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海天英魂(作者:阎受鹏)


  共有789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海天英魂(作者:阎受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9 9:40:00 [只看该作者]

  2、葛母教子

  如同岳飞的母亲为他针刺“精忠报国”在背一样,葛云飞的母亲也是同样精心、顽强、执着地让儿子继承民族传统的美德,并开发壮烈的禀赋。

  她是同里太学生张再明的次女,知书识礼,生子廷仪、廷燮、廷杰、云飞、云敖等五子和一女。她本来对这个世界就倾注了热烈的爱,对她自己亲生的几个孩子的爱无法形容;而对于云飞,则就更加爱逾珍宝。云飞使她有机会了却一个贤妻良母的最高宿愿。葛家本不富裕,加上子女众多,“食指繁甚家计薄,生理日蹙。”(《萧山文史资料选辑》3133页)葛母便“含辛茹苦,节俭生活”。她常常伴着一盏荧荧豆灯,彻夜赶工,纺线织布,绣花剪纸,出售以补家什。这幅辛勤的人生图,成为葛云飞最初的人生教科书。

  葛云飞入仕后,家境逐渐好转,更见葛母教子的良苦用心,她要求儿子不论官居几品,总须“两袖清风”,还别出心裁创设葛家“过年素饭”,除夕夜共桌以“两簋盐韭豆腐为餐……”葛母的身教言传,以致云飞一生勤俭,无论为官为民,“自奉甚薄,衣仅布素,一冠至二十年……”且始终不忘参加农事劳动,勤俭养廉。回乡一有空暇便往田间劳作。一次,云飞回乡省亲,正在室后种柘树,刚巧江山李香白刺史来访。李见葛种树摇摆着的身子相,嬉:“东陵瓜耶?彭泽柳耶?”葛云飞笑道:“异英雄之末路,无隐逸之高风,只不过化劳力谋生,想清清白白过日子,其成都桑乎?”说罢,两人不禁对视大笑。

  葛云飞在任上终生恤惜公费开支,不鼓吹放炮,一切旌旗之属,除传见发令外,亦不常设。

  葛母还经常向幼年云飞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事迹。云飞绕膝静坐,听之不倦。家里壁龛上坐着一尊相貌端庄,正气凛然的岳飞彩色塑像,头微微抬着,目光炯然,两手握拳放在双膝上,腰板挺拔。壁龛上方有一横匾,上书“还我河山”四个遒劲有力狂草大字。“一自金牌颁十二,常教热泪洒英雄。奇冤不恨埋三字,和虏终惭失两宫。南渡江山悲逝水,北征鞍马付秋风,低徊往事成千古,天宇空余夕照红。”云飞听了岳飞屈死风波亭的奇冤,泪水便簌簌地流过脸颊:“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岳飞等历史上英雄人物,在幼年云飞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立志要做岳飞那样的爱国忠臣,因岳飞字鹏举,他就给自己取了个名叫“鹏起”。24岁至钱塘,拜谒西湖边上的岳鄂王墓,感慨地题诗:“敢谓狱成三字惨,可怜力废十年多。”廖廖14个字,刻画了那个震撼千古的历史悲剧。

  葛母不仅给少年云飞一颗爱国的赤心,也时时刻刻注意开发他壮烈的禀赋。让云飞从小就知道人生需要挑战,生命不能承受平静的压抑。

  三月江南,草长莺飞。一天,葛母携云飞到会稽山麓放鸢,抬眼见到苍穹翱翔着一只雄鹰,便问云飞:“老鹰怎样才能领略天边绮丽的风光?”

  “搏击长空!”

  “高山缘何成为登山者的向往?”

  “因为高山直冲霄汉。”

  “大海怎么会成为舵手朝思暮想之处?”

