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知青随笔录《闲庭集》之八:童年时的“第二职业”


  共有9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知青随笔录《闲庭集》之八:童年时的“第二职业”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石希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50 积分:4459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0/9/14 11:10:00
知青随笔录《闲庭集》之八:童年时的“第二职业”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6 9:05:00 [显示全部帖子]

 

八、童年时的“第二职业”

 

如今人们对于搞第二职业已经不怎么稀奇了,许多人或明或暗地在搞第二职业。不过提起搞第二职业,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会发生的事,如果我说我在四十几年前,即1960年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偷偷地干过第二职业,可能许多人会撇嘴表示不相信。

其实认真地想一想,1960年正是我们共和国历史上著名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而那时候又是我正在长身体的时期。

到了80年代后期,我在某大型国企的办公室里与一些比我年轻许多的有高学历的女士们共事。有一位老兄最能逗她们开心,常常讲他当年偶而得到一小块点心,既舍不得一下子就吃了,又怕兄弟姐妹们跟他抢,于是他就把那块点心含在嘴里,整整一上午也没嚼一下的洋相,把那几位女孩子逗得笑个不停。

她们问他:“在嘴里含一上午,成什么样啦?”

他说:“别提了,全粘在牙上啦!”

于是那些女孩们笑得弯了腰,然后再问他:“那你也没法说话呀,要是有人问你话怎么办?”

他说:“那我就瞎哼哼!”

然后她们又接着笑。

这老兄那时候可是在北京,而我那时候却是在陕西乡下,难道我不会动脑子吗?

凭心而论,当时那个军工企业还是能保证每一位职工家属都吃上饭的。当时职工家属们自己在家开伙的也少,绝大多数人都在大食堂吃饭。虽然粮食有定量,但是食堂想尽办法干稀搭配粮菜搭配,并且厂子里利用招收当地村民子弟进厂当工人的机会,也能与各村淘换一些余粮或是农副食品。

我当时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不知怎么搞的,我虽然才十岁左右,可我比大人还能吃,食堂那些饭根本不够我吃的。我与厂党委书记的儿子混在一起,一有机会就跑到厂区附近的村子里瞎转,一是为了玩,二也是为了找点吃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帮村里人干点零活,人家就留我们一起吃饭。

渐渐地,有些农民听说我们两位是厂长和党委书记的儿子,那些秦皇故里的陕西乡民们经常用最具有中国方式的问候语问我们:“吃了没?”

我们摇摇头。

于是他们就给我们盛一碗汤面,只是一碗而已。

但是我们不能天天去干零工,如果让家长发现我们没去上学,那后果将很严重,我们那军人出身的父母可厉害着呢!

当时农村地区有所谓大集,每逢赶集的时候厂区附近热闹极了,六十年代还没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还允许农民在自由市场上出售农副产品。那里怎么可能少得了我们的身影?

在那种时期,物以稀为贵。火车站上经常有人举着一支香烟,五分钱一支,或是一分钱吸一口。

当时甚至还流行着这样一个笑话:火车站前有人用头顶着一只盆,他大声喊道:“两分钱摸一摸!”出站的人都好奇地望着他。

不久还真有人花两分钱在盆里摸了一把,结果发现那里边全是废机油,脏兮兮的,他上当了。

但是很快就有人也顶着一只搭着毛巾的盆过来对他喊道:“三分钱洗一洗!……”他只好再掏腰包。

有一天我发现厂工会主席的儿子居然在集上摆地摊:他把家里给他买的连环画册摆了一地,路过的人若是想翻看,每看一本交一分钱。还真有些农家子弟过来,翻看他的小人书。

但是很快他被他那望子成龙的妈发现了,于是她大喊大叫着跑过来,揪起他的脖领子把他“缉拿归案”,我知道,他那从空军某部退伍的爸爸轻饶不了他!

我兴灾乐祸地笑一笑,也往家走。

回到家里我闲来无事,躺在床上也翻看自己的“小人书”。那时候被称为“小人书”的连环画册很普遍,而且都是成套的,什么《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红楼梦》、《西厢记》等等之类。我妈曾看见我好奇地捧着一本竖版的而且是文言的《三国演义》半懂不懂地瞎啃,于是就给我们兄弟几个也买了几套小人书。如今在北京的旧书市场上,当年的那些旧版本的成套的小人书升值升得厉害,可惜我的书都没了。

突然我想起来,那个家伙被他妈捉回去了,他空下来的缺我不是正好可以顶上去吗?当时厂区周围的那些农家虽然并不太穷,但是给儿女们买书的农户根本不存在,那些农民可会算计了。而那些农家子弟对于书的好奇心却十分强烈,这就是我的市场!

到了下一个大集时,我悄悄地用一只大书包把家里的小人书都拢到集上,仿照工会主席大公子的样也摆了一个摊。

成果不错,我收入了三角多钱,在当时的集上可以买六斤左右烤红薯。但我只买了两斤红薯,我把它们全部吃下去以后,还没误了我接着回家去吃晚饭,今天想起来,也真够贪婪的。

我没想到,第二天我母亲就知道了我搞“第二职业”的事,集上那么多买东西的人,有许多我父母的同事,她不知道才怪呢。她逼着我把剩余的收入“上交”,还罚我不许吃晚饭。于是我的“第二职业”在沉重的压力下泡了汤。

毕竟在四十几年前,我就搞过“第二职业”了,可我至今也不知道,我是否有理由自豪?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