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北京赴云南知青画册《青春》之跋

1楼
如歌 发表于:2012/1/11 7:33:0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未标题-1 副本.jpg:

    画册《青春》共计163页,精选500余幅照片,其中90%是当年珍贵的黑白老照片。画册从现有知青文字中撰编了60余位战友的120余段文字,其中有近百个极富历史、民族色彩的小故事。

    画册以装饰艺术化的形式,按独立团、一师、二师、三师、四师、水利兵团排序,将八千子弟名单镶嵌其中。

    编撰画册,是为了还原我们的青春,给自己留下一份怀念,给历史留下一份记录,给孩子留下一个故事。

    我想,我们的目标实现了。

 

   

2楼
如歌 发表于:2012/1/11 7:33:00
以下文字是我为画册撰写的《跋》:

                                                           知青的纠结

 纠者,纠缠难去,结者,结郁在心,纠结一词的流行道出了人们的某种心理的诉求。对于知青,同样如此。

为了做这本画册,我的知青战友翻箱倒柜找出了数千张珍贵的老照片。照片记录的是八千子弟下云南的故事,算不得轰轰烈烈,但,这是八千子弟的青春备忘,绝对真实,不可复制。

照片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与自己逝去的青春对视,还有照片后面的故事,那都是些永远无法割舍的记忆,代表着一个个纯真的情怀,昭示着一段段赤诚与苦涩并存的经历。照片上阳光多于风雨,欢乐多于苦难。怎样叙说、编撰我们的画册?怎样向后人交代这段历史呢?是炼狱还是浪漫?是批判还是怀念?我,纠结了。

怀旧从来就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而知青的怀旧往往过滤了苦痛,剪裁了酸楚。缺油少菜的饥饿幻化成传奇的经历,茅屋陋室的难堪也演绎成了别样的谈资,苦难混杂着欢笑,孤独包裹着甘甜,说不清,理还乱。岁月的神奇之手已经把历史磨砺得熠熠闪光。是我们真的健忘吗?绝不!我们可以忘记盛宴的滋味,因为还有下次;我们也可以忘记挣钱的喜悦,因为以后可能会挣得更多,但我们不会忘记曾被自己记恨过的地方,缘由很简单,当年的苦难不再,逝去的青春不再,我们曾在那里受苦受难,我们也曾在那里涅槃自己的生命,那里有共和国绝版的故事,那里是我们自己的雪山草地。

然而,逝去的日子里总有美好存在,何况我们逝去的是自己的一段生命。这一切,都会因这本画册再一次被定格。

 对于红土地,我们说:过去恨你,现在爱你。理智地想想,四十年前,我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恨她,她接纳了我们的青春,我们也曾笑着与她相拥,也曾像恋人一样为她付出。但后来我们厌倦了,由厌倦而生恨,我们厌倦的是那场运动,恨的是被扭曲的理想和追求。四十年后,我们老了,一拨又一拨回去探望曾逃离的那个地方。我们爱的或许并不是那片胶林,那条河流,而是隐于胶林,溶于河流的虽有缺陷但依然鲜活的青春时光。这也许是我们之所以纠结往事的原因,也是我们编撰这本画册的原因:穿过时空看到价值。

画册从酝酿到定稿,历时一年有余。我们既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怀念,也想给历史留下一份记录,给孩子留下一个故事。

我们常说知青情结,这情结是一种很难说清的东西,或褒或贬,并无定论。但无论褒贬,只要你曾为知青就不会健忘那段烙着青春印记的历史,这印记已不可磨灭地刻在了我们记忆深处,纠结着我们的躯体和思维,逡巡着,追问着我们,耿耿于怀,直到永远。

 曾为知青,虽然都有着大体相似的经历,虽然都爱唠唠叨叨地追忆往事,但知青一族从来就是一个松散、脆弱的矛盾体,尤其是当许多怀旧活动还原了记忆的底片时,争论更不曾停止。无悔与控诉对擂,淡漠与反思PK,只要是涉及知青的话题,知青的活动,你一定会丰收,既有琳琅满目的文物,更有各种声音的集合,直到把你搅得头晕脑胀,纠结不已。

纠结啊知青,响应号召奔赴农村时,我们貌似豪情满怀;丢盔卸甲逃亡时,我们狼狈不堪只剩下迷惘;

纠结啊知青,成功者说那是成功的铺垫,失意者说那是倒运的根源;

纠结啊知青,曾经的理想主义变成了愤懑的喋喋不休,单一的信仰分裂成多元化的滔滔不绝;

