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原创] 蓬勃的插队生活


  共有2169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蓬勃的插队生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 14:08:00 [只看该作者]

 

(续前)

1968年,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北京各中小学开始复课,但不久就夭折了。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三年,学校积累了三年的毕业生没有去向。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秩序早已瘫痪,工人宣传队便管起来毕业生的分配工作。

两个弟弟被分配到东北建设兵团。妹妹被分配到内蒙古建设兵团。

蓬勃不想离开北京。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里不能没有人,他要看家。

可是学校的工宣队和三〇四医院的造反派好像串通好了一样,白天学校办学习班,晚上到家里清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你撵出北京。

蓬勃经受不住压力,最后决定到山西插队落户。这意味着他将从此结束学生生活,不再是北京市民,要成为一个农民了。

临走他要向亲人告别。

爸爸被下放到雄县农场养马。蓬勃乘长途汽车来到雄县农场。

爸爸住在马圈东边一间小屋。屋里有两张单人床和一张木桌。这个十七岁就参加革命的老军人,依然保留着当年威武形态。他虽然已经两鬓斑白,但面色红润,腰杆挺直。

见到儿子,爸爸一脸欢喜。忙叫儿子在桌旁坐下,捧出一把花生说:“这是刚从地里收的新花生,好吃。”

听到动静,外面又进来一个人。爸爸介绍说:“这是刘伯伯。他也是二炮的。快叫刘伯伯!”

“刘伯伯好。”

“好!好!你儿子都这么大了,好福气吆。”停了一下,刘伯伯又说:“你们爷俩说话,我给马上料去。”

蓬勃见刘伯伯出去后,说:“爸爸,我被分配到山西插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爸爸问:“什么是插队?”

“插队就是在农村落户,当农民。”蓬勃说着眼泪就掉下来。

爸爸的眼圈一红,半天不语。忽然长叹一声说:“咳——,你们都走啦。我最担心的是你妹妹呀。文化大革命刚开始她上小学六年级,现在名义上是初中毕业,但实际还是小学毕业。这样的孩子真叫人放心不下呀!”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你到山西后常给爸爸妈妈写信。山西是个好地方,打太原时我去过那,是产粮区,饿不着人。去了好好劳动,自己照顾好自己。”

说着爸爸摘下手表送给儿子。

蓬勃没有时间吃饭,告别了爸爸,赶中午的汽车返回北京。

怎么向妈妈告别呢?蓬勃想了一晚终于有了办法。

第二天一早,他写了一张纸条:“妈妈:生和涛分配东北建设兵团,燕分配内蒙建设兵团,我分配山西插队。我们用实际行动建设祖国,望你好好接受改造。儿蓬勃。”然后把纸条夹在一本《红旗杂志》中。

他来到关押妈妈的小楼,向看守人说明想见一下妈妈。看守人说:“要请示领导。”

造反派的头头出来问:“有事吗?”

蓬勃一看认识此人。他不是朱小明的爸爸嘛。这就好了。

朱小明的家也住三〇四医院,与蓬勃家是一个楼。朱家在一单元,蓬勃家在三单元。两人虽不在一所学校念书,但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都喜欢无线电。为了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他们互窜家门,有时捣鼓到深夜。大串联时,两人也是结伴而行。当步行到江西萍乡时朱小明病倒途中,高烧四十多度。多亏蓬勃从父母那学得一些医疗知识,诊断出朱小明是扁桃体发炎。从药店买来消炎药,中药和西药并用,终于将朱小明救过来。为此朱小明感激不已。

这件事朱小明的爸爸是知道的。他一定不会为难蓬勃看望妈妈。不料大老朱把眼一瞪说:“不行!你妈妈正在接受革命群众的批判。你要与她划清界限,与她的反动思想彻底决裂。”

蓬勃举起手里的《红旗杂志》说:“请你把这个交给我妈妈,叫她好好学习党的政策,改造思想。”

大老朱拿过《红旗杂志》,一下就翻出里面的纸条,鼻子一哼说:“你给我搞什么把戏?还想串供。走!赶快给我走开!”

蓬勃灵机一动,冲着大老朱高声喊道:“那不是串供,是告别!你看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我们兄妹都分配了,去兵团,去插队。我救过朱小明的命,求您放我进去吧!让我告个别吧!”

“滚!走开!来人呀,给我把这个小子轰走!”

声音传进牢房,传进妈妈的耳朵。儿子与大老朱的对话她全听清了。妈妈急得在里面团团转。她知道这帮家伙心毒手辣,尤其是那个大老朱,他是外科医生,会打人。他知道打哪个部位最痛,他知道如何把你弄残了而不留痕迹。原先这个牢房里关着三个人,其中一个被整成精神病,另一个忍受不了折磨自杀了。蓬勃呀,你快离开这里吧。在这没有理可讲,也没有情面可说。要是动起手来,你要吃大亏呀!