  “那是大海浩瀚无垠。”

  “是呀!”葛母抚摸着云飞的额头,谆谆告诫:“做人应当志存高远,奋发有为。”

  葛母又指着飞行在会稽山顶的雕鹰,给云飞讲母鹰训练幼鹰的故事。

  人们也许只看到雕鹰高飞,却很少知道那壮丽飞翔后面蕴涵着滴血的壮烈。母鹰对幼鹰的爱不是温软的棉絮而是坚硬的钢铁,在幼鹰出生后不久,母鹰就对其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悬崖或大树顶上,然后把它们推下去,有的幼鹰会因此折断翅膀,甚至会被活活摔死,但母鹰决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幼鹰的训练。因为母鹰知道,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它们即使能飞,也难以捕捉到足够的食物,最后还得被饿死。最残酷的是母鹰会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上的部分骨骼,而后将其从高处推下,不少幼鹰因此而命丧母手,但母鹰还是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尽管母鹰的心在颤抖着,眼中含着痛苦的泪水,但它明白,这是在构筑着孩子们未来生命的蓝天。原来,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拍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会痊愈,而痊愈后的翅膀,则能像凤凰死后重生一样,更加壮健有力,否则,幼鹰失去了这仅有的一次机会,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

  葛云飞听完母亲的话点点头说:“孩儿明白了?”

  在葛母熏陶下,孩提时代的葛云飞便显示闻鸡起舞的刚健之气。他身体瘦削,为了使自己体魄强健,凌晨便至庭院抓练功石,一下又一下挺举,腰肢酸麻,手膀肿痛也不歇息,不到二百下不放石,日复一日,不仅增强了体质,也铸就了沉静而果断的性格和坚毅的意志。

  童年葛云飞器宇严整,不妄笑语,他从小就不让生命有一天空转,在私塾中发愤读书,珍惜光阴。一次,调皮鬼阿牛和黑狗逗云飞玩,一个抱住云飞的腰,一个拉住云飞的臂,以为可以摔倒云飞,谁知转眼间,他俩八脚朝天,再来一次,又是他俩嘴啃泥。从此,谁也不敢打扰云飞功课。陈绍洙私塾有七名学生,云飞年最少,然而体力最强,两个淘气鬼曾联手与他摔跤,结果八脚朝天,同学们都有点怕他。一次,陈绍洙有事外出,没有拘束,同学们便顽性发作,大闹起来。雨过天晴,覆盖私塾庭院的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天井里水汪汪一片,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像神仙一样,脚丫踩起一片片水花。有的孩子滑了一跤,拍拍水淋淋的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通红的脸上却射出兴奋光芒,还想摔上一跤。有的还在水地里做猴戏,学蛙跳……一个个乐疯了,整个私塾闹翻了天。此时,忽见葛云飞从外面进来,仿佛老鼠见了猫,顽童们一个个不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端端正正坐好,装模作样读起经书来。(《萧山文史资料选辑》第61页)

我读葛云飞年谱时,似乎觉得他孩提时代少了点烂漫,多了点严肃,严肃到不喜绚丽的色彩,不爱美观的花饰,只著朴素的衣衫。古老的农业社会绵延着男耕女织的传统,女子们从小就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女红”是当时衡量女子智能高低的标尺,女子出嫁要送自己亲手做的绣花鞋给阿姑、阿婆和丈夫的奶奶。孩子出生后要给孩子戴的帽子上绣花,上学也要穿花鞋。精于“女红”的葛母,当然也在鞋面绣上了靓丽的牡丹花给云飞穿上去读书,可当放学归来,云飞己用墨汁涂去了鞋上的花绣。

葛母抚着云飞额头问:“孩子,为啥不爱花绣呢?”

云飞说:“我是男子,朴素凝心志,花饰散毅力啊!”

