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海天英魂(作者:阎受鹏)


  共有79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海天英魂(作者:阎受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8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7 11:13:00 [显示全部帖子]

    感谢二位老兄阅读!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8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7 11:14:00 [显示全部帖子]

33、狼又来了

1841912,天的东边已经淡淡地拖直了一条乳白色的狭带,象要将所有岛屿束合在一起。接着一叠沉重的灰色的浓云,从南方天海相连之处涌起…

葛云飞日夜留心夷情变化。大清早,他就站在东岳山震远城的炮台上眺望着远方海面,等待着侦察敌情的船只归来。战船已尽数押往镇海,葛云飞只能派张绍廷、蒋显春联系黑水党弟兄,搭渔船打探英军动向。

两天前,葛云飞派出的侦察船,在峙头洋畔的盛岙遇见了“哩哪”号等三艘英军运输军船。盛岙是离定海不远的僻静之地,此处面海背山,层峦叠嶂,人烟稀少,而登山东望,定海之山势港道了如指掌。蒋显春、张绍廷及防守穿山等处的副将福禧、参将文斌等,见英舰在海面来去游弋,接着鬼鬼祟祟地钻入盛岙海湾,便作好伏击准备,等英船放下两条小舢板,载着20余名英兵登岸侦察,清兵与乡勇便从港湾边的丛林里呐喊着冲出来,奋勇剿击。英军猝不及防,两名被擒,数名受伤落海,其余逃回大船。慌慌忙忙地扯帆窜出海湾……葛云飞从俘获的英兵口中得知,北上的英国舰队,规模比第一次北上攻打定海时雄壮。军舰、火轮船、领航测量船和运输船达30艘之多。这次,英军汲取了第一次攻占定海后食物供应不上的教训,在物资上作了充分准备,有6艘大运输船满载着食物。但这两名俘虏也不清楚英军主力舰队目前动向。

北上的英国舰队究竟到了哪里呢?

1841826下午145分,英国舰队共10艘战舰,载炮310门,陆军4个团2500人向厦门南岸、鼓浪屿、屿仔尾清军炮台发起进攻。

镇守厦门的是强硬的主战派闽浙总督颜伯焘,凭借坚强的海防工事,对璞鼎查交出厦门城炮台的最后通谍不屑一顾,非常自信地认为“可以一炮灭贼。”局势危若悬卵,他却浑然不知。他的这种自信出于对近代军事技术和战术的无知。

知识给人力量,愚昧也会给人力量,有时甚至是更大的力量。然而,愚昧的力量再强大仍只是妄动,使国家和民族蒙受苦难,却无法战胜敌人。英军采取海军正面攻击,陆军侧翼登陆的战术,仅仅20分,英国舰炮便打哑了鼓浪屿上的炮台,2个小时陆军便拿下了南岸炮台,第二天凌晨占领整个厦门,此战清军伤亡约324人,英军战死1人,受伤16人。

颜伯焘率领文武官员,逃往同安。他和部属刘耀椿目睹锐不可挡的“逆夷”凶焰,忍看苦心经营半年的防御工事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不禁同声大哭。

厦门惨败也不能完全归结于颜伯焘 ,在当时条件下,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95,英军舰队留下“都鲁壹”号、“卑拉底士”号、“阿拉琴”号及3艘运输船和500名士兵守卫鼓浪屿,其余舰船启锚驰向定海。

1840年英军舰队第一次北上攻打定海时,舰队从厦门离开后,不到两天,便至定海港开炮轰城,可是这一次,却在20天以后才兵临定海城下。

清兵无法阻挡英军,可老天爷给英军吃足了苦头。

庞大的舰队,船只速度不一,首尾难以相顾,又碰上台风袭击,一时间七零八落。运输船“宁尔布达”号,主桅杆被折断,舵把也歪了,整艘船只能听任海浪摆布。船上的救生艇只剩下1只,其余都被涌上船舱的惊涛卷走。17名白人士兵驾着救生艇逃命。240名印度兵就惨了,他们随破船漂入台湾基隆港,奄奄一息的破船挨了清军几发炮弹,很快就沉没了,100多名印度兵葬身海底,其余的都当了俘虏。当时清廷向英国宣战以后,道光帝下了一道严谕:“所有俘虏皆须严加讯闻,待作成笔录,除其头目暂予以禁锢之外,其余就地正法,以舒积忿,大快人心……”遵照朝廷指示,台湾当局当天就把9名“头目”以外的俘虏全部斩首示众。

