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共有680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千里还乡记 延水搭高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18:00 [显示全部帖子]

  这哒儿磨叽磨叽俄们北京知青 陕北老插四十年这时候的还乡记

 

 

 

再回延安—青葱尽染黄土坡

文图/老城 

 

初秋的陕北,竟是满目青葱。昔日的黄土高坡,变成一片绿原。这是此次延安之行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而2000年那次回延安,看在眼里的还是一望无际的浑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隔窗拍的,山坡和沟壑长出青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山上栽树,川道种庄稼

 

这个本当去年组织的活动,原以为不了了之了,没想到一年后居然成行。9月8日晚,我们一行8人乘T43次从北京出发,次日清晨,车过西安不久,便行进在黄土高原上了。凭窗望去,黄色的沟壑大多被绿植覆盖,和当年去延安沿途看到的景色大不相同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宝塔山也绿了

 

9日下午到达延安。两天半的日程很紧凑。当天回石窑看老乡,第二天壶口、南泥湾;第三天黄帝陵、三原城隍庙、于右任纪念馆。11日晚从西安飞北京。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jpg:

 我们村的山上,过去光秃秃的

 

无论沿铁路经西安至延安,还是沿高速从延安到咸阳,车窗外,满眼几乎都是绿色。据当地人说,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山区林草覆盖率不断增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小气候改善,雨水也多了。

 

 

高速路旁的绿化带

 

 

如今的南泥湾

 

 

猛一看是不是有点像江南

 

           可惜没有拍下当年荒山秃岭的照片,不然对照一下多好!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再回延安——延安应该什么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18:00 [显示全部帖子]

再回延安—延安应该什么样?

文/老城

 

与2000年来时相比,延安变化很大,更不用说和四十年前相比了。我印象中的延安,用“苍黄”和“拱形”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山峦苍黄,河水苍黄,连道路也是苍黄的;窑洞拱形,门窗拱形,连桥墩也是拱形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延河大桥的拱形桥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多有特色的陕北民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窑洞式楼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清凉山(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2009年9月9日下午,再一次看到延安,火车站首先给了我们一个震惊:宽敞明亮,很现代化。惊诧延安发展的同时,也变得几乎不认识它了。我眼中的一切,还是延安吗?

 

 

北京到延安的T43次列车

 

 

现代化的火车站

 

 

高楼万丈平地起

 

 

到处是新楼房

 

 

连当年的公社所在地也变成了居民小区

 

我不知道是应该为延安的发展而高兴呢,还是为失去具有浓郁陕北地域特点的旧貌而遗憾?当然,百姓生活改善是最重要的。

 

 

和所有北方山区或高原的城市没有什么差别

 

 

 

只有从地名上得到某种提示

 

 

 

高楼比衬下的宝塔山

 

其实,很多城市都面临这样的矛盾: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持传统的关系?我们见到了太多失败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北京。而延安,本来是可以籍开发较晚的机会,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区域规划,平衡发展。

 

 

依清凉山而建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较好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延安大学建造的窑洞式建筑

 

 

 延安大学逸夫楼,与环境适宜的色彩

 

陪我们在延安游览的司机小F,对延安的规划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宝塔山周围不要盖高楼,只宜建高度适合的拱形建筑。所有的高大建筑都应该建在另一条川里,在保留延安的风貌前提下求发展。“我还给市长写过建议信呢,结果石沉大海。”这位曾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世面的小伙子无奈地说。

 

后五幅图来自网络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再回延安——我的石窑(一)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26:00 [显示全部帖子]

再回延安—我的石窑(一)

文图/老城

 

2009年9月9日下午,终于又一次回到我的石窑,我青春的栖息地,我思绪的流浪地。九九九,也许只是一个巧合,石窑这座远离北京的小山村,真的在我心中久久久。

 

当日,接待方安排我们参观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和延安纪念馆,同行者大部分没去过那里,只有我,一门心思想回村。《文艺理论》杂志的赵社长自告奋勇,为我扛着一纸箱带给老乡的礼物,说是要当“护花使者”。

 