天性使然,山头埠村的长辈把性沉而果,貌重以威的少年葛云飞称为“人中虎”。

从葛云飞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到他成熟较早。少年时的一些见解,就不同凡响,表现出高尚的精神境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7.jpg:

 (每根石柱上都有不同形状的阴、阳文雕刻成的印章。)

 

 

(待续7)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0 8:46:00 [只看该作者]

慈母悉心多教诲,

精神向上坚毅唯,

身体锻炼勤不辍,

少年老成已显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0 21:5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11-10 8:46:00的发言:

慈母悉心多教诲,

精神向上坚毅唯,

身体锻炼勤不辍,

少年老成已显威。

  谢谢龙兄阅读!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0 21:53:00 [只看该作者]

  3、所见真非俗

  葛云飞10岁,正月遇国丧,老百姓一个月内不得剃头发。葛云飞的头发该理一理了,有人认为他是齿稚幼童,用不着受常礼束缚,可以不必过月再剃发,他却说:“年长年幼的都是民,怎能论年龄而乱礼数呢?”

  12岁时,葛云飞向山阴名士陈南翰求学。一日,葛云飞见朱熹编的《小学》,读之,爱不释手。同学者都不解,问:“习举业的,何必学此?”他说:“这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举业之本,不如此,即使举业博状元、宰相,离开人道远了,也是不可取的。”陈南翰听了,深感震惊,以为名言,赞叹不已,欣然提笔作了“所见真非俗,其人早不凡”的评语。

  嘉庆六年十月,葛云飞13岁,祖母蒋太夫人病亡。有人说以浮屠法治丧,葛云飞说:“不可,家礼俱在,何必搞此稀奇古怪的东西?”家里人听从了他的话。

  葛云飞待父母至孝,15岁那年春天,他赴杭州就试。临考,忽闻母亲病重,葛云飞悲痛万分,急忙踏上归途。同窗都为葛云飞失去应考机会而惋惜,劝他考后再回家。葛云飞抚着胸膛含泪说:“父母天性之亲,不是富贵功名外来之物所能代替啊!”

  “春天孩儿脸,一天十八变。” 午时闻讯,还阳光明媚,奔出钱塘,便乌云四合,风从山顶上吹来,抹去了葛云飞额角的汗珠,一下子仿佛成了夜间,倾盆大雨便从变黑了的天空倾泻下来。这不是雨,而是乱响的,叫人站不住脚的抛撒下来的水帘,是狂暴的充满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风,从四面八方倾砸下来,水顺着衣衫,顺着粘在一起的头发流下来。葛云飞咬着牙眯着眼疾行着,忽地远方吐出一片耀眼的、惨白的火,接着沉雷像猛烈的山崩似的轰隆隆滚动。等雷声稍歇,又是闪电,这次近多了,呈奇形怪状的树枝形向四面八方伸展,将整个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突然,在葛云飞头顶五、六丈的上空,发出一声可怕的霹雳,闪电象利剑一样直插下来,天空被彻底割裂了、震碎了!葛云飞顾不得这些,一个劲向前奔跑,只盼早一点见到母亲。糟啦,途中一条木桥因猛涨的河水淹没了桥面,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蹲在岸边束手无措。葛云飞见此情景,便问老人去哪里?老人手指前面的村子说:“我是诸暨人,来天乐探亲,过不了河,咋办?”葛云飞宽慰老人说:“别急,我背你过河吧!”云飞小心翼翼地将脚伸入水中探桥。当水漫至膝盖,脚掌终于触及桥面。他赶紧叫老人伏在自己肩头,一步一步涉水过河。好险啊!他回来刚上岸,忽地,“格啦啦”一声,桥被洪水冲毁,飘在水上的桥面顺流而去。

