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浅论“知青运动”


  共有231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浅论“知青运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苍狼向月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8 积分:548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6/28 6:17:00
[原创]浅论“知青运动”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5 13:36:00 [只看该作者]

    1954年5月党中央倡导知识青年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1955年8月,在全国掀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劳动的高潮。1957年4月8日,由刘少奇主持撰写的题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的社论,明确指出:“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积极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到1957年底,据20个省(市)的统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青年已达9万多人。


    1966.7月9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这篇社论是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阐述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的必要性。其目的是说服城乡群众支持或欢迎逗留城镇的下乡青年迅速返回,参加农村的“文化大革命”,投入三夏战斗,搞好农业生产。中央权威性报刊首次使用“上山下乡”一词。从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为全国通用的提法。


    上山下乡知青的数目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数字,约1800万知青上山下乡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数目。这1800万知青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被裹协其中的是知青家庭和农民。这个人数更是无法计算清楚,按当时社会背景,多数家庭是4-6人组成,夫妻二人和2-4个孩子。一个孩子和多个孩的家庭是少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大约数字。1800万知青,就有约1800万个家庭,除去知青本身,就有约7000-8000万人参予到这场空前绝后的运动中。农村被裹入其中的更是无法统计,我们假定为每个生产队200人,每个生产队的知青是10个人其比例是1:20也就是说这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的运动参予者达到3-4亿人口。


    那么“知青运动”对中国经济起了多大作用呢?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知青是农民的一个负担。在1957-1977年间,中国的可耕地减少了11%,人口却增加了47%。1978年,农村劳动力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3公顷,相比之下,日本是0.7公顷,印度是1公顷,美国是48公顷。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并不需要外来的普通劳力。虽然知青也许能为开垦荒地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这种贡献是有限的,因为当时的政策既未考虑经济收益,也没有想到生态平衡。


    在“十年文革”期间,政府投资了46亿元建立垦荒农场,但收入只有14亿,亏损32亿(见田方、林发棠,1986:76-77)。由于优先强调“再教育”的目标,也由于领导层缺少专业人才,这些农场知青付出的大量劳动一无所获,甚至有害。特别是在西北,毁林种田和以农代牧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见胡焕庸,1985;原华荣,1985)。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所有知青突然离开农场,除了1979年在南方的春耕期间外,并没有引起大的问题。多年入不敷出的云南国营农场,在1980年赢利4100万元(见顾洪章、胡梦洲,1996:184)这一切又说明了什么?毁林种田和以农代牧的后果是频泛出现沙尘暴,国家投入了多大的代价,才治理住沙尘暴。


    1800万知青原本应该是国家的一笔财富。这笔财富有多大?最直接的算法,就是国家从49年建国算起,投入到这一千多万人身上的教育费用。这已经是个一想就让人脑袋膨胀的数字。如果再从世界发展的机遇角度去看,那又是一种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这种对国家财富的挥霍,称得上是空前绝后了吧?而对视为国家未来的青年人权利的剥夺和践踏造成的伤害,可能比经济的影响更深刻和持久。


    国家,农场的投资和损失是有帐可查的,可是知青的父母为孩子提供的大量资助,农村生产队为知青的付出和损失(当然也有得益的),却无帐可查。知青的父母们在钱物和精神上的付出,更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但我相信每个知青心里都会有本帐。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几百亿的投资,几亿人的付出,千百万人的青春代价。还有那些被无知而夺去的青春稚嫩的生命,那些为能回到家乡不惜以死相博的,还有那些因被迫荒废了学业而沉轮在最底层的知青们。如此高昂的“学费”用“文革”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的金春明教授评论:“差不多十年,一千八百万青年,十年中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度过,这个代价太高昂了,我们这个民族付不起。对于一个青年来讲,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十年,他也付不起,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讲,也承担不起,投入太高,产出太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正确与否、衡量其得失。尽管没有人来像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那样否定“上山下乡”,但事实上的结论还是有的。首先是我们的邓大人曾说过;“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知青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 胡耀邦说:上山下乡是“一举两害”,既害青年,也害国家。林彪说:知青是变相劳改。专家学者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才是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 继而政府果断地停止了“上山下乡”这一政策,这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是一代一代人创造的,每一代人都必然有一部分人走向金字塔的顶端。这是历史的使命,这是个人努力的成果。如果仅仅因为当过知吃青过苦就能走向辉煌,那么一千八百万知青都吃过苦受过罪,为什么没能走向金字塔的顶端呢?如果因为成功而感谢知青生活的苦难,那么今天的比尔盖次应该感谢谁呢?二次大战横扫欧洲的巴顿将军,一出生就是贵族家庭,并没有经历过磨难或是知青的苦难,不也在二战中走向辉煌吗?更无法解释像歌德、泰戈尔这样命途顺遂的天才了。世界上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难道都要感谢苦难吗?走向金字塔的顶端其中包含着太多太多的因素,个人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得到了命运之神眷顾。