天啊,五旬老妪也算是“花”?不敢当!不过我非常欢迎这位曾在北京郊区当过知青的小老弟同行。

 

司机小金是当地人,认识河庄坪,至于石窑,只好由我来带路了。桑塔纳驶过延河大桥,顺着清凉山边的公路一路北上,途经兰家坪、井家湾、河庄坪,继续向北。

 

远远看见那座熟悉的山峁,我对小金说,就是这儿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回村路上。山上种林草,川道是农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延河从村头流过,高速路临近村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从这里进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上山的路

 

 

当年广种薄收的坡地,现在草木覆盖,已经不再耕种

 

 

老村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大部分村民搬进新村,这里是废弃的窑洞

 

 

找到了我住过的土窑

 

 

门前草很深,小金为我探路

 

 

炕已经拆了,土窑依然洞深

 

 

还是当年那扇窗

 

 

40年前的小树已经根深叶茂

 

 

石岩下是一眼山泉,全村人吃水全靠它

 

 

当年的“公窑”——大队部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再回延安——我的石窑(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26:00 [显示全部帖子]

再回延安——我的石窑(二)(2009-09-30 15:46:23)

文图/老城

 

时隔9年,当我又一次回到石窑村时,感觉有些急迫,有些心悸,还有些恍惚。和上次一样,事先未打电话,村里没人知道。我想感受一种悄然而至的回归。

 

还是同样的路线,先回已经没有多少人家的老村,寻到半山坡杜修明家。我们插队时他是大队会计,后来当了支书。我和杜家的关系,除了村干部与知青接触较多外,更主要的是因他的女儿。

 

 

老村半山坡上的杜家

 

杜家二女子小时候非常漂亮,长着一双陕北娃黑亮的“毛眼窝”,脸蛋红扑扑,头发卷卷的,虽说生在黄土地上,却像个洋囡囡,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工作后,我曾买过一个塑料娃娃,托来西安开会的老杜捎给她。2000年来时,杜家女儿已经三十五、六岁了,那个娃娃居然还被保存着,令我惊讶不已。

 

 

杜家二女儿的闺女。当年我送的娃娃,母女俩都玩过(2000年摄)

 

沿着曾经熟悉,现在已经模糊的小路,来到杜家的小院。窑洞还是原来的窑洞,这三孔当年显示出家庭实力的石窑,已经有些破败,门口堆满废品。窑门敞开着,我径直走进门,一眼看见比9年前衰老不少的杜修明婆姨。

 

大嫂,我来看你了!就在打招呼的瞬间,看见墙上挂着的黑镜框,心里咯噔一下,杜修明不在了。你是谁?你是谁嘛?大嫂眼花了,耳也聋了,冲着我直愣愣地问。好容易,我才让她明白“我”是谁。

 

就是你给我女子的娃娃,那个娃娃尔格还在哩!终于,大嫂认出了也比9年前老迈的我。她拉着我的手,喃喃地说:老杜没了!你看我现在成了甚样子?见我手中有相机,她摆摆手说:不要照了,尔格穿得也不像样了,人也一满不能看了,不要照了!

 

 

当年曾经气派、现在已经陈旧的杜家石窑

 

我默然收起相机。看看窑里简陋的陈设,当大部分村民生活好起来的时候,大嫂的日子却每况愈下。没有男当家的,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农妇,只能靠儿女接济。想起当年杜家曾经殷实的生活,我心里很难过。

 

给大嫂带来几张当年拍的照片,还有一个娃娃。今春在德国买的。上次来时就想,一定要送给杜家外孙女一个娃娃。这个真正的“洋娃娃”,是我在法兰克福一个免税店看中的,它让我想起多年前在西安一家百货商场里的那个中国娃。

 

 

她是一个真正的“洋娃娃”

 

接过照片,大嫂叹了口气:这上还是我们一家人呢,尔格老杜走了好几年了!你再不来,连我也见不上了。我忍住眼泪,硬塞给大嫂一张纸币,很后悔身上没有带多少钱。

 

 

杜修明夫妇和两个小孙子(2000年摄)

 

挥手与大嫂告别,心里酸酸的。继续沿着山路攀登,寻找当年的足迹。

 

 

如今孤身只影的大嫂

 

没有想到,当我们从山上下来,再到村口时,杜大嫂居然也在这里。她换了衣服,梳了头发,拿着装娃娃的袋子和照片向婆姨们展示,传递我来了的消息,精神面貌已和刚才大不一样。

 

如果我的到来,能给大嫂带来些许快乐的话,我真是感到十分欣慰!

