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当年北大荒


  共有163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当年北大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木耳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26 积分:7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5/23 17:08:00
当年北大荒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 8:35: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北大荒

                                    前言

         从小重理轻文,写作不是我强项。考上理工科大学,参加工作后,还是要写点专业性文章,如总结,报告,论文等等。正而巴经写点文学类东西,还在回宁波之后。“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支边,支农的,当兵的同学聚集一起,免不了天南海北穷侃半天。一个正在编地方志的同学劝我有空写一写在黑龙江支边,工作的丰富经历,别等到退休之后。于是就有了这篇“革命回忆录”。


         纬五十度带,寒温带。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呈人字形纵横绵延数千公里,肥沃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广袤无垠,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冬天,皑皑白雪覆盖着原野,浸渍着草甸,枯枝,松针,落叶。春天,冰雪消融,那渗出来的涓涓细流如酱油,似中药汤,又像浓咖啡,最后汇成一条滚滚乌龙,这就是黑龙江。它是黑土地的乳汁,哺育着一代代北大荒人。

         六十年代末,我作为上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支边到北国边疆,在黑土地里洒下了血汗和泪水,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北大荒。为了向家乡父老兄弟,向子孙后代有个交代,谨将北大荒生涯片断陆续写出来。本文主要围绕1972年冬天过年前发生的事情展开描述。

         那年适逢鼠年,对庄稼人来说,似乎不太吉利。春播刚刚结束,老天就开始作对。一连刮了五,六天西北大风,垄沟与垄台差不多刮平了,玉米,高粱籽都裸露出来。生产队长急得满嘴起泡,火急火燎地调配种子,整犁杖,又重播了一遍。半个月后,苗长出来了,稀稀落落,只有七成,还没有草长得旺。开春到头伏,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二伏天,总算盼来了一片乌云,下的却是一场雹子。鸽蛋大小的雹子把桦南,依兰两县,六个公社拍了个遍。残枝败叶,一片狼藉。三伏天,又不知从哪儿冒出一种蚕一样的蠕虫。一宿间,就形成了千军万马之势。田野上,玉米,高粱,大豆转眼间只剩下秃杆杆。那时候,屯子里凡是能动弹的都出来了,学生娃也停了课。用手捉,喷农药,挖隔离沟,都治不了那虫子。正当人类束手无策之际,一种天敌,名叫“七八分”的甲虫降临了。这虫子也繁殖得贼快,不到五天,把害虫吃个精光,自己也随之销声匿迹。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历经劫难的庄稼在为数不多的无霜期内,又匆匆忙忙抽出新叶,长出穗穗。入秋后,涝套雨连绵不断,只能穿着长统水靴割地。大地还没割完,拉完,头场大雪又把能吃的,喂的,烧的都捂在地里,冻在冰里。

         鼠年,野兔,田鼠却比人类过得欢实,滋润。

        北大荒人能吃苦耐劳,性格豪爽,也不乏幽默感,屯子里也有那么几个赵本山式的油嘴痞子,但是,面对这样的天灾大难,一个个无不抢天呼地,敛去了笑容。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庄稼人靠天吃饭的艰辛,同时也萌发了跳出农门的念头。到哪里去寻活路?心里却茫茫然。常言道:“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自有招。”走着瞧吧!(待续)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 9:43: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黑木耳朋友,期待你的回忆录不断的充实,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木耳
  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26 积分:7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5/23 17: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 15:12:00 [只看该作者]

 

        (续一)动物有冬眠的习性,东北老乡有猫冬的习惯。北大荒纬度高,冬天昼短夜长,农活稀少,室外气温常常零下40度左右。大多数人足不出户,“猫”在家里,孵在炕头睡大觉。不甘寂寞的,可以串串门,但也离不开火炕。抽烟,喝酒,吃瓜子,闲唠嗑,或是看书,写信,听广播。也有手痒痒的,推牌九,打麻将,耍大钱,没日没夜地。要是不想清闲,还是有活可干。更倌,牛倌,马倌,豆腐倌,一天也不得清闲。其他人也可以铡草,刨粪,送粪,或者随车老板跟车拉脚,进山伐木倒套,上粮库打工扛麻袋,下河崴子穿冰捞鱼------。

        知青们绝大多数不愿留下来猫冬。春离老母,秋盼归。这一盼可就是一年的动力啊!每当打完场,等不及分红,就借了盘缠,匆匆忙忙捉对结帮,循着哈尔滨—大连—上海—宁波这条热线作鸿雁南飞了。1972年,红光大队的知青却无可奈何地留了下来。瞎年头,队里没有路费可借。虽然还可以扒火车,蹭票,但是两手空空的,明年咋过?再向家里伸手?老大不小了,还真抹不开这张脸呢!