  葛云飞顾不得老人道谢,心急火燎地三步并作两步跑向山头埠。

  雨渐渐小了,可是很密,扑到人脸上好像扑粉似的,草上,树上飘着潮湿的烟雾。从午时至申初,葛云飞竟在雨中跑了120里路程。他踏进家门,顾不得擦一擦身子,便“咚”地跪倒在母亲榻前,见被疾病蹂躏的母亲,脸庞憔悴而无血色,不禁泣不成声。葛母见儿子冒着惊雷骤雨远道奔来探病,从病床上撑起了身子,眼泪夺眶而出,她抚摸着云飞的肩,任凭泪水在脸上簌簌奔流,仿佛一生辛劳和付出,在此刻得到了全部回收而喜极而泣。她心疼地叫云飞赶紧换去湿衣服,还叫人熬了一碗暖心的姜汤给云飞喝了。葛母嘴角露出了笑纹,云飞的孝心使母亲的病情顿时减轻了几分,她轻轻地抚着云飞的脸说:“你不要担心,我身子会好起来的。”葛云飞日夜端汤捧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精心照料,直至母亲病愈。

  少年葛云飞不仅修身奉孝的见解不俗,对古代名人的一些言行剖析更是入木三分,精辟独到。他以苍莽之眼阅史,以雄阔之心体情。读《史记》,见荀卿之论兵与将的观点,说:“有见地而未纯!”见蔺相如之引车避廉颇一节说:“相如守壁、击缶等事,一无足取。忍让廉颇之事能见到相如有大丈夫之气概和大海一般胸怀啊!”

   “马革裹尸”是汉代名将马援的名言,被历代武将奉为金科玉律,而葛云飞读《马援传》语出惊人:“伏波错了,为国捐躯,还计较什么马革裹尸不裹尸?”

  “所见真非俗,其人早不凡。”山阴名士陈南翰已感到少年葛云飞不是寻常之辈,他感慨地叹息:“此子真英物也,且貌也不凡,惭愧自己没有足够的学识培植这棵栋梁之才啊!”

  葛云飞孜孜不倦攻读经史探求精微,胸罗古今,腹笥宏富,以及吟诗作联的良好的文学素养来看,沿着八股取仕之途走,或许也能领略到美丽的风光,然而,他转弯了,转向“弃儒为将”之路,是谁引导他转折人生的旅途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jpg:

(进入牌楼大门,迎面是一条两边种着翠柏,中间绿花冬青的通道,远远望去隐隐能看到雕刻着四个什么字的石碑。)

 

 

(待续8)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1 8:45:00 [只看该作者]

童年事迹桩桩叙,

处处尊老又有礼,

是非明辨头脑清,

孝名威震全乡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1 22:47:00 [只看该作者]

   4、猎场的故事

  偶然的事件往往成为人生的转折点,改变一生的命运,特别是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

  如果不发生猎场事件,葛云飞也许会沿着八股取仕之途走到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再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而是玉树临风的儒生,那末,历史的天空中围绕着屈原、杜甫、李白、苏轼闪烁的文学星辰,也许会增加葛云飞一颗。

  嘉庆九年三月。

  山阴的莽林里野猪出没,拱食泥底嫩笋,把竹林糟蹋得一塌糊涂,山头埠乡亲异口同声咒骂“瘟野猪”。葛云飞父亲葛凝斋,刚升任江南长淮卫四邦领运千总,赴任还有几天,他听到野猪祸害竹林,便邀集十几位葛氏族人,围猎村子周围的山林。

  春天已挑展眉梢,浑身活气。

  那天,东风吹断了檐头的雨声,岭上披戴着晴云的絮帽,树枝上悬挂着初日的铜镜。大岩山上的映山红燃放了,一簇簇仿佛从激情中醒来,脸上的笑容灿烂发光。16岁的葛云飞姿度修伟,英武之色已露于眉宇。他豪气勃勃地站在映山红花丛中,一阵春风吹来,星星点点的杏花、山桃花纷纷扬扬地洒在他的肩膀上。葛凝斋率领十数骑的家人跑上山坡,只见葛云飞前方的一片丛林里“啪啦啦”飞起一只彩羽闪烁的雉鸡,葛云飞舒展臂膀,拉开满月似的弓,“嗖”地将飞上半空雉鸡射了下来。葛凝斋不禁心中暗暗喝彩。他知道云飞平时亦喜爱拳脚棍棒,晨夕挺举练功石,正想趁这次打猎之机观察一下云飞的功夫。忽地听到林中的十几只猎狗一起狂吠起来,山那边一位家丁高声喊叫:“一个大东西来啦!”

