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共有104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9:00 [只看该作者]

培养孩子各种特长的最佳年龄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孩子学习一些才艺特长是一件好事,有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有的孩子反觉得是一件负担,孩子如感到是负担,就不太好了。再加上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家长在送儿童去学习的同时,还应尊重儿童自己的兴趣。而且,家长还应根据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时间。下面给各位家长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资料,以供家长参考。

  ◎一、学小提琴的适龄期

  小提琴演奏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自己要想演奏出好音乐,对手及指头尚小、力量不够的3-4岁幼儿来说,过于勉强。因此,建议学习小提琴的年纪为5~6岁较适当。

  ◎二、学钢琴的适龄期

  在音乐世界里,声音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太小的宝宝是不宜学钢琴的,因为要学习钢琴需要宝宝具备一定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最起码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也包括一定的听力分化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如区分音乐的高音、音色、单调等,还包括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一定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发育的大小等。

  因此,一般的儿童学习钢琴在2-3岁时,效果无法期待,6-10岁开始学,想成为钢琴家又慢了一点,在3-5岁时最好让孩子先听好的音乐,欣赏好的音乐,一般4-5岁开始接受钢琴等乐器的技术指导,学钢琴比较适宜。当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提早或推迟些。

  ◎三、学绘画适龄期

  由于孩子在1岁或1岁多已会“涂鸦”,2-3岁开始对形状、颜色产生兴趣,4-5岁开始对实际事物、经验过的事物有了认识并画出,5-6岁时,不是画看到的东西,而是画认识的东西,此时的孩子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现欲都很高。因此,从2岁半到3岁孩子最纯洁的时候开始,最为适宜。

  ◎四、学戏剧的适龄期

  所谓戏剧,就是使用自己身体所有的器官、机能来表现,从发声、发音练习开始到音乐、古典、芭蕾等,要有广泛的训练才可。这些训练可以配合年龄及身心发展情形分别进行,所以从3岁到成年,只要有志于演戏,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适龄期”。

  ◎五、学书法的适龄期

  书法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字要写得漂亮且具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学习规律,一步一步的学习,练习、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书法的确要旨,学习书法,年龄不宜太小,学龄儿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较为适当。因为这个年龄已适应学校生活,对文字的理解也较深,可以开始学。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弱,但若有兴趣,还能持续学习的话,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了不会太早。按习惯书写文字的意义而言,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书法,也是适合的时期。

  在学习过程中,应先根据孩子所认识的简单字,执笔写字,学习要由易到难,初学要先学“描红”,学习基本知识,宜选择收笔明显平衡的柳体、颜体等,孩子学习正楷入门与否,要看其离开字帖后能否写得像所临摹的字体,当楷书学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学习行书、隶书及草书。在指导孩子学习书法时,要注意孩子学习的姿势,习惯和态度,练习时间不宜太长,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有碑刻的名胜古迹等,对孩子取得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六、学英语的适龄期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七、学围棋、象棋的适龄期

  围棋和象棋的开始适龄期是3-4岁,只要孩子能区分棋子的黑和白,棋上的文字可以了解即可。这两种棋都有很难的专业术语,如果要充分了解,一般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八、学游泳的适龄期

  “游泳训练班”一般是教授基础的确良方,有各年龄都能学习的课程,0-2岁的“婴儿游泳班”、“3岁幼儿”、“幼儿”、“学童”、“高级”、“选手培训”等,因此,母亲想要“让孩子学游泳”或孩子“自己想要学游泳”时,就是游泳的开始适龄期。

  ◎九、学体操的适龄期

  根据幼儿发育,1岁幼儿跟着节奏会手舞足蹈,摇动身体,2岁幼儿已经可以抓住东西,3岁幼儿可以跑到目的地,4岁幼儿会单脚跳、翻跟斗,两脚交互轻跳。体操不论几岁开始,都是越早开始越有完成高度技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体操才艺从3岁开始较为适当。

  ◎十、学溜冰的适龄期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溜冰的,4-6岁是溜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溜冰的窍门。

  ◎十一、学棒球的适龄期

  孩子到了4-5岁就可以把球往墙壁或屏障丢的,再把弹回来的球接住。把墙壁当作对手来投球、接球,是当捕手的基础练习,可以培养正确的控球投球能力。会投球、接球之后,方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打棒球。一般来说6-7岁以后就可以加入棒球队,8-9岁才会握硬球出不会太迟。

