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童年游戏(1)打尜


  共有79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童年游戏(1)打尜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沙海归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9 积分:5340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2 11:02:00
[原创]童年游戏(1)打尜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1 20:03:00 [只看该作者]

 

打  尜

      我们这茬人之后,小孩子大概很少知道“尜”是何物。“尜”其实就是一枚两头尖尖中间大的硬木梭。这是三四十年前流行的一种小儿玩具,现在的孩子没有谁玩它了。

      不能不佩服咱们老祖宗造字的水平。瞧这个“尜”字,绝对是形声字。“两头小中间大”,字形结构把这种儿童玩具的外形描述得多么形象逼真;“尜”的读音为[ga]嘎,上声。打尜时,手持的长木板(行话叫“刀”)抽击木梭(尜)时,硬碰硬发出清脆的音响,就是“嘎”地一声。“尜”字的创造,绝了!

      现在分析,儿时流行打尜,与这玩具不花“成本”大有关系。在月工资几十块钱养一家七八口的年月,不讲计划生育,家家几个娃儿,兄弟姐妹加邻居同学的,凑群儿玩。女孩玩的是踢毽、“跳房子”、“抓子儿”、丢沙包儿、跳猴皮筋儿……;男孩玩的是抖闷葫芦、抽“冰猴”(陀螺)、翻“毛片”、弹球,再有就是“打尜”、“děi木头”(děi是天津方言,“撞击”之意,可查遍字典、辞海无此字,恕以拼音替代)。前几种玩具是要花钱的,一只闷葫芦价儿上块儿(元),对平民百姓家的小孩来说,这是高档玩具,贵族玩艺儿;陀螺、毛片、玻璃球也要花钱买,那时流行“一分钱掰两瓣花”,小孩子轻易不敢吐口向家大人要钱,还是玩自制玩具吧!打尜、děi木头、都是以劈柴为原材料的简易自制玩具。那时,家家户户生炉子点煤球,蜂窝煤还没推广,燃气是遥远的梦,家家常备劈柴,这种材料手到擒来。玩děi木头,有赌博的味道,两个小男孩儿各从家中拿来几块“劈柴拌子”,地上划道线,互相用手中的“劈柴拌子”去撞击摆在地上的对方的“劈柴拌子”,撞过线,你那块劈柴就归我,拿回家烧火去。děi木头“挂彩儿”有刺激,但有伤小伙伴的感情。相比之下,还是打尜好,只玩不赌,“精神文明”。

      尜的制作极简单,选一截果木枝或硬杂木块儿,总之是木质要坚硬,份量要沉,料长“一柞儿”即可,用菜刀砍削成梭状,用不着精打细磨;打尜的“刀”更好办,找一块一尺来长、巴掌宽的木板,一边削出“坡刃”,手握柄端略加工,不硌手、好握就成。有尜有“刀”,接下来就是选一个空旷场地,划出攻防线,然后就开打。

      打尜是攻防两个人的对垒,“先手”进攻,把尜小心翼翼地摆在攻防标志线上,摆尜那个认真劲儿,不亚足球运动员操刀主罚点球或直接任意球时摆球那个仔细劲儿,因为第一击的成功,与尜的摆位关系极大。尜摆正,攻方“刀”举起,守方在不远处“马步蹲裆”,两眼直盯着攻方的动作,判断着尜可能飞出的方向。只见攻方一“刀”剁在尜的前尖上,在尜蹦起来的一瞬,挥“刀”抽击,那尜“嘎”地一声,画出一条弧线飞落远方;攻方跟上前去,再一次剁尜抽击……直到尜落击空;如果是第一击击空,尜落线内算“自杀”,尜落线外还有一次“补射”的机会,就是攻方一手把尜抛起来,另一只手不失时机地挥“刀”猛击过去,这关键一击称为“大杆儿”。打得狠的,这“一大杆”就能把尜击出二、三十米。防守方如在空中接到对方击出未落的尜,或是在攻方停击后,一次性把尜掷回起始线之后,就算防守成功,攻守换位,继续游戏。这么复杂而有趣的游艺规则,现在回味起来,颇有些像西洋的高尔夫球与棒球比赛的混合物,但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那时的我家住在工人新村“段平房”。课余时间,常和小学同学们打尜玩。常年对手是庆贺哥,他是个左撇子,打尜又准又狠,一板接一板,很少失手漏空。有时前边遇上水洼,他也不躲不绕,一板抽到“彼岸”,那一记“大杆儿”更不得了,少说三、五十米,凭你掷标枪投手榴弹般死命回投,也休想一次就把尜投过起始线,况且他还可以持刀“拦击”。兴起时他能把尜从段里打到马路上,转出一两条街才罢手。我只好投降认输。这时候他也很照顾我的面子,有时装作打偏了,让我反攻得逞,有个交换场地的机会。我怀疑他左手有横纹,是“通天掌”。大人们都说“通天掌”力大无比斗不过,否则,我也是左撇子,怎么打尜总打不过他呢?

     “时光流水,岁月如歌”,一晃我们都是半百中年,庆贺哥中学毕业开上“大公共”,连年评为“市特模”,我也整日瞎忙,哥俩儿难得一聚。偶尔见面,总要回忆童年打尜游戏,叹惜尜已失传。现在的孩子,小的玩“变型金刚”,大的玩游戏机、电脑,谁还玩土得掉渣的“尜”?但我想尜这种玩具的消逝,大概最主要的原因是没了游戏的场地,三四十年过去,人口膨胀,见缝插房,孩子们如今到哪儿打尜?连踢足球、打羽毛球、抛飞碟、甚至安放一个乒乓球台,安放一付单、双杠的地方都没有,小学体育课跑六十米要到马路上课,好可怜!眼下是全民健身的年代,怎么不给孩子们游戏锻炼创造宽松环境空间?回忆童年稚趣的游戏,竟牵出“控制人口”、“珍惜土地”、“关心下一代”这类国策大问题,心头顿感沉甸甸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沙海归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9 积分:5340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2 11: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1 20:07:00 [只看该作者]

读了小红柳的斑驳年华系列文章,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跟两篇帖子,返老还童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31 20:29:00 [只看该作者]

   不是楼主提起,我还真把这打尜给忘了,我没见过真打的,只听见男生们说过,这回才知道有这么复杂的规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 14:09:00 [只看该作者]

        沙漠归舟的《打尜》,小的时候确实很好玩。特别是把打尜的规则表述得那样准确。很是流连儿时得游戏。得木材、掷砖头、打洞球,跳木马(人马)、推铁环、弹球、拍毛号,现在,很少看见孩子在胡同玩游戏。每天下学已经和大人一起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杨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80 积分:611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16 16: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 14:43:00 [只看该作者]

好象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我们叫挑棍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沙海归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9 积分:5340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2 11: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 20:47:00 [只看该作者]

大杨:我们玩的挑棍是挑冰棍的(可能北京人称之为“冰糕”)把柄——“木棍”,一大把撂在桌上,用一根棍逐一挑开,不能碰动其他的木棍,否则就算输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