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记忆与珍藏 → 网上英模馆(连载)


  共有382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网上英模馆(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3:00 [只看该作者]

 

 求索,只为国家安全

    邱成龙不善言谈,一生埋头苦干。他的夫人曾对他说:你就是一头牛!

    邱成龙这头牛,自从迷上为战略导弹发挥威力设计打法、用法、练法这份事业之后,在这片土地上一干就是48年!

    “我们的工作,关系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搞得不好,死不瞑目!话语之中,忠心可鉴。

    1975年,邱成龙从连队指导员岗位被选调到第二炮兵某研究所,踏上了一片还未开垦的土地:战略导弹作战运用研究事业。

    《战略导弹作战运用计算表》是邱成龙攻克的第一个高地。外行看热闹,内行却知道,这是一项青灯黄卷、耗尽心力的理论计算类,当时国际上也尚属难题。邱成龙深知这一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他默默而坚定地上路了。一千多个日夜,邱成龙的长征,在弹道作战数据中穿行。

    推演数百万组数据,进行一个个数学模型论证,草稿装了4麻袋。3年后,计算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的成果,从邱成龙手中诞生。这一大本如同数字海洋般的书,从此就成为我国战略导弹作战运用计算领域的新华字典

    此后不久,中央军委将战略导弹作战运用研究列为重大科研工程,组织全国数十家科研机构、近千名科研人员展开联合攻关,邱成龙受命担任技术牵头人。

    又是一段披星戴月、寒来暑往的难忘岁月,邱成龙带领团队连克8道核心技术难关,斩获40余项关键成果,编写出我国第一部《战略导弹作战运用手册》。

    在尘封的档案里,记载着当时权威专家组的鉴定:战略导弹作战运用研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该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由于保密原因,上级领导决定这一成果不参加任何评奖。但总部有关部门破例为这一成果召开了一次秘而不宣的庆功会。庆贺之声未绝,邱成龙却已冲向新的高地

    “用计算机取代人工传统作业,进行数据处理。还是在计算机时代曙光初现的日子里,邱成龙就把目光瞄准了未来。仅仅两年多,他就带领团队完成了基于计算机平台的战略导弹作战运用系统研发,作业速度提高数十倍以上。

    从办公桌上的人工手算,到微机室的键盘操作。对邱成龙来说,只是从办公室走进了隔壁的微机室。但对二炮部队和国家来说,却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

    邱成龙去世后,研究院派专人整理他的办公室,发现里面堆着十几摞草稿纸,数量最大的一摞有半米多高。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5:00 [只看该作者]

 

 创新,不惧万丛荆棘

    邱成龙所做的工作中,大量内容具有独创性。

    “按照国家战略,找出一条高效率的战略打击和威慑之路。邱成龙就是这样理解自己的任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第二炮兵武器型号多了、导弹家族大了,作战运筹必须从跨越。意图选择、武器配备、综合集成的要求更高,作战运用空前复杂。

    长缨在手,谁出新招?历史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已经年过半百的邱成龙肩头。

    “就是有一万丛荆棘,也得踏过去!邱成龙把第一落点标定在常规导弹作战运用标准上。

    当时,国外的通常做法是在靶场试验中打出来,依据命中弹数描述作战效果等级。这条路,投入高,消耗大,邱成龙深感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他另辟蹊径,开辟了从分析武器特点入手,反推运用评估标准的新路。

    一路上,新大陆不断被发现。邱成龙的课题组建立起一系列数学模型,推演出数以万计的技术参数,完成了与靶场试验结果殊途同归、完全吻合的科研结论。一部百余万字的研究报告,成为我军准确制定导弹作战运用评估标准的中国度量衡

    紧接着,邱成龙带领团队在建立常规导弹作战模型体系上展开急行军。这一课题的核心在于把首长的作战意图进行量化分析,把数十个作战要素一一编成作战模型。

    这是一个远远超出了计算机作业范畴的广阔科研平台。当年的科研日志,清晰记载着课题组40余次下部队、进工厂、赴靶场调研求证的足迹。一个两米多高的资料堆,支撑起了高耸入云的新型导弹作战运用模型方法体系摩天塔

    权威专家评价:这个体系为我军新型导弹作战力量优化提供了核心技术基础,是核常兼备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从此,邱成龙成为公认的我军常规导弹作战运用奠基人

    当第二炮兵从静卧深山变为全域机动时,剑法又该怎样练?