台风渐渐减弱,抛锚避风的旗舰“威里士里”号仍在涌浪中不停地颠簸。璞鼎查脸色煞白,他被风浪抛掷了三天三夜,五脏六腑都被搅得晃晃荡荡。忍不住一阵晕眩,搭拉着脑袋,软绵绵地瘫在沙发里。此时,他皱着眉头,心坎升起一缕缕愁绪,“宁尔布达”号失踪够揪心的了,而北上的侦察船迟迟不见回音,更令他焦虑不安。

打仗知彼知已,才稳操胜卷。早在舰队离开广州北上之时,璞鼎查就派出“哩哪”号等3艘运输船,以销货和采购茶叶、蚕丝为名,前往侦探浙江各口岸的军事设施、兵员防守及出入路径等情况。

“哩哪”号等终于出现在璞鼎查急切等待的目光之中。

璞鼎查得到了侦察船报告,浙江沿海各口岸严密把守,已构筑了与去年有天壤之别的防御工事,以及葛云飞在定海的所作所为,使璞鼎查意识到这次遇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联想攻打厦门时,厦门炮台坚固,守军顽强抵抗的情景,璞鼎查已料到夺取定海将是一场激烈的鏖战。他注视着浙江省海岸地图,默默地思索起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2.jpg:

           (阵亡将士墓·春季拍摄)

 

(待续62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8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1 15:13:00 [显示全部帖子]

“将军阁下,以我军的炮火,捣毁定海城防如摧枯拉朽!”海军司令巴尔克催促璞鼎查直取定海。

璞鼎查摇了摇头说:“不,进攻定海之前,要使整个浙江都动摇不停。”

“阁下是要以最小的投资,收获最大的利润呀!”

两颗狡猾的强盗头目的头颅凑在一起,两双手指指划划……

巴尔克频频点头。

璞鼎查脸露得意之色说:“哈哈,我要牵着清军的鼻子转,让他们顾此失彼,一刻也不安宁,最后筋疲力尽,那时候,我们就……”舰舱里传出一阵狡黠的笑声。

狼来了,狼又来了,狼幽灵般地东闪西蹿。东海海面响起一阵阵凄厉的枪声。

葛云飞听到侦察船络绎不断传来的敌情报告。

916下午,英军直入螺头水道,驾小舟登岸外神马岛,烧毁清军搭在岛顶的眺望台。

917清晨,英军二三百人驾驶舢板小船,在盛岙附近的双岙登陆。他们开枪放炮,轰击沿海零星草房。盛岙守军望见双岙起火,急忙翻山越岭前来追击,敌人乘盛岙空虚,扑向盛岙,等盛岙守军退回剿击,敌人早已逃回大船,盛岙守军营寨早已化为灰烬。

918,英军战船四五只,在象山石浦的铜瓦门之外洋面游弋,其中两艘突然窜入铜瓦门,炮轰清军炮台,双方进行炮战。英军不登陆,也不退去,战船与炮兵对峙。

……

葛云飞识破敌人这种零星骚扰的目的,是造成整个浙江面临攻击的紧张局势,使清军分头堵御,以便寻找可乘之机。便致书裕谦:敌人到处点火,是想分散我兵力。裕谦也看清了这点,他权以轻重缓急,关注镇海、定海二处。镇海除本营额设官兵外,又调外省兵3000余名守御。定海仍由王锡朋、郑国鸿与葛云飞联防。

璞鼎查这招真够厉害!