纠结的事万万千千,纠结的理说也说不清。也许,你不愿意与别人纠结,但能免得了与自己灵魂的纠结吗?因为那个年代被“不纪念”,没有人给我们立碑颁发纪念章,于是乎,我们心有不甘地自己掏钱,为我们的青春树碑立传。于是,北京赴滇知青联谊会成立了,还有了2010年保利剧场的演出和《八千子弟》纪念文集的出版。现在,又有了这本画册和即将推出的图片文物回顾展。

知青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历史,却有着值得回味的经历,这就足够了。很欣赏一位朋友的话:“比较前辈的苦难和后代的惶惑,我们堪称幸运。”经历了青春大迁徙的岁月,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能以特有的方式讲述自己纠结的历史。这历史有苦有乐,有酸有甜,有沉重更有历练。正因为如此,在纠结的同时,我们的肩上更多了些担当的坚强、承受的韧性和理解的宽容。成长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一个人的成功和倒霉不能完全归咎于时代的变迁。

 不必再纠结了。我们不会找借口辩护我们曾经的错误和轻狂,也不会因过去的肤浅和难堪而沮丧,青春的每个挫折,每次打击都有其特定的人生意义。知青的历史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风雨中的坎坷和摔打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坚韧和顽强,红土地成就了我们面对兴衰成败的坦然。盘点生命,还青春以过程,我们在逃离后获得新生,在新生后祭奠逃离,愈久远,愈清晰,愈有意义。历史教会我们直面人生,不管她是惨淡还是辉煌,是不堪回首还是豪情万丈。

我们的画册不是一本单纯的老照片集锦。本着尊重差异性,坚持包容性,力求客观性的原则,我们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纪实的角度,在选择照片的同时,也从现有知青回忆文字中选编了近百个故事。由于岁月久远,许多照片已难寻拍摄者。画册没有标明照片的拍摄(提供)者和主人公,我们只想通过这些老照片和其中的故事,从全局上备忘八千子弟的那段青春时光。在此,谨向画册照片的拍摄(提供)者及回忆文章的撰写者,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人民画报社的老记者如和宋海生、游恒等身居海外的战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画册出版付出心血的各团(场)战友:刁松泉、王迎、王克明、王晓超、邓行舟、龙英、叶光浩、卢晓莉、李燕昌、李清、刘国华、刘静、刘建国、吴幼环、杨大辰、杨永华、杨建华、宋启和、邵玉玲、陆志尚、武剑、张春生、张保平、赵昭、赵来春、胡国恩、郭洁、高远、高永泉、曹平生、彭振戈、谢元茹、魏薇、魏全福等(按姓氏笔画排列)表示真诚的谢意,也向因版面篇幅所限未能入选的照片的拍摄(提供)者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还把迄今所收集到的所有北京赴云南知青的名单,按兵团建制序列,以装饰艺术形式镶嵌在画册之中。

画册是我们自己的心路历程,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浓重印记。至于如何评价这段历史,我们的画册不承担这样的政治责任。

 纠结的青春,纠结的知青。昨天,我们经历坎坷,今天,我们笑傲磨难,十年后,愿我们再回首时都能跳出纠结,大呼一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3楼
雷午寨主 发表于:2012/1/11 8:47:00

“对于红土地,我们说:过去恨你,现在爱你。理智地想想,四十年前,我们也并非一开始就恨她,她接纳了我们的青春,我们也曾笑着与她相拥,也曾像恋人一样为她付出。但后来我们厌倦了,由厌倦而生恨,我们厌倦的是那场运动,恨的是被扭曲的理想和追求。四十年后,我们老了,一拨又一拨回去探望曾逃离的那个地方。我们爱的或许并不是那片胶林,那条河流,而是隐于胶林,溶于河流的虽有缺陷但依然鲜活的青春时光。这也许是我们之所以纠结往事的原因,也是我们编撰这本画册的原因:穿过时空看到价值。       ——如歌”

“纠结”——一个很新潮的词,如歌把知青现在的心态用这两个字概括了。

 确实,红土地让我们又爱又恨,又恨又爱,那里留下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我们的眼泪、我们的鲜血、我们的初恋、我们的……

 当年离开那片红土地时,我听到不少人咬着牙说:“以后撒尿都不朝西南这个方向!”可是就是说这个话的朋友,在四十年后回到连队,与老班长相拥而哭,不是泣,而是大声痛哭,回来时还从胶林里包了一包沁过自己汗水的红土。这就是纠结在爱与恨之间的感情。那段经历如何评价,青春的有悔、无悔,会引发几千、几万种评论,但知青内心的纠结是一致的。

 去云南的北京知青最小的,今年也有58岁了,大多数都进入了“甲子之年”,已经步入了“老年时段”,多一些平和、多一些快乐,比什么都强。再过上十年、十五年、二十年,我们如果还能欢聚在一起,那才是最幸福的事呢!

 努力吧!战友们。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102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