蓬勃估计妈妈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见大老朱发火,不敢怠慢,没等守卫出来,撒腿就跑。等守卫出来时,早已无影无踪。(待续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3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 15:40: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世界什么人都有,像大老朱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 9:20:00 [只看该作者]

作者西荆村民,在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时,返乡探访1968年到山西省绛县插队的西荆村(摄于2008年,山西省绛县西荆村自己曾经劳动过的田地里)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 11: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天蓝在2012-3-1 15:40:00的发言:
       这个世界什么人都有,像大老朱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天蓝说得太对了。1971年9.13事件后,军队高层倒了一大窜,其中包括邱会作。邱的跟屁虫大老猪难逃一劫,被下放某农场,从此销声匿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 11:42:00 [只看该作者]

(续前)

忽然有人推了蓬勃一下:“你怎么了?叫你也不答应。”

蓬勃猛然惊醒,发现自己是在火车上。他竭力把自己从刚才的回忆中拉回来。

跟他讲话的叫贺豫生,高二六班的。蓬勃与贺豫生原先都在北京师院附中念初中,因不在一个班,互相并不认识。后来共同考入一零一中,就认识了。

“贺豫生”,听这名儿就知道他一定出生在河南。

他身材高挑,一副微黑、书生气十足的脸庞。他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小而薄的嘴唇和尖而挺直的鼻梁代表着他刚直不阿的性格。眉宇间,单眼皮下,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时隐时现出自负的神情。他为人正直,勤奋好学,酷爱文学,满腹经纶。班里同学送他一个“贺理论”的绰号。

1964年末,一零一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水平,编辑了《语文阅读资料》。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部分高三的学生受当时社会上正在兴起的“挖毒草”、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潮影响,通过校《前进报》和校《跃进之声广播站》,挑起了对《语文阅读资料》的批判风潮,其中还把朱自清的散文《春》、《绿》、《荷塘月色》当做大毒草横加批判。学校为此在一段时期里停止政治课和语文课授课,专门用来展开关于《语文阅读资料》的讨论。

一天,在一派批判之声中,《前进报》和《跃进之声广播站》忽然刊载和播出一篇《保卫朱自清》的文章,称“朱自清是爱国、进步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寓情于景,以最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生活的热爱。”文章署名“加贝”(贺字的拆写)。

他竟敢公开与文化大革命唱反调!一时间贺豫生成了校园里的众矢之的。同学们有的写文章批判他,有的主张查他祖宗三代,要挖出他的反动背景。

贺豫生倒是心中坦然。他说:“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革命思想。我的文章丝毫没有违背毛主席的教导。查我的家庭出身,这有什么?我出身革命军人家庭,我是地道的革命后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既不当什么“派,也不当什么“,但又不能做置身运动之外的冷眼旁观者。干脆刷写大标语,以壮革命声势吧。

进行毕业生大分配时,工宣队办学习班,天天动员说:“你们不能只当口头革命派,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五四运动后,毛主席就指出:革命知识青年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还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你们既然参加了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应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从大城市走向农村,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于是,贺豫生顺应历史潮流,选择了农村插队。

贺豫生被工宣队指定为一个落户点的小组长,并交给他这个落户点的名单。

当火车出发时,他也被送行的悲壮场面笼罩着,心情激动,泪流满面。当列车渐渐远离北京,穿越河北,进入山西后,他开始考虑小组长的工作了。

他对蓬勃说:“咱们插队的落户点是山西绛县勃村公社西荆大队。我这有个名单,给你看看。

蓬勃接过名单细看:大约20人,10男10女。其中有几个高二的同学都认识,还有一些初中的同学不全认识。

蓬勃看后把名单还给贺豫生,摇摇头问道:“这个名单是怎么定的?这么些不认识的人,也不知道是哪一派的?按理说应该把比较熟悉的分在一起,今后矛盾还少些。”

贺豫生慢慢折起名单说:“名单是工宣队周队长定的。原则是高中初中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就跟发扑克牌一样。周队长说,不管你在学校如何,反正到了乡下都是农民。”

蓬勃一时无话可说。他想:活生生的这么多学生,命运就如纸牌一样薄。我也成了一张牌啦!

他把文革以来所发生的事件前前后后想了一遍,番然醒悟:学生,天生年幼无知,阅历浅薄。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与极敏感和好冲动的性格,注定他们总是被人利用。文化大革命发动初期,他们被捧为革命小将,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不料他们的造反精神却付出自毁前程的惨痛代价。就像一场游戏,学生被人耍了。在这场纸牌游戏中,学生可能是一张“主牌”,可“主牌”甩出后就会变成“废牌”。

蓬勃突然自语道:“我看破红尘啦!”

