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转帖] 《从娇姑娘到边疆建设者》的鱼姗玲


  共有44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从娇姑娘到边疆建设者》的鱼姗玲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转帖] 《从娇姑娘到边疆建设者》的鱼姗玲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9 11:04:00 [只看该作者]

  《从娇姑娘到边疆建设者》的鱼姗玲

    鱼姗玲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父母在香港,拥有相当资产。1962年,鱼姗玲高考名落孙山后,谢绝了父母送她到海外留学的建议,不顾母亲的坚决反对,去新疆参加了那里的建设兵团。由于她的特殊家庭背景,鱼姗玲不仅受到建设兵团领导的照顾,而且被媒体发现,树成典范。

   1964年第十一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刊载了她的一篇文章,题为《从娇姑娘到边疆建设者》。在文章中,鱼姗玲描述了自己通过劳动获得思想境界升华的切身体会,觉得自己“听党的话,不贪图舒适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走革命的道路是完全走对了。”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她还颇为深情地写道:“当一天劳动之后,望着那平如镜、直如线,一望无际的田野,感到心情舒畅极了,每次都要留恋地回头来看几遍。每当我跑过自己亲手开垦的二号小麦地到场部去时,心里就充满了一种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甜蜜和幸福。劳动使我生活得十分充实十分有意义,不像过去那样空虚和无聊。”

   鱼姗玲的名字和她不去香港去新疆的故事,我最早是从初中班主任胡月林先生那里听到的。1965年7月22日,《中国青年报》以鱼姗玲为例,发表了《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的社论。在我出身遇到问题以后,鱼姗玲就成了我心中仰慕的偶像。

   1979年5月的北京,正在召开第四届全国青年联合会。这也是“文革”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青联会。15团一连排长鱼珊玲的到会,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关注。早在“文革”前,她就已经是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了。

   1963年,高考落榜的小鱼报名支边,父母从香港接连发了十二封电报,表示坚决不同意,要她回香港继续读书。母亲为了这件事还专门来到了上海,最后她提出只要小女儿珊玲不到外地吃苦,家里就是养她一辈子也可以。可是,小鱼不愿意走那个“不劳而食的死胡同”。临走前,妈妈带她到国际饭店尽情吃玩,她还是没有动摇。以后,妈妈塞给她几百元钱,告诉她,如果太苦,就自己乘车回家。

   小鱼既没要妈妈的钱,也没敢把兵团的艰苦程度告诉家里。

   到连队的第一天,她就对着一小盘葫芦瓜犯难了,她吃不下去!老场长告诉她,这瓜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花了许多心血才培养出来的。冬天,他怕苗儿死掉,就把自己的棉被盖在苗上,守着瓜苗过夜……小鱼从小就不肯吃猪肉,场里知道后,在大家吃肉时,专门为她炒鸡蛋……怎么能一味让人迁就呢?她努力用最快的速度适应了艰苦生活和劳动。

   当时的《中国青年报》还专门为报道鱼珊玲成为共产党员的通讯,配发了社论《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她的出现,在全国非无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可是人们确实没想到已经到了1979年,国家的各项政策已经很宽松了,而鱼珊玲仍然坚守在建设边疆的队伍中。

   她在“文革”曾被安上了“黑典型”、“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资产阶级臭小姐”、“资本家的孝子贤孙”等许多的罪名,就连培养教育她的老领导也被整得很惨。那时候,就连父母的来信她都不敢拆开,全部原封不动地交给了上级……尽管非常非常压抑,但一代老军垦人的创业精神,终于使她变得坚强起来。大概有半年多光景,连队的年轻人都“闹革命”去了,她却天天坚持在大田劳动。一度连队就剩下了她一个女上海知青,伙房关了门,她就顿顿是苞谷拌冷水。她看到地里的棉花没人收,就主动找人去拾花……

