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闲人的童年琐记(不断添加中)


  共有28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闲人的童年琐记(不断添加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3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7 12:05:00 [只看该作者]

   闲人的童年可是不得闲哦,哪有热闹哪到。这些趣事伴随着闲人度过了童年,尽管那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孩子们很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3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8:58:00 [只看该作者]


闲人的童年琐记 

 

修理炉灶的

 

 

 

    “倒烟的灶坑,倒烟的炉子都能修理——修完了炉子敞着盖儿(烟)都往里抽……

  倒烟的灶坑,倒烟的炉子都能修理——修完了(炉子)盖着半拉炉盖儿打着旋(火)往里抽……” 听明白了吧,这就是修理灶坑的在街上招徕生意。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个行当在城里时常见到。因为那时候楼房大都是属于公共场所的建筑,城里的住宅楼是少之又少,就成了高档人家的奢侈。一般居民住的大多也是以平房居多,即使住楼也是火炕上楼的简易楼。因此犯风的炉子和煤烟堵住的火炕就成了城里居民一块心病。你想:到了做饭的时候,炉子偏偏不争气,烟不从烟囱出,只往灶眼外边冒,浓烟滚滚地熏得的人们都往外跑,你说那不和熏獾子差不多了吗?于是,修炉灶,掏炕洞、扫烟囱的行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干这行当的一般都是近郊的农民,在农闲时背着简单的瓦工工具就开始进城,走街串巷寻找炉灶不好烧的人家,给人家拆灶扒炕的进行一番改造,收拾妥当以后能挣个块八毛的零花钱。

  拆炕和扒烟囱是个又脏又累的辛苦活,城里人几乎没有人干。烟囱堵了,炕洞塌了就寄托于这些农村瓦匠来干,而且要求还非常苛刻:扒炕屋子里不能飞灰,干完活屋地不能有泥。所以,这也是个高质量、严要求的泥水活。

  拆炕和扒烟囱还是个技术活,因为炉灶、炕高、烟囱都是有一定比例的。行话说:七层锅台八层炕,三层狗窝、四层烟囱柜子……比例不对炉子也倒烟,炕也烧不热。那就丢手艺了不是?

  经验不多就免不了干出丢脸的事,有一位二五眼子瓦匠给人家修炕,扒了乱七八糟不说,好容易把炕面泥都抹完了,一看地下怎么还多出几块砖。他就纳闷:这炕砖是一块顶一块的,怎么会多出来呢?不管他,先烧火试试吧。结果火点着以后就是不往炕洞里边抽,还是咕咚咕咚地往外冒。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无奈第二天找了师傅来一看,他师傅气得踹了它一脚:“你还搭炕呢,怎么连烟囱柜子都给忘搭了?”看看,丢脸了不是。所以后来孩子们只要看见他出现在这条街上,就喊:“修理烟囱修理炕,拆了锅台搭不上!”弄得他一脸的尴尬和无奈,这一片的买卖砸了。

 后来在这条街上常来的是一个老瓦匠。黑黑的脸膛,一脸的络腮胡子,带着三块瓦棉帽,肩上挎个帆布兜子,兜子里装着一把瓦刀和一把泥抹子,全部行头就是这些。一般都是刚进秋天的时候他来的时候比较频繁。他先是在当街上大吼一顿:“倒烟的灶坑倒烟的炉子都能修理——修完了炉子敞着盖儿烟都往里抽!”每走到一户人家的大门口时,便压低声音,满脸堆笑问一声:“家里的灶坑好烧不?”