    作为导弹作战运用首席专家,邱成龙更多地介入到导弹武器的实战化训练之中。只要有邱总在,重大发射演习就有底气。第二炮兵首长这样评价这位智囊

    世纪之交,一场大型演习拉开帷幕。由于导弹型号、打击频度、作战要素空前复杂,第二炮兵首次成立演习辅助决策中心,邱成龙担纲技术负责人。而他根据作战效果模型计算和作战仿真推演提出的咨询意见,语出惊人:某突击频度减少某型导弹X枚。

    这是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风险、责任、成败,邱成龙心知肚明。

    首长们相信他的判断。演习的结果证明,这个方案以最小的代价夺取了胜利。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6:00 [只看该作者]

 

 传道,心血浇灌新绿

    邱成龙是一位独特的老师:对培养科研团队中的年轻人,看得比培养自己的孩子还要重。

    从邱成龙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年轻人与他形影不离。他叫潘晓山,与邱成龙年龄相差23岁。1984年,当他从基层调到研究所时,出色才华和潜质让邱成龙喜出望外。接下来连续几项任务的成熟表现,更让邱成龙看到了衣钵相传的希望。

    “要搞东风剑法了,你承担其中的一个课题吧。你领头,我打下手。潘晓山至今难忘邱成龙的这句话:他改变了我一生。

    从这一刻起,他很快成为邱成龙主持重大演习作战运用决策咨询的核心助手。

    潘晓山站在邱成龙肩膀上起跃,成长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走上研究室和研究所领导岗位,并入选第二炮兵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而邱成龙,却甘心情愿地隐入幕后。

    有一年,精确制导武器作战专用保障系统科研项目启动。在项目论证阶段,邱成龙是技术总牵头人。攻关开始,邱成龙主动让贤,把汪铭推到了项目总师的位置。

    这是一个洋溢青春气息的名单,导弹诸元专业的孔海东,设计专业的詹胜利,70后,80……名字在更新,薪火在传递。

    如果说邱成龙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大海胸襟的导师,那么他传承给弟子的绝不仅是技术之,而是学术之

    “做科研一定要严谨,干事业一定要奉献,出主意一定要负责!

    “你们的困难,我来解决;创新中有了失误不要怕,我来负责任。

    邱成龙的话,如春风般给弟子们温暖和鼓励。

    邱成龙35岁进入某研究所时,他所从事的专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他是研究所里寥寥无几的年轻人之一。当他69岁病逝时,这个专业已在他手中成长为第二炮兵第一大学科。他所带领的队伍中,已有9人当选第二炮兵导弹专家,8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35人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形成了为人瞩目的导弹作战专家群。

    站起是标杆,躺下是铺路石,邱成龙半生传道授业,托举起一个栋梁般的人才方阵。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6:00 [只看该作者]

 

  境界,一生甘于无名

    邱成龙曾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第一次是在2003年,第二次是在2005年。两次角逐,他因同一个原因最终落选。

    毫无疑问,战略导弹作战运用是第二炮兵第一大学科,邱成龙是当之无愧的掌门人。然而,他主持的科研项目,取得的丰硕成就,大都是辅助高层决策的国家机密,导致评选委员会对邱成龙的核心价值和重要意义知之甚少。

    第一次落选,他坦然一笑,东风剑法最后几招的研究正紧锣密鼓,没工夫失落。

    第二次落选,他笑得更加从容,转身埋首于又一重大课题……

    不是不想当院士,而是的确有很多事在邱成龙眼里更重要。

    2000年,邱成龙60岁,到达最高服役年限。同龄人该退的都退了,可他却接受了组织上让他延长3年服役期的决定。3年之后又3年,邱成龙超期服役了6年。

    夕阳无限中,他做着两件大事:一是回顾整理平生成果,二是涉足最新理论前沿。他高瞻远瞩,在国内首次系统提出软毁伤概念,与战友甄涛一起完成了《软毁伤》一书的著述,对国家减灾防灾、军事运用、经济对策等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20092月,积劳成疾的邱成龙病倒了,癌细胞在他身体里疯狂肆虐。深感余日无多的邱成龙,把病房变成了办公室,强忍剧痛完成着人生最后的冲刺。

    在生命最后的8个月里,他整理完成并移交了上百份重要科研资料,指导所带博士生完成了论文答辩,完成了第二炮兵导弹作战运用教材的最后修订。随着病情日渐沉重,他神智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先后5次生命垂危。每次醒来,他总是断续重复着这样几个字:……………………”

