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 → [推荐]《八千子弟艺术团》成立后


  共有198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八千子弟艺术团》成立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雷午寨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790 积分:1996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31 14:39:00
[推荐]《八千子弟艺术团》成立后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15 8:35:00 [只看该作者]

    自去年“八、二”汇演以后,在京的云南知青就一直在组织着自己的文艺队伍,经过了今年“一、一九”保利的《情系红土地 爱在彩云南》演出和“四、二”北京西城文化中心的《赈灾义演》,促成了《八千子弟艺术团》的诞生。一些战友写了文章,抒发自己的感情。我摘录了一些发表于下:

我的心里话

                                                          ——柯艳

 

    “八千子弟合唱团”的成立是一件大喜事,从参与的人数之多就可以看出战友们对合唱团充满了信心和希冀!可以肯定地说,渴望学好声乐的人比任何时候都多,这已然成为了“子弟”们的一种生活需要和享受需求,也成为“子弟”们人生中为追求艺术光环的一种执着。

    合唱是演唱者有组织的集体,是要通过集体的努力把一首作品演绎完整。因此就需要每个人掌握技巧,相互协作,不突出个人。独唱和合唱两者并不矛盾,好的歌唱家本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合唱队员,好的合唱队员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歌唱家。

    声乐指导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训练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原因来自多方面:有的是习惯上的,有的是生理上,有的是心理上的,有的是技术上的,等等。不过我相信“子弟”们会给我勇气和力量的!

    我知道有很多战友都参加了社会上的各种合唱团,他们有着很好的基础,希望他们能把好的经验带到我们合唱团来以利于我们借鉴。

    我们知青这辈子有着太多的无奈和迷惘,比同龄人平添几许悲怆!知青就像是一个个音符,把每个音符串起来就是一部深厚的《命运》交响曲。

    漫漫知青路,悠悠岁月长,心态上我们还很年轻!虽然时间的刻度里挤满了生存的艰辛,但我们可以点缀生活的色彩,充满人生的畅想,延续生命的顽强!

    “子弟”们努力吧,成功属于我们不老的心!

有感“八千子弟艺术团”合唱团重组

                                           ——苏刚

 

    “八千子弟艺术团”的成立,把我又带回了后知青时代。正如王运昌老师所述: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正式成立了,我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心海遨游、岁月迁徙,我们有自己的长征组歌。“八千子弟”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在各地知青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红土地知青的响亮品牌。艺术团顺理成章地以此命名。这里是我们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

    陈太愚老师首先讲话:艺术团,不仅仅是艺术爱好者的组合,它首先是弘扬当年赴云南八千知青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精神的窗口;艺术团,应当是八千子弟的形象代言人。我们要用更大的热情,更大的力量,呵护好这个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我们的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亮色。艺术团的成立是一种聚合,人文的理解与关爱的资源整合,将积极健康的心态贯彻到人生旅途,使我们有能力从容澹定拾得乐趣。我们一天天地变老,明天会更老,这是规律没有谁能违反,时光流逝、角色置换,责任的内容再变换,我们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展示责任在生命过程中的魅力。

    陈太愚老师:我最近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北京群众文化的舞台上,飘扬着一面旗帜,上面书写着“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几个大字。在那面旗帜下,“八千”们在陆续离开这个世界;在那面旗帜下,站立的,是坚强的“子弟”们。他们告诉世人:这面旗帜,这个团队,是我们的父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叫——精神。人活的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责任义务,我们爱生活、爱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传承,是因为我们珍惜来世的身体资源,我们希望通过思维的穿越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发光的点缀。

    陈韶华老师讲到:这么多年逾花甲的知青战友冒着酷暑从四面八方赶来参与,心中岂止是感动,更多的则是感恩;感恩知青情谊的伟大、感恩知青情谊的无私、感恩知青情谊的淳朴、感恩知青情谊的豁达。情意和感恩是生活智慧的共享,历经沧桑更加醇香厚重,我们八千子弟集合到一起就是心的契合。我们以深情的珍惜尊重过去,我们用现在的感激告慰未来,生活永远有值得过的理由。

    陈韶华老师:我在参与这个团队的过程和实践中,收获到了愉悦、收获到了友情、亲情、收获到了健康。我已把这个团队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家,把团队的成员看成是自己的兄弟姊妹。我们的想法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在人生金色的秋天,“夕阳无限好”的景象更长久些,“只是近黄昏”的哀伤远离我们。因此,我认为我们这个团队的正式组建是人心所向,是九九归一。