        1969年9月15日,桦南县新兴公社红光大队接纳了十五名浙江知青,八名鄞江的,七名姜山的,各有两名女性。乍来时,大队革委会对这批毛主席派来的浙江娃子关怀备至。女孩子虽然不及半拉子,也按整劳力记工分。专门派了老顾头给我们做饭。各生产队轮流供给白面,大米,豆油,大豆,粉条和柴草。就像1958年共产主义大锅饭一样,好日子没过多久。不到一年,食堂散摊子了。三间新盖的房没人收拾,抗不住冻,也没人住,大队革委会作主卖给了山东老李家。接下去的日子越过越遭罪。有门路的知青想方设法离开了这里,知青点只留下我一个男子汉。

        回不了老家,知青点就是我的家。可这个家满目疮痍,墙皮塌了,门耷拉着,窗玻璃碎了,炕烧不热,灶坑呛烟。门前垃圾如山,积水遍地------。在这样房屋里猫冬,非做寒号鸟冻死不可。眼瞅要上大冻,该抓紧收拾了。往年还有几个帮手,今年只好自掏自撑了。晚上,我在场院打更,困了,在豆腐房睡一觉,白天就有了空闲。木匠铺里要来了板头,钉子,先把门修好。在女孩子们帮助下,糊上了窗纸,溜好了窗缝、门缝。北窗台用土坯,麦余子堵了起来。屋里暗了,但也不透风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1 16:22:00 [只看该作者]

又是一篇回忆录,

记叙当年远征途,

宁波娃娃赴北疆,

首先经历严冬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木耳
  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26 积分:7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5/23 17: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 7:54:00 [只看该作者]

 

        (续二)该堵的都堵上了,接下来要脱坯。脱坯,和泥被列入东北“四大累”,是个力气活。脱坯要有帮手,再说眼瞅要上冻,也不赶趟了。好在拆掉的北炕还有旧坯可利用。想扒炕,漫墙,和泥是省不了的。真佩服北大荒的老祖宗,不知哪辈子起,从燕子那里模仿来垒窝的绝活,也是一把土,一把草,再和上水,用二齿挠子钩过来,捣过去,稀溜溜,粘乎乎,一点一点地砌起墙头,垒成锅台,搭起火炕和烟囱,再盖上房顶,支起窗户,就能遮挡风雨,居家过日子了。我请大队派车拉了一车土,又借来了二齿挠子和泥抹子。水里来,泥里去,忙活了一星期。炕扒好了,墙抹了一遍,耗子洞也堵死了,灶坑也好烧了,人却累趴下了。躺了两天才缓过劲来。趴在热炕头那舒服劲,恐怕洗桑拿也不过如此。“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农民的小康很实惠。如果再有“细米,干柴和烧酒”猫一冬,给个县长都不要。

        这时候,西屋的女孩子们却冻得嗷嗷叫。没辙了,还是我挪窝吧!冻着我一个,温暖三个人,何况其中还有我的女朋友。我让她们搬进东屋,自己夹着铺盖来到后院老许家。许大婶早已看出我的难处:“孩子,出门在外都不易,你要不嫌埋汰,就在俺家北炕和万富一起住吧!”我在老许家一住就住半年多,吃饭仍在知青点。

