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共有1703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8 13:4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5 19:56:00的发言:
      听过一段相声,嘲笑南方的电视主持人普通话不标准,主持烹饪节目时,把向锅中加料,说成加尿。其实我们这里的人说普通话受方言影响,都是n和l不分。没想到相声的包袱,在现实生活中却真有其事。

炖肉不烂,加一些尿就烂了,这好像是一个玩笑。但这是当时确实发生的事情,至今想起来都是乐!不亚于一段相声。感谢“麻沙老农”点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8 13:4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5 8:30:00的发言:

认真淌水受嘉奖,

一只牛头熬煮上,

整夜煮来不见烂,

尿进汤水才喷香。

感谢龙版主一如既往的支持,问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8 13:46:00 [只看该作者]

 

 

                      十八、治沙过去时

 

  前几年在春秋两季,身在北京的人们也常遭遇“沙尘暴”的慰问,不说被沙尘迎头一击后,浑身散发的尘土味道,就是嗓子里那干呕的异物感,就能让人叫苦不迭,数日难堪。但是,这只是距离“沙尘暴”源头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局外人的感觉,如果在“沙尘暴”源头或近源头的感觉一定比这更强烈一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在内蒙古西部插队时的情景至今让人难以忘记。记得河套地区在万顷良田中间也分布着许多面积不等、逐风而动的沙窝。随着西北风的搅动,沙窝今天向西移动几米,明天向南移动几米,总是居无定所,让人难以对付。

  我们插队的永胜十队也有一片上百亩的沙窝,因在村西头就叫它西沙窝。赶上春和日丽的好天气,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面对着南面的海子,或躺或卧在沙子上,你一定会感觉像是到海滨度假一样心旷神怡。但那只是它在心态平和时候给人的错觉,如果遇到它发脾气,就完全是另一副嘴脸了。

  时值秋冬或初春季节,大地上的庄稼收割完了或新苗还没有成长起来,正是沙尘肆意横行的最好时机。狂风携带大量细沙漫天飞舞,随意飘洒,使人出行寸步难行,居家倍受其辱。风沙会在你家的地上、桌上撒落下一层又一层的细沙,让你一天擦几遍都不解决问题。如果正赶上沙尘刮进正在做饭的锅里,今天的饭菜就讲究了,就像吃了大龙虾,吃一口吐一口,绝对有不一样的味道。

  为了治理沙尘改造环境,当时生产队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沙窝中植树造林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1968年初冬,我们知识青年刚下乡不到两个月,就参与了一次在沙窝里的植树造林的活动。由于河套地区是水浇地,地下水位较高,为树苗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存活条件。只要把树苗插入地下,就能保证存活,这是和干旱地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我记得,当时老农把一根根粗壮的柳树枝条剪成半米多长的短枝,一个人在前面用一根铁钎子在沙地上打眼儿,另一个人把柳树条插入眼儿内,再用脚踩一踩,这棵树就算栽完了。我曾经问过当地农民,他们肯定地说,年年都是这样种,附近那些已经长大了的柳树就是这样栽起来的。看着周围的柳树真的都已存活,有的已经有碗口粗细,你不能不佩服这柳枝的旺盛生命力。

  为此我在当天写了一首《清平乐》栽树,时间是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日,距离我们下乡到村里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另二十三天。

        《清平乐》     栽树

   扶苗舞铲,沙打迷人眼。志在荒丘将绿染,哪怕沙如飞锏。

   老林根固平沙,新苗立志学他。同受阳光雨露,来年发尽春华。

  在生产队时间长了,我们才晓得,植树固沙虽然是一种好办法,但它不能使沙子的绝对数量减少,也发挥不了沙子的有益作用。还有什么更为有效的办法吗?

  那些年,去过河套地区的人都会有印象,坐在火车上,沿途看到的多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当时盐碱的危害甚至比荒沙的危害更严重,而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引用黄河水,实施大水漫灌,造成了土壤盐碱的沉积。这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黄河水给河套带来了大量水资源的同时,也携带来大量上游土壤中的盐碱,是河套土地的盐碱化罪魁祸首。

  为了整治盐碱的威胁,政府在当时组织修建了一批排水渠网的水利工程。但实践证明收效甚微,而且对下游产生了新的不利影响,后来这些工程也不了了之了。而治沙与治碱的结合,正是当地农民的一大发明,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重要作用。河套平原的土地多是胶泥性质,易于盐碱的存留,对庄稼构成直接的危害。而拉沙压碱,首先改变了土壤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土壤的胶性,减少了盐碱对农作物的危害,因此成了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原来冬季是北方的农闲季节,天寒地冻,万木凋零,农田里真的没有什么可干的营生。但是开始改造土壤结构的大会战后,生产队把农闲变成农忙,一冬天往大田里拉沙不止,不但减少了沙窝的面积,减少了沙子的存量,也有效的压制了盐碱的蔓延,改造了土壤结构,收到了了不起的效果。