    柯艳老师来自我们水利五团,作为八千子弟合唱团的声乐指导讲的一段话,我摘录于此,希望也是我参加这个合唱团的情感因素:在这个团体里没有我,只有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团队精神是我坚持的动力。我想为大家做事,坚持是一种精神,我不怕大家水平低,努力一定行!每个人都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不会退出生活的舞台,为了我们自己生活的多姿多彩,为了在孩子们面前更有尊严,就要注入新的元素,坚持:就是我们“八千子弟合唱团”过程的凝缩。

    柯艳老师:参与就意味着是表演者,就要体验角色的快感,体验生活的美好,体验光阴的明澈。

    王文斌、邵玉玲老师即兴发言,我理解:曾经红土地那段知青经历,在我们心里已经落下了帷幕,远去的生活印证滴水折光,我们曾经用青春镌刻地老天荒,现在用心维护心海桑园,这就是我们“八千子弟艺术”宗旨,未知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尽情演绎的主旋律,它承载了明天的快乐与希望。

    我由衷感谢这些用心呵护主旋律的倡导者、实践者,生活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而丰盈美好。知青生活是我们生命历程中重要部分,但它只是一段生活的记录,生命里面的这一段光阴,跟整个时间的流程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生命里的鲜活隽永在于未知生活地延伸。回首不厌荣辱,告别昨天与往事干杯,营造明快的生活氛围,使我们永远保持一棵绿色盎然的心。置群山之巅不奢求羽化成仙;堕谷底沟壑不郁满凄戚,心境清朗人生暇逸。

    我相信“八千子弟艺术团”从始至终会是和谐的群体,用真情传递来自内心的美好。组织者的情感系数高语言水准的心语宣泄,感恩的心为友谊保驾护航,即使艰难的历程也能闲庭信步。

    光阴如白驹过隙,短暂的流光握在自己的手里,珍爱它才是善待生命,旷达的生活态度,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范林老师送给我们知青的话很有启迪:不要总活在过去时,快乐现在进行时,用心经营将来时,感受更多来自于内心和他人付出的幸福与感动!

 

 精   

                                ——水利五团知青殷杰

 

    “……我最近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北京群众文化的舞台上,飘扬着一面旗帜,上面书写着“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几个大字。在那面旗帜下,“八千”们在陆续离开这个世界;在那面旗帜下站立的,是坚强的“子弟”们。他们告诉世人:这面旗帜,这个团队,是我们的父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它叫——精神。”

    陈太愚老师那铿锵有力、感人肺腑的话语刚落,合唱团成立的会场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掌声。陈老师哽咽了,大家的眼睛湿润了。

    是啊,八千子弟全凭着一种精神!

    四十年前,八千子弟,别离家乡,远到云南,吃尽了苦,受尽了累,为祖国,为边疆,奉献了青春,贡献了力量,全凭的是一种精神。

    四十年中,八千子弟,回到家乡,新的生活,依然蹉跎,面对这更多更大的压力,默默承担,自强不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全凭的是一种精神。

    四十年后,虽然已经进入花甲,甚至有些已经疾病缠身,你来了,我来了,大家都来了!八千子弟举起了“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的大旗,让这面旗帜飘扬在北京群众文化的舞台上,为的是让这种精神延续!

    这就是知青精神!我们云南知青的精神!

    凭着这种精神,艺术团的组织者不辞辛苦;凭着这种精神,合唱团的团委会辛勤地为大家服务;凭着这种精神,艺术指导组的各位老师认真教授大家音乐知识;凭着这种精神,我们的声乐指导柯艳老师不顾自己劳累,不计个人得失……

    凭着这种精神,八千子弟合唱团的团员们将克服困难,刻苦学习,他们嘹亮的歌声将很快唱响北京的群众舞台。

    凭着这种精神,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将会大放异彩!

别 无 选 择

                                          ——赵昭

 

    1969年的上山下乡,我是没有选择地去了云南,而回忆那段选择时,战友们因家庭、个人或身体原因的不同选择动机,我却感到了那是禁锢时代的别无选择。然而,今天社会开放了,我们也老了,青年人的选择余地大了,我们的选择也更加自由了。

    从参加红土地演出的合唱开始,我实际是尾随着组织者的后面,艰难地选择着参与的道路,毕竟觉得还是有几分负担。但这个合唱团至少有一个期限和目标,演出完成后我尚可以“解甲归田”。而八千子弟艺术团不一样了,它成了一个常设而固定的团体,参加还是不参加我始终是犹豫的。6月26日参加了第一次的报名会议,我并没有填写报名表,可我再次被组织者的认真与奉献所打动,被参与者的踊跃所感染。回家的路上一直做着思想斗争,看来我还要再坚持下去。

    突然发现,在社会普遍开放,而我们已进入自由选择的时代,我却再次感到了别无选择的滋味。而这种别无选择不同于当年的被动式,而是一种共同情感的激发,是一种精神的推动!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