  如果幼儿2-3岁已会踢海滩球那样轻那样大的球,则在4-5岁的时候可以往一定的方向正确踢球,可以让孩子学会踢远一点,或是踢到固定距离的基本踢法。因此,从2-3岁就开始接触球、踢球,等到上小学参加踢球队,就可以充分享受踢球的乐趣。

  ◎十二、学乒乓球的适龄期

  如果3岁的幼儿能学会玩丢球、接球的动作,能做到“接丢高球”动作能力的孩子,一般来说3岁就能打乒乓球了。可以正面把球打回去的话,就可以用拍子打球。孩子如果有兴趣,就没有什么开始适龄期,也就是说随时都可以开始学乒乓球。

  ◎十三、学滑雪的适龄期

  孩子从3岁开始可以自由使用身体,如跑步时突然很快地停住,或来个急转弯,或马上冲出去跑。站在指导者的立场,从理解力这点来看,学滑雪的适龄期在4岁左右比较适合。若穿上滑雪器具也能走路的话,2岁半的幼儿也可以滑雪。

  ◎十四、学柔道的适龄期

  孩子在2岁左右都喜欢被父母逗弄身体,玩成一团,3-4岁的孩子则喜欢抓大人的脚,也喜欢从前后面攻击父亲球,5岁时可以前后左右自由回转。练习柔道基础的运动能力,到小学一、二年级左右就可以学会了,但正规的柔道学习到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比较适当。

  ◎十五、学剑道的适龄期

  2-3岁的孩子赛跑不懂竞赛,但4-5岁有了个性,懂得自我主张以后,会不服输,自负心强,竞争力也强。6-7岁时由于创造的意欲精神开始萌芽发展,懊恼之气会表现于全身。戴防护面具,穿上防护衣,是剑道开始练习的基本,从体力和精神的发展来看,小学三年级左右是学习剑道的最好时期。

  ◎十六、学韵律的适龄期

  为了调和孩子的身心发展,把韵律放入教育法的韵律创始者艾米尔?杰克?达古洛兹认为,在幼儿期、儿童期才需要的韵律教育,才会有效果。因为在幼儿期,头脑和身体平行地成长,这是头脑经常性地把印角和情感传达给身体的时期,音乐及韵律导入身体,通过身体训练的课程,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比较好。

  ◎十七、学西洋舞(芭蕾、现代舞)的适龄期

  幼儿在2岁半到3岁左右就能踩出步伐。让幼儿习惯团体活动,培养正确的音感是其目的,所以一周练习一次左右就够了,让孩子从事很难的动作对身体发展并不好。技巧的指导从肌肉尚柔软的6-7岁开始比较理想、芭蕾舞要两脚打开180度的动作,这个动作不趁早开始不行。

  ◎十八、学古典舞蹈的适龄期

  学古典舞蹈的适龄期是4-5岁,从这个年龄开始学才艺,是因为这个时候身体很柔软,符合日本舞蹈的体型,此时智能已发展、运动神经及感受性也开始运作,会自动自发努力,在仍是白纸的状态下,对所教的事物也会毫无抵抗地加以吸收。

  ◎十九、学珠算的适龄期

  在孩子2-3岁时,开始对数字有兴趣,提出关于数的疑问,在4-5岁时,手指的灵巧度增加,可以拨弄算盘,但这时由于基本的加、减、乘、除没有概念,所以这时学珠算,效果不会很理想。在小学三年级学珠算比较合适,因为这时学校已学习乘法、除法,并加以理解。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9:00 [只看该作者]

孩子胆子小 改变有妙招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长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 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家长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4.切身的体验。

  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找到了原因之后,我们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

  冯氏专家认为:对于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除了要细心,更要耐心。当孩子哭闹时,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吓孩子。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父母应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家长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他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当家长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时,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适时地给他讲人类如何不怕困难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养孩子社会化技能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

  当家长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时,更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轻微伤病的时候学会忍耐和面对;同伴间发生纠纷,自己去解决;培养和鼓励他在人多的时候说话、表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等。

  冯氏专家认为: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0:00 [只看该作者]

成功父母必备的14个家教“法宝”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7、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8、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9、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10、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1、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2、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

  我们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我们需要点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3、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围的人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轻松。

  14、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父母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伟大,使我们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1:00 [只看该作者]

做事有条理的孩子长大易成才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东子:做事有条理的孩子易成才。

  范姜国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多做善小之事。

  爸爸东子 ———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要比那些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首先要遵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①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②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主动帮助父母做事;③举止文明,不讲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④诚实守信,说真话、讲信用;⑤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⑥穿戴整洁,讲究卫生;⑦按时作息,上学不迟到、不早退;⑧遵守交通规则;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公共秩序。

  从幼儿时期,我就经常给依依灌输这些行为规范,天长日久,孩子就形成了习惯。

  我向来认为“做事先做人”,做好了人就可以善其事。这个“做人”,就是说一个人要有一个好的行为。

  依依不到6岁时身高已经超过1.10米,可当时我尚没有对这个“1.10”有什么特别的关注,在我看来,那只是个普通的数字,标志着孩子又长高了些。直到有一天下了火车被拦在了出站口,才猛然惊悟:我的孩子该买票了!