  还是这个老瓦匠有办法,他无论到谁家干活都是先问明不好烧的原因,然后在弄把柴禾点着送进灶坑一试,就能迅速判断出毛病的所在,哪有毛病就拆哪里,绝不大动干戈。即使非拆炕不可的话,他也是先看好屋内外的环境。轻易不在人家屋内和泥,有的时候他还有自己的诀窍,不用拆炉扒炕就能把毛病解决。

  有一段时间 ,我家的炕就出毛病了,一点火就倒烟,怎么烧也热不到炕梢,恰好老瓦匠在街上过,母亲就把他喊到屋子里。他看完试过火之后,说:“炕太老了,炕烟子已经把炕洞堵了,拆开清完灰就好了。”他这一说母亲可就犯了愁,都下午了,因为要是等他扒完炕,掏完灰再搭上就得天黑,再把炕烧干还不得一宿?没了炕这一大家子人可睡哪?老瓦匠看出了母亲的为难,有屋里屋外的看了一圈,然后说:“这么的吧,有一个损办法可以试试,但是得冒点险,成了就算你捡着,不成就真得扒炕了。”母亲一听还有别的办法就连忙说:“反正也是堵了,你就尽管试吧,实在不行再说。”于是老瓦匠让母亲找了些废塑料布剪成条,凑了一大团子塞进了炉子,然后用一大块石头把炉盖子压实,在灶坑里把塑料条点着以后,又用一块木板把灶坑门儿顶死说:“家人都出去,在外边等着。”

  我们本想看看这老头子能用什么绝招扒炕修好,可是人家不让看,就只好出了屋子在外边等着了。大约也就有半袋烟的功夫吧,就听见屋子里“嗵”的一声巨响,把我们在外边的人都吓了一跳。再看房顶上我家的烟囱上一股浓灰冲空而起,喷泉般的涌上天空。又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弄得满院黑灰。把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也弄的灰头土脸。等我们进屋一看,里边更惨了。老瓦匠的帽子飞了,头发都烧成了羊毛卷,满脸就剩了眼睛和牙是白的,剩下就像是从烟囱里刚钻出来的一样。

  还算成功。出了炕梢崩开了几块砖,炉子崩散了架,别的地方安然无恙。都修好了以后,别说,炉子真的不倒烟了,炕也热了。到底没用拆炕就解决了倒烟的问题。

 一切都仿佛都成十分遥远的过去,今天,都市的楼房鳞次栉比,烧火炕的经历和修灶坑的行当早已成了逝去的尘烟,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还留下些许过去的影子。每念斯此,心中便又回响起修灶的喊声……

                                               (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9:31:00 [只看该作者]

走街串巷崩米花,

引得孩子笑哈哈,

对付骄傲恶作剧,

接受教训换地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9:33:00 [只看该作者]

印象深刻拉洋片,

儿童心理抓捕全,

看过实在难相忘,

至今清晰在眼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3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11:11:00 [只看该作者]

    修理炉灶正经是一门技术咧。

    请问楼主,你们锦州过去有没有卖卤虾酱的?背个小瓦罐,满大街叫卖,怎么叫的我忘了,意思就是卤虾酱闻着臭,吃着香。价格很贵,两毛钱一羹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3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13:1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莫旗知青在2010-3-18 11:11:00的发言:

    修理炉灶正经是一门技术咧。

    请问楼主,你们锦州过去有没有卖卤虾酱的?背个小瓦罐,满大街叫卖,怎么叫的我忘了,意思就是卤虾酱闻着臭,吃着香。价格很贵,两毛钱一羹匙。

现在也有,只是不是那么个叫法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3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8 13:29:00 [只看该作者]

      吹糖人、磨刀人、理发摊、贩菜人、拉洋片、爆米花、修炉灶,这些都是儿时常见的景象,楼主描绘得生动、到位。只是其中很多的如今已见不着了,都已成为留在人们脑中的记忆,即使有的也已变样。这大概不会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而应该是社会的进步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3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9 11: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黄山黄河在2010-3-18 13:29:00的发言:

      吹糖人、磨刀人、理发摊、贩菜人、拉洋片、爆米花、修炉灶,这些都是儿时常见的景象,楼主描绘得生动、到位。只是其中很多的如今已见不着了,都已成为留在人们脑中的记忆,即使有的也已变样。这大概不会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而应该是社会的进步吧?

