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童年》
陈沂
距“六·一”儿童节还有一些天,邻家读幼儿园的小外孙早早就嚷着要到郊外旅游,缠着他外公讲童年的故事。儿子正在屋里深陷于“茫茫题海”,冷不丁冒了一句:“我最讨厌过节,我想像爷爷一样退休。”同一个节日,同是童年,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夜深了,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窗外的玉兰树上,一朵朵玉兰迎着皎洁的月光,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夜的清新,还有都市里难得的静谧,窗口一阵阵送来沁人心脾的清香。几丝浮云,掠过我的窗前,思绪也随之飘到难忘的童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时代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童年的精神生活,却是十分富裕。童年的小伙伴,一直还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昨日的学生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的歌潮,每当放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飞向球场,飞向树荫下,打篮球、踢毽子、跳方格、看小说……
“爸爸,想啥呢,怎么还不睡觉?”儿子疲惫地从屋里走出来。
“哈,清风送花香,多像金色的童年。”
“为什么童年是金色的?”
“爸爸的童年生活,就像一串金光闪闪的珠子。每一颗珠子,就是一个回忆。”
“童年真的有那么好吗?”
“童年的生活,虽说没有电视、录音机,没有电脑,也不知道QQ聊天,更不懂得网上购物,但有一群相知相惜的小伙伴,相似的生活,共同的爱好,我们常常在一起玩耍。我们没有什么兴趣班,但学校里的球类,都会玩,还会唱歌。周末几个好朋友,在一起下象棋、跳棋、陆战棋,吹笛子,拉二胡,讲故事。”
“讲什么故事?”
“谁读过的书里,有精彩的情节,就讲给大家听。如《三国演义》、《七侠五义》、《封神榜》、《水浒传》,还有《红日》、《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踏平东海万顷浪》等等。”
“爸爸,那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吗?补课多吗?”
“哈,基本不必在家做作业,都是在课堂,或下课就做完了,更不知道什么叫‘补课’。”
“爸爸,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偷菜?”
“偷菜?那可不行,偷一分钱也是小偷,偷菜还了得?那会被警察带走的。”
“爸爸,别那么认真,我说的是网上偷菜,是一种游戏。”
“爸爸不懂,但小时候,我们也玩泥沙,钓鱼。”
“假期很忙吗?”
“忙啥?假期我们常去公园里的假山里打仗,红白两军对打。”
“怎么打?”
“抓沙子远远地丢,拿小木枪打,经常玩得一身泥巴,回家被罚站。”
“爸爸,你们经常玩,也没做那么多的作业,怎么考上大学的。”
“哈哈,傻孩子,读书要读活书,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搞题海战术。爸爸读过很多很多的书,知识的积累,不是靠做作业完成的。课后玩一玩,也是一种减压。要合理安排时间,懂得给自己松松绑,减减负。”
“减负?老师说,减负减负,后果自负。”
儿子的话,令我一时无语,却又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读书,难道仅仅是为了考大学?三十多年过去,还是万人争过独木桥,这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啊!假如,再过几十年,当儿子的儿子问起童年的生活,他该怎样回答?
童年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童年,应是一首欢乐的歌。童年,应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童年,应是一串金光闪闪的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87_conew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