  掏钱补票,拿到了一张半价的儿童票,我心里真是说不上什么滋味。可女儿早已喜形于色,蹦起来从我手里夺过了那张属于她的车票:“噢,我长大喽!”我一愣:长大啦?是啊,这张票是她独立走上人生旅程的开始,从此她就要有一张自己的车票了,再也不是父母的“随带品”了!

  拉着依依的手走出出站口,我内心竟有了一种失落感。孩子体会不到我此刻的心情,她兴高采烈地扬着那张票,一边走还一边喊着:“我也买票了,我和爸爸妈妈一样了!”那是成长带给她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自第一次补票之后,女儿记住了自己坐车需要买票,每每出门,总要问一句:准备为我买票的钱了吗?即便是坐公交车,即便没有人要她买票,她也总是主动向投币箱内扔进一枚硬币。

  记得有一次坐的是小公共汽车,售票员是一位一脸慈爱的中年妇女。女儿高高举着两元钱递给她,甩着清脆的声音说:“我跟爸爸的!”她看了看女儿,笑着说:“你不用买票,等长大了再买吧。”说着只接过一元钱,还没忘了夸女儿懂事。可受了表扬的女儿并没有表现出高兴,她执著地举着那一元钱,依旧清脆地说:“我已经长大了,我坐火车都买票了!”直到售票员拗不过她收下了她的票钱,她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我买车几年了,大多时候就在楼下停着,无论是上学还是逛街购物(游玩),依依从来都没有要求我送送她,有时我看天气不好或者时间来不及主动提出送她,大多时候她都推却了:“爸爸没事,我自己坐公交去行!”看着邻居的孩子上学放学车接车送,不坐爸爸的车不出门,我就自豪于我那懂事、自立、坚强、能吃苦的好女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是最早的模仿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品质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习惯。

  生活中我和依依经常做些“善小”之事。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残障人主动让座;见面主动打招呼,微笑问好;碰撞他人,主动说声“对不起”;主动关闭公共场所的水龙头、长明灯。这些举手之劳的“善小”之事,为孩子一点一滴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孩子有时比我做的还要好。

  孩子的未来成功与否,其实往往就决定于小时候那些并不起眼的行为习惯上。

  女儿范姜国一 ———

  爸爸光顾说我的好习惯了,可他却忽略了我曾经有过的一个严重的坏习惯———懒惰。

  那是2007年我从大连转学到沈阳读初二时,可能是因为换了新环境的缘故,到了新学校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和同学玩,啥也不想做,同学关系倒很不错,可由于那段时间很少看书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更主要的是那段时间,爸爸和我共同制订的阅读计划都没有实施,读书笔记就更无从写起了。

  爸爸得知情况后非常严厉地批评了我,我哭着写下了悔过书,认为是惰性这个懒虫害了我。随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如果任其发展,那将一事无成,要想学到知识练到本领就必须克服惰性。”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克服掉了惰性这个坏毛病,奋起直追,不仅学习成绩上来了,我的生活也更充实了,日子过得也更开心了。现在的我又是那个学习勤勉认真,干家务任劳任怨的好孩子了。

  我这“好孩子”还有一个爱打抱不平的习惯呢。

  由于自小受爸爸的影响,我充满着正义感,遇到不平的事就想管。在大连读初一时,有一次乘公交车,因为阻止不排队往车上挤的人,险些挨揍。在大连乘公交车,人们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习惯:自觉排队。这也是美丽大连的一道风景,我和爸爸从未破坏过这道风景。但人总是不一样的,不排队往上挤或插队的现象总是有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爸爸出面制止,大多数自知理亏的插队者都默不作声,但也有些人不服气甚至要动手打爸爸这“多管闲事”的人。

  有时遇见此事,还没等爸爸管呢,我就管上了,当时不满10岁的我上去扯那个没排队往车上挤的人,那个大人把我扒拉到一边。后来,爸爸告诉我,有正义感是好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有些成人的非正义行为,以我当时的力量是管不了的,因此我可以不去那样做。后来我也学“乖”了,再打抱不平的前提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2:00 [只看该作者]

