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相识途中师僧情 共叙藏史话佛缘
火车疾驰着,进入湘西,看着窗外秀丽山水,李老师不免感慨起来:
“真是山清水秀啊!”
同卧铺车厢一个乘客接上话来:”人杰地灵啊!”
李老师回过头朝接话者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剃了个光头的僧人。他穿了一件黄布衣衫,很是显眼,真乃布衣和尚一个。不知是“真”和尚不?
在旅行中,当不认识的在一起,只要一个人发话,必然有人答话,以解孤单寂寞,不管他是谁。现在是一个和尚接上话,那对李老师可是求之不得,于是和他攀谈起来。
这次去四川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几天的会议除了学术报告就是讨论,整天脑子满满的,涨涨的。现在好了,坐在车上,不用动脑了,但心里倒是有点空空了。
上车以后,过了几个车站后就想找人聊天,可惜没有对象。上车的不是睡觉,就是没有吃饱的—在吃另食呢,没有一个“闲人”,只好作罢。只有这个和尚在打坐,不理睬任何人,好象与世隔绝一样。现在他接话上来那有不答理之理。
“师傅,到哪里啊?”
“噢,到长沙!”
“是吗,湖南是个好地方啊,你看外面多美啊!”
一阵沉寂。和尚好象话不多,但眼睛朝李老师瞟了几眼。脸上的表情也从原来的严肃变得和善起来。
“师傅,从哪里来呢?”
“从西藏,”
当李老师听到和尚是从西藏过来,兴致马上来了。西藏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几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宣传的和听到的多了。加上开始通火车了,全国已兴起了到西藏旅游和朝拜热潮。特别是那美妙动听的歌曲,更加使人向往,想到这里,李老师耳边就好象响起了韩红的“天路”,又响起了容中尔甲的“高原红”,以及次真降措“太阳升起的地方”……
“师傅,您哪里来啊?”和尚的一句问话把李老师的思路拉了回来。
“在成都开会呢,”
“师傅,可是教师?”和尚的一句问话又把李老师问得迷惑起来。
“咦?这和尚怎知我是老师?”李老师心里一阵纳闷儿,这和尚不简单。他如何知道?待我细细问来,一句问话更加引起了李老师对和尚的兴趣。
“师傅,怎知我是教师?”
和尚避而不答,原来眯着的眼睛,睁开来。李老师这时才发现和尚两眼炯炯有神,一道眼光过来,李老师感到一股热流弥漫全身。再仔细观察和尚的脸,“好一张弥勒佛面!”,
这使李老师大吃一惊。刚才好象不是这样的啊。李老师仔细打量起他来。宽宽的额头,圆圆的脸,慈眉善眼,有点像演西游记里的那个如来,就是耳朵小了一点,不过,皮肤很是光泽。如果有头发,那肯定是一个帅气有福象的男子。
“师傅,何故到西藏啊?”
交谈之中,得知和尚是满腹经纶的一位僧人。或者说也是一个”驴友”,听他说他已经周游了四大佛教圣地了,这次是他约了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到西藏去朝拜了。
“好一个徐霞客式的和尚。”李老师对这位师傅顿时肃然起敬。因为李老师也是一个爱好旅游的人。对徐霞客的文章更是崇拜崇拜之至,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嘿,今天可碰上“真人“了。
他们从我国藏语系佛教于七世纪中开始谈起。并讲起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藏王,从和尚交谈中,得知西藏松赞干布藏王有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在藏名尺尊公主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迎请莲华生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佛教于是得到了发展和弘扬。看看这个和尚细声慢语,知识渊博,真可是厚貌深文,高深莫测。
随后他们又从佛教谈到了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又从前藏谈到到后藏。
从和尚嘴里李老师学到了知识和听到了有趣神秘的故事。李老师感觉到自己好象变成了学生,这个和尚成了一个老师一样。他那慢条斯理的口气,就象一个男中音轻吞慢吐在唱歌一样,通文达理的讲述,真像一个教师。
……
李老师朝窗外望去,景色也越来越美,听“和尚”说进入了少数民族的地区了。
“听说这里人很美啊?”和尚听到李老师的一句话,嘴边露出一丝微笑。但也看出他的眉头皱了一下。
“是啊,可当心啊!”大家会意的一起笑了。
“不过,这里倒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听故事么,每个人都欢喜的,不管你是大人或小孩,何况李老师从‘和尚’的谈吐中,觉得这师傅可不是一般的‘和尚’啊,肚子里很有货啊。
“能否讲来听听啊?”李老师象一个小孩子一样期盼着。
“好,我就讲一个蛊毒”的故事,”
“什么‘惑毒’啊?”弄得李老师这个大学教师如堕五里雾中。
“不是。是蛊毒,虫子下面一个皿字”
“蛊毒吗,是一种药么?”
和尚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是!不过现在没有了,已经断绝了。”
李老师就象一个求知的小学生,赶忙起身给和尚倒上水,恭恭敬敬地等待和尚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