  葛凝斋抬眼一望,只见山上“哗啦、哗啦”声响处柴荆如海浪向两边分开,惊疑之间,一只二三百斤重的野猪,篷松着长长的棕红色的鬃毛汹汹然从林中蹿出来,冲向葛云飞。葛凝斋大声呼叫:“云飞小心!”

  云飞镇定自若,挽弓搭箭,“嗖”地射去,不偏不倚,箭头穿透野猪的咽喉,直刺前心。那野猪庞大的身躯挣扎着还想前冲,云飞又是一箭,那野猪摇晃了几下,终于“咚”地倒在地上。

  葛凝斋见云飞射技熟练,次次皆中射物的要害,不禁喜动颜色:“操戈卫国,挽弓护义是男子汉的事业啊!”他还想试一试儿子有多少膂力,便问云飞:“你敢用我的硬弓来射么?”

  云飞高兴地说:“让孩儿试一试吧!”

  前方三十丈开外处有一座巨岩,葛凝斋叫人在岩上放置六截短木,云飞从父亲手中接过强弓,抿嘴运气,扳弓射箭,箭到处短木滚落地下,六发六中。“好!好!”家人们一阵阵喝彩声久久地回荡山谷。

  葛凝斋惊喜不已,对云飞说:“此弓重六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30市斤),你能拉开这样的强弓,而且箭箭命中,实在不差!”

  葛云飞生长的时代,清廷已趋于衰落,盗贼蜂起,社会动荡,治世重文臣,乱世赖武将。葛凝斋对云飞说:“我幸运地中武举后,披盔戴甲,为国家效劳,如今获得三等将补官,儿当弃儒为将,继承义志,必将更有长进。勉之,勉之!”

  葛云飞比岳飞幸运,他不仅有一个如同岳飞刺字于背一样的可敬母亲,还有一个经世报国,忠君恤民为心志的父亲。父子俩坐在大岩山的山石上,促膝长谈。葛凝斋对读书与为将的关系有一段精彩的议论:“读书明白事理,是为将立身之本。而练习弓马,掌握武艺,是为将必须具备的才资。”

  葛凝斋又谆谆告诫云飞:“他日轰轰烈烈,效力疆场,君之忠臣,即父之孝子。我此番赴任,归期难定,儿要刻苦自励成才。”

  云飞从石上肃然起立,俯身跪在地上说:“父亲的话刻骨铭心!”葛凝斋抚着云飞的肩膀说:“我与你约定,十年用功,26岁可以就试。期长则修业精,持之以恒,不能懈怠啊!”

  云飞连连点头听命。

  葛凝斋又嘱咐云飞:“家计薄,非力田无以为生,稼穑之事,既能谋生,也能知民生之艰,不能抛弃啊!”

  父亲的话成了葛云飞人生之舟的舵把。

  葛云飞照他父亲的意思去做,遵循“读书明理,为将之本”,苦读十三经和诸史。少年葛云飞有英雄的浩然之气。读《前汉书》见李陵降匈奴,说:“援穷力竭,丈夫当死。贪生怕死,背叛了国家,害了母亲,还污辱了祖宗,而适以来谗慝之口,真活得不值得啊!”读《晋书·周处传》至“救兵不至,力战而死”。云飞说:“将军死得其所,丹心千古照汗青啊!”(萧山市《葛云飞史料选辑》第6162页)

  读《五代史·王彦章传》云飞说:“所事固非其人,但既为梁将,即为梁死,不事二君,彦章有焉!”读《宋史·岳飞传》至“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时”对人说:“不是说武将就可以爱钱了。”此后,他把岳飞“不爱钱”、“不惜死”的名句铭刻在心间,当作立身处世的座佑铭。根据自己学习经史心得,葛云飞从两汉迄明末的历代诸多著名将领中,选出自己最敬佩的11员名将,将其修身、治军、作战的事迹,荟萃成《名将录》,作为效法的楷模。

