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父 亲
岳允富
去年正月初六,龙年钟声敲响的第六天,上午8点30分,父亲以87岁的高龄在漳平市医院驾鹤西去。原想父亲在世应该还有些时日,虽难父亲大限的到来,一直是我心中感知的,我知道父亲最后的生命像耗干油的灯,随时都可能熄灭。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来的这么悄然无息,一个人说走就走了。面对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已经没了生息的父亲,我仍措手不及。父亲的倒下,令我十分的悲痛,作为家中长子的我,此时更多的是责任,是父亲丧事的具体操办。
办完父亲的丧事,卸下了一身担子,原想痛彻的心也该平静下来了吧,却不能。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是整夜整夜地难以入眠。有时迷迷糊糊睡着了,半夜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父亲生前的一切如同一部老电影,一遍遍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殡仪馆这种地方,我也曾经去过很多回,但过去送别的是同学、同事、朋友,或是他们的亲人,事后也没有多少异样的感觉。但这次,我送别的是自已的亲生父亲,当殡仪馆焚尸炉的铁门哐啷封闭时,我的心像被人狠狠地抓了一把的痛。事后,我在电话中将这种感觉告诉九江的婶婶,婶婶在那头说:“这就是血缘,是亲情。”
我翻开家中的老相册,凝视老相片中的父亲,父亲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这是1957年夏天在厦门相馆拍的第一张相片。那时我还没有上学读书,有两个弟弟。母亲抱着三弟,父亲坐在母亲的侧后,那时父亲30出头,英俊潇洒。
![](http://bbs.xmhouse.com/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09123825c596dfb70172f0.jpg)
这是1962年春节后,在厦门鼓浪屿菽庄花园内,以日光岩为背景的全家合影。我那时读厦门铁路小学四年级,有四个弟弟。母亲坐在石桥横栏上,父亲站在我的身后。那时我五兄弟都还小,父母亲都很年轻。
![](http://bbs.xmhouse.com/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091239c2a622c3f10e15e1.jpg)
这是2009年元宵节在漳平相馆我五兄弟和父母的合影。我五兄弟都进入中年,父母已入耄耋之年。当时父亲未病,饭量正常,走路比我还快。
![](http://bbs.xmhouse.com/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091241810749bf41ad6cb0.jpg)
这是我2011年9月初拍摄的、也是父亲在世的最后的两张相片。此时的父亲病了近两年,已经不能站立行走。为了擦洗方便,我用电推给父亲理了个光头。
![](http://bbs.xmhouse.com/attachments/month_1204/1204091242083e953f5a1414e2.jpg)
没有祖孙三代全家福的合影,人总凑不齐,这不仅是父亲的遗憾,也是我们全家人的遗憾。
据说,父亲学生时代读过高中一年级,那时正是两党争权,战火纷纷,父亲因生活所迫辍学谋生。父亲不愿卷入战争,躲避抓壮丁,被迫离开了生养哺育的赣南故乡,投奔到他的在铁路浙赣线工作的堂哥那里。堂伯是那里的铁路“帮工”(今日的“助工”即助理工程师),靠堂伯的关系,父亲进了铁路部门工作。解放后的1956年,父亲从上海调福建鹰厦线参加铁路铺轨,1957年鹰厦线全线通车后便举家搬迁到福建。
父亲本该是个文化人,却一辈子是个工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的周围都是一些文盲、半文盲人群,父亲的那点文化算是很高的了。父亲的字,不管是硬笔或是软笔,都书写得很漂亮。别人仅仅见到他的字,就会说“文化不低”。我见过父亲在单位黑板报上用粉笔写的宣传文字。“文革”时期,父亲受人指派,站在很高的木架上,用红油漆在白墙壁上书写毛泽东语录。但父亲较高的文化,未能在他人生事业上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父亲的性格禀性使然:二是当时社会的阶级斗争,受政治牵连所致,两者合力,形成了父亲平淡而又沉重的职业生涯。好在退休后的生活一年胜过一年,政治上的宽松环境和经济上的宽裕生活,让父亲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晚年。父亲一生忠厚老实,敬业工作,诚恳待人,人生履历没有大的起落,应了世间的一句老话:好人一生平安。
父亲喜欢看书,终生对文字有特殊的爱好。 父亲上了80岁,眼睛也亮了起来,不用带老花镜,更是方便了看书报。 就是在去世的前两三个月,父亲因进食大减,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但仍不减对文字的钟爱,他对身边的片纸只字都要认真过目。我陪伴在侧,闲暇时常有看书报的习惯,父亲见了眼馋,常开口索要:“让我看一下”,到手的书报纸总要看个遍。
前几天,我翻看一本谜书,看见父亲夹在书中的一张信笺,上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灯谜。这是父亲生前抄写的东西,我小心地收藏起来。父亲古稀之年被我引入谜坛,从此爱上了猜灯谜,猜谜作为一种爱好陪伴了父亲人生当中的最后十多年。世人都说,一种技艺“入门容易,深造难”,其实入门也并非容易。入门首先需要的是兴趣,深造很大程度上要靠天份。有人见别人有某种技艺,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也想学,但终究还是连门都进不了,终生只有羡慕的份。灯谜是一种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游戏。中国汉字独特的象形结构,以及多音多义等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灯谜的特殊“谜趣”,也只有对汉字结构、多音多义有浓厚兴趣的人,学猜谜才能“入门”,才有“深造”的可能。父亲一经引入谜坛,就如痴如迷,并有不小的收获,原因就是他对文字的特殊的爱好,这种特殊的爱好让他轻易地就“入门”了,而且是高龄“入门”。
对父亲的思念断续不成章,我笔下的文字也断断续续地书写着父亲,这些文字是清明时节对父亲的一种怀念。遥祝父亲在天之灵安息,父亲是我心中永远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