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原创]《格律诗词》我之拙见


  共有4077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格律诗词》我之拙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白发狂夫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98 积分:2953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0/3/14 12:51:00
[原创]《格律诗词》我之拙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2 12:34:00 [只看该作者]

                             《格律诗词》我之拙见 

      小时曾经有个“梦想”长大后做个作家,但直至老死将至此“梦想”终未实现。小时特爱看书,尤其钟爱古典书籍,但家中约法:《红楼梦》不准看----整天搅缠在女孩子中会有麻烦,《水浒传》不准看----打打杀杀会闯祸,《三国演义》不准看----老谋深算易成奸刁之人,《西游记》更不准看----长大了不成“器”。看来本夫一生未成“大器”便是偷看了《西游记》造成的“结果”。 
        中学时对古典诗词又产生了兴趣,读了一首古诗或古词,闭上眼睛便能感觉一幅浓墨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诗词中的诗画意境令我陶醉。于是有了学写古体诗词的欲望,“搜肠刮肚”将自认为最美最雅的词语按字数堆叠成诗、词句,并学着古人的样标为《七律》、《清平乐》之类的词牌,洋洋自得。 
        教我们文学课是位曾在大学中文糸任过教,颇有文学功底的老师。他看了我写的诗、词除鼓励一番外,说我写的诗、词不合“格律”,不能称之为“格律诗词”是“自由体”,不能随意滥用词牌,否则会被人怡笑大方。此时方才知道学写古诗词还有那么多学问,不久在《新华书店》买了王力著的《诗词格律》一书,看后对 诗词格律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格律诗词》诞生于唐代,宋朝以后有了大的发展,《格律诗词》产生于乐坊,最初是用来配乐吟唱的,因此对语句音韵、平仄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写《格律诗词》不应称之为“写诗词”,严格讲而应称之为“填诗词”。因为《格律诗词》很难写,写好更不易。毛主席曾讲过:不合平仄的诗词不能称之谓《格律诗词》,并告诫:《格律诗词》难学,不易在青少年中提倡推广。 
         现今不少人不按格律学写《格律诗词》,并自称为“改革创新”,在许多论坛引发争论,我有时也参与其中交流,本人认为:按不按格律学写古体诗词悉由个人自愿,不按格律写得非常好的古体诗词大有人在,但只能称其为“自由体”或谓“古风”,它不属于《格律诗词》范畴,如若标上只能专属《格律诗词》的词牌(如《五律》、《七律》、《清平乐》《忆秦娥》、《菩萨蛮》等),就必须按“格律、音韵、平仄”来填诗词,否则会不伦不类,被人讥笑为“诗盲”附庸风雅。这好比包子店卖包子,称“大肉包子”可随你配馅,没人追究,如若标称“天津狗不理包子”,就会有人责疑你的配馅是否符合“狗不理”规范要求,是否“挂羊头卖狗肉”?中国国粹《京剧》是剧牌,如果标称《京剧》而不按京剧唱腔板眼,唱成流行歌曲,给人何种感觉可想而知! 

    (本文是在某论坛有关《格律诗词》讨论中的文稿供网友交流) 

附帖二篇专家文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思考 
     
      在网上经常看到诗友们因为诗词格律争吵不休。大抵分为两派:守律派,破律派。守律派主张写古典诗词就要遵守诗词格律,最好不要去破坏它。因内容需要,偶有出律,可以原谅。但不能为了出律而出律,那就是本末倒置了;破律派认为,古典诗词格律太束缚人的思想情感,不利于发挥,应该破除。他们往往搬出毛主席关于诗词格律的观点和苏东坡的几首诗词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毛主席确实说过那样的话,然而,毛主席却是个古典诗词大家,他的诗词无一不是中规中矩的;苏东坡确有出律处,但是,苏东坡只是偶尔出律,同样,苏东坡可以说是古典诗词超一流大师,他的东西就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教材。 

         
      本来想写一篇东西,系统地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可是,几番命笔,又无奈地停下,为啥?我怕说不透道理,误人子弟。恰好,在2008年8月1日的《杂文报》第六版上,看到王开遂一篇文章《由“鬼词”说到词律》,大为赞赏!我便借花献佛,转贴过来供大家欣赏,参考。 
        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代数万名残垣断壁下的地震遇难同胞的魂魄的“抒怀”,声言“纵做鬼,也幸福”。亵渎逝者竟至如此地步,真是匪夷所思! 
   