  葛云飞熟读经史而又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留下来的诗文有几十卷,从武科举出身,走上仕途,文武兼通,是清代武官中凤毛麟角。

  清代军官来源:一是行伍出身。由士兵论军功一级级擢拔,二是武科举出身,由下级军官逐级晋升。行伍出身者,今日容易理解,而武科举须稍作介绍。清代科举分文、武两管。武科如同文科,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考中者也有武秀才、武举人、武进士的称号。武科与文科不同之处,在于考试时分外场、内场。外场考骑射、步骑、拉弓、举石、舞刀诸项。而至嘉庆年间,内场仅默写《武经》百余字,形同虚设,外场才是真正竞争场所,道光帝更明确下旨:“武科之设,以外场为主”,并将武科举名次集中于一项,即拉硬弓。他们以膂力为选择军官的标准,不识字的泥瓦匠只要臂膀粗,有气力,也能中式入武庠。

  当我们明白清代武科考试重在外场较量膂力,也就理解何以葛云飞在故乡山阴没有流传像岳飞那样拜周侗为师练武习艺的故事,只有摆在舟山晓峰岭上三忠祠一个刻着“丙子”的300市斤重的石墩。不过,从那个石礅上,我们可以想见葛云飞当年练武之情景壮烈可歌!

云飞与父亲在大岩山猎场约定十年用功去就试后,便长年闻鸡举墩练臂力,那青黑色的坚硬如铁的花岗岩石墩的边棱角,经过多少次皮肉磨擦,才磨得如今天所见的那般细腻光滑啊!抓手之穴经过多少次抓捏才滴水穿石般硬生生磨出那道深深的捐痕啊!葛云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冀。他照他父亲在大岩山猎场指点的“弃儒为将”的意思去做,而且做得成绩斐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jpg:

(隐隐看到的是一块用大理石砌成上书“忠烈齊仰”四个字。可不知为何用“齐”仰,而不是“瞻”仰。看了许久,想了许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待续9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2 8:31:00 [只看该作者]

随父前往猎场赴,

两箭准确射野猪,

父试臂力也不差,

遂出安排令从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3 20:55:00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置身海天摩荡处

  

葛云飞有英雄的高远之志,他不愿庸庸碌碌了却一生,“事业人皆争一第,功名我自励千秋。”他一心要为国家建立千秋功业,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之歌。

  葛云飞30岁中武举人,35岁殿试第三甲第21名进士,从下级军官,擢升5次,至定海总兵。在黄岩、瑞安、宁波、下浦等海口任职时,葛云飞表现了非凡的勇敢,闯龙潭、踏虎穴,在东海的惊涛骇浪之中,留下了许多为民传诵的缉盗靖海的故事。

一颗将星冉冉升起,在海天摩荡之处焕发夺目的光芒。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jpg:

              (带着对忠烈无限崇敬的心情,赶快留下身影,也算是“齐”仰了。)

 

 

  (待续10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4 8:30:00 [只看该作者]

志气豪壮真拼搏,

考中武举层层过,

基层杀到总兵事,

五次擢升成就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3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15 16:53:00 [只看该作者]

  5、血债

  道光七年夏。

  黄岩城笼罩着薄薄的雾纱,太阳没有出来,江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城外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在风中摇曳,呈现一片生机。

  城内练兵场上口令声、步伐声、劈刺的杀声,响成一片,雄壮嘹亮,杂而不乱,十分庄严威武。

  黄岩镇标中营守备葛云飞,身著盔甲,腰悬宝剑,精悍俏爽。他仔细地看着营官张绍廷教练劈刺,士兵们龙腾虎跃头上一个个冒着汗气。刀霜凛冽,动作整齐勇猛,精神豪爽激昂,周围的空气也为之激荡和卷动。

