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怀念“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先生(《老插笔记》代序)


  共有214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怀念“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先生(《老插笔记》代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陆鹏九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818 积分:17247 威望:0 精华:65 注册:2008/12/13 11:14:00
怀念“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先生(《老插笔记》代序)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4 10:59:00 [只看该作者]

 

 

一九八九年汪曾祺先生批阅拙作《喜丧》评语全文如下:


 

这篇小说有生活。语言也不错,有后套的特点。

缺点是:

一、感情不够深沉。老魏福、老李庚以及周围的人,都是很可悲悯的。他们对生活的想法,他们的生死观,他们的心态,都是使人震颤的。这是一些生活在贫穷、落后、封闭的土地上的“土人”。写好了,可以向人们指出:这就是中国。写的时候,越冷静越好,不要把感情露出来,甚至可以有点调侃。

二、结构太乱。主要人物应是魏福,李庚只是个陪衬,不能平分秋色。建议把这两个人分开写。先写李庚,后写魏福,叙述和众人对魏福的议论要分清,不要一会叙述,一会又写众人的议论。先写魏福的死,再回叙魏福的一生,最后再写他的喜丧的场面。

材料要筛选一下。每一细节,都要有作用,都能表现出这个人。比如李庚要卖鹰膀子、吃猫肉,本来都是挺有意思的,现在只是说了两件事,没有写出李庚这个人。

注意分段。什么地方切开,要产生“意义”,造成全文的节奏,于节奏中出感情。

建议你看看李锐的小说,看看他的叙述的冷和内在的悲凉。

我事忙,没有时间仔细地分析你的小说,只能是说一点笼统的印象。

 

                                                  汪曾祺   3月9日



 

              怀念“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先生

 

      庚寅上元,是汪曾祺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汪老已经走了十多年了,然而,正如作家铁凝所说:“汪老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

      拙作《喜丧》《一口香》,起初是题为《喜丧》的一篇。二十

一年前,我还在鹿城执教,不揣冒昧,将其修改稿寄到北京,就正于汪老。汪老以为“老魏福、老李庚以及周围的人,都是很可悲悯的。他们对生活的想法,他们的生死观,他们的心态,都是使人震颤的。这是一些生活在贫穷、落后、封闭的土地上的‘土人’。写好了,可以向人们指出:这就是中国。……”对老魏福、老李庚两个人物的刻画,以及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均给予具体入微的指导。去年春天,我在知青论坛发表的《喜丧》《一口香》,就是遵照汪老的指教改写的。

      我只不过是一个无知的知青,一名普通的教师,何德何能,蒙汪老亲书评语,幸莫大矣!继而又想,汪老这样做,更是出于他老人家作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对于世间挣扎着的生灵的悲悯。

      谨以此怀念汪曾祺先生! 

 

[谨遵版主闯北走南君建议,特将此篇单独发帖。]

 

 

陆鹏九2010-2-24

 

 

 

 

 



 回到顶部
总数 1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