        剩下的泥很快冻成了砣,西屋的炕到了没扒成,临时做了仓库。瞎包米,瞎高粱,冻白菜,冻萝卜都往里堆。上冻后我又挖了个菜窖,储上百来棵白菜和一麻袋萝卜。外屋腌了一缸白菜和雪里蕻,里屋还有一麻袋土豆和半麻袋黄豆。吃的不成问题了,柴禾却叫人犯愁。没有柴禾,北大荒会冻死人的。每年知青点分来的秸秆也不少,但年年垛不好,又没有板障子围护,让牲畜连拱带刨遭尽一冬,都夷为平地,又沤成了粪肥。大甸子已冰封雪盖,没法打柴禾。眼下打场进度慢,赶打赶分的秆壳还供不上烧。没招了,我找上了大队革委会主任刘金家。刘听了我汇报,憨厚的脸也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苦笑:“今年老天不照应,屯子里住家各户缺粮缺烧的不少,你们的问题已经向公社知青办反映过了。想法子掏腾一车煤来,这一冬就好过了。眼下要断了烧的,就到我家来抱柴禾。”刘主任的话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告辞回到一队场院,队长要我去北大甸子看一天地,那里有人偷粮,抢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 16:02:00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三名女同胞,

自己去与老乡交,

冬天烧柴难解决,

队长让咱随便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 20:16: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黑木耳网友的光临!

   

    宁波学生去支边,

    寒冷冬季难过关,

    碰上灾年收成差,

    插队生活忒困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黑木耳
  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26 积分:7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5/23 17: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3 8:21:00 [只看该作者]

 

        (续三)从红光小学向西北,沿着大车道绕过一片松树林子,翻过一个小岗包,就到了八虎力河。河北岸就是北大甸子。这是一片刚开发的处女地,新兴、梨树俩公社和建设兵团31团都在这里争相开拓。千年的草垡子被深耕犁翻了个个儿,头年种大豆,来年种包米,高粱。良田沃土,不用上粪,年年丰收。今年虽然“瞎”了,仍数北大甸子庄稼长得最好。于是,捡地的缺粮户,盲流户,输急眼了的耍钱鬼都盯上了北大甸子。

        河边的小渡船已经冻住了。拉地的马车压破冰面,在河里趟出一条道路。这几天,天气反常,冰面上化出了一个个窟窿。走在冰面上颤悠颤悠的,还经得住人。我到河对岸一队地厂子里抓了两个大馒头,带上镰刀麻绳朝西北走去。那边有8垧包米地,三个女知青和五个女社员正在雪里扒拉包米棒,往车上装,手都冻成了“红萝卜”。车后面跟着一大帮捡地的,与其说是捡,不如说是连偷带抢。我敞开军大衣,在地头大声一吼,捡地的呼拉一下散开了,颇似那围着非洲狮分享残羹的秃鹫。

        晌午时分,我到西头地窝棚里歇息。北大甸岗地上散布着十来个窝棚,都住着来自各地的盲流。有破产躲债的,犯了案的,逃荒的。没有户口,也不与地方政府发生关系。没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到,什么时候又悄然离去。盲流在北大甸开小片荒,种粮食,蔬菜和黄烟,也捡地,也偷也抢,用来换油盐酱醋,像田鼠一样生活着。这里是山东盲流老郑的窝棚,猫着腰才能进去。柳枝和羊草搭出一张床,床下堆满包米,土豆,萝卜和毛葱。床边有一口锅灶,两只破碗和一袋包米面。一件破大衣既用来穿,又当被盖。老郑正在贴大饼子。“老郑,做饭哪?给咱熘熘干粮。”老郑笑着点点头,顺手接过馒头放进锅里。我接着和他搭话:“哥们,大一队的地是我看的,你可得给我手下留情啊!”“放心吧,二哥,俺可是兔子不吃窝边草,那能让你为难呢?”说完递给我关东烟。我卷上点着抽了一口,差点没呛个跟斗,连忙钻出烟熏火燎的地窝子。老郑是菏泽人,出好汉的地方,嫌武大郎窝囊没出息,都推崇打虎英雄武二郎,所以,见人都尊称二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3 8:47:00 [只看该作者]

   “冻着我一个,温暖三个人”,楼主还是很绅士的,这就是知青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3 8:59:00 [只看该作者]

老郑是菏泽人,出好汉的地方,嫌武大郎窝囊没出息,都推崇打虎英雄武二郎,所以,见人都尊称二哥。

有意思。


 回到顶部
总数 271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