  半个时辰过去了,太阳从东山头探出半边脸来。忽听一阵忽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一名士兵从马上跃下,气喘嘘嘘跑到葛云飞跟前。“小人受总兵大人差遣,送上这份命令!”士兵行着半跪礼,递给葛云飞一张字条。

  葛云飞将字条迅速展开,两眼紧紧盯着这份命令。

  葛守备:

  据军探报告,匪首陈兆龙集股百余人,昨夜(六月廿五日)子时,突窜黄琅沙头角村,大肆烧杀抢劫,命你火速率领标营士兵,围剿匪股。

  总兵:罗光照

  道光七年六月廿六日

  “整队!”葛云飞跳上练兵场高坛,猛地一挥令旗,士兵们迅速站好队列,云飞宏亮的命令声震荡天空:

  “向黄琅沙头角前进!”

  命令激起了暴雨般的脚步声,端的枪刀流水急,队伍犹如旋风似的卷向东南的路上,尘土冲天飞扬。

  浙、闽、粤沿海一带匪焰嚣张已久。

  宁波、舟山及温、台老百姓说起绿壳,魂飞魄散,恐怖变色。

  “绿壳”就是强盗,强盗为何叫“绿壳”?

  这要从安南艇匪说起,十七世纪末,印度支那半岛封建统治集团发生激烈的内战,阮光平父子同阮福映在内战中失败,逃亡的官兵流窜中国海域为匪,招引中国土盗投附,狼狈为奸,向导深入浙、闽、粤沿海地区,大肆剽劫骚扰,到处杀人放火,轮奸妇女,并劫持商船渔舟逼做“旗照”(买匪通行证),弄得海乡鸡犬不宁。

 嘉庆五年(一八OO年)夏六月,清兵及义勇与海匪爆发了著名的松门大战。

 当时,安南艇匪为取得大量生活资料,纠集浙盗,共百余艘匪船泊于海门(今椒江市)口外,企图大肆抢掠台州城乡。定海镇及黄岩镇、温州镇等三镇防军马不停蹄驰援台州防务,宁波府义勇也同仇敌忾奔赴台州协防,浙江巡抚阮元率领抚标亲军抵台州府城督剿。

  一场关系浙南安危的兵匪大战就这样在太平县(今温岭)松门展开了。

  旌旗翻卷,战尘蔽日,杀声动地,天穹变色。经过一天一夜陆海鏖战,全歼安南艇盗及浙闽海匪主力,击毙安南总兵官金、南、耀三匪首及福建土匪头目林亚孙等数百人,活擒安南渠魁“差糟大统兵”伦贵利和浙盗首领庄有美等中外海匪数百名,并缴获大批夷艇及刀枪。台州湾太平县之战,使安南艇匪丧胆,轻易不敢来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各地,然而,安南艇匪残部逃窜时,把一批夷艇和武器转移给浙闽粤土匪,致使匪焰复炽。

  道光年间,浙闽沿海一带,土匪帮号繁多,大股的有“凤尾帮”、“水澳帮”、“红梅帮”,小股的有“卖油帮”、“小猫帮”、“巧嘴帮”、“再兴帮”等,他们在波涛中出没飘忽,海边渔村迭遭焚劫,商贾出海胆颤心惊,一不留心便命丧匪手。盗匪还绑架妇女老年小孩为人质,勒索取赎,如不能按匪徒需索,及时交付银元货物赎票,海匪就撕肉票,或曝晒人鲞,或刳腹腌脑,惨无人性,令人发指。

  浙闽粤海匪沿承安南艇匪的修造船工艺,惯常以绿色油漆涂抹船舱壁壳,绿壳船就是强盗船;而“绿壳”就成了宁波、温、台各地民众对海匪的约定俗成的称谓。

  “绿壳”不灭,海乡不宁。

  葛云飞率队至黄琅沙头角的东山,扼住出村的要道。

  可是呈现在眼前的沙头角村,已是一片熊熊大火,浓烟冲天,云飞已判定海匪可能正要逃窜或已经逃窜。不能松缓片刻,他一声命令,士兵们一个个举枪擎刀,奔过芦苇丛向村中猛烈冲去,刹那间,士兵们都蹿入了火海,钻进浓烟之中。

  来迟了!

