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共有2883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6 9:00:00 [只看该作者]

为草原战友们的欢聚而欣慰!

更祝愿你们回望草原之旅获得圆满成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0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6 20:28:00 [只看该作者]

衷心感谢您对我的每次发帖都有所评论,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中国知青网,给我带来活力,带来快乐,衷心地感谢各位版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7 13:1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思歌腾的故事在2010-4-26 20:28:00的发言:
衷心感谢您对我的每次发帖都有所评论,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中国知青网,给我带来活力,带来快乐,衷心地感谢各位版主。

这里就是咱知青自己的家!

所以千万别客气!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0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22 22:02:00 [只看该作者]

 

相逢

66的纪念张勇牺牲40年追思会,让我再次感受了深厚的知青情谊、感受了大家对张勇深深的怀念之情——虽然到场的当年的草地知青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与她相识,但大家共同缅怀我们曾经的战友、40年前曾经激励着我们在祖国的边疆草原战天斗地的一代知青的英雄,庄严而真诚,这足以让我激动了好几天。

在这次集会上,认识了几位一直活跃在西旗知青联谊会的代表性人物。这些年,她/他们为了“草地知青的事业”做了很多工作,而且是孜孜不倦、不辞辛苦,所以我由衷地感谢他们。应该说,能够与他们相识并受到真心地欢迎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还有一些并不相识也不知其名的知青朋友拿着纪念张勇的明信片让我们来签名,让我再一次感受了知青情结的深重,只可惜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用这张明信片让知青战友们签名留念的深刻内涵——其实,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后来在天津知青网上看到了这些签名照片,又着实感动了一把。

应该说,在这次追思会上颇具意义、让我感慨万分的另一件事情,是与几位阔别了近40年的知青战友无意中的相逢。

叶大哥,是1969年我在西庙干活时认识的。他是先我们一年到牧区的天津50几中学的老知青,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记忆中当年他是一个即憨厚、又特别吃苦能干的人,他和一位姓师的同学一直在西庙的农业组种菜。记得当年一直在号召要牧业学大寨,所以队里就在水草肥美的西庙设立了农业点。在牧区的头一两年,到秋后我们还能吃上一些大白菜、土豆之类的蔬菜甚至还有西瓜、香瓜等。尽管每个蒙古包分到的不多,但是草地牧民、特别是我们知青对这点菜还是很新鲜的。在追思会后,我们黄花公社的几名知青一起吃了便饭,主要是趁此机会叙叙旧情。也就是在吃饭时的交谈中对叶大哥又有了新的了解。叶大哥提到了打捞张勇的过程,那是难忘的66夜。当他们发现张勇的时候,她是头朝下漂浮在克尔伦河中的,当时身体已经严重变形,脸上、身上的皮肤有的都一片一片地剥脱了。将张勇的遗体打捞上来以后,张勇所在队的一位社员,将其为母亲准备的寿材贡献出来为张勇打制了一口棺材。那天忙完以后天色已经很晚了,大家都回去休息了。但是叶大哥还没有走,他手里拿着两罐浆糊还有一卷大红纸,躺在为张勇准备的棺材里,在棺材的内壁糊满了一层厚厚的红纸,为的是让死去的英雄能够继续生活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当他忙完这些时,已是深夜12点多了。张勇的遗体静静地躺在西庙的一间老房里,有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守护着她。那位小战士问叶大哥;你认识张勇吗?叶大哥说,认识。你害怕吗(死人)?不怕。叶大哥说,我们都是知青,天津老乡,我现在只是痛心、只是难过。

在张勇牺牲后的第二年,旗里有了征兵的任务,而且还面向知青。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是当年很多知青的一个向往。叶大哥说,他也去进行了体检,但他不敢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一直担心过不了政审这一关。其实叶大哥是革命干部家庭出身,父亲是新疆某后勤部队的一位领导干部,是专门为部队生产军用布匹的一个单位。在文革初期不知说了哪句“犯禁”的话,被打成了“反革命”,从此叶大哥再也抬不起头来。到牧区后,也从不敢和别人谈自己的家庭问题。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众多的应招者中,叶大哥竟然脱颖而出,本来他都已经放弃了,一个偶然却得到了被征召入伍的消息,于是立即整理行装,到了海拉尔成为了一名消防战士。但是几年后,兵役期满,又回到了草原。因为当时的政策就是“从哪来还回哪里去”。后来不知经历了哪些周折,又去了海拉尔等地工作,这一晃就是几十年,一直到退休,现在的户口、工资关系等等还在外地呢。听着叶大哥的故事,我们都十分感慨。

张大姐,也是比我们早一年到牧区的天津老知青,1969年在东庙的时候,我们在一个队,一起干过活,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印象中,她是一个很文静的人,是我们的一位老大姐。记得还有一位姓韩的大姐,跟她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她们几乎形影不离。大约1971年,开始有了选调,张大姐那一年被选调回天津卫校,后来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这一次再见面,也是40年了。而今的张大姐也早已退休在家,再也看不到过去青春、靓丽的身影了。