    如果1800万知青没有荒废学业,没有去接受再教育,是应当有更多的人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可惜!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家需要大批人才去加快前进步伐时,出现了断层。老三届年令段的人才断层,这个断层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使各单位企业迫不得以的提拔起一批没有学历的适令老三届,走上领导岗位,其中也包括为数不少知青走上领导岗位,但很快被有高学历的群体所替代。这和个人的拼搏有一定的关联,但却不是正常的的比例,这是历史付予每个时代和这一代人的责任,而老三届们却因特殊的原因没能更好的担负起来。


    “知青运动”是知青们无可奈何的选择,而一切没有选择权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当你表扬一个太监守贞操,就像在我们的时代你表扬一个下岗工人勤俭节约,农民衣着朴素一样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时,我们的“牺牲”才是有价值的。也就是说,“牺牲”在个人不能负责的范围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件我们完全不能自主把握的事件,在道德上就没有理由获得好评。在淫威和棍棒下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工作,和顶住舆论的压力,毁家纾难,成就一项他认为有价值的事业,这二者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不问自主选择和被迫的区分,一味赞叹受难者的勤奋,即使他们的工作真的对后人有意义,也显得全无心肝。


    如果说强迫的苦难可以使一个人功成名就的话,那么楚怀王就应该算是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功臣了,因为如果没有他的迫害和放逐,就没有屈原的《离骚》和《九章》。汉武帝就成了支持史学研究的好领导了,他虽然没有给司马迁拨经费,但如果不是他阉割了司马迁的话,司马迁可能就写不出《史记》。我们更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没有秦始皇的皮鞭,奴隶们哪会心甘情愿地修筑长城及秦始皇陵呢?我们又怎能欣赏到雄伟壮丽长城,奇巧无比的兵马俑呢?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它们都是以白骨为奠基,用无数个鲜活肉体和无数个家庭的辛酸所堆砌而成的。只是由于时空的转换,年代的久远,使我们拉开了距离去“审美”,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欣赏这些“艺术”。


    如果由于一个强奸犯的强奸使一个寡妇怀孕生子,让她晚年的生活有了依靠,难道我们就应当赞扬那个强奸犯的强奸吗?一个恶棍无端将一男子阉割,使他没有机会去犯生活作风问题,难到我们就要赞扬;“还是阉割的好”吗?


    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去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战争创伤?这是弱智提法。二战后,艾森豪威尔用发展建筑业为杠杆带动相关行业,拉动内需,很快走出了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其他很多国家依靠这种模式,走出了战争造成的经济危机的阴影。在改革开放中,中国不少城市也是依靠这种模式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的。建国已经十七年了,还在提战争创伤,那就是对一个执政党的侮辱。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国家共投入了三百亿。这只是直接费用,加上间接支出何止三百亿,如果用这笔钱去解决就业问题,应当解决一大部分。当时人民生活必需品极度溃乏,我在沈阳食品商场里看到一千多平米规模的商场,花花绿绿的摆满柜台,只是一种包装精美的盒装食品“代藕粉”。如果投资建食品加工厂来解决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三百亿可以建多少个工厂。那时上百万就可以建一个规模不小的工厂了,就业还是问题吗?