  我们身在其中,奋斗其中,因此倍有自豪感和成就感。我在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中又写了一篇《清平乐》拉沙,正是记录了这场改造土壤结构,防沙治碱战斗的一些情况。

                     清平乐》    拉沙

    月儿皎皎,车马出村早。铃响鞭鸣催破晓,笑语鸡啼迟了。

    红旗遍地如云,黄河策马飞奔。壮志安居河北,大干今冬明春。

  多少年后,我又返回生产队的时候,生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原来熟悉的西沙窝,已经荡然无存。向队里的老乡问起,原来西沙窝早已消失了,一方面植树造林固化了沙地,已经变成了绿洲;另一方面这细水长流的拉沙压碱,也把沙子都拉光了。这正像愚公所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是的,沙窝真的挖平了,盐碱终于治住了,这就是人的力量所在。

  正是:春秋植树战沙窝,冬季拉沙伴月歌。

        莫道太王高万尺,愚公不信不能挪。

 

                                2012-7-17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9 8:26:00 [只看该作者]

河套治沙办法多,

植树压碱都利索,

坚持数年有效果,

人定胜天不是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1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9 9:18:00 [只看该作者]

整治盐碱地,沙丘变良田,农村新面貌,可喜可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 10:2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9 8:26:00的发言:

河套治沙办法多,

植树压碱都利索,

坚持数年有效果,

人定胜天不是说。

治沙治碱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科学的治理经验。我们经过这样的活动,因此感到自豪与骄傲。感谢龙版主支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 10:2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9 9:18:00的发言:
整治盐碱地,沙丘变良田,农村新面貌,可喜可贺。

“整治盐碱地,沙丘变良田”,“麻沙老农”说得非常好,也确实可喜可贺。问候“麻沙老农”近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茶
  1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47 积分:309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2/5/13 16:27:00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1 10:24:00 [只看该作者]

 

                                   十九、地主的故事

 

  文化大革命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发挥到了极致,全社会“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时时可见、处处可闻。“牛鬼蛇神”是指“地、富、反、坏、右”,又叫黑五类,是当时最反动社会阶层的代表,因此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地、富、反、坏、右”第一位的是“地”,他是指“地主”。“地主”顾名思义是土地的拥有者,自己不劳动靠土地出租取得剥削收入。解放后城市的土地已收归国有,农村的土地则归集体所有,那么地主是怎么一回事呢?以前真说不清楚,插队到了农村,我们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感知——地主是什么样子。

  我要讲的是一个年轻地主的故事, 我们下乡那年,他也不过四十来岁,也就是说解放初期,他年龄二十岁上下。他的真名叫韩有业,在韩家圪垯辈份不算很高。韩有业和河套地区一般青壮年没有什么两样,中等身材,有把子力气,平时性情温和,但说起话来直率有力,为芝麻大的事也爱扳个杠、说个理儿。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他是“地主”成分,你也许会把他当作一个爱抬杠的农村大哥。记得我们给兵团盖房时,就曾见到这样一幕,让人哭笑不得。外出施工生活艰苦,经常吃不到菜,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有一次炊事员买回一头死猪。快到开饭时间,猪肉的香气已经四处飘逸,直接挑逗人们味蕾,大家争先恐后的收工,提前来到肉锅前。炊事员给每人分了一碗炖猪肉,人们各自拿着干粮找地方去慢慢品味。韩有业也端着肉在工棚里开始吃饭,但是他有些舍不得一次消耗掉这么多美味的食品。他夹了两块算是开了荤,又把其余的肉放在饭碗里,准备细水长流的吃几天。下午有人见他还有剩肉吃就和他开玩笑,说他是吃草的,不能吃猪肉。他听了马上和人抬起杠来,说他要是把这一碗肉吃了,让对方掏肉钱,对方也不示弱真的掏了钱,要和他较较劲。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把一碗裹着白油的凉肉吃了下去,结果韩有业半夜就开始跑肚拉稀,从此给人落下了话柄。韩有业就是这样一个有股倔劲儿的性情中人。

  韩家圪垯的人们多是甘肃省民勤县人,都是解放前从甘肃逃荒来到内蒙古河套地区来的农民,至今与在民勤老家还有着亲戚往来。韩有业是民勤人,他的媳妇也是民勤人,说起这段婚事,还有一段有趣故事,据说这媳妇是韩有业从民勤骗到临河来的。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时韩有业年纪轻轻,一表人才,但找媳妇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谈了多少家姑娘,都因“地主”成分被回绝。在村里他虽然是地主,但在韩家圪垯都是有一定的亲戚关系的哥们儿兄弟,怎能让堂兄弟打一辈子光棍?当时老队长为他的亲事着急,他决定亲自带上韩有业回民勤老家为其相一个媳妇。