    2009年深秋十月,邱成龙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党给了我知识的种子,我一生都是幸福的。旧社会上不起学,建国后幸运地成为家乡第一批小学生;高中毕业读不起大学,我幸运地被保送到军校学习;导弹武器研制成功后,我和战友幸运地创建了导弹作战运用专业。经历了这么多,我幸运地走到今天,这些幸运都是党给的,我知足了……”

    老伴说:老邱一生少言寡语,这是他和我说得最多的一次话。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1210.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8: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41、巨晓林:农民工"小巨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1、巨晓林.jpg:

 

19629月出生,高中文化,19873月成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巨晓林参加工作23年,先后参加了北同蒲线、鹰厦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等十几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工程的施工。他整理了70多本、230多万字的笔记;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1、巨晓林2.jpg:

 

【解说】在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渤海湾畔,远离县城中心的铁路工地上,轨道向内陆延伸开去。曹妃甸南站电气化工地静静地立在湾畔。一身蓝色工装的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农民工技术员巨晓林正在不远的工地高台上忙碌着。

    走近看巨晓林,黄色安全帽下,脸色红润。数十年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工地生活,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太多痕迹。今年48岁的他,个头不高,一米六左右,笑起来,眼晴弯成月牙状。

    过去23年里,这位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靠着一股自学创新的韧劲,在本职岗位上改进了施工工艺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还编写了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作为工具书被配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人手中。工友们称他为小巨人

    中国工人了不起

    “一定要在铁路接触网这一行干出点名堂来。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巨晓林在接触网工种上,一干就是23年。这一工种经常需要在10余米高台上作业;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列车能否成功受电运行。

    巨晓林所在的曹妃甸南站工地,位于大秦铁路一条支线的终端,是北煤南运的出港口,也是国外铁矿石进口的主要上岸地。

    6月1下午,由于铁路沿线运输压力大,有关单位只拨给他们两个小时进行电气化改造施工。巨晓林迅速带领4名工友,率先爬到高台上,熟练地安装起各种定位器。即使争分夺秒、压力巨大,他也没有降低过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1998年,巨晓林参加了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哈大线是全国运输最繁忙的铁路线之一,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十分紧张。当时工程引进的是世界领先的德国技术。

    按照传统工艺,工人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上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小时。巨晓林算了算,需要50天才能完成任务。指挥部留给他们的时间仅30天。

    巨晓林没有因为哈大线引进的是外国技术而退缩。他带领几名徒弟,走遍施工现场,精心测量,反复计算,对原工艺进行技术革新。采用新工艺后,1小时能安装4组软横跨。

    巨晓林这一技术革新,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抢回了20天的工期。就连德国督导也对巨晓林竖起大拇指:“OK!中国工人了不起!

    巨晓林所在施工段段长李红江说,干这一行体力劳动强度大、流动性高,而且经常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作业,所以队伍都很年轻,平均年龄在二十四五岁。像他这么高龄还活跃在一线而且技能高超的,已经不多见了。

    巨晓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8年,他被评为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08:00 [只看该作者]

 成长路上捡黄金

    196210月出生于陕西宝鸡岐山县的巨晓林,来自一个家境清贫的农村家庭,在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18岁高中毕业后,巨晓林在当地做起了农村电影放映员。

    19873月,中铁电气化局到巨晓林老家招工,巨晓林立刻跑到村委会辞去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辞别了亲人,投奔到雁门关外的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

    巨晓林对记者说,他小时候很羡慕当兵的人,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但因为个子太瘦小,连续两年被刷了下来。

    虽然当不上军人,可巨晓林心中仍怀着对军人的崇敬之情。刚进电气化局,巨晓林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常说:咱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

    “巨晓林学技术,那叫一个玩命。和巨晓林同寝室的工友对记者说。

    在工地上,他结识了一位从事接触网工作的退伍军人。看着一张张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爱动脑筋的巨晓林总是问这问那,向这位退伍军人师傅请教。晚上营地熄灯后,他还会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到本子上。

    《机械制图》、《电机学》、《接触网》……翻阅巨晓林买来的一本本专业书,记者看到,由于经常翻看,不少书皮已经发黄,书页也显得颇为陈旧。30多本专业书籍,堆在他的床头,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不管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都会跟着他,一有机会,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啃读。我最喜欢读的书,还是专业书籍。巨晓林说。

