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枕河人家在2009-6-30 10:31:00的发言:
清风兄劳神了,谢谢!
此扇面是日前在一江南小镇所得。小镇上有几家古玩店,其中一家与其说是古玩铺还不如称其为杂货店更为贴切。扇面被店家胡乱的塞在一个绝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得出被冷落了许久许久。因为对书画感兴趣故而翻出观看,一眼之下直觉得线条圆浑而凝重,结体端庄而谐趣,隐隐中透出篆隶之古意,主观认为绝非出自普通人之手。可惜保管不当有污损,所好无破残。交谈中店主当属精明狡黠之小农,书画一道是点墨全无。以出乎想象的极其低廉的价格购回。
吴倉硕初名吴俊、吴俊卿...其书风与扇面之字相差甚远。也曾在网上搜索吴早年的作品而不得。
只能留待以后了,然而在这过程中得到的愉悦的心情是不可替代的。
谢谢枕河兄答复!也为您的收藏快乐而快乐!
见您雅兴喜作水乡游,判定网名及书作署名您应为苏州人士?俺知道明代有“天下法书归吴中”之说,一直极为佩服吴地民间文化底蕴之深,学养之厚,民风之好学矣!
我在游水乡之余,也有偶然收获的经历。2000年,一次在嘉兴西塘古镇游,见一店家物件中有一个印章,很小不起眼,但其形状做成古印状,虽然无纽,可是为塔形,穿孔系绳。再看印面为“不二法门”四字,初以为是寺院用物,后转念一想可能是出于“第一宝刹,不二法门”,也许是哪位信奉佛教居士所用的闲章,买回仔细看,发觉边款上有刻的极小的“大壮”二字,刻的极好,可以看出出自技艺高手。江南之地有篆刻家乔大壮和书画家张大壮,所以不知道是哪位大壮的遗物呢,我一直珍藏着,等待哪一天考证。
学习大师,增加自己的鉴赏知识,以收藏会友也是人生修炼的快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