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国知青网 http://zqbbs.5ijt.cn/

知识青年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老 罗

1楼
叶小青 发表于:2013/4/5 13:38:00
 

 

 

老罗是个怪才。

老罗是与我同一个大队的土生土长的苗族汉子,属兔,大我一轮,因此我管他叫老罗。我们是在公社文艺宣传队认识的。

一九七六年的夏天,公社打算抽调能歌善舞的年青人,组成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到各个大队巡回演出,一是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二是锻炼人才,磨合队伍;三是提炼和深化节目,为年底参加全县的文艺调演作好准备。

苗族青年中能歌善舞的人不少,但除了芦笙还会其它乐器的人不多。芦笙吹不出样板戏的韵味,文艺宣传队又不能没有乐器,碰巧那时我偏偏拉得一手好二胡,于是便有幸被选中,进了文艺培训班。

文艺培训班就安排在距我所在的生产队两公里的县农校里。农校早就没了学生,只有几个无所事事的老师留守。文艺培训班的到来,着实让荒芜了好多年的农校恢复了生机,老师们一个二个兴奋不已,至少在短期内,有的老师又可重执教鞭重登讲台过把瘾了。

文艺培训班有一百多号人,文艺宣传队将从这一百多号人中筛选出20人,其余全部淘汰,淘汰率高达80%以上。这对那些自命怀才不遇志在必得的文艺骨干来说,暗地里的竞争是残酷的。

培训班开班第一课居然是教简谱。上课时,我发现包括我在内的人都对简谱兴趣索然。我感到无聊,是因为简谱对我来说太小儿科了,而对其他人来说,简谱又太复杂了。文化程度本来就不高的农村青年,想要通过区区几个课时就把简谱恶补速成,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课堂上的气氛十分沉闷。

下课后,教室里就热闹得多了去。吹拉弹唱,人们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使将出来,目的就是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印象。我自然也不能免俗。我想进这个宣传队,除了我本来就喜欢玩二胡外,进了宣传队就能理所当然地逃避繁重的重体力活,逃避日晒雨淋,工分照挣,况且还有人给我做饭,何乐而不为呢。

培训班里玩二胡的人不少,起码有十几个;玩笛子的更多,有三几十个。说句不恭的话,那几十号人的乐器玩得真是跑冒滴漏,叫人惨不忍闻。

那天下课后,我在靠走廊的窗子边,找个背向走廊的位置坐下,尤自拉我的二胡。

我拉的是我的拿手曲目,二胡独奏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我希望能一炮打响。也许是天助我也,那天我简直是超水平发挥,把一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演奏得回肠荡气,豪情万丈。由于我的技艺明显高人一筹,以技压群芳之势,把教室里的各色杂音通通压下,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我的独奏音乐会。一曲终了,我还陶醉在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绕梁余音中,身后冷不防响起一个低沉的声音:拉得还行。你还会别的曲子吗,再拉几曲我听听。

我回过头,这才发现窗外不知何时站了两个人。说话的就是上简谱课的老师,另一个人我不认识。

我说,拉什么曲子?

老师说,随便。拉你最拿手的。

我沉吟片刻,横下心来,拉了一首难度极大的“二泉映月”,我想以此证明我的实力。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除了八个样板戏,几乎所有的经典艺术作品都被打入另册,阿炳先生的“二泉映月”也不例外,也被归于靡靡之音之列。为了避免招惹麻烦,在公开的场合,我一般不敢放肆演奏这些所谓的靡靡之音。今天,我的选择不是有意挑衅,而是剑走偏峰,有出其不意的意味,但很明显,这是一着险棋,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如果老师真正懂音乐的话,我想,他绝对不会认为“二泉映月”是靡靡之音。那如泣如诉的曲子,把我自己都感动得不得了。“二泉映月” 演奏完,我余兴未了,又趁兴演奏了“江河水”,外加“良宵”。

音乐老师和那人就静静地站在窗外,专心致志地听我的演奏。拉完“良宵”,我回过头问老师,还需要继续吗?老师说,可以了,你就到宣传队来吧。旁边那人紧接着问我,你会简谱吗?当时我有些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地说,我连五线谱都会。就这样,我成了进入宣传队的钦点第一人,也是入选宣传队唯一的贵阳知青。