   由于和意识形态“捆绑销售”的时间太长,有些人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那被强行扭曲人类意志的年代,有被扭曲了的思想是不足为怪的。大部分人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感动幡然醒悟,但也有些人由于当年的顺势而沉弥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只要挣开眼看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看看今天强盛的中国,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应该治愈了吧!

苍狼向月
2009.02.15   

      



欢迎光临欢乐小城论坛
http://tlbabu.5d6d.net/bbs.php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谦言婉语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19 积分:220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17 20: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5 21:39:00 [只看该作者]

一段悲壮的历史,一段真实的记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云之魂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 积分:1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15 17: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8 12:19:00 [只看该作者]

回城后马上面临就业、读书、组建家庭等巨大的压力,每一步的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特显出回城知青的艰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6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8 20:33:00 [只看该作者]

数学家说,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数字表述的.
然而,有些东西却很难用数字表达,譬如哲学家的思想.政治家的谋略
上山下乡运动是可以用数字表述的,无论是反面的.还是正面的,一笔帐就可以算得清清楚楚.
但是,有些帐却很难算出来,譬如历经苦难的知青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释放的能量?
自愿的与无奈的,发奋的与颓唐的,成功的与背运的----这样截然的情形不知道用什么数字才能表达出来?
一个知识青年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雨沧桑,还能保持天真,热情,纯洁的学生本性,而毫无进取?
一个总数达1700万的队伍,在这样一个情况如此复杂的时空里,至今还能保持完整的队形,那真是匪夷所思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云之魂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 积分:1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15 17: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1 15:27:00 [只看该作者]

由于和意识形态“捆绑销售”的时间太长,有些人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那被强行扭曲人类意志的年代,有被扭曲了的思想是不足为怪的。大部分人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感动幡然醒悟,但也有些人由于当年的顺势而沉弥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只要挣开眼看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看看今天强盛的中国,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应该治愈了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涯孤客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4 积分:163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2/17 15: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1 20:5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云之魂在21/2/2009 PM 3:27:00的发言:
由于和意识形态“捆绑销售”的时间太长,有些人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那被强行扭曲人类意志的年代,有被扭曲了的思想是不足为怪的。大部分人为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所感动幡然醒悟,但也有些人由于当年的顺势而沉弥其中,不能自拔。其实只要挣开眼看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看看今天强盛的中国,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应该治愈了吧!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不是容易治愈的,不是有人提出“知青运动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意义”这一论题吗?希望能多看一些楼主这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苍狼向月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58 积分:5485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6/28 6:1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6 11:5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涯孤客在21/2/2009 PM 8:55:59的发言: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不是容易治愈的,不是有人提出“知青运动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意义”这一论题吗?希望能多看一些楼主这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只要以人性化的思考问题,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能治愈!!



欢迎光临欢乐小城论坛
http://tlbabu.5d6d.net/bbs.php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书权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509 积分:14800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5/25 15: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7 15:57:00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值得深思,许多数据许多事实基本勾画了知青运动的状况,不能否认量化的论据还是有力量的,显然看不出知青运动对中华民族振兴有什么意义,但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下结论让我们感情也受不了.
___不代表任何组织,只是个人看法.

建议中知网开辟"知青话题研究",我们只研究探索知青话题,不要研究探索太多,没那精力,历史给我们的任务责无旁贷,此类文章已经突破了散文小说的范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7 17:0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书权在17/3/2009 PM 3:57:04的发言:
     这篇文章值得深思,许多数据许多事实基本勾画了知青运动的状况,不能否认量化的论据还是有力量的,显然看不出知青运动对中华民族振兴有什么意义,但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下结论让我们感情也受不了.
___不代表任何组织,只是个人看法.

建议中知网开辟"知青话题研究",我们只研究探索知青话题,不要研究探索太多,没那精力,历史给我们的任务责无旁贷,此类文章已经突破了散文小说的范围.
    

赞成孙超的建议和意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海亮五三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455 积分:1406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2/3 1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16 15:34:00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提起了一个很郑重的话题,应当引起所有关连在知青运动之内的人注意,但这是一个大题目,应当设专栏来讨论。我们都已不年轻,应当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弄明白有些问题。

 回到顶部
总数 1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