 

 

婆姨们。左四手提袋子的是杜大嫂

 

那些曾经年轻漂亮的姑娘媳妇,如今满面沧桑,都当了奶奶。大嫂指着她们,一一向我介绍。我眼中的她们和她们眼中的我,都变得令对方惊讶。“一满和那时候不一样了”,这是大家对我的一致评价。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43:00 [显示全部帖子]

看老城,俄是流着泪笑出声,乍想起自个儿也是个知青。

   这就是老知青的情怀,叫喊啥知青精神那是忽悠,其实知青就是个真!真的叫你心发烫,真的令人情景生,真的使你想故乡,真的催人快回家...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6 23:58:00 [显示全部帖子]

这文图慢慢介看,都讲的清清楚楚。文图结合的完美着咧。

这位是延安知青,将才回克。俄是延长滴。

看不到没辙了,可惜了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7 10:46:00 [显示全部帖子]

   悄悄问油馍馍,我贴上来的照片能看见了不?

   要是都看不见,可真白瞎咧。再下来就不好操练呢。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7 11:27:0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你们咧!这哈就放心了,个人机器不同效果不一样。

既然可以看,乍继续给咱搂灶起贴,都是新近回克写哈的。

俄奏是想把这些老知青这前儿回延安的事儿,敛一哒儿。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转帖]二女子(秋秋)回乡纪实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7 14:0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回乡见证之烧柴的变化》

作者-秋秋

一.烧柴的变化
     

      本人写过几篇插队时砍柴的文章,对老乡烧柴最为关心。这次回乡特意询问、观察了老乡们的烧柴状况。村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天然气,他们或2家合拉、或3家合拉一根管管,把气接到自家,当然,合拉的用户必须是院子相邻的。为什么要合拉呢?为的是节省买管管的费用。管管就是我们常见的质地好一些的塑料管,接到离窑洞最近的抽油机排出的天然气出口上。一般拉一根通气管的费用是1000元左右,说起来不算多,可以长久免费地使用天然气,用火又快捷又卫生,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家不采用呢?经问询才知,不少人家出不起这笔费用。
     

    多数人家烧的是果树打下来的枝条,那都是些好柴,耐烧,因此也够一年使用的了。老乡家已经没有砍柴的了,因此从照片上大家可看到,陕北的山绿了,这与退耕还林和不伐不牧(牲畜全部圈养)有很大关系。
     

    我在老乡家住了一晚,熄灯后,见窗外映过来明晃晃的跳动的火光,问老乡是什么?回答:是隔壁的天然气燃烧的火焰。想起白天串的各家,凡是接通天然气的,都是将灶口点燃荒烧着,那些天然气不用也是白白放掉了,因此老乡家做不做饭都点燃着气,干烧着,夜间就成了长明灯。想想北京烧一个字的气要几元钱,陕北老乡可真是得天独厚。
     

    我去的几天,天天下雨,有的老乡家储存的干柴用完了,他们就去储油罐偷些原油回来,抹到柴上,用他们的话说:抹上些可耐烧哩。偷油被逮住是要罚钱的。郭家塬塬上有不少台抽油机,朱家圪崂那边更多些,二三队这边也不少,机器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在通往寺河的那条路,也是郭家塬村边,有一所新建的、看守抽油机的值班房,据老乡说,他们分3班倒,随时到各台抽油机去检查,包括查看机器的运转情况和油罐的储量,如果发现油罐满了,就通知相关部门来拉油,同时也负责监视老乡们的偷油行为。据说老乡们一般不偷油,因为柴够烧。下雨天偷些油,是柴湿不燃的无奈行为。
     