    就这样,他一边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一边通过实践积累经验;23年来,共记下70本工作笔记。记者注意到,巨晓林在一本发黄的工作笔记封面上,工整地写下了捡黄金三个字。

    20年来苦苦追寻的梦

    “捡黄金捡了15年,2002年的一天,巨晓林萌发了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琐碎经验和笔记整理成书的想法。

    可是,对只有高中文化的巨晓林来说,写书比攀登高山还艰难。有时候为表述清楚一个工艺操作流程,他要花费好几天冥思苦想。巨晓林常常是词典不离手,还特意拜工班里的大学毕业生当老师。经过3年努力,他从几十万字的手稿中,汇编出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

    尽管没有专门书号,但这本书经过公司专家论证,被公认填补了国内铁路接触网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目前已作为工具书被配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人手中。巨晓林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这本书是他“20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梦

    李红江说,巨师傅是一个相当执着的人,所以能完成一般人无法完成的事业,创造出一般人创造不出的价值。

    在过去23年中,巨晓林成功改进革新了43项施工工艺。其中,技术创新6项,工艺创新1项,另有41项施工新方法等待铁路专家审核。巨晓林用自己所学知识节省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

    从大同到秦皇岛,从北京到郑州,从哈尔滨到大连,在全国各地8条大型铁路线上,都留下了巨晓林转战南北的足迹。巨晓林参与的工程,多次获颁国家优质工程奖和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寒来暑往,巨晓林已经成了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工作标兵。在许多项目中,负责检查工程质量的监理们常开玩笑说:巨晓林带的活儿,免检也放心。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2884.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12: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42、高发明:优秀共产党员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2、高发明.jpg:

 

高发明,男,汉族, 19578 月出生,生前任滨州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滨州北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筹委会主任,中共滨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任期间,他顾全大局,忘我奉献,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滨州市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终因积劳成疾,于 2009 12 月病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2、高发明2 640x480.jpg:

 

【解说】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工作”——亲人眼中的高发明

    高发明走了,留给亲人和同事无限的哀痛。2009年12月19日,滨州市三任市委书记和上千名群众自发到殡仪馆为他送行,他的家乡滨州市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小高村,喇叭放了一天的哀乐。

    时至今日,丧失亲人的哀痛,还是那样不忍言说。

    妻子眼中的丈夫:他就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

    李寿枝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作为执手走过20多年的伴侣,李寿枝不相信高发明就这样离开了自己,她也深深自责:如果当时自己早一些向滨州市委反映高发明的病情,如果当时坚决地把他留在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当时不让他这么劳累,如果当时……他不会就这么早地离去。

    以下是李寿枝的讲述:

    高发明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早逝,从小跟姥姥长大。12岁就立志要快点长大,撑起这个家,从年轻时就干活不要命。

    当上交通局长后,为了建交通大厦,他到处考察看样,不辞辛苦。建楼过程中,我们一家人散步的地方一定是他的建筑工地,他在工地上摸摸这里,看看那里。我们母女俩常常在一旁百般无聊地等着。他说他有一双儿女,女儿高迪,儿子就是交通大厦。但是大楼盖好后,从不允许我们进他的办公室。

    他满脑子装的都是工作,从来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礼拜天的观念,连家门都经常走错。我家住四楼,他爬上三楼、五楼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三楼正开着门,他毫不迟疑地走进去坐在沙发上,直到房主人从里屋出来,他还招呼人家坐下。

    病重后,他经常自言自语:秋风五丈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他是知道生命有限了,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把短暂的生命都用在他酷爱的交通事业上。他常说宁愿站着死,不愿躺着生,要做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我想,他就是把自己包括生命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交通事业,他这辈子已经没有遗憾了,可以无牵无挂地走了,可以安息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7:14:00 [只看该作者]

 

 哥哥眼中的弟弟:他对自己太苛刻了

    现在,只要一谈起高发明,他的哥哥、济南市海事局副局长高发清就会忍不住泪流满面。长兄如父,高发明从小就尊重哥哥,但哥俩在一起很少谈家事,大多是在谈工作。即便在去世前一天,病床上的高发明还在向路桥专家的哥哥请教如何才能延长滨州黄河老桥的使用寿命。

    以下是高发清的讲述:

    我们哥俩聚在一块不多,但聚在一块就是聊滨州西客站、北海新区、滨州港、超限车辆治理等。

    2009年10月27日,滨州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举行开工仪式,我也来参加开工仪式。当时发明的脸色很不好,很憔悴,但他糊弄我,说是感冒,没事,非要去参加奠基仪式。寿枝向我求助,说海上风大,他的身体受不住,希望我能劝住他。我要求他在家休养,他说:哥,建成滨州港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你就成全我这个愿望吧。

    当时泪水一下子涌上了我的双眼,我知道他为滨州港的建设倾注了太多心血,怎能让他再心存遗憾呢?我扭过头强忍住泪,说:那你多穿点衣服。

    2008年农历春节期间,弟弟在南京动手术,我们夫妇俩赶去和他一起过年。年初一早上,盛上饺子后,他对妻子说:寿枝,过年了,咱给哥嫂拜年吧。两人就在病房里给我们磕了个头。他俩这一跪,顿时让我的心像刀割一样,很痛很痛!那时他术后仅20天,鼻子里还下着胃管、滴着液体……

    2005年腊月,父亲去世。按照老家的习俗,都要搭个灵棚,守灵3天,弟弟跟我商量:哥,咱们一切从简吧,谁让他的两个儿子都在领导岗位上呢。就这样,父亲上午去世,下午就入了土。在坟前,弟弟一个劲地念叨:父亲,原谅儿子吧,原谅儿子吧。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难受。

    他爱老人,爱兄长,爱妻子,爱女儿,爱朋友,爱同事,对事业忠诚,对老人孝顺,对朋友义气,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他自己,他对自己太苛刻了!

    女儿眼中的爸爸: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工作

    “在那片静谧、安详而苍黄的土地上/有背影匆匆的父亲沉睡在这里/就让父亲这样睡去,睡去/不再奔忙/不再疲惫……”

    这是女儿高迪悼念父亲高发明的诗句。高迪从小到大,考学、求职,高发明基本没管过,就连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究竟在几班,他都不曾记对过。他从来没有亏欠过别人,唯独亏欠妻子和女儿太多太多,近十几年来一家人甚至没有合过一次影,唯一一张全家福还是高迪上小学时照的,而那相纸,早已泛黄。

    以下是高迪的讲述:

    父亲对于工作超出常人的付出和热爱,是我和母亲还有很多父亲的同事和朋友一开始所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那时,在我眼里,父亲钟爱他的工作胜过他的女儿,更胜过他的生命,他对于工作的拼命让我感觉他似乎从未属于过我们这个三人小家。

    父亲不爱喝酒,不爱喝茶,不会吸烟,不会打牌,社会上流行的娱乐活动,他不仅不会,也从不去学。除了拼命工作和酷爱读书,父亲没有别的爱好。父亲在生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个大老粗。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母亲给他什么他就穿什么,父亲最爱吃的是大包子和水饺,最爱喝的是玉米面黏粥,他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他不知道什么是七夕什么是圣诞。但父亲在工作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细心人,他写的文章,找不出一个不恰当的词,找不到一个错别字,他会在凌晨3点去突击检查企业排污情况,会在元宵节晚上11点去看局里灯展现场撤没撤完。他心里装得满满的都是工作,却唯独没有他自己。

    父亲陪伴我的23个年头里,他专程带我和母亲游玩过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是在我10岁生日时带我们去东营看了天鹅湖,另外一处是在我初中毕业时带我们去青岛看了崂山。当同学们在一块畅谈旅游的快乐时,我常常羡慕,后来父亲察觉到了,有一次愧疚地说:等我忙完这阵,带你和你妈去海南看看。可这一等,也是遥遥无期,一直到父亲离开我……

    父亲常对我说,做文章就是做人,文章的味道就是品性的味道。长大后我才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就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大文章,虎头虎尾,结构紧凑,面面俱到中有的放矢,从头至尾透着正直、果敢、大气的味道。

http://baike.baidu.com/view/3699862.htm

 

(待续)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3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2:1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jpg:

 

43、杨林:优秀的援藏干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3、杨林.jpg:

 

杨林,男,陕西韩城人。20076月,作为组织选派的援藏干部,杨林离开陕西省渭南市委副秘书长岗位,来到阿里地区普兰县担任县委书记。2009年,普兰县旅游产业收入达到了2000多万元。同时,县生产总值达到1.3亿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40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90元,均比2008年增长16%,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3、杨林2 640x480.jpg:

 

【解说】陕西人重感情,韩城人杨林自然不用多说。

    “漫漫援藏路,拳拳报国心。纵然多困苦,无怨亦无悔。这是阿里地区普兰县委书记杨林自励的一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普兰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广大藏族同胞的真挚感情。三年援藏,杨林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期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普兰县,与印度、尼泊尔接壤,是全国12个三国交界县之一,往来人员众多、成分复杂,维稳形势异常严峻。作为普兰县委书记,杨林深知,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为了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他常常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冲锋到第一线。

    2008年拉萨“3·14”事件发生后,在维护稳定的紧要关头,杨林的祖母病危去世,他没能回家送葬,而是饱含着泪水依然坚守工作岗位。

    普兰县境内的冈仁波齐峰和玛旁雍措湖是藏传佛教最著名的神山圣湖,每年的萨嘎达瓦节,国内外信徒、游客会集中拥入普兰朝拜,难免鱼龙混杂。去年冈仁波齐峰下就聚集了上万人。杨林和县乡干部昼夜坚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信徒聚集点周围,住帐篷,烧羊粪,点蜡烛,顶风冒雨,严防死守整整一个月。

    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

    普兰县海拔高,经济发展走的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路子。只有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让农牧民都过上好日子,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杨林说。

    坚守这个信念,他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毫不保留地释放出来,为建设一个富裕、美丽的新普兰尽心竭力。

    调研县情期间,杨林饿了吃糌粑,渴了喝雪水,困了睡帐篷,常常在半夜被强烈的高原反应憋醒。得知霍尔乡巴青沟作业组道路不通,出行和牲畜转场困难时,他骑马去了解情况,一天从马背上摔下来好几次,身上到处是伤。他笑着说:这是在提醒我,这条路确实该修了。

    三年里,杨林和当地干部一起努力,把智力援藏、项目援藏、资金援藏与加快普兰发展相结合,提出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旅游兴县、边贸活县、城镇靓县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普兰特色的发展路子。

    边境贸易、旅游产业是普兰的传统产业,杨林积极制定普兰旅游开发总体方案,引资75亿元,让普兰的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走上了加快发展的路子。仅去年下半年,普兰县就接待游客12万多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000多万元。

    农牧业是基础。杨林组织建成了阿里地区第一个青稞白酒厂,并通过推广一村一品战略,在各村办起了大棚蔬菜协会和建筑业者协会等。吉让居委会村民欧珠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种植的青椒、黄瓜、茄子、西瓜等卖得很火,他高兴地说:看来今年我们家能多挣一万多元!

    2008年的十项民心工程2009二十项民生工程,杨林通过多种渠道,想法设法争取资金,建起了县医院、广电中心、县城亮化工程等项目。巴嘎至斜尔瓦110公里柏油路和巴嘎至马攸木137公里柏油路,被当地老百姓形象地称为致富路、民心路。

    普兰县县长土登次仁感慨地说:杨林书记这三年,普兰发展最快、亮点最多、成效最大,广大农牧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4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2 12:18:00 [只看该作者]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

    每个星期六下午,退休干部尼玛都会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杨林书记总会来和附近群众拉拉家常,谈心聊天,一起喝甜美的酥油茶,唱着藏歌、跳起藏舞,让欢乐的气氛装满这个温馨的小院。

    “民族团结是做好普兰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杨林经常这样说。每次和藏族群众聊天,他都会不经意地问起大家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再把大家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记在心里,回来后逐件解决,确保群众满意。藏族群众也在心里深深记住了这位父母官。听说杨林援藏期满要走了,科迦村党支部书记尼玛多多到处找人,看能不能让杨林继续留在普兰。他说:杨书记是我们的朋友,为我们村承诺的事,件件都得到了落实,老百姓建起了安居房,村里修好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还接上了自来水。我们需要这样的好书记啊!

    在普兰县的干部选任工作中,杨林的态度非常鲜明: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干事、能干成事的,不论民族,都可以选拔任用。这个举动,极大地调动了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如今的普兰县,各民族干部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各民族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了共建和谐普兰的强大合力。

    三年的时间是短暂的,却让普兰成为了杨林的第二故乡,成为杨林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以后到什么工作岗位,我都会继续加强与普兰的联系,继续为普兰发展作贡献。人不在普兰了,但援藏干部一定会终生援藏。杨林说。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