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 春天的记忆(支边回忆录·连载)


  共有83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 春天的记忆(支边回忆录·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7 6:13:00 [显示全部帖子]

 

当年一趟专列1000多人,同样去到黑龙江虎林插队的杭城各校知青,最终也只有我们这27人,因珍宝岛保卫战打响,这才有幸被调到了乌苏里江(月牙)边境检查站,每月拿32元钱的工资,每天的工作不是上检查站检查来往行人、车辆(一条通往珍宝岛去的国防公路上),就是轮岗到江边前点站岗放哨,或是通一由边防部队调动在边境沿线值勤,真可谓就是少了一套正规的军装、帽徾,一切都是按照军训化生活,这比起在插队靠下地,靠天挣工分的知青们来说,那可真算得是上了天了哟。

人生啊,这一晃转眼就是40年过去了,我们27人中除了就这样早早地走了6位,而如今尚剩的21人近况又怎样了呢?

老张:也算是一个留守知青吧,是个老高三,在那里成家生子,后来从虎林党校的领导岗位退休,如今回到杭州安度晚年。

老孙:较早地回到杭州,一直到如今也在怨恨这个世界,总说自己吃了亏。虽在前年就退休了,但仍在工作想把失去的钱挣回来。

阿强:虽当年因冬季带同学上封冻的乌苏里江看边境的夜景,谁知后来被查说是走过了边境线,最终被赶出了检查站。至今仍是个话语不多的乐天派,去年退休后,整天拿着个相机东南西北地跑。

雅根:27人中最早在黑龙江与杭州女知青结婚的人,先后生了二儿一女(当时就怎么没人管的),一直到1980年双双辞职回到杭州,如今子女虽都出息成家了,但自己却仍属于低保人员,说说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仍在农贸市场摆个小吃摊挣养老和医保金。

陈华:是我们27人中当官最大的一位。当年从农场被选送上了大学,最后从黑龙江省扶贫办正职退下来,也算是个正厅级的了吧。如今和在位时认识的世界500强亲家,在广州发挥余热呢。

老潘:是我们27人中最早从检查站调到虎林公安局的。多年没联系,后来在一次聚会中才知,如今从区人大副主任位置退了下来,这算是个什么级别,能评上个副初级的?。

老蒋:也是和老潘一起调到虎林公安局工作的。后来想办法从虎林商调到杭城边上的一个小县城(中国亚科所),今年从所党委书记、副所长退下,可能是个副局吧。

金淞:一直来有着父亲基因的人,察眼观色,奉人拍马,当年就是靠这本领早早地从检查站调到虎林物资局的。如今只管自己在开公司,大家都不愿意与他来往。

老史:在虎林时就与当地的女知青找了对象,后来调回杭州,较早退养,如今在家与爱人一起抱养自己的外孙女,算是北大荒女婿。

老丁:当年是检查站的排长,如今两耳失聪,家境较贫困,目前只是在某个小商品市场当了个保安。是个老实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截图.jpg:

(3月8日是妇女节,但也是我们每年一定要相聚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是我们人生迈出的第一步。在那一天,无论其他人有着种种的原因没来,但总会有相聚纪念这一天的人。此照拍摄于西子湖畔)

 
(待续)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9 9:58:00 [显示全部帖子]

 

老朱:79年回到杭州,转战多个工作单位,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际关系,如今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裁,经济是没问题了,但工作上的压力,可辛苦着呢!

老吴:也娶了一个东北婆娘,后来双双回到杭州,居住在离杭城50公里外的,美丽的德清县城,退休在家。听他说,生病死过去一次,当时感到人升浮不定,隐隐看到天堂的蓝天……

老石:是个神秘的生意人。长年包着一间宾馆客房,常跑北京等地,人很爽,只要聚会,每每都拿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等酒助兴,而自己却只抽中华烟。

老曹:从检查站当兵去四川,复员后设法转回到杭州,在一家全国最大的丝绸企业任保卫科长,可惜企业改制下岗,如今在私营企业打工。

老徐:曾在检查站当过小学的校长,并与在虎头的杭州女知青结婚。在夫人的运作下(夫人也是一名退休的公务员),几经周折,现仍在市总工会工作,也算得是一名吃喝不愁的公务员了。

老蔡:后来在检查站曾是个出纳,当时挺有权的。大返城回到杭州后,进了一家企业工作至今。只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因为娶了一位在省政府工作的好老婆。

老王:是个粘粘糊糊的人。一直来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好像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啥。早先几次知青聚会与其联系,总说没时间,可只不过是个小区的保安,至于吗?但儿子目前才10来岁是真的。

老林:在检查站也应征入伍,曾风光地回虎林带兵。回到杭州工作多年,可也没逃出下岗的潮流。目前在一家院校打工,儿子去年成家了,我们大家都赶去祝贺。是个快嘴快词的人。

老童:当年从检查站调出就是搞财务工作,后来娶了个当地媳妇就回到家乡的一个区工作,如今从林水局财务总监的位置上退居二线,整日报一张,茶一怀的等着退休了。

宋国庆:是个最最苦命的人。18几的个头,拉着一手上好的二胡,当年也算是个帅小伙呀,可不知哪一天迷上了检查站老余的老四了,整日想入非非地单相思,不久就得了精神病。如今仍这样好一阵坏一阵的,见了女人还能笑一下,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内。还是在今年,是他弟弟赶去虎林好容易把户口迁回,办了个低保,这以后可怎么办哟。不会是阿炳的《二泉映月》拉多了原故?

我:最后也得说说自己了。自从黑龙江返城后,进了一家国营的运输大单位,从修理工到司机,一直干到办公室副主任,后来停薪留职在外闯荡了几年,可终因天时地利人和没到位,干啥啥不成,只得再回单位上班。到了企业转制,自己又主动要求“买断工龄“再次拼搏,但还是失败,最后只得在老朱这家房地产公司打工。总算快了,明年好退休了。

从《春天的记忆》到最后我们27名并肩战友的交待,也可说是对那个年代的丝丝怀念之情,因为那段刻骨铭心的蹉跎岁月,正是我们风华正茂,最最青春最最美好的年龄,但我们却把它交给了那块黝黑的黑土地。这是人生所不能忘怀的深刻记忆。

用文字留住美好的青春,让文字放飞即将老去的年岁,这就是写此篇回忆录的真正内涵。
    真情感谢各位的阅读!


                   
      200972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余老三.jpg:

 

照片中这位女士,就是当年让宋国庆精神失常至今的那位当地知青“余老三”,如今她已不生活在虎林了,一直来与老公在丹东创办了自家的企业,女儿在深圳工作,儿子在扬州工作,一年到头三地来回地转。这不,今年五一转到了杭州来,说是想我们这帮杭州的知青了。

(全篇完)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总数 53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