    抽油机值班房的工人们与村里老乡的关系非常融洽,我们从跟前路过时,他们相互打招呼,见大队长成娃子正在值班房串门,我问老乡:你们与他们都熟吗?回答:是哩。他们常去村里买些吃的,村里人都认识。
     

    本人到抽油机旁细看了那些机器,竟然欣喜的发现,是我们大修厂生产的,大修厂现在叫延安汽车工业总公司。这塬上的人、这些机器,竟然都与我的历史有关联,这使我十分高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6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7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76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8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82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8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86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89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截图12548869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转帖]二女子(秋秋)回乡纪实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0/7 14:0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回乡见证之吃水的变化》

作者-秋秋


二.吃水的变化

    回乡前就听说老乡家安装了水管,像城里人一样吃水用水,不用再去驼水了,我似信非信。心想沟底离塬上那么远,怎么能把水抽上来?况且水源的水也不是很充足。直到亲眼见到老乡家安装的水管、水表,才相信了这一事实。

    郭家塬上的储水工程是国家出资70万元修建的。储水罐建造在村头,四周有栏杆保护,非常壮观。据老乡们说,沟底也有一个与塬上模样相同的储水池,只是个头小一些。我要去沟底照一照相,老乡说坡上因下雨擦得厉害,然得一满不能,我只好作罢了。胳膊腕粗的水管通向各家,在村中路边裸露着。我问老乡,为什么不把水管埋入地下呢?那样不是可以保护得更好一些吗?回答:铁管埋了要生锈哩,故意露着的。老乡还说:山下有很长一节抽水管是合成塑料管,那节管子是埋着的。在村中和老乡家的院子里,我分别见到2个北京街头常见的井盖。问老乡是做什么用的?回答里面是二道阀门。想来储水池前有一个总的阀门,这里又装有二道阀门,是防止水管破裂或漏水检修时,能随时关闭阀门而设置的。

    国家为收回投资,规定:老乡使用一吨水的费用是8元钱,由水表显示的数字来收费。水费是大城市的2倍,真的太贵了。老乡们虽不用驴去下沟驮了,但是由于水费很贵,他们依然惜水如油。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偷水的现象:把水龙头开得极其细小,对着水缸慢慢滴答,这样水表就不走字了,可以节省水费。最初一家采用这种方法,后来家家效仿。上级了解到这种损坏国家利益的行为,就采取了相应的对策:7天开一次总闸,平时总是关闭的。这总闸一关,偷水自然是行不通了,但是却给各家带来了不便。因此家家都备有起码2个以上水缸。

由于水费贵,老乡们除了节省使用收费的水外,还兼顾使用传统的储水方法。不少家的院子里仍然保留着旱井。就是我此次在村里串时,还看到有的老乡正在打旱井。

    现在,各家在脸盆里倒些水洗洗手,已是很平常的事,之后倒掉或喂猪用。我插队时,下工回窑,几个知青用一盆底的水洗手,洗罢的水都是稠的,现在可不像早年间用水那么栖惶了。但是要说洗澡,似乎还不太可能实现。我住在老乡家一宿,睡之前没见他们洗漱,清早起也没见他们洗漱,我和女儿自然也是入乡随俗,毕竟只是忍耐一天。清早我见那家婆姨含着水漱了漱口,这已经是文明的进步了,早些年连这一行为我也没见过。

    在我们上塬的路上,意外见到外村一个拉水的老乡,女儿没见过,很新奇,要给他照张像,那位老乡很高兴地让照了。我对女儿说,我们当年是用驴驼水,比这还艰苦,桶也没有这个拉水的水罐大。

    在村里,我还见到了村中的涝池。老乡住的窑洞都变了位置,由圪崂搬迁到了坪里,只有涝池的位置和原样没改变。老乡说,现在已没有人用涝池的水了,可能偶尔还有人去饮个牲口,舀些水和个泥用,但绝对无人用那水来刷洗物件,它的主要用途丧失了。当年驼水的木桶,在郭家塬已经是淘汰之物了,想来涝池这一产物,也快退出历史舞台了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4.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7.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3.jpg: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39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