有道理。因此我说:“都说人到老了的时候喜欢忆旧,我现在也是有一种嗜好就是喜欢回忆起儿时的趣事和年代已久的事情,看来我真的有些老了。所以,趁我还没十分老透,趁我的思维还算清晰,就用现代的键盘来敲打我旧时的记忆,把我儿时认为有趣的事情简单的记述下来,不是为了传承怀旧,只是作为对过去生活的一种纪念,也为来者留下一幅可参考的都市民俗图景。”谢谢老师的品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3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9 11:57:00 [只看该作者]


闲人的童年琐记 

拉二胡的杨瞎子

 

  文革初期,锦州老火车站前还是个热闹地带。站东是一幢占地很广的曲尺形楼房,是饭店和卖小吃比较集中的地方,站西是一片圆弧型的楼房,人们习惯的把它叫做“圈楼”,圈楼除了一个商店以外都是旅店。这就形成了一吃一住的两大区域。东边自有东边的说道,我们且先不管它。单就说说西边的故事吧。

  由于圈楼前边是一片长着稀疏灌木的开阔地。地势开阔还有树荫,这里自然就成了老人或小孩平常光顾的娱乐场所。一到春秋夏季,下棋的,摆茶摊的,变戏法卖艺的,卖偏方假药的,当然还有拉二胡要小钱的。

  杨瞎子就是拉二胡要小钱的艺人。我第一次看见他就是在圈楼广场,那还是在文革当中学校都停了课的时候,百无聊赖的我也是闲着无事就经常地跑到那里去看热闹,因为这里几乎天天都聚集着很多的闲人。总之,这里是城里最热闹的所在。因而,我每天最感兴趣的事就是每天都上这里来凑热闹,看风景,有时一看就是半天,直到肚子饿得不行了才想起回家。

  这天上午,我正在看两个老人下棋,就在两个老人为吃一个车悔棋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忽然一阵悠扬激越的二胡旋律在人群外边响起,美妙的琴音使吵架和拉架的都静了下来。我循声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女孩子拉着一个拉着二胡的中年盲人向这里走了过来。到了空场的中间,女孩子便松开盲人的衣襟,又把另一只手中的盲杖交给了他便径直离去。拉二胡的盲人把头上的大草帽摘下里子朝上的放在地上,手中的二胡再继续拉响。听起来,他拉的还是在当时很流行的“三忠于”歌曲《炮打司令部》:

  祖国山河——一声春雷响——,

  是您指出了——革命的航——向——。

  放声歌唱——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红太阳——。

  这是一首属战歌类型的歌曲,可是经他用二胡一拉,就变得十分优扬动听,让人们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循着他的演奏声,周围的人们也就渐渐地多了以来,有的人还在圈外大声叫好。接着盲人又相继演奏了《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远飞的大雁》、《向着北京致敬》等一系列当时流行的文革歌曲。引得周围看热闹的人掌声不断,叫好不绝。有不少人向圈子里的草帽抛去零钱杂币,于是里边的零钱也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后来听看热闹的人们说这个拉二胡的盲人姓杨,因为他不说自己的名字,大家只好把他的姓氏和特征连在一起叫他杨瞎子。

  杨瞎子的身世谁也不知,他在众人面前也绝不谈起自己过去的经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每天接送他的女孩子应该就是他的女儿。女儿每天上午九点多钟领他到广场卖艺,晚上三、四点钟接他回家。白天是绝不在场的。

  别看杨瞎子干得是卖艺行乞的行当,但是他的穿戴和别的乞丐就是不一样,我以前所见到卖艺行乞的人都穿得邋邋遢遢的,唯有杨瞎子的穿戴虽然很破旧但是非常的整洁。他总是穿着一身写得发白的蓝中山装,尽管肩上和大襟缝了补丁,但是永远干干净净、板板整整,一个边缘缝布的草帽也刷得干净。不离身的军用挎包上边绣的《为人民服务》永远是那么红艳新鲜。

  他手中的二胡也很特别,琴杆的顶端是一个雕刻精细的龙头,龙头的嘴里还含着一个蓝色透明的珠子,随着揉弦的震动在龙口里一颤一颤的闪着蓝色的晶光。铁力木的琴轴镶着铜口铮明瓦亮,乌亮的琴筒上蒙着的是蟒皮,象牙的琴码,漆竹的琴弓无论哪一部位都透着珍奇的光辉。而且他每次在吃午饭和收摊的时候都会把琴弦放松,小心翼翼地把琴装进一个软布缝成的袋子背在肩上,再拄杖由女孩领着回家。