在追思会上,无意中发现坐在身后的一位女知青很特别地注视着我和我身边的玉库,我们也觉得可能是个熟人,于是就主动打起招呼来。这一聊,才彼此认出,她们俩是原先贝尔公社的天津知青。1973年初,我们被国家统一安排,调离牧区,来到了位于阿荣旗的国营格尼河农场,我们曾一起在那时的农场5队当过农工,也是同吃一锅饭的战友了。1973年夏天,天津高校到这里来对口招生,我和玉库都参加了考试,后来回了天津。但她们俩人却主动放弃这个机会,无论人们怎么动员,也不为所动,当时真有些让人读不懂。而今,也是分别37年后的再见面了。大家自然是非常热情、非常感慨。通过交谈,才知道她们是在1979年以后随着知青大返城才回到家乡的。如今,她们也都已退休在家,看上去生活得也很美满。张勇的追思会,为大家提供了重逢的机会,这都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看来这世界真是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啊!借此机会久别的我们合影留念,相互留下电话,相约以后多联系。

此次老朋友们相逢,一晃就是40年。当年的棒小伙、俏姑娘,现在都是或将是老头、老奶奶了,真是人生如梦!那时毛主席说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今则应该是“几度夕阳红了!”

老友相逢,让我心潮澎湃,勾起我对多年往事的回忆。过去那一段知青生活,虽然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终生不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0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9 8:44:00 [只看该作者]

 

父亲的信

偶然,在收拾家务时,发现了一个用塑料袋包裹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些是早年父亲写给我的信。那是我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下乡时,父亲写给我的,我一直保存在身边,后来又带回了天津。随着岁月的流逝和这些年的奔波流离,当年的许多东西都遗失了或者被丢弃。比如,下乡时我给家里写的信,父亲就一直保存着。只是后来父母去世后,我在收拾家务时,看到了这些。当年自己所写的那些东西,今天看来竟是如此的幼稚,甚至可笑,也让人有些伤感,所以后来我都将它们处理掉了。本来,身居斗室,那么多的东西、杂物,实在是没有多少地方来存放的。但是父亲写给我的信,我却大部分地保存了下来。主要是留作纪念。父亲只是小学文化,但这在旧社会过来的劳动者中,已然是高学历了,而且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这常让我自愧不如。

我用了一个整天的时间,将父亲留下来的信,仔细地阅读了一遍,这让我浮想联翩。信写于40年前,从这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也唤起我对那些已经淡忘了的往事的回忆。从父亲信中的字里行间,我再次感到了父爱如山,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父亲和母亲已经故去多年了,尽管在下乡4年多以后我被选调回了天津,回到了父母身边,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欢乐,使他们对我牵挂多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但好景不长,父母因病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没有充分地享受天伦之乐,我也未能充分地尽孝,无疑,这都成为了我永生的遗憾。

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思念,我决定将父亲过去写给我的信,抄录下来,放在我的博客里,作为对于生我养我成人的父母亲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如此,我一边用电脑输入这些文字,一边也随着信中讲述的内容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对信中提到的一些事情和人物,我用括号加备注的形式适当地做了些补充和说明,是为了他人能够更清晰地看懂信中的内容和读懂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的那些特殊的事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5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9 9:28: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插队远离家,

父亲写信频频发,

如今仍然有保留,

珍贵文物献大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0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3 15:07:00 [只看该作者]

 

护照

这是我当年下乡回家探亲时用的护照,因为当时的牧区属于边境地区,而且形势严峻——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和苏联处于严重的对抗状态,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意思,所以出入边境地区,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每次回家都要到公社去办理护照,然后才能到满洲里买到回家的车票。当列车行至满洲里和海拉尔之间的鹤岗时,有军人上来例行检查,没有护照的人是过不了这一关的。那时内蒙呼盟有一度划归了黑龙江省管辖,原因可能也是为了战备吧?当然没有几年又重新回归了内蒙古,到底为何划来划去,咱就不清楚了。所以当初用过的护照,在1970年初以前,有一部分用的是盖有内蒙古自治区公章的护照,以后则是盖着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公章的护照了。

如果您细心地看,照片中那个少年胸前还戴着红领巾呢!这还是我上小学时用过的照片,因为当年家里比较穷,也就舍不得花钱去特意照个像。而当年下乡的地方,条件更落后,想拍个相片,也无处去找照相馆,所以当需要照片办理回家的护照时,只好拿这张少先队员去应付了。好在,对我们知青要求也不太严格,照片中的少年和当年的我长得区别也不大,因此这张照片也就用了好几次。

这是我第二次回家时用过的护照,那是1972年秋天,母亲病重,收到父亲发来的电报,匆匆回家,还是一位知青好友替我办理的。数月后,草原发生较大变动,国家下达一个文件说知青不适合在牧区接受再教育,因此安排草地知青调离牧区,一部分安排到大庆成为了当时令人羡慕的石油工人,另一部分安排到内蒙呼盟所属的各个国营农场成为了农业工人,仅有少部分知青自愿地留在了草地。