  当时的民勤还很穷困,由于土地贫瘠,没有水浇地,农村生活远不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富庶。招亲的队伍一到民勤,就得到了四里八村的响应,纷纷来相看这从河套回来的小伙子,很快他就被现在媳妇的家人相中了。对方将韩有业的家庭、邻里、生活习惯等等问了个遍,当然也问到阶级成分。这时老队长为其撒了一个谎,有意隐瞒了其“地主”成分。小伙子一切都好,娘家人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家闺女人找个好人,嫁到更为富庶的河套地区呢?韩有业适时地用钱打点了岳丈一家,就这样,就带着比自己小好几岁媳妇回到临河,成就了自己的新婚生活与梦想。

韩有业的新媳妇来到了临河,当她闹明白自己找的老公其实不是贫下中农而是一个地主时,气愤的痛不欲生。这媳妇虽是个性情开朗的人,但一进门就摊上“地主婆”的身份,确实让她难以接受。无奈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一切已经难以挽回,一个小女子又怎能反抗得了呢?好在生产队并没有把她当“地主婆”看待,时间一长小媳妇就慢慢安定下来了。韩有业是个有福的人,小媳妇是个能里能外的理家好手,很快就和村里的乡亲们混得很熟,关系处的很好。几年过去了,她给韩有业生了一男两女,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让人们都忘了他们的“地主”成分。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在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关键时刻,韩有业犯事了。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老队长风风火火地召集民兵,要到社员家逐户进行搜查。老队长说,他清早到地里巡视,发现村边上的玉米让人掰了棒子。根据脚印判断是个成年人,看踪迹可能是韩家圪垯的人干的,如果立刻搜查,一定能够查到偷玉米的人。丢玉米的事,最近时有发生,老队长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整治一下。队长的话就是命令,民兵马上行动起来,先从我们知青家里查起,挨着搜查,一户不落。

  查到韩有业家,只见韩有业蹲在凉房前闷闷地抽烟,他媳妇拉着几个孩子在屋门外默默地站着,一家人一言不发,任由来人内外搜查。有人问话时,韩有业只是坑坑唧唧的回答,全然没有了平时快言快语的本来性格。民兵查完凉房查柴火圈儿,查完屋外查屋里,查完大柜查被垛,没有发现一点不正常的情况。就在民兵准备离开的时侯,灶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农村的柴锅都比较大,在垒灶台时就把柴锅定位好了,平常不会随意搬动。而韩有业家柴锅有明显移动的痕迹,灶台上残留的土渣十分新鲜,这顿时引起大家的怀疑。老队长立即决定,把锅搬起来,检查灶台内部情况。柴锅下的碳灰明显被人拨动过,碳灰塞满了连接土炕的洞口,扒开炕洞里和灶坑里的碳灰,十几株玉米棒子露了出来。生产队长一声令下,把韩有业绑了,押到生产队的会议室召开批斗大会。

  批斗会上,韩有业一言不发,他心知肚明,自己是地主,犯的不是错,而是罪过,没有什么好辩解的,任其发落好了。批斗会上,大家上纲上线发言批判,痛击阶级斗争新动向。最后没收了玉米罚了钱,给地主分子以震慑,给全体社员敲了警钟。从此韩有业不再争风吃醋,也不多言多语,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玉米未成熟时掰玉米,无非是想吃煮玉米,为孩子们添点零嘴,但发生在地主身上,性质就变了,成了敌我矛盾。

时过境迁,回想地主韩有业一波三折的个人经历,使我内心很矛盾,很纠结。我觉得在对待和处理韩有业其人其事上,老队长内心同样是矛盾重重。为了给这堂兄弟找媳妇,亲自陪他回老家相亲,并在成分问题上做伪证相助。而后这堂兄弟偷了农业社的玉米,他又穷追不舍,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现在想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大的政治环境不同,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处事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当初为堂兄弟讨媳妇时,政治环境要求更多是社会安定,他想得更多的是“亲情”;而身为地主的堂兄弟偷了队里的玉米时,正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特殊时期,他想的更多的是“敌情”。

  老队长尽管文化水平不高,却是政治性很强的农村基层干部,有着朴素的政治素养,在每次重大的政治风潮中,他都能与时俱进地执行自己的职责,这是特别值得人们钦敬的。在选择“亲情”与“敌情”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但他都是以执行自己的职责为原则,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政治和政策是左右不了的,让该负责的人去负吧!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准则,其中涵盖了许多我们应该学习的人生经验。

  正是:五彩缤纷真社会,人生百味聚唇舌。

            青春有幸经风雨,阅尽寒凉眼不浊。

                                             2012-7-19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5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 8:22:00 [只看该作者]

队里有个地主崽,

硬当地主管起来,

文革斗争太极左,

小伙心中疑惑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1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5/2 9:03:00 [只看该作者]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乡村的四类分子基本上是夹着尾巴做人,姓韩的地主算胆子大的,还敢顶风作案。没下乡前所受的教育:阶级敌人是“人还在,心不死”。不过下乡后发现大相径庭,我们大队的四类分子不仅心已死,人也是爱死不死的。其实我们这里没有大地主,只有小地主,更没有犯过什么大罪,但是土改时还在本村村头的农田里,枪毙了一个小地主。大概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所需,新政权建立初期为了震慑阶级敌人。结果我们大队四类分子倒是完全被震慑住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