  自从他来到这里卖艺行乞,这里就多了一道风景,也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一丝快乐。他每天的开场曲依然是琴韵悠扬的《炮打司令部》,然后就征询大家的意见想听什么曲子就演奏给大家听。当然大家最喜欢听的还是他演奏的现代京剧的曲目。尤其爱听的是他拉的《沙家浜》里的智斗选段,因为他能及其逼真的模仿男声和女声不同角色的演唱而一气呵成,几乎成了每天的保留节目。

  这里人们也都很尊重尊重杨瞎子,每当有人抛洒的零钱硬币散落一地的时候,都会有人自觉的帮他收拾到他的帽子里。有的时候,旅店的服务员还会拎着暖瓶把他的军用水壶续上开水,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摆茶摊儿老李头会把他带来的玉米面冷饼子在炉子上烤热带过来。总之,杨瞎子在这里的人缘极好。可是,就是这个人缘极好的杨瞎子不知怎么就大祸临头了。

  就在这一年的夏末,城里的群众组织的派系斗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不同观点的造反派之间闹起了武斗,先是抡拳踢脚,后来就刀枪棍棒,四处的大喇叭也开始编着词儿来互相谩骂对方。

  初秋的一天,杨瞎子正在场子上卖力地演奏,一辆插满了红旗的大卡车在广场边戛然而止,一群戴着袖标的年轻人跳下车来,上前围住了正在拉着二胡的杨瞎子,非让他给拉琴学唱他们编的:“红眼团,大流氓。半夜三更跳大墙……”杨瞎子当然不干,说我只会拉革命歌曲和样板戏,别的一概不会,那些人一听这话就不满意了,围着杨瞎子就开骂,而杨瞎子不闻不听自顾自地继续拉着二胡独奏曲《不忘阶级苦》一声不吱。

  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黑胖子骂骂咧咧地说就凭你这龙头二胡就是他*的坏分子!上来就要抢杨瞎子的二胡,杨瞎子一看不好立刻收弓,将心爱的二胡紧紧抱在怀中。于是,那帮不讲理的年轻造反派开始了对他拳打脚踢,杨瞎子倒在地上翻身打滚忍受着被毒打的折磨硬是死不撒手。

  残暴的殴打终于在周围人们的斥责声中结束了。待那些暴力狂们驱车离去以后,杨瞎子满身泥血地在尘埃中爬起。怀中二胡的龙头已被折断成了两截,龙口中的珠子早已不知去向。杨瞎子费力地挺腰站起,嘴角上的血迹还没来得及擦,就向大家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拿起了残缺的二胡调好了弦,少顷,一阵心酸悲怆的琴音又在人群中响起:

  年三十,无月光,

  刺骨寒风透心凉。

  残灯暗淡屋里冷,

  破窗透风挂寒霜,挂寒霜……

  听着听着,在场的人们都掉下了眼泪,一个卖艺的汉子裸着上身走进了人圈,把自己手中铜锣里的零钱全数倒在了杨瞎子的草帽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周围人们也流着眼泪纷纷向前往里边投进自己的的良心……

  二胡声又悠然响起,这回杨瞎子拉出的是一首新歌:

  小河的水清幽幽

  庄稼盖满了沟

  解放军进山来

  帮助咱们闹秋收

  拉起了家常话

  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4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20 10:42:00 [只看该作者]

       【后记】闲人的童年琐记》一共写了十篇,但还觉得意犹未尽。我的童年时代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虽然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但毕竟是那个特殊年代自己的经历。排序成文,可能是粗劣了一些,可我还是愿意把它记录下来留作纪念。因为我是搞金融工作的,在内退以后才涉猎文字写作,不会用文学语言,所写的东西大多是口语化,不得章法,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回到顶部
总数 47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