正是由于这种全浙不安宁感觉,使后来定海保卫战,葛云飞得不到镇海大营一兵一卒救助,定海名副其实地成了一座悬在海外的无援的孤城。

921起,英国舰队40余艘云集象山、定海、镇海外洋,连续4天,不见动静。924,英军的一艘火轮船带领9艘兵船,驶至离镇海30里之外的横水洋黄牛礁边停泊,另有10艘兵船在镇海县百余里外的蛟头洋起锚直奔而来,看样子两支船队将奔袭镇海,可是蛟头洋的那支船队中途又突然停止,如此诡秘行踪,璞鼎查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让镇海和定海守军昼夜难眠。

925,英国舰队的船只陆续驶近,自镇海之蛟门到定海之吉祥门,横亘数十里停泊。共计29艘。时而放舢板小船或驾火轮船游弋窥视。另外还有10余艘船只忽东忽西,飘忽出没。

面对怪异的敌情,葛云飞觉得纳罕。英军去年进攻定海和这次进攻厦门都是迅雷疾电,眼下缘何日复一日,游弋观望,想着,想着,他忽然警觉:“莫非是英军探知我防守严紧,以逸待劳,有意拖延时日,使我官兵昼夜不得休息,然后,一鼓而登岸。”

葛云飞在洋上磨砺日久,深谙海上风潮,又想:“海洋用兵,总视风潮之逆顺以为进退,逆船虽然顶风潮能行,毕竟风水俱顺,其势锐而难挡,有一不顺即缓而易制。”他秘密传令——

“各路官兵,每逢潮涨即造饭饱餐,严阵以待,一待潮落即分班休息。”

同时,命令各方,于紧要之处埋伏兵勇,并加强巡逻侦察,一遇情况,即施放号炮联络,养精蓄锐。

璞鼎查这条狼真刁钻,正是这种忽即忽离,忽隐忽现,闪烁不定的行动,使定海守军日夜处于紧张状态,至英兵登陆已是极度疲惫。

就在两军相持的时候,停泊在横水洋的英军舰队,悄悄地派出了侦察船和测量船,潜入定海海面。

这不能怪葛云飞疏忽,因为战船撤光,此时定海没有一艘守港的兵船。英军潜入的船只顺利地完成了对城防的侦察,水道的测量以及登陆地点的选择。

主要以风帆为主动力的英军舰船,必须有合适的风潮,英军进攻定海,万事俱备,只欠“西北风”。

璞鼎查眼巴巴望着西北风,可是西北风偏偏不来,倒是去镇海方向,常有顺风顺水之机。璞鼎查的心动了,何不先拿下镇海,占了清军大营,回头再收拾定海,不是嘴边一块肉吗?

海军司令巴尔克早就心痒难禁,听了璞鼎查的意见,连声叫“好!”

926,时近中秋,海上风潮陡起,猛涨的潮水,轰然涌向镇海县城,转眼间城外平地已经水深四五尺,守军帐房全部没入水中。璞鼎查见大好时机来临,传令舰队起锚,对镇海大营发起进攻。

镇海守军对这次风潮似乎早有警觉,东海八月大潮差不多年年都会冲击这座海滨小城。他们将火炮和火药转移到高地,依然壁垒森严。英军舰船小心翼翼地放慢前进的脚步。

忽地,风向陡转,潮随风落,英军舰船眼看无法随风潮继续深入,只好停止前进。

此时,璞鼎查抬眼一望桅杆上飘动的旗帜,猛地喊出声来:“西北风!”

璞鼎查果断地下令:“转帆东驶,目标定海!”顺风顺潮,转瞬间,英国舰队驶过横水洋,直逼定海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3.jpg:

             (阵亡将士墓·秋季拍摄

 

 

(待续63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8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3 18:46:00 [显示全部帖子]

34、“古代”与“近代”两军阵列

926下午,葛云飞在东岳山威远炮台望见30多艘英国舰船从横水洋乘风鼓浪而来,横陈吉祥门外洋面,火轮船吐出的浓烟,染黑了海天。也许那片洋面的波涛自从盘古分天地以来,还没承受过如此沉重的压迫,抑不住心头的怒气,狠狠地撞击着覆盖在头顶的舰只,英舰一字排开,首尾相衔,酷似一道庞大的黑森森的城垣,一片阴沉沉的雾蒙蒙的森林。