老人带宝宝父母怎么配合?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核心提示: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年轻的爸妈在生活、工作压力下,该如何为孩子的家庭教育作最好的安排呢?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如何扬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是祖父母和年轻爸妈们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隔代教育的优势

  一、隔代教育的优势

  ·祖父母具有抚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空白,发挥祖父母的经验优势。

  ·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所以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

  ·俗话说得好“老小孩,小小孩”,也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极易与孙子女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也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孩子由祖父母接去教养,年轻父母便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

  ·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人家的孤寂,使其从孙子女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二、隔代教育的劣势

  溺爱

  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渥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子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还有的祖父母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遂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

  观念陈旧

  许多老一辈的观念比较陈旧,与社会的联系开始减少,所以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仍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这可能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一些老人家的文化较低、思想陈旧,常会不知不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些封建迷信的观念,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

  抚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忙碌,不能作为把孩子丢给老人家的借口。所以:一方面,父母不管多么忙,都要抽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别完全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交给老人。另一方面,老人该给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把知识和经验浇灌孩子时,但别把旧习惯、坏德性影响到孩子。这样,祖辈在隔代教育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在广州有将近一半的孩子隔代教育,在上海则有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对于大多数万分重视孩子成长,又十分缺少育儿精力的现代年轻父母们来说,隔代教养究竟孰利孰弊需仔细衡量。

  在现实的压力之下,爸爸妈妈虽然很想自己亲自带宝宝,但是为了维持一定的经济水平,往往只能将最亲爱的宝宝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老一辈的人,虽然在养护宝宝方面经验丰富,但是往往会利用许多“过时”的观念,或者太宠宝宝或者对宝宝期望太深,反而造成宝宝对爸妈教养方式的不适应问题。对于忙碌的双职工家庭而言,很多时候教养宝宝的责任会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老一辈的经验固然可贵,但是如何让他们也能兼容并蓄地吸收新一代的教养方式呢?沟通是最好的方法。

  四、如何与老人取得教养理念的一致

  其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教育宝宝,在态度和方式上是要取得一致的。如何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得教育观念的协同,年轻爸妈们可以这样做:

  1.让老人了解教育误区

  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辈时期,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几乎是画等号的。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如何让祖辈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请他们一起配合爸妈,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2.应与老人保持正确的一致性

  在老人帮我们带宝宝的过程中,他们未必会了解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外公外婆带宝宝之前先让他们恶补一下婴儿生理心理知识,了解教育的方法。当我们与老人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差异时,我们一般可以这样做:

  (1) 聆听

  老人有时候会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大多数还是可以被我们接受的,比如生理护理,比如辅食制作。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我们就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和风细雨地把我们的观念阐述出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孙儿好的,只要我们做晚辈的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他们是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正确理念的。

  (2)曲线救国——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为在对待宝宝的教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教育的一致性,绕个圈子别跟老人拗可是很不错的选择哦。

  结语:

  一般情况下,祖辈们教育宝宝的“深厚功力”可以帮助年轻爸妈解决很多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给了年轻爸妈很多的启示。我们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一道,为宝宝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全家老小因为教育宝宝,话题更多,关系更亲密,更快乐。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3:00 [只看该作者]

“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我自身的转变所带来的家庭及孩子的变化,让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问题孩子”是“问题家长”的产物。孩子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家长的素质出了问题,是家长不教育或者不会教育的结果。

  以前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孩子一上学,就对教育放手不管了,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现在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个学校有成百上千学生,一个班级也有好几十人,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付出过多的关爱,更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了如指掌,因此不可能恰如其分地因材施教。再者,多数学校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孩子的品格培养和做人教育往往比较薄弱。

  另外,在大多数学校,老师抓的是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这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抓起来比较省劲,容易出成绩,能给学校争光,老师把精力投入到他们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老师最头疼的,这些学生一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常打折扣,往往还是课堂上的不安定分子,老师肯定不喜欢。

  这些“困难生”抓起来非常不容易,非要老师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和精力不可。然而老师也有难处,每天上好几节课,要备课,要改作业,还要管理好那么多学生,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投入过多的关注,付出过多的精力。所以,这些“困难生”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既然对学习不感兴趣,就要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做,比如早恋、上网、追星等,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在我们周围,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教育的硬件方面舍得投入,给孩子择校多花一两万眉头都不皱一下,请老师吃饭甚至给老师送红包也毫不吝啬。他们认为,自己多赚点钱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再给老师一点好处,让老师为孩子多操点心,这就算尽到家长的教育责任了。自己对教育是外行,把孩子交给老师,孩子的教育就有了保证,而自己的事业也没耽误,这不是一举两得吗?然而事实证明,那些被送到所谓好学校后家长就不管不问的孩子,往往学业荒废,成为“问题孩子”,家长钱没少花,到头来收获的却是苦果。