护照的有效期一般是三个月,如果超假,就需要到当地的公安机关办理延期手续,盖上公章,就可以平安回来了。当年的草地知青们都有过相同的经历,不知你们手中还有这个护照或通行证没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2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2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2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4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0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3 15:10:00 [只看该作者]

 

几张饭票


偶然,我收拾家务时,在一个旧塑料袋里发现了一些还是知青时曾经有过的东西,其中几张很陈旧的、已经有些发黄了的、粗糙的老饭票——这是我当年在内蒙草原下乡时公社食堂的饭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下子勾起我许多往事的回忆。当年返城时,自内蒙带回了很多的东西,当然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主要有当时的铺盖、穿的衣服、蒙古袍、皮裤、皮被、皮褥、马靴以及书籍、信件等等,这些东西之所以带回来,是想留作纪念的。记得当时母亲看见这些,特别是看到那些补丁摞着补丁的破衣裤,泪水早已充满她的眼睛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过去的经历渐渐地被淡忘了,生活中充满了坎坷,工作单位换了好几个,家也搬迁了好几次,身居斗室,也不允许有太多的杂物。于是,许多过去认为值得留念的的东西,也就不断地被遗弃、被清理,主要是为了能够腾出更多的生活空间。这样,下乡时带回的那些东西也被清理掉了,甚至包括了我过去写的很多日记和信件。

前两年,新右旗知青联谊会曾号召草地知青将他们存有的下乡时用过的东西捐赠出来,为的是给正在筹建的“思歌腾-知青纪念馆”征集些“知青文物”。看到这个消息时,我颇感遗憾,很是后悔没有留住当年的那些东西。今天看到这几张老饭票,心中禁不住有些激动。

40年前,边疆草原还很落后,我们公社的所在地也不过是由几十间土坯房组成的一个定居点。当然,作为一个基本的政府职能单位,有一排青砖瓦房构成的公社革委会、还有一间百多平米大的供销社,里面卖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也包括了当地人离不开的、每日必饮的掺了水的白酒。夏天,也会有些沙果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粮站,主要是供应白面、挂面和小米,印象中大米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没有邮局,因此来往信件都放在粮站,旗里的邮递员一星期来一次,带来报纸和邮件,同时再把外寄的信件带走。也没有派出所,只有一个警察和公社的干部们一起办公。公社也有医院,建在两间土坯房里,有几个大夫已经不记得了。还有一个兽医站,有一个兽医,负责全社牲畜的预防接种什么的。当然还有学校,学校是什么样子也记不得了。值得一提的是公社的食堂,有一个中年壮汉,好像是个下方蒙族人,他既是大师傅又是管理员。食堂平时是不开饭的,只是在有什么会议或大的活动时才做饭,而且来这里吃饭的除了我们知青外,其他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正因为平时没有食堂,所以我很少到公社去,即使去了也是当天去当天回,因为那种无处食宿的窘境颇让我感到凄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公社里的住户们很多都是汉民,他们多数是当年闯关东过来的关里人,有山西的,也有河北农村的,我记得我们队的那些汉族社员多数都是河北省枣强县的。他们和我们知青很亲近,也乐于帮助我们,乐于帮助我们这些身边没有了娘的孩子。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是半个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知青跟他们关系也很好,一个是乡情,语言也没有沟通障碍,再有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够给我们提供食宿的地方。当然我们也不会轻易打搅他们,也不会白白地打搅他们。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年春节后返城归来,大家都会从天津带回一些土特产送给他们,这也是一种礼尚往来吧。

我手中的饭票,可能是那年在公社参加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建党的运动时留下的——1972年夏天,我被抽调出来参加配合旗里派来的工作队的工作,那是我在公社住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约有2-3个月的时间吧。所以,食堂成为了我每日必到的地方。那时的食堂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饭菜,因为牧区的主食基本上就是牛羊肉和白面小米,蔬菜是很少的,夏天也就是西葫芦配点肉干什么的。那时粮食还是凭票的,我们的定量每月大概是30斤,所以要用粮票来买饭票。牧区的物价也很低,我们每月的伙食费也就是10元,(在蒙古包里,每月我们也就给老板子5-7元)所以菜也就是几分钱一份,很少达到几毛钱。

这几张老饭票,让我又想起了过去的这段往事,看着它们甚至让我感到了亲切,好像在欣赏出土文物似的。如是,我拍下它的照片,试着发在这里,供大家欣赏一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9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539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为了保持思歌腾的故事的连续性,故将本帖重复地发在这里,请大家原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0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3 18:47:00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好,保存的知青物品也很有意义,将文、将物展示于“知青网上”;这便是后知青生活最有价值的采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1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3 19:37:00 [只看该作者]

    哈哈,思歌腾还保留有不少珍贵的知青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我们的知青岁月,凝聚着知青难忘的青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