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0缩.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2缩.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016缩.jpg:

深情的备忘录
我是65年到内蒙插队的知青,那年初中毕业,16岁。我想每位知青朋友都还记得当年下乡插队时的远大理想和生活目标,但我们也许想不起当年离开北京时,父母都跟我们说了什么。
看看照片中这黄皮小本,再读读上面的内容,你能想到这是在1965年,一位44岁的父亲,写给他即将下乡插队的17岁儿子的心声吗?
这位17岁少年的父亲,69年成为了我的公公。在农村结婚后,我偶然看见了爱人守仓珍藏的这个本子。上面是他父亲当年写给他的座右铭和他插队时家中给他带的物品清单。我看后,感到特别亲切,好像父亲就在身边,跟我们说着话。从这些内容的字里行间,处处浸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不难看出,送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到贫穷落后的内蒙古插队,去当农民,去吃苦,父母的内心是多么纠结不安。不知孩子的未来会怎样。他疑惑,他无措。但我们当时年少无知,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感受,从此留给他们的只有无期的挂念和期盼。这份16条的座右铭,有的还加注了重点符号,是叮嘱孩子千万听贫下中农的话,要为人正派,学做一个好人。那些记录下所带的物品,是让我们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珍惜生命,从点滴做起,做一个会生活的人。
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才会理解父母,才真正能体会到他们当年骨肉分离时的依依不舍。今年我老公公已92岁高龄,他的晚年是在我们身边渡过的。不幸的是,就在今年3月15日,他在安然的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我们。这份深情的备忘录就成为他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念想。守仓当年下乡时所带的物件早已毫无踪影,还给了大自然,但座右铭中的句句叮嘱会永远埋藏在我们的心底。
现在这黄皮小本就放在我们的床头柜里,仿佛他老人家仍在我们身边说着话。感谢老爸,您放心吧,再也不要牵挂我们了!去天堂结交更多的朋友,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