  我认识一对父母,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个体商户。父亲平时上班较忙,下班后不是忙于应酬,就是打麻将。母亲是事业型女性,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生意上,晚上回家更晚。在这种情况下,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成了“钥匙儿童”,有时放学后干脆在街上流浪。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孩子的成绩一塌糊涂,各科均在二三十分,家长会上几次被亮出“黄牌”。另外孩子还经常说谎,粗话、脏话不离口。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对父母听了我的家庭教育讲座,受到很大震动。讲座结束后,他们找我咨询,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把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无可非议;但把培养孩子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那就大错特错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长麻将打得再好,社交能力再强,事业再成功,孩子教育不好就是最大的失败。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你们不管不问,他怎么能不出问题呢?将来即使孩子没有违法犯罪,但他没有知识,素质很差,不良习惯很多,没有一点竞争力,就会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的包袱。他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还能赡养你们吗?还会孝顺你们吗?不惹你们生气就是造化了。你们现在不为孩子操心,将来就有你们操不完的心,甚至叫你们死不瞑目。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替补队员’,失败了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这对父母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想那么远,更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父亲问:“贾老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我说:“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命运,问题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身上。也许你们意识不到,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们如果真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努力改变自己……”

  从我所掌握的情况看,很多孩子出问题往往不是由于学校的原因,而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如果说学校老师更多地承担着知识教育的角色,那么家长则主要承担孩子做人教育和品格培养的角色。做人教育和品格培养主要靠身教而不是言传,而不少家长自身做人就有很多问题,自身的品格就存在很多缺陷,又怎么能培养出素质好的孩子呢?要知道,一个道德卑下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孩子,一个得过且过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志气恢宏的孩子,一个自卑懦弱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自信坚强的孩子……

  无数事实证明,优秀孩子出自优秀家长之手,“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3:00 [只看该作者]

父母之爱的真谛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这个世界上,大凡是正常的父母,应该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而他们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有的希望儿女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有的则只愿儿女平平安安过完一生。但不管怎么说,做为我们这一代长辈,在孩子幼小时,盼望他们懂事、听话,认真读书学习的愿望总是一致的,我们也希望他们能成为理想的人才。就因为这样,孩子的学习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本上每个家庭都给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于是,尚未进入老年的父母,提前开始了絮絮叨叨的生活,天天嘴里最多的词就是:“学习,看书。”于是,孩子原本学习的兴趣,因为整日被絮叨,而变得心理极端反感。于是,很多家庭形成了这样一个怪现象,父母越是唠叨个不停,孩子越是不学。

作为一个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后来,逐渐地摸索出来一些经验和方法。现在看起来,效果还好,我的女儿从小到大,没让我操心过多。我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就是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战。

我曾经给孩子做过一个假设,假设她和自己的发小长大成人之后,由于学习成绩的缘故,导致所受教育不同,直至毕业后最终收入的差距,引起彼此生活的差距,进而阐述了这些问题,将来对她的影响。

结果,我的假设性教育,让女儿当天思考了许久,从那以后,她学习比以前刻苦多了。一个假设性的未来规划,比平日长篇大论的正统说教对孩子的冲击要大得多。

但是,还是有许多实质性的教育问题,我一时也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胡锋是我的好友,我也知道他多年从事儿童心理工作,刚好他新书上市,我拜读了一番,阅后深有感触,不得不一吐为快。

前面说过,我曾经给孩子做过一个假设性的教育,其实这个行为,就是书中所说的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还有,我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一直在扮演者“高大全”的形象,很少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软弱。看到书中所说,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我也试过一次。有天和女儿逛街的时候,看到一件我喜欢的衣服,借机大发感慨:“哎呀,这个衣服真漂亮啊,可惜妈妈买不起。”那天的事情很有意思,女儿听到我这样说,好久都没说话,在回到家里进门后,她抱住我,有些抽泣地说:“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等我长大挣多多的钱,给你买好看的衣服啊。”