直逼定海城的英军舰队阵容(包括厦门增援的兵力):

“威里士里”号,载炮74门,总司令海军少将威廉·巴尔克爵士,船长汤姆斯·美莲;

“伯兰汉”号,载炮74门,船长汤姆斯·荷伯特爵士;

“布朗底”号,载炮44门,船长汤姆斯·胞祖;

“都鲁壹”号,载炮44门,船长亨利·士密;

“摩底士底”号,载炮18门,船长哈利·爱尔斯;

“卑拉底士”号,载炮18门,船长塔拉弗拉·晏臣;

“巡洋”号,载炮16门,船长亨利·吉发德;

“哥伦拜恩”号,载炮16门,船长汤姆斯·葛拉;

“响尾蛇”号,载炮10门,船长汤姆斯·梅生;

火轮船:

 “复仇神”号,船长,威廉·荷;

“西索斯梯斯”号,船长欧姆斯比;

“弗莱吉森”号,船长詹姆斯·麦克宵弗;

“皇后”号,船长华登;

另有领航测量船1艘,运输船22艘,分载陆军第十八团、二十六团、五十五团、四十九团一翼、马德拉斯来福枪队、大炮、机械师和炮兵2519人。

此外,还有六只运输船装大军的粮食和轮船所要用的煤。

大敌兵临港口,葛云飞便马不停蹄辗转城防各个要塞,激励士兵擦亮火炮,磨快刀枪,严阵以待:“杀敌报国的机会来了,跟红毛鬼拼一场吧!”“愿与葛大人同生死!”将士们的呐喊声压过东海的涛声。

葛云飞见士兵士气高昂,意志坚毅犹如铁石,心中甚感欣慰。他一边巡视阵地,一边思索着御敌的计策。

璞鼎查站在英军旗舰“威里士里”号的甲板上观察看着舟山,呈现在这双狡黠的蓝眼珠前这座不幸的岛屿的确是今非昔比了。

2月末,作为琦善苦心达成的“穿鼻条约”交易中的赚头,从英军手中把舟山接收下来,半年时间里,这个岛屿的防御布置可以说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坚强的程度。

胜利往往使人麻痹,而失败却常常给人以力量,哪怕是腐败顽症折磨下运转不灵的清朝军事机器,也在面对一年前经历作出了鲜明的反映。就是说,以葛云飞为主将的三镇总兵率5600余名官兵据守的舟山,在东海防御中第一次作出了重视反登陆作战的综合防御体系。中国人已经知道,洋鬼子是可以上岸的,并且上了岸的洋鬼子可以跑得至少跟中国士兵一样的灵巧快捷,以定海城为核心,东西北三面的山峰上,全部筑起了工事,分兵守御。正面是长长的土城,定海城东南方向的关山(东岳山),兴建了“镇远城”,环山“一百三十一丈”的炮台工事可四面对敌,竹山门也筑起了炮台;西北边陡峭的晓峰岭上,一个壕堑连环的步兵阵地峻工,一座石头炮台虽然还未最后完工,也已初具形状……定海城周围山上有岸炮22门,城垣周围有大小火炮41门,土城之上有火炮80门,一个个黑森森的炮眼,警惕地注视着风云变幻的海面。

璞鼎查早就预料到此番攻定海不可能像去年伯麦探囊取物般那么轻松,他为自己预先制造扰全浙紧张局势,孤立定海的部署,而脸露得意之色。璞鼎查是个饱经战争风云的军人,面对定海这样一座几乎可以说是立体防御的岛上城廓,他将凝聚着异样辛辣的状如虎皮尖椒的鹰勾鼻眼一翕,心底谋划着鸦片战争中一场程序最复杂的攻坚战。

双方主帅都尽力发挥着自己智慧,谋取战争的胜利。

不过,当我们透过两军的阵容,看一看这两支军队截然不同并且发人深思的“背景”,便清楚地知道展示在眼前的是“古代”与“近代”两支军队,我们无法想像拿着大刀的关云长与拿着来复枪的普通一兵怎样战斗?即使定海的海防工事再坚强一些,即使葛云飞是当年韩信、诸葛亮再世,恐怕也难以守住被裕谦吹嘘为“屹若金汤”的定海城。

