏东坡称:“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
也有人形容黄花菜“径同翠竹细柳,叶若兰草宽韭,花为筒状金质,亭亭玉立于荒野杂草之中”也很形象。
回来后又是一通忙,因为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需要焯一下再吃,否则会中毒的。看着金灿灿的黄花菜,我们也忘了曾经的劳累。
现在想想真要感谢大草原,它不但养育着草原儿女,接纳了我们这些城市的学生,在锻炼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这些从没有过的美好经历。
我想兵团生活苦也好、乐也好,青春岁月有悔也好、无悔也好,就是这些苦乐年华构成的青春岁月,成了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时时地让我们想起,回忆着、回忆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onew_8134670_162359363122_2_conew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onew_u=2558552890,1961180673&fm=23&gp=0_conew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onew_u=762654133,174152113&fm=21&gp=0.jpg:
说起当年采黄花,
成群结队笑哈哈,
别说兵团生活苦,
也有欢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