这个时候我的女儿已经很大了,但我觉得,这些方法如果对一个快要告别少年的人来说都管用,那么幼小的孩童会更好教育。

正如这本书论述的那样,教育孩子无小事,要从点滴做起。

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在我看来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有责任心的孩子,才会有进取心,继而引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动力。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自然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我们引导她,教育她责任心的起始点。当然,我还要强调一个被我,可能也是被许多的父母们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学习的终极目的。我以前也陷入了这个误区,但现在我明白了,孩子的学习不是反映在考试分数和学校排名上,而是要掌握今后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点要特别地说明一下。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们会发现,教育孩子其实不仅仅是督促学习,更多的是让孩子找到动力,让孩子在书本的学习中,吸取更多的快乐,这才是我们更需要教会孩子的。感谢胡锋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非常好的家教书籍。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4:00 [只看该作者]

父母十陋习,孩子跟着学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父母总是一心想把宝宝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孩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发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你不喜欢的习惯,比如:偏食、乱丢东西等等。在教训宝宝的同时,身为父母应该反省一下:是否是你不好的行为影响了孩子?

  坏习惯一:偏食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

  这样纠正准没错

  A: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偏食的恶习”,如讨论吃什么的时候说:“我不喜欢吃青菜,不要买青菜。”这样一边的孩子就会注意到。

  B:避免让孩子察觉照顾者有偏食恶习,与孩子一起吃饭时,如要挑菜,应避开孩子的眼光,尽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

  C:如果孩子已经拒绝吃某些食物,建议让他吃其他替代品。

  坏习惯二:忘记物归原处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当有客人要来拜访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一阵乱:忙着收拾东西,东塞西藏,打扫清洁,丢垃圾……这些会让一旁的孩子一头雾水。之所以会这样,当然都是平时的不良恶习所导致的,不少人贪图一时方便,东西用过随手一放,才会使环境变得如此凌乱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加以仿效,玩具玩过后随地一丢,等到下次要玩时却找不到了。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没收拾,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所致。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如果你真的没时间用完东西后马上放回原处,也尽量维持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在自己房间里,避免让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动及视线范围的空间内应保持整洁。

  B:当你在收拾时,要提醒孩子,告诉他:“妈妈用过东西后都会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

  C:教孩子学习收拾东西时,可多准备几个箱子,让孩子学习分类归箱。如外面贴有积木图案贴纸的箱子是收积木的;贴娃娃图案贴纸的是收玩偶的,让孩子在收拾东西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

  教养锦囊

  孩子的行为大多有目的,如果他们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大人的种种反应,都会“鼓励”孩子的不良习惯重复出现。你要尽量以平淡的方法处理他们的这种行为。

  坏习惯三:不遵守交通规则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有闯红灯的行为,如对小巷道内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一见没车就快速通过马路,甚至带着孩子时也如此。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实正好相反,孩子从2岁开始,自主意识就逐渐变强,他的判断力也日益增长。如果你时常闯红灯,看在他眼中,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这对他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胁,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许可以阻止他做出这种危险的行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没有注意到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样纠正准没错

  A:以身作则,即使没有带着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B:当带着孩子一起出门时,借机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警察叔叔和红绿灯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样注意安全。”

  C:带孩子认识交通标志,告诉他红绿灯的意义。

  坏习惯四:喜欢看电视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电视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最好的娱乐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盯着电视看,借以排遣无聊的时间,大人们看,小孩当然也就跟着看。电视的声光效果比较强,很容易使孩子目不转睛,有时候让孩子看电视甚至是家长安抚哭闹的孩子的“杀手锏”。但是你知道吗,沉迷于电视,会有损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自己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最重要的是,在约束孩子看电视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电视的习惯,让约束变得有说服力。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在固定的时间看电视,跟孩子订下“条约”:一天中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时间到了就要去睡觉或者吃饭,让全家人一起养成好习惯。

  B:照顾者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

  C:如果希望孩子少看电视,而自己有想看,可在卧室安装电视,看时把门关起来,避免孩子看到。

  教养锦囊

  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不良习惯,无法控制地想要痛责孩子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尽速地离开现场。发脾气对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不能马上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也不要心灰意懒,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

  坏习惯五:乱丢垃圾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大人们乱丢垃圾的恶习,不仅对环境卫生有害,这个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就会随手乱丢东西。不仅会让家里变得凌乱,孩子出门也会让人不喜欢。如果照顾者不仔细留意,让孩子从小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将来长大要纠正就不容易了。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养成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习惯。

  B:随时找机会教育孩子,要丢垃圾时,提醒孩子,并告诉他把垃圾乱丢在地上会很臭,不可以这样做。

  C:如果看到有人将垃圾丢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应告诉孩子:“这样做的话,地上就会干干净净的,走路也不会滑倒!”