贺豫生对蓬勃的反应好像早有准备,他不紧不慢地说:“看破不看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说到这儿,贺豫生用探寻的目光对着蓬勃茫然的眼神。他总是这样:冷不丁提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蓬勃听贺豫生说完,低声说道:“我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倒霉。我也不想在农村干一辈子,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回北京。”(待续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3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 14:42:00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高中的同学比初中的同学聪明多了,起码有生活的目标。

       初中同学才是傻吃傻闹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3 14:56: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那场运动,我们的人生轨迹将不是这样。

如果让时光倒流,我愿永远停留在童年。

什么也不想,多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3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3 15:12:00 [只看该作者]

(续前)

列车喘着气,开始爬坡。

窗外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景色。一座座黄土坡,一道道沟壑。有时出现一片耕地,有时出现一个村落。这儿没有下雪。光秃的土地,稀落的树木,没有一丝生气。

蓬勃觉得有些凄凉。“爱拉那儿拉哪儿去吧!”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看,干脆闭上眼睛睡觉。

迷迷糊糊的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车厢里的广播响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之后,播音员开始播报每个落户点插队学生名单以及下车的站名。

蓬勃记住了:到绛县的“横水镇站”下车。

下午3点钟列车到达横水镇。

横水镇是个小镇。在这里下车的插队学生有三百来人,都集中在离车站不远的空地上。欢迎的人群早已在这里等候。空地西边有个临时指挥台。指挥台两侧插着彩旗。

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站在麦克风前开始调度学生。他高声说:“现在我开始念分组名单。凡听到名字的同学马上到台前集合,然后跟着红旗走。”

场内安静下来。干部开始念名单:“到绛县城关公社东吴大队插队的有……”在他念名单时,就有人举着印有“绛县城关公社东吴大队”的旗帜,站在台前。听到名字的同学从人群中走出,站在旗下。

当这组名单念完后,蓬勃发现:名单上大约20人,然而站在旗下的却不足10人。原因是多数同学对这个编排不满意,拒绝按照名单组合。

干部依次念完各组名单。其他公社和大队也是这样。结果在空地上形成两个阵营:一边是一排旗帜,每个旗帜下聚着几个或十几个同学;另一边是一群学生站着不动。

干部见此情形没了主意,赶快下台找领导商量。商量的结果是:不服从分配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

那一群站着不动的学生中先是有两三个走出来,径直来到一个旗帜下面。随后又有人跑出来,奔向自己选中的旗帜。

一阵骚动后,原先那个站着不动的人群消失了。

看到这个变化,干部又重新站到台上,大声宣布:“欢迎仪式到此结束。下面,各大队领回插队学生,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散会!”

蓬勃和贺豫生等七、八个人是服从分配的。后来“自由选择”时,又有几个同学来到西荆大队的旗下。

西荆大队来横水接人的是一位老汉。他中等身材,面色黝黑,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深深刻着几道皱纹。

老汉笑呵呵地向同学们打招呼,把大伙领到火车站外的公路旁。那里一溜停着四挂大马车。每挂车由三匹大马拉着。

老汉招呼同学们把行李都搬到车上,然后说:“都上车吧。”

车把式看同学们坐稳了,用山西方言问老汉:“咂捉,揍列呗(咋着,走吧)?”

“肿,会寸(中,回村)!”老汉把手中的小烟袋一指,然后插进嘴巴,坐在车里抽起烟来。

车把式“啪”的一声甩了个响鞭,大车在公路上走起来。

坐马车,对同学们来说是件新鲜事。尤其是女同学,她们显得十分兴奋。

“师傅,西荆离这儿有多远?咱们什么时候到呀?”

车把式对“师傅”这个称呼好像很陌生,楞了一下,用山西方言答道:“员着咧。毛着得(dei)炮一猴上。”

“‘一猴上’是什么呀?”问话的一句也没听懂。

老汉插话说:“用你们北京话就是‘一后晌’嘛。”

问话的还是不懂:“那‘一后晌’是什么呀?”

老汉说:“‘一后晌’就是一下午。大车得跑半天时间。”

“奥。”同学们明白了。还是老汉说话容易听懂,尽管他的普通话夹杂浓重的山西口音。

“大爷,那是梯田吧?”有人指着顺山势层层走高的田地问。

“大爷,这河里怎么没有水?”

“大爷,那是窑洞吧?西荆村也住窑洞吗?”

“大爷……”

女生一路问这问那,老汉吧嗒着烟袋答话。

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没了柏油路,马车沿着一条黄土路走着。

要上坡了。车把式跳下车,摇着鞭子,口中喊着:“大!大!”三匹马全都向前伸直脖子,拉紧套绳,蹬着四蹄,一鼓作气将大车拉上高坡。

要下坡了。车把式又跳上车,用脚蹬住刹把,用手拉紧缰绳,口中喊着:“号!号!”两边的拉套马放慢脚步,放松套绳;中间的驾辕马仰起头,撑住前蹄,小心翼翼走下山坡。

遇到下陡坡,车把式比上坡时更紧张。车毂发出“呜哇—呜哇—”的刹车声,给乘车人增加几分惊险。

(待续)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3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3 17:13:00 [只看该作者]

      一群傻呼呼的小伙、女子,问这问那的,不知道什么样的苦难在等着他们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荆村民
  4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24 积分:3457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2/2/21 15: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4 21:28:00 [只看该作者]

是啊。在那个“史无前历”的年代,一切都是未知数。


 回到顶部
总数 50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