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关于知青这个话题(五)


  共有12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关于知青这个话题(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虎林远方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82 积分:516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1/4 22:27:00
关于知青这个话题(五)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6 17:35:00 [只看该作者]

开卷有益,读书有得。综合本书作者的观点大致如下:一、知青的产生与建国初期国家的教育政策有关联。国家当时的教育方针在“普及教育”和学习前苏联,面向重工业和科技的“精英教育”之间摇摆不定。前者意见占上风了就大办学校,中、小学校大量增加,学生激增。后者意见占上风了就整顿关闭学校,造成学生不能按步就班的毕业。当时,一切厂矿、企业、商业收归国有,毕业生只能分配就业,如果无法接纳就业,就必然产生毕业生的去向问题,也就是产生了“知青”群体。二、知青运动的历史是连贯的,“回乡知青”和“下乡知青”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统称知青。“回乡知青”所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更大。时间应该从1953年开始。三、知青下乡运动的伊始是个纯纯粹粹的就业问题。而且政府还有鼓励知青回乡的具体政策,政府希望这些知青回乡参加农业生产,首先是减轻城市的就业压力,再者是希望这些有文化知识的人下乡后融入那里,进而改变那里的贫穷落后面貌。这个政策应该是可行的。后来在文革中的“连锅端”、“大帮哄”,让知青上山下乡去接受“再教育”,也就是“思想改造”,让有文化知识的青年人去当纯粹意义上的农民,这是和知青运动的初衷完全相背了。四、因为指导思想的错误,造成了后来的知青运动只能结出酸涩的果实,实践也证明:这些城市的下乡知青始终也没有融入农民的群体,他们时刻在准备着“返城”,这场轰轰烈烈的、牵涉到上千万人众、上千万家庭的,知青“上山下乡 ”运动只能以失败告终。五、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时二十多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场运动产生的震荡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和反思才刚刚开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野稗子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32 积分:15399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09/6/6 22: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6 17:44:00 [只看该作者]

反历史潮流的运动,红色高棉也搞过,全都以失败告终,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是牺牲了十年大好时光,负出了汗水\青春和生命,看看历史都是这样,国兴百姓苦,国亡百姓更苦,老百姓就是应该这样.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新雨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4 积分:20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10 0:1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0 0:49:00 [只看该作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因为有了这次酸涩的运动,才有了今天的改革开放,知青的付出虽然很艰辛,但历史有你们,后人也敬重你们,在这我也希望所有知青朋友一生幸福,平安,健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0 6:26: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的付出虽然很艰辛,但历史有你们,后人也敬重你们,在这我也希望所有知青朋友一生幸福,平安,健康。
谢谢你新雨朋友!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10 8:3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新雨在2009-8-10 0:49:00的发言: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因为有了这次酸涩的运动,才有了今天的改革开放,知青的付出虽然很艰辛,但历史有你们,后人也敬重你们,在这我也希望所有知青朋友一生幸福,平安,健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