坏习惯六:不能持之以恒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许多人做事时常虎头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弃。特别是那些连续性的事情,不仅费时,而且容易遗忘上次的进度,要再继续做时,可能要从头开始,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照顾者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堆积木时,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开始发脾气、不堆了。家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照顾者如果有这样的坏习惯,要尽量克制,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状况。

  这样纠正准没错

  A:每次做事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恒,抱着“再试一次就会成功”的心态继续。

  B:让孩子看见你的行动,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自言自语:“这个该怎么办呢?恩,我可以先……再……”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

  C: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可让孩子看到你尝试的过程,进而引导孩子,让他发现通过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帮助还是可以解决的,不要轻言放弃。

  教养锦囊

  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一旦让孩子看到时,应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

  坏习惯七:没有礼貌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有些照顾者到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会自己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取饮料和水果、零食等。对大人来说,对方是再熟悉不过的亲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随意动手是与对方亲密关系的表现,然而孩子无法区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这是可以仿效的行为,可能不论所到何处,都会仿效大人的这种行为,随意拿取物品。这样的表现,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没有教养,且会让孩子养成“什么东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观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偷窃”的行为。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在亲友家自己拿东西时要先说出来,有礼貌地询问对方,让孩子看到你跟对方礼貌性的交谈。

  B:每次出门前提醒孩子,亲子一同建立遵守礼貌的观念,进门前再次提醒孩子。

  C: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复杂,针对孩子常犯的几个错误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提醒他,不能只顾着自己聊天。

  坏习惯八:打断谈话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不少人会有打断他人谈话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个性急躁,有些人却是习惯,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对方。孩子本来就容易仿效周围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所以有强烈的欲望要表达自己,听到大人们对话,他们也会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容易学会大人们因急躁而打断他人谈话的行为。如果你有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小心孩子也常出现打断你与他人对话的习惯!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平常养成等他人把话说完再说话的习惯。

  B:当你想打断他人时,可先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想请问……”,让孩子学会礼貌性询问他人的习惯。

  C:避免在孩子打断谈话时,还满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说:“你打断我跟阿姨的谈话了,等我几分钟,我等一下帮你倒。”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

  教养锦囊

  随时调整、改变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换个方式,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虽然年纪小,也可能是你学习的对象呢。

  坏习惯九:不良卫生清洁习惯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父母有蛀牙,孩子也可能会生出满口蛀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其实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给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这些有害的行为包括:用奶瓶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自己先用奶嘴吸一口判断温度;喂养时,将东西嚼碎后再喂给孩子吃;自己用过的餐具未消毒就给孩子使用……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

  这样纠正准没错

  A: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时可让孩子在一旁,让他看,同时一边提醒自己及孩子吃过东西要刷牙的观念。

  B:在和孩子亲密互动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颊、额头等部位,这样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

  C: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岁以下的宝宝可由父母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后可让他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

  坏习惯十:生活小恶习

  易犯指数  ★★☆☆☆

  现象分析

  (a)挖鼻孔

  挖鼻孔的动作不仅让人觉得不雅,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

  (b)忘记洗手

  经常不洗手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如: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还会引发细菌感染。

  (c)咬指甲

  可能会流血、感染,且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

  这样纠正准没错

  A: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正在做这些,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忘记了,做了还是需要承认,谢谢你跟我说。”

  B: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可利用做其他的事取代恶习,可以给孩子一本书或玩具,任何能运用手部行为的东西皆可。

  C: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都会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可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让他参与其中。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4:00 [只看该作者]

“狠心”教育的负面影响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真正高明的教育,是在轻松的亲子互动中悄然完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往往建立在高明的亲子沟通技能上。

  “爸爸!”女儿指着床头上的结婚照喊着爸爸,是在向照片上的爸爸求救!“我对女儿是不是太狠了?”我不禁问自己。

  女儿很怕我,身旁没有别人的时候,我狠狠批评女儿,女儿连哭都不敢,努力地将泪水忍回去,小嘴委屈地撇着。看女儿这可怜的小模样我很心疼,但是我觉得对女儿要求严格不是错!女儿长大了,对大人的话几乎都能理解了,但我发现她是越大越气人,不让她做什么她偏做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对她横眉冷对,大声训斥。

  镜头1:女儿吃饭时喜欢玩这拿那,遇到她心情不顺时喂饭的我可要倒霉了,“噗”一下,嘴里的东西全部喷到我的脸上。我被袭击后心情很坏,一声“吼”,接着便是批评教育,女儿则哭着找姥姥解救自己,挣扎着离开小餐桌。