  天亮前,海匪已经逃窜,扑了一个空。

  沙头角村景象惨不忍睹,令人毛发悚然。火趁风势,风助火威,熊熊的火焰吞噬着一间间渔舍。倒塌的梁上冒着一缕缕蓝烟,全村一片火海。草垛、柴木都在燃烧。牛啊,猪啊!一团团烧得黑乎乎的,冒着油泡发出吱吱的响声。一股腥臭的气味刺鼻而来。云飞将手一挥,高喊:“救火!”士兵们纷纷向无情的大火搏斗。

  葛云飞踏烟冒火,查看各处被害情况。村子的晒场上狼藉着七八具被害者尸体,有老头,有小孩,还有妇女,他们是被刀砍死的。

  云飞向前走了几步,转过一堵黄泥墙,看到了一副更加怵目惊心的惨状。

  古井旁的香樟树枝头,用铁丝缠着头发,挂着五颗血淋淋的人头,个个咬牙瞪目,怒气冲天,标志着他们生前的仇恨。这仇恨虽死未灭。

  人头旁边,悬挂着一块长长的布条,上面写七个大字:“通风报警者下场。”

  葛云飞一看到这幅惨景,两眼冒火,头仿佛炸开。他至黄岩镇任职后,在沿海的一些乡村建立哨所,并组织义勇民壮,在高处值班了望,眺见洋面出现绿色壁壳船只,就立刻点燃烽火报警,鸣锣传呼:“绿壳来了!”眼前被杀的正是数日前向葛云飞报警的义勇。

  那天,葛云飞正在巡营查哨,忽见远处跑来七八名丁壮,大声呼喊:“绿壳!绿壳!”葛云飞一问,得知海匪进犯沙头角,便急忙率领士兵奔向沙头角杀贼,追至海滩与“绿壳”展开一场鏖战,斩杀陈兆虎等十余名惯匪。

  昨夜,“绿壳”突击沙头角村,进行疯狂报复。

  一位老大爷踉踉跄跄地从墙角奔过来,跪倒在葛云飞面前号啕大哭:“葛大人,你要为我的儿子报仇啊!”

  葛云飞扶起老人,斩钉截铁地说:“血债要用血来还!老人家,你放心,我一定替你讨还这笔血债!”

  火被士兵们扑灭了,但村子已是一片灰烬,碎砖乱瓦上弥漫着浓浓的臭气与烟雾。村里的人有的呆了,有的昏倒了,有的发疯似的用拳头捶着大地,呼喊着被害亲人的名字。满村的人都咬着牙,捏着拳,眼球里闪射着无穷的怒火。

  士兵们整理完老百姓的尸体,默默地列队致哀。葛云飞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热泪说:“父老乡亲,葛某誓死报这场血海深仇!”他恨不得立刻抓住罪魁祸首,用双手把他们揉烂,用双脚把他们的骨头碾碎。他坐在村口的一块石头上,写信禀告罗总兵。

罗大人:

  海匪已于丑时前逃窜下海,我将赴洋巡缉,务必剿灭这股盗贼。

  属下  葛云飞拜上 

  道光七年七月二日 

葛云飞差遣一骑,飞书黄岩镇。他的耳朵里还响着村民们愤怒的控诉和妇女孩子的哭泣,仇恨的怒涛拍击着胸口,默默地沉思着歼灭匪徒的部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jpg:

(“百将题碑”已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清华、张震、迟浩田、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及李德生、廖汉生、郑维山、傅崇碧、胡奇才30多位将军的题词镌刻在黑色的花岗石上。)

 

 (待续11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总数 17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