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山西十问之三:山西的土特产?先说吃吃喝喝吧


  共有489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山西十问之三:山西的土特产?先说吃吃喝喝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开心果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42 积分:2585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1/17 14: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22 22:28:00 [显示全部帖子]

上贴说“我们过年前的工资,单位基本都给采购成土特产了”
这单位领导够狠的!不知中间吃了多少回扣!

现在这类事又得两说了,一方面可能是“中间吃回扣”,另一种,人家办事的肯定还振振有词,这叫:拉动内需、购物救国、利国利民......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开心果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42 积分:2585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8/11/17 14: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0 0:21:00 [显示全部帖子]

 

                            侃侃天镇的“糊糊”

 

      看了半天,怎么没发现介绍天镇县的“糊糊”呢?那也曾是当地的“名吃”哟!

      我们当年(68年)去山西天镇县插队时,就听说天镇县还有个别称叫“糊糊城”。下面咱这半个山西人,就介绍点有关“糊糊”的情况,免得被人们遗忘了。

      这“糊糊城”的历史应追溯到哪个朝代,提这个问题,对一个当时连初中都没毕业的“知识青年”来说,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就免了吧。

      那“糊糊”是如何产生的?这咱能说上几句。天镇出产的粮食作物包括谷子,但谷子产量较低,当地老百姓(其实谁都是如此)又想能填饱肚子,于是就有了做“糊糊”这一绝佳创意,发明创造出来这种特有食品。

      “糊糊”怎么做?这可能涉及到“知识产权”,但好象还没有发现被谁“注册”过,那咱就介绍一下。

      做“糊糊”主要的原料是:谷子、土豆和碱面、食盐。水就不用说啦。

      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碾磨,就是对谷子的处理。可能各位会说:那谁不会,在农村待过的都知道。但要想做“糊糊”,恰恰在这点上是与众不同的。别的地方碾谷子,碾好后分成两部分,主要是灿黄黄的小米,其它就是灰土土的谷糠(谷糠主要用来喂家禽家畜)。但在天镇(为防止引发不测,咱还是缩小范围,就讲我们所在的水桶寺村吧),为了吃“糊糊”,是不把小米与谷糠分开。这时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在这儿用“碾磨”,其学问深着呢。简言之,第一步就是把谷子连小米带谷糠一起碾碎磨烂,碾磨出的产品是分不出小米和谷糠的混合物“谷面”。

      第二步是备料,主要是切土豆。把土豆洗净切成块。提示:块的大小要适度,太大了煮的时间长,费时费火;太小了,煮熟后土豆不成块也不行。

      第三步是准备:把适量的谷面加水调成糊状,准备好一点碱面和适量的盐。

      第四步制做:把水烧开,先放入土豆块稍煮一会儿,再倒入调好的谷面糊,同时搅动以防炦锅底,再放入少许的碱和适量的盐,同时控制灶火,不要太猛。另外提示:时间不能太短,因为谷面里有谷糠,这可不像象咱现在吃的速食饮品,开水一冲就熟了。待到土豆煮软、锅内物成糊状即可。

      第五步开吃:吃(准确说应该称为“喝”)“糊糊”并不难,因糊糊为四季食品,在村里也是当家食品,食之没什么技术含量,一般就是就着点自腌碱菜(当地是腌胡萝卜、洋白菜等)喝之即可。但是真要喝好喝出感觉来,也要挑时候。冬季是喝“糊糊”的最佳时间。你想想,冬天在那燕北地区,外面是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又冷又饿的人一进屋,如能捧上一碗热乎乎的“糊糊”吸溜吸溜地喝上一气,再就上那小碱菜格蹦格蹦地嚼着,然后再吸溜上几口……,你想想,那会是个啥感觉啊。

      以上有关糊糊的直接内容介绍完毕。

      下面再自问自答几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小米谷糠合着磨?是为做糊糊吗?不是的。糊糊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谁都知道那小米干饭吃着香,但架不住那时粮食产量低,不够吃呀,只好把谷子里的小米与谷糠来个“一磨碾”,得到小米与谷糠的混合物----谷面。谷面当然比小米“产量”高啦。说到糊糊,这也算是当地百姓发挥聪明才智、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特色产品,干的吃不饱,可还要填满肚子,就来个水饱----喝糊糊。

      二是这“糊糊”好吃吗?说实在话,吃糠咽菜是啥滋味,咱们这茬人都明白,因为忆苦思甜教育是咱那个年代特有、忆苦饭咱们更是不知吃过多少回。糊糊中有就着谷糠呀,你说那下脖子时能顺溜吗?但也要加一句,好吃不好吃,还看饿不饿,饿了吃嘛儿嘛儿香!

      三是村民以糊当餐、常喝糊糊的结果:大人咱不说,只从小孩身上可见一斑:夏天小孩光着身子在外面跑耍,你看那个个肚子都像是扣着个水瓢----在此声明:一,那绝不是血吸虫病患者,天镇是北方,没人得那种南方病;二,那也绝不属现代城里大款们的“啤酒肚”。那种大肚子,都是家家喝糊糊造就出的一个一个的“糊糊肚”!!!

      最后说明两点:

      一是我们虽在糊糊县插队,但承蒙政府关怀,我们知青还真没混到以“糊糊”当家的份儿上。这喝糊糊还是村民们的专利。我只在老乡家里品尝喝过一、两次糊糊(在此可推理:没有以糊为天的知青写出的有关糊糊的介绍,其真实性你就可着劲想吧)。

      二是06年部分知青回到这“第二故乡”时,村支书向我们宣布:现在村民们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当年的“糊糊”现在已经没有啦……(这个肯定是真的)。我当时听完又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村民已经过上了好日子;伤心的是,这糊糊本来开发一下兴许还能搞成个什么特色食品,当然“内容”肯定要与时俱进,换成天上飞、地上跑、海里游的新物种,名字也换成个什么“极品天糊羹”之类,没准还能申报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可这下没希望了,因为那“糊糊”已经绝产绝迹啦!!!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