  镜头2:女儿长大了,更淘气了,就连穿衣服都像打仗似的,你追我赶,斗争不断。我这老腰本来就不好,趴着追逐实在不是我的强项,宝贝的身手又实在令人敬佩,一个闪身、一个回眸、一个奔驰,累得我呀!“你给我过来。”又是一顿批评教育。宝贝发现事情不妙,小脸立刻转多云了。

  女儿很怕我,我对女儿是不是太狠了?我成了总是让她“晴转多云”的那个人,或许我的态度要转变?我是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桐妈解析

  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同在爱的名义下,妈妈们对待宝宝的方式有所不同,“鸽派”妈妈可能会秉持着慈爱的风格,“鹰派”妈妈可能推崇严厉的规范,“威笑有旎”显然属于后者。

  两种方式孰优孰劣,虽不能一概而论,不可否认的却是以下事实:

  ⒈ 经常在负面说教中长大的宝宝,容易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较多的负性认识,这种负面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宝宝可能形成自卑、畏缩等不良性格倾向。

  ⒉ 宝宝天生担心被遗弃,这种遗弃感的来源之一便是父母的不良情绪,如果你常以负面情绪对待宝宝,宝宝就可能认为你不那么爱她,因而经常处于焦虑和恐惧当中,从而可能出现两种相反的行为:一个极端是变得非常听话,想着办法让你开心,以此来讨好你,避免被遗弃;另一个极端是自暴自弃,想着办法对抗你,以此来报复你的遗弃。一般来说,前种行为经常会被视为教育的成果,后者则让你头疼不堪,实际上,这两种行为都是不正常的。

  ⒊ 在你强硬的规范之下,宝宝也许会变成一个“好孩子”,但这可能是对“高压”的畏惧,而非自我意识到的改变,一旦脱离了你的视野,就可能是另一副情景。

  ⒋ 宝宝成人后的行为模式虽然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的影响,但也有后天的习得,而你对待他的方式,就可能成为他行为的范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总是对他的行为过于强硬,宝宝不仅难以学会欣赏别人,还容易习得你的简单的处理方式。

  虽然同样是出于深沉的爱,相对“狠心”的育儿方式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上述负面影响。如果妈妈有心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朝两个方面努力:

  ⒈  端正对宝宝行为的认识,多一分宽容

  对宝宝行为的强烈反应,有时候是因为你把他看成了“小大人”,无意中用大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宝宝,但事实是,直到小学低年级之前,宝宝的“不良”行为都不会带有道德角度的恶意,他并不是存心想把事情搞坏,而往往是源于内心的某种情感诉求或宣泄需要。

  比如,当宝宝需要你陪伴的时候,可能会通过捣鬼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他想逃避某个任务时,可能会通过说谎来找各种借口……如果此时你的反应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就会因为怕宝宝“变坏”而做出强烈反应,如果再急于制止他的“不良”行为,宝宝可能就会感到不被理解,更变本加厉地折腾你。相反,如果能深刻认识到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就对他的行为多了一份理解,反应方式也许就会柔和许多。

  ⒉ 增强亲子沟通技能,多一份从容

  一般来说,倾向于以强硬方式育儿的父母,多半是出于对自身教育方式的不自信,想直接动用成人的“威势”来解决问题,但宝宝是“吃软不吃硬”的,强硬手段只能让他迫于恐惧而改变,一旦这种外在的威胁消失了,行为就容易反弹。真正高明的教育,是在轻松的互动中悄然完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后面这种理想状态的达成,往往建立在高明的亲子沟通技能上,你只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养之路多一份从容。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25:00 [只看该作者]

培养有耐性的孩子3大秘诀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父母应该首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年纪、能力及脾气秉性。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本身也是急性子,就很难去训练小朋友的耐性。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力求做个耐心的典范。

  面前的蛋糕还没吃完,毛毛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巧克力;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毛毛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毛毛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他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如此种种,3岁的毛毛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急性子”,遇事没有一点耐心。

  早教专家表示,小朋友的忍耐力,其实与其年龄成反比,然而“耐性”这种特质,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应在幼儿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如果小朋友得到不正确的引导教育,长大后就可能要承受“恶果”。例如,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不能够冷静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承受挫折,以至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方法1:刻意让孩子等待

  佳佳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再讲一个故事等等。佳佳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佳佳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唱个短小的歌曲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专家点评:以上案例列举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会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方法2: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专家点评: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方法3: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