18世纪40年代英国海军已受益工业革命80年。1824年,英国在战争中首次使用航速大大加快、机动性增强的蒸汽明轮轮船。1830年,英国建成了第一艘铁质明轮轮船。19世纪初,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拿破仑后,海军力量发展到高峰,已是世界第一等强国。1837年,英国海军已有21艘蒸汽舰船编入现役。此后,英国紧随海军装备的发展,不断更新舰船和火炮,继续保持着世界海军第一的地位。

看一看清军的“背景”——

多么寒碜,多么可怜呀!

在弱肉强食的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各国始终把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然而,沉醉在“天朝”日久升平的统治者们似乎不留心这点,长期崇尚骑术,部队以装备弓、刀、矛、盾等冷兵器为主,直到1836年以后,才陆续强调“枪箭并重,不容偏废”。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闭关自守,使我国在军事技术和战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未能充分地研究与利用,也阻碍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战术的引进。明正德年间,虎门发生过一件令中国人自豪之事:东莞虎门人何儒担任虎门白沙巡检,他发现停泊香港屯门的葡萄牙船舶上有一种新式武器佛朗机大炮,怀有强烈好奇心和责任性的他随即要求登船查验。那时的红毛水兵毫无保密观念和专利意识,见一中国官员好奇地围着他们威力强大的大炮打转,竟得意洋洋地耀武扬威,当场操作起来,以为可以“震慑”一下何儒。何儒喜出望外,暗中画下图纸和操作原理,回去命虎门巧匠仿制。1521年葡水兵抢掠渔民,广东诲道副使汪鋐出兵制止,双方在虎门对开的屯门海面炮战,何儒仿制的大炮竟压倒了正宗的佛朗机大炮,葡人一败涂地,狼狈逃窜。1522年,又发生新会“西草了湾”之战,明军水师大获全胜,俘虏了葡萄牙船只两艘,葡兵42人,斩杀30余人,缴获了洋炮数门。那时明朝水师船只已全部装上了佛朗机大炮,与倭寇及海盗作战。(《国运·南方记事》人民文学出版社)清初,我国的火器发明家戴梓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类似机关枪的“连珠铳”,一次装填可连续发射28发子弹,可谓当时世界兵器技术之最高水平。遗憾的是,清政府将其只用于玩赏,束之高阁。明末清初引进的西洋大炮及“开花炮弹”技术尘封禁锢。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初炮弹几乎全为“开花炮弹”。可在鸦片战争中何曾见过清军放过一发“开花炮弹”。别说一般官员,就是道光帝也忘了自家还有守家的“法宝”,甚至连主持海防的林则徐与当时造炮专家黄冕都闹了不知“开花炮弹”为何物的大笑话。至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督师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发现明末所遗“开花炮弹”之实物,不禁仰天长叹:“利器之入中国300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左文襄公书牍》卷十三“复总理衙门书” )于鸦片战争前,清军的装备始终处于冷热兵器混合并用的落后状态,冷兵器约占50%以上,而所谓热兵器也仅是鸟枪,抬枪一类十分简陋粗糙的火器。中国的火药,起源于炼丹道士的偶尔发现,这就使中国火药理论一开始就蒙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笼罩,妨碍对其理化现象作科学分析。此后火药发展主要凭经验层积,鲜有理论上的揭示。至鸦片战争时,中国工匠制造火药和炮弹的知识,远不如西方的传教士丰富,而民间的五花八门的烟花爆竹却非常丰富多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4.jpg:

  (当年定海防御、作战示意图·作者提供

 

(待续64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8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3/7 17:52:00 [显示全部帖子]

      万分遗憾地告知龙版主及关注此转载《海天英魂》的网友们,因本人不慎,将存放此文字与照片的文件夹给搞丢失了,虽然经过专业人士的寻找,但还是未能如愿。因此,转载帖子到此结束,请各位谅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梅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总数 8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