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正确理解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


  共有6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正确理解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正确理解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21 16:41:00 [显示全部帖子]

张春霞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在“两课”教学中,一些学生对邓小平提出的“不搞争论”的思想存在一些困惑和理解,比如说,“不搞争论”是不是在改革开放的方向上可以不问政治方向,“不搞争论”是不是违背了解放思想的要求,“不搞争论”是不是不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等。本文试就上述问题作一分析。
  一、“不搞争论”的内涵
  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联系邓小平所提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要把问题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内,从这样的联系中去作具体的、特殊的、历史的把握,而不能搞形而上学,离开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任意把它抽象化、普遍化、绝对化。
  首先,“不搞争论”是不搞无谓的争论,并不是说在事关政治方向的原则问题上也不争论。关于“不搞争论”,一些人把它理解为邓小平认定改革开放中根本不存在政治方向的问题,什么都不必争论,只要去做就行。其实,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是基于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在所谓的“社”与“资”的问题上搞无谓争论,造成贻误时机的不良后果的经验教训而提出来的;同时是指对改革开放中采取的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的一些具体措施,不必去问什么姓“资”姓“社”,但不是说在根本方向和道路问题上也不必问其“姓氏”。改革开放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与改革开放坚持什么方向和道路,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问题。前者属于方法和手段问题,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问,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靠实践来检验,及时总结,不完善的加以完善,不对的就改,不要做无谓的争论:后者则属于政治和原则问题,不能不争。1989年,邓小平就说过:“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同上,第297页)也就是说,什么问题不要争论,什么问题需要争论,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笼统、抽象地说一概不争或一概要争。可见,“不搞争论”的特定内涵是指,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对改革开放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不要争论。离开邓小平指出“不搞争论”的特定条件和这一问题的特定涵义,而把它抽象化、普遍化、绝对化,这不是完整准确的理解,而是一种误解与曲解。
  其次,凡问题是否需要争论,取决于该问题的性质。原则问题必须争论,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等非原则问题则不必争论,而应该由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之所以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是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党能否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系到中国能否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必须争论。通过这场大讨论,中国拉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所以引发一场政治大争论,就是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对西方敌对势力污蔑中国“人权”问题的行径,我们之所以要坚决斗争,坚持不懈,就是因为这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之所以不争论其姓“资”姓“社”,是因为二者只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有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的原则性问题,早在 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可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初,他又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上,第373页)他的这些思想被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最终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接受。另外,如果该争论的问题不争论,不该争论的问题却争论,其结果只能是耗费时间,贻误事业。正如邓小平所说:“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同上,第374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对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从而赢得了时间,抓住了机遇,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二、“不搞争论”和解放思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存在矛盾
  有人认为,“不搞争论”就是要禁锢人们的思想,这违背了解放思想的要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解放思想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会出现滞后性。滞后的认识不但不能帮助人们去发现和获得新的知识,还会束缚人们的头脑,成为获得知识的障碍。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这种滞后认识的束缚。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总是受到头脑积淀的思维传统的制约。在中国有着唯书唯上的传统,这种保守封闭的思维传统不利于吸收新思想、接受新事物。解放思想,正是针对这种传统思维方式,要打破思想禁锢,破除唯书唯上的思维传统。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9页)邓小平强调的解放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打破思想禁锢,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并从这些不正确的政策和思想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那么,“不搞争论”是不是就要禁锢人们的思想呢?当然不是。“不搞争论”主要是指对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不要过多争论,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本身就符合解放思想的要求;同时“不搞争论”的另一层内涵是指在事关政治方向等原则性问题上必须争论,也就是说“不搞争论”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的,而这又与邓小平强调的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是吻合的。可见,解放思想与“不搞争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坚决反对有些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倾向,也要反对有些人借口“不搞争论”,在事关政治方向等原则性问题不问姓“资”姓“社”的倾向。
  有人认为,“不搞争论”就是不要民主,不要自由,这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正确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繁荣科学、文化事业就必须形成民主讨论的风气和宽松的环境,就必须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提出“只有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意见表达出来,进行争辩,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辩证唯物主义”(《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2页)。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要集思广益,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和主张,讨论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争论。邓小乎的“不搞争论”思想和发扬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不矛盾的。“不搞争论”不是泛指一切问题都不争论,而是特指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等问题上不搞无谓的争论,这与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不同内涵的东西。我们在实践中切勿生搬硬套,学术领域中的“百家争鸣”,科学决策的研究论证等等都会产生不同意见,需要在争论的基础上趋于科学和合理,不能搞一言堂。同时,不应该一概地去争论不同的学术观点的“姓氏”。应该鼓励人们勇于阐明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凡是争论都要上升为政治方向问题,就会压制正确思想的产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但是,也要遵循宣传有纪律的规则,警惕一些人以“百家争鸣”为幌子,宣扬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主的社会主义方向。
  正确理解邓小平的“不搞争论”思想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正确理解邓小平的“不搞争论”思想,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进行无谓的争论,丧失大好的发展时机,对我们的事业是极其有害的。历史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出现重大失误。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又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大力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其二,正确理解邓小平的“不搞争论”思想,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不必争论,由实践检验其正确与否,这有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但是,根本方向和道路问题必须争论,这有助于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警惕和反对西方敌对政治势力的和平演变。其三,坚持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有利于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当前,我国己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坚持邓小平“不搞争论”的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摘自《思想理论导刊》2003年第5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