   她是在连队结婚的,丈夫也是上海知青。她的第一次探亲居然是在进疆后的第八年!她在连队艰苦的生活中生下了一儿一女。她和所有兵团农工一样,全家同住一间不大的土块垒起的房子,冬天在火墙灶做饭,夏天,就在屋外搭个小灶做饭。直到1977年,他们的月定量中才有了两斤细粮,这时候,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她所在的连队是在她工作了十几年后才通了电……

   在全国青联会,下发的鱼珊玲的材料很短,来采访的记者却很多,她不仅谢绝了记者的采访,而且谢绝了大会给予的发言机会。她当然想讲,她的连队在塔里木河南岸,塔里木河狂奔不羁,没有固定的河床,不仅影响许多归心似箭的上海知青探亲,更影响兵团的发展……她还想讲,这些豆蔻年华的青年,在用自己清教徒式的苦涩人生,谱写着中国西部开发史……

   但她终于什么都没讲。她觉得祖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与其叫苦,不如实实在在地为她多尽些力。她只是惦念着同伴们,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狠狠地整过她……


   40多年了,我一直崇敬鱼姗玲,是她影响了我的一生。但在很长时间里,我没有机会见到她。1994年11月14日,《新疆军垦报》上刊载了她写的《难忘十七年》。于是,我给她去了信。鱼姗玲很快来信了,她在信中写道:应当说,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验后,我更应好好向你们学习,因为你们历经了比我更多的坎坷,而且至今你们还坚持在基层,在第一线,在大多数支边青年都已返回内地与上海的今天,这确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1997年12月,我在兵团机关见到了鱼姗玲。当时,她是兵团侨联副主席。在办公室里,鱼姗玲谈到了母校上海市三女中,宋庆龄、宋美龄姐妹都曾在那里读过书。又回忆了曾在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的那段日子,她是小伙伴艺术团的。说起舞蹈组的芭蕾舞《四只小天鹅》,她赞口不绝。在1960年至1964年,我是少年宫航海模型组的,见过来参观的吴运铎,他写过《把一切献给党》,被誉为“中国保尔。”鱼姗玲和我都还记得,当年的宫主任陈维博对孩子是那样和蔼可亲。

   2005年8月,我见到鱼姗玲时,她已退休回上海了,住在三环线外的宝山区。在那简朴不大的客厅里,鱼姗玲讲起患病期间,兵团领导华士飞和上海市委组织部的领导曾来她家进行慰问。她拿出了60年代的老照片,全是黑白的,其中有王震接见她和上海支青代表的合影。她给了我一张1965年8月同应奋在一起的合影,并在照片背面写上:自治区第二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留念。尔后,我同鱼姗玲一起留了影。这张彩色照片同她那张黑白照片正好相隔40年。那时她风华正茂,如今头发灰白了。

    鱼姗玲现在生活得很恬静,在家练字弹钢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65年鱼姗玲在棉田向陈毅副总理汇报。.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左起:杨永青、侯隽、邢燕子、董加耕、鱼姗玲.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劲草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4705 积分:32603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2 11: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9 13:48:00 [只看该作者]

 但她终于什么都没讲。她觉得祖国在百废待兴的时候,与其叫苦,不如实实在在地为她多尽些力。她只是惦念着同伴们,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曾经狠狠地整过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先珏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2 积分:16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7 15:0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9 15:37:00 [只看该作者]

      所有先后响应祖国母亲召唤,为祖国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儿女,都应得到祖国母亲的关爱,永远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9 16:05:00 [只看该作者]

用血汗和泪水感人的鱼姗玲,一生默默奉献的鱼姗玲,有着伟大精神的鱼姗玲,令人崇敬的鱼姗玲,值得骄傲的鱼姗玲,无愧共和国的一代知青楷模。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9 20:12:00 [只看该作者]

   鱼珊玲直至退休,一直坚守在新疆工作,令人钦佩。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芳草湖骆驼刺
  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84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29 13: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30 13:10:00 [只看该作者]

     鱼玲--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