       评价文学作品的优劣,当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着眼。说到此作的“思想性”,虽说有人为之藻饰,说它“立意是好的”,“实际上是对逝者的祭奠和告慰”,然而更多的人则是对它严词痛斥。这样的批评文字,在网络上或报纸上稍加检索,便可见得滔滔皆是,此处不说也罢。本文只简略地谈谈此作的“艺术性”。——虽然如某君说,王兆山的“鬼词”全然没有艺术性可言,徒然“令文学蒙羞”。 
   
      我感到十分困惑,王兆山原本可以将他的作品命名为“自由诗”(“自由”者,无拘无束,率性而为也),却为何一定要将其雅称为“词”?韩愈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不知身为省级作协副主席的王兆山“专攻”的是些什么,我所敢于断言的是,他于诗词创作,迄今未得其门径。他那两首“薛蟠大爷体”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公开发表,一则在于作者过人的勇气,一则在于作者的“作协副主席”头衔。换做别人,不卜可知。不过,既然王兆山有填词的雅好,我们倒也不妨拨冗对他进行一次诗词写作方面的义务启蒙教育。 
   
      古往今来的词作者,将“词”的创作过程称之为“按谱填词”或“倚声填词”。“填”字的由来,在于选定某一词牌后,须按照“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原则逐字逐句“填写”。显然,王兆山仅仅知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却全然不知赋予诗词作品声韵的美感,至为重要的是“字有定声”。 
     
      试以这首让他丢尽脸面的“鬼词”《江城子》为例来作一说明。作者的写作过程,大约就是比照苏轼先生悼念亡妇的同调作品的写作过程。细数全词的句数以及每句的字数,无不谨守绳墨,与苏词吻合。可是,读者如果试图吟诵,则难免疾首蹙额,甚至废然而止。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之时,丝毫不曾顾及声律,可谓为所欲为。显然,他不知“平仄”为何物,遑论“四声”!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他在用韵方面竟然错得那样离谱,真得建议他把《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吴思游艺,慕雅女压机苦吟诗”读几遍,并写出不少于三千字的心得体会来。在此,顺便给王兆山提一点建议:你既然不能严守传统的诗词格律,就不要滥用古已有之的词牌名目。你何不“自创新调”,将你那两首大作取名为“沁园冬”和“满江黑”呢?偏要说这是“江城子”,那是“钗头凤”,怕不能令人作三日呕吗?
 
      我相信,这篇短文足以令那些基本不懂诗词格律、却自以为风雅得不行的赵忠祥之流汗颜的。  
 

      再说点题外话。现在还有些人认为古韵已经死亡了,没有人能够读得出来了,于是,他们很是排斥古韵。我同意这些人对于古韵的看法,但是,不同意废除古韵。因为,你不懂古韵,就不能看懂古人的东西,也不会明白音韵的古今源流关系,也就谈不上学习古人的精华了。一个不懂古韵的人,现代的四声新韵也不见得能用好。现代人写古典诗词,能用古韵更好,如果不能用古韵,用新韵也不错,因为,新韵适宜诵读。能用古韵的人,肯定能用好新韵。能用新韵的人,不一定会用古韵。 

      一个人如果整天嚷嚷着要突破古典诗词格律束缚,那么,他肯定不懂诗词格律。因为不会,才受不了诗词格律的要求,规定。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多,往往都狂妄得不行。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总数 44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