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知青角 → 为了健康……边玩随拍识药材


  共有546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为了健康……边玩随拍识药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燕妮
  15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58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8/4 15: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31 15:55:00 [只看该作者]

咱们暑期常喝的藿香正气水就是用这中原料做的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女
  1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219 积分:27804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11/4/21 1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31 16:2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燕妮在2011-8-31 15:55:00的发言:
咱们暑期常喝的藿香正气水就是用这中原料做的吧?

燕妮同学说对了,加十分!藿香正气水的配方里有许多种药,而藿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被称为"君药".谢谢燕妮同学光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5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4 14:1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牧羊女在2011-8-23 21:10:00的发言:

近日发现石榴上市了,这石榴可是药食同源的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石榴.jpg: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有甜石榴和酸石榴之分)。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酸涩;入肺、肾、大肠经。
【功效主治】生津止渴,收敛固涩,止泻止血。主治津亏口燥咽干,烦渴引饮,久泻,久痢,便血,崩漏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含水分76.8克,蛋白质1.5克,脂肪1.6克,碳水化合物16.8克,热量88千卡,粗纤维2.7克,钙 11毫克,磷105毫克,铁O.4毫克,抗坏血酸11毫克。此外还含有苹果酸和柠檬酸等。

【食疗作用】

  1.广谱抗菌 石榴皮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抑菌试验证实,石榴的醇浸出物及果皮水煎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最强。石榴皮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各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石榴皮煎剂还能抑制流感病毒。

  2.收敛,涩肠 石榴(酸者)味酸,含有按质、生物碱、熊果酸等,有明显的收敛作用,能够涩肠止血,加之其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是治疗痢疾、泄泻、便血及遗精、脱肛等病症的良品。

  3.驱虫杀虫 石榴皮以及石榴树根皮均含有石榴皮碱,对人体的寄生虫有麻醉作用,是驱虫杀虫的要药,尤其对绦虫的杀灭作用更强,可用于治疗虫积腹痛、疥癣等。

  4.止血,明目 石榴花性味酸涩而平,若晒干研末,则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亦能止赤白带下。石榴花泡水洗眼,尚有明目效能。



   

   小时候,每到夏秋换季时就会腹泻。每年如此,一直没什么好方法。后来邻居给介绍了一个偏方,用干石榴皮煎汤服用,每日2次,据说长期坚持可治慢性腹泻。于是,母亲就经常把淘换来的石榴留皮给我熬了汤喝,我服用后感觉效果不错。 

   后来,母亲不在后,我也就顾不上用石榴皮熬汤了。知青插队40周年聚会,和当年的队友“兵马佣”恢复了联系,哥们在临潼工作,每年石榴成熟的季节,兵马俑一定会托人给我们在京的队友带些石榴来。临潼的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名居全国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 

   我把石榴肉留给妻儿用,自己一定熬石榴皮汤喝,在此我推荐给其他老知青朋友,有类似疾病的不妨试试。还要感谢牧羊女的药植楼,使我在此再次不但获得治病良方,而且还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友情…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燕妮
  1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58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8/4 15: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9:41:00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几个孩子喝橘子皮水,说是去火,不知是否有医学道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女
  1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219 积分:27804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11/4/21 1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11:5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燕妮在2011-9-5 9:41:00的发言:

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几个孩子喝橘子皮水,说是去火,不知是否有医学道理。

燕妮朋友,橘皮在药材里称为陈皮,有理气,化痰,消食的功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女
  1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219 积分:27804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11/4/21 1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12:04:00 [只看该作者]

秋天悄悄的来了,大多数的花已经凋谢或已经打籽了,只有它还顽强的展示在道路两旁,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默默无闻的旋复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p10405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3_3783651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旋复花
【别名】蕧、盗庚、盛椹、戴椹、飞天蕊、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夏菊、金钱菊、艾菊、迭罗黄、满天星、六月菊、黄熟花、水葵花、金盏花、复花、小黄花、猫耳朵花、驴耳朵花、金沸花、伏花、全福花
【来源】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
【采集】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性味】咸,温。
【归经】入肺、肝、胃经。
【主治功效】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包煎或滤去毛),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干撒或调敷。
【宜忌】①《本草衍义补遗》:病人涉虚者不宜多服,利大肠,戒之。
    ②《本经逢原》:阴虚劳嗽,风热燥咳,不可误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为无畏
  15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475 积分:15182 威望:0 精华:12 注册:2011/3/7 19: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7 10:29:00 [只看该作者]

中药有“升降沉浮”的药理,如子、果实、矿石类药质重药物大都能起到“沉降”作用;花叶及轻质类药物能起到“升浮”作用。而并不是绝对的,“诸花皆散,旋复花独降”,旋复花与代赭石合用,可以下气消痰、降逆。嗨嗨,中医理论,高深莫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女
  1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219 积分:27804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11/4/21 1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7 11:4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无为无畏在2011-9-7 10:29:00的发言:

中药有“升降沉浮”的药理,如子、果实、矿石类药质重药物大都能起到“沉降”作用;花叶及轻质类药物能起到“升浮”作用。而并不是绝对的,“诸花皆散,旋复花独降”,旋复花与代赭石合用,可以下气消痰、降逆。嗨嗨,中医理论,高深莫测!

非常正确!而且,旋复花多毛,会刺激喉咙,所以在煎药时一定药用布包包上才能与群药一起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根筋
  15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97 积分:90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20 22: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8 19:24:00 [只看该作者]

小黄花像雏菊也像星星草,淡雅。今天认识了“旋复花”很喜欢,很有收获!祝两位搭档快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牧羊女
  1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219 积分:27804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11/4/21 1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8 22:0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根筋在2011-9-8 19:24:00的发言:
小黄花像雏菊也像星星草,淡雅。今天认识了“旋复花”很喜欢,很有收获!祝两位搭档快乐!

谢谢一根筋同学的关注,大家一起认药材共同学习,我和我的老师无畏版主祝一根筋同学中秋节快乐!祝中知网的新朋老友节日快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