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老翁学画山水画


  共有241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老翁学画山水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于文坚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2 积分:173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9 22: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12 20:45:00 [显示全部帖子]

老翁好! 

见贵作《老翁学画山水画》。偶然见到刻章中的“发”字,联想起一些自己的想法,略抒。

自唐以来,文字形状结构的改变均以被多数书家认可为前提,被认可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可预期的。不像前些日子,有几个教授,研究了几年时间的文字,就想当然的要改革文字,那是不可能的。当然,政府一声令下,也可以实行,不过,留给后人的唯有耻笑而已(惟,唯也通用了?)

标准楷书体当然以当代官方字典为准,但作为艺术或习俗则另当别论。例如,曹操书写的《滚雪》二字,因其站在雪崖旁边,故而“滚”字没写三点水的偏旁,旁人说,滚字写错了,曹操笑答,雪崖旁足矣,何错之有?这是霸道文字。习俗中的文字,在孔府前的对联有一秃宝盖“富”字,据说是要没有头儿的“富”。这是财迷文字。江南一带的“谭”氏家族,在书写“谭”字时,把右下方的“早”字末笔的一竖,从日字上方一直通向下,成一通竖,美其名曰:早出头。这是企盼文字。另有把喜字写成双的,这是吉祥文字等等。

前些年看到“元 八思巴文 圣旨金牌”的报道,就发现了文字的普及过程是漫长的这个问题。一是好多国学爱好者不接触外民族文字,象八思巴文(目前西藏还存有一间房子是该文字创建者 元忽必烈时的国师八思巴居住过的)字,西夏文字等。二是对文字的发展欠缺了解。例如“圣旨金牌”,看外形文字就应该知道是八思巴文(知道有这种文字的人不少,据说能解该文字的只有内蒙古大学的几个人了),还有就是金牌内环中的“号”字。“”字,自唐代以来已经简化为“号”字,名家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等均书过简体“号”字,著名的唐 国铨《善见律经卷》也颇可为证。唐朝同时简化的还有“发”字,例如,颜真卿对“发”字就有“发”“”“”简繁的写法。这也是被简化被认可的依据。但是,颜真卿对字体的字义绝不会混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发”字,如果刻章(篆刻篆字依据的首选是《说文解字》,其次为《康熙字典》)而且是繁体的话理所应当的应该是“”字。除去头发的发字,其他的“发”字字义繁简颇可通用,唯有头发的“发”字,繁体必用“”字。以上拙词一堆,只有这句是我要说的话。敬请谅解。

文坚拜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于文坚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2 积分:173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9 22: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12 23:19:00 [显示全部帖子]

再次感谢姜兄!再次向老翁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于文坚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2 积分:173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1/9 22: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13 11:23:00 [显示全部帖子]

老翁好!感谢回复。 

我说,这就是知青精神。

另,集诗书画印(自己作诗并书写,自己画画并治印,推荐邓散木的《篆刻学》(贵州出版社)和《篆刻反字字典》。)为一体,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所追求得最高境界,书画对我等老知青来说以成消遣,但史上仍有不少书画名家,以耄耋之年,始以作书画。愿老知青发扬“知青精神”,光大中华文化。

谢各位同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