那人就是老罗。

老罗是宣传队队长,兼首席小提琴手,兼导演,兼作曲,兼指挥,兼编剧,兼编舞,兼剧务…… 同时还兼宣传队大内总管。事后我才慢慢意识到,我的回答,无意中刺痛了老罗,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一向自命清高、多才多艺如老罗者,居然不懂得五线谱,他甚至不知道五线谱为何物。

老罗的小提琴拉得很好,但他演奏的姿势很难看,持琴的左手紧紧地夹住身体,持弓的右手也显得僵硬,不能随着演奏的曲目挥洒自如地上下翻飞,一看就知道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经过老师的指导,完全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最高学历是小学五年级的他对音乐的天赋极高、乐感极强、悟性极好,我们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全是他一个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他的代表作,小提琴独奏曲“苗岭春来早”,(这是他为自己写的,纯碎是有感而发。但好象与同时代的一首歌曲重名了,只不过他当时没意识到;或者是意识到了但他不愿意改,因为这个题目与他的作品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太贴切了。)在我看来可谓优美流畅、珠圆玉润、具有浓郁的苗族民歌色彩,其主旋律我至今还能哼出来。与他相熟后我曾暗暗叫奇,此人太可惜了,如果他有一个好的机会,好的老师……可是,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可惜了的又何止老罗一人,可惜了的可是整整一代人。

从此,在老罗的带领下,我天天混迹于一群美女帅哥中,既养眼养心,又把二胡的演奏技艺操练得炉火纯青。可惜的是,回城后整天忙于生活,忙于娶妻生子,把个二胡的演奏技艺生生地给弄丢了。夜澜人静之时,每每回想起来,不免嘘唏。这是后话。

在宣传队的日子过得神仙般快活。白天在农校教室里排练,每个星期抽一个晚上到各个大队巡回演出。老罗还真够意思,每次演出的压轴戏,都是我的二胡独奏曲“北京有个金太阳”。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地球人都知道是个什么日子。那天早上,我们也照例在农校的教室里排练,广播喇叭突然播出一条节目预告,大意是说今天下午三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有重要节目播出,请各单位组织收听。那时候,时不时有片言只语的、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透的最新最高指示发表,照例是要组织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宣传队也没把这个预告太当回事,排练教室里照样笙歌鼎沸,歌舞升平,不亦乐乎。下午三时,重要节目如期而至,一听到播音员沉痛的声音,我马上明白,巨星陨落了。

国葬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尽管宣传队美其名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也不能幸免,顺理成章作鸟兽散,从此结束了我的“职业演奏家”生涯,我和老罗也从此天各一方。

不知老罗现在可好?

2楼
龙行天下 发表于:2013/4/6 7:42:00

老罗可是宣队长,

吹拉弹唱样样强,

可惜出生未逢时,

不知后来怎么样。

3楼
塔松 发表于:2013/4/6 7:42:00
      特长生的优势何时都出类拔萃,比起农业劳动的苦自然是天上地下。
4楼
千帆过 发表于:2013/4/17 21:32:00
   以叶小青的二胡水平,在当时的学生中也不多见,进宣传队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用叶小青的话说“回城后整天忙于生活,忙于娶妻生子,把个二胡的演奏技艺生生地给弄丢了。夜澜人静之时,每每回想起来,不免嘘唏。”不过这类技能如同骑自行车一样,一旦会骑了,就忘不掉的。现在退休了,可以到公园尽情的拉二胡了,也一定会为晚年生活增加不少乐趣。
5楼
叶小青 发表于:2013/4/20 21:23:00
    谢谢各位版主的光临和点评。出生富裕中农的老罗其实是个悲剧性人物,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偏偏生不逢时,令人扼腕。
6楼
自强不息 发表于:2013/4/22 11:56:00

老友如今功成名就,退休赋闲逍遥,可否将近年的摄影作品发到中知网与大家分享呢?可否重新操琴让大家一饱耳福?我期待着!

顺祝新周快乐!

共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069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906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