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届11全会通过“十六条”,撤了工作组,造反合法,文革取得第一回合胜利。
全会后, “红五类”接过造反口号,举着 “血统论”的旗帜,将矛头指向“黑七类”,以干扰“重点斗走资”的大方向,文革斗争迎来了第二回合。
“南方”所渲染的红卫兵暴行和“迟到道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1966年8月,制造者将其称作“红八月”。
主人公是 “东纠”“西纠”“海纠”们。“×纠”全称“首都红卫兵××纠察队”,其骨干都是些身世不凡的“红色贵族”,这“纠”的门槛极高,连13级以下的子弟都难问津。这批“红五类’们,才是至今没完没了地被清算的“血统论”的“罪魁祸首”, 他们口号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称之为“鬼见愁”,许多受害“黑七类”的黑色记忆,都是八月“红色恐怖”的结晶。
“纠”们瓦解后,又鸠合成了“联动”。 66年10月,这“联动”在中南海政治局礼堂诞生,全称“中共中央、国务院、人大常委,人民解放军各军种、中央军委、国防部革命干部子弟联合行动委员会”,可以想见其不凡的声势。
控诉“浩劫”的人们,最爱诟病“血统论”,并将其加到文革头上。
“血统论”实在与“文革”无关。“鬼见愁”对联和“谭力夫讲话” ,正是8届11中全会后反对派抵制文革的一个重头武器,它一出笼就受到文革派的批判。
8月4日,江青在北大讲话指出“我怀疑又有什么人在叫你们上当了”,她要大家团结起来,把斗争目标锁定为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8月5日凌晨,周恩来在清华大学指出:“‘贫协’不是我们党在学校的政策”。
8月6日在参加天桥剧场的辩论大会上,江青一再强调“老子英雄儿好汉”口号是错误,建议改为“父母革命儿接班,父母反动儿背叛。理应如此。”。
1966年10月9日,周恩来就指出 “谭力夫讲话是典型的形'左’实右得很”, 否定 “黑七类”的提法。
连毛泽东都出面说:“学生有些出身不大好的,难道我们都出身好吗?出身不由已,道路可选择!”
然而,这都改变不了联动们的立场,结果血统论又抛出如下对联:
老子枪杆打天下稳上稳;儿子皮带保江山牢上牢。横批:专政到底
老子闯江山革命革命再革命;儿子定乾坤造反造反再造反。横批:代代相传
老子革命打江山;儿子造反为江山。横批:代代红
老前辈降群魔大杀大砍;后来人伏妖崽猛镇猛斩。横批:谁敢翻天?
随着斗争的深入,后来联动也坦言“中央文革把我们逼上梁山,我们不得不反”,他们的口号也“图穷匕见”:“反对乱揪革命老前辈”,“油炸江青”,“踢开中央文革”。
“打砸抢抄抓”,是联动们的拿手好戏,也是其基本活动方式。
他们有恃无恐,有过六冲公安部的光辉记录,用今天的话语叫“群体”到公安部打砸抢,连副部长都吃过拳头。
后来流行的控诉文革的黑色记忆,细加追索,基本都应记在东西纠和联动们的账上。
著名的 “老舍之死”案就发生在“红色恐怖”的八月。1966年8月24日,这一天,也是刘×等组织北京12个学校保皇军袭击清华园的日子。联军浩浩荡荡冲进清华园,包围大字报区,先是宣读最后通谍,然后殴打看大字报的群众,不但撕去揭批刘、邓的大字报,还特别认真地用相机拍下了大字报的作者,准备秋后算帐,最后,还在校园游行一周示威。
“老舍之死”是控诉文革的重磅炸弹,具体追索除了在浩然身上纠缠不休外,其余也就难得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