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共有292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9 21:37:00 [只看该作者]

我是1969年4月,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插队的天津知青。虽然我仅仅在草原生活、奋斗过4年,但那一段经历使我终生难忘。如今我们都已近花甲之年,也时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老同学老知青的聚会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我想怀旧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吧。我之所以取名“思歌腾的故事”,是因为“思歌腾”蒙语就是知青的意思。知青的过去、知青的故事,如果每个人都写一些,那多少天也说不完。自从我登陆了中国知青这个网站,就像有了家一样的感觉。我很想在这里逐步的发表一些自己过去和现在写的和准备写的回忆性文章,同大家交流。我们有一个同学叫张勇,38年前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草原,她因此也成为了那一代知青的楷模。如今我们仍然活着,当然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酸甜苦辣,让我们大家都珍惜今后的美好生活吧。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9 21:48:00 [只看该作者]

和楼主同感!欢迎您来到这个大家庭,喜欢看您的故事。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期待看到您更多的故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心.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0:4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思歌腾的故事,您所说的,也就是咱们这些老知青上中国知青网的目的,期待早日欣赏到您的大作,祝您在中国知青网这个老知青大家园中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8:51:00 [只看该作者]

草原知青来发帖,
心中感慨暖心田,
纪念张勇大奉献,
生命化虹缀天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欧肯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086 积分:23697 威望:0 精华:29 注册:2009/1/13 16: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9:08:00 [只看该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你好!我也是曾经下乡到呼伦贝尔的天津知青.盼望着你带来草原上的故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王保国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37 积分:2764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0/23 12:1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9:37:00 [只看该作者]

张勇好像是一个女知青,我们学习过她的事迹,她是我们知青的骄傲,我们永远怀念她!顺谢思歌腾老知青,祝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20:47:00 [只看该作者]

是的,张勇是一个女知青,天津42中学68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4月25日下乡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黄花公社插队。1970年6月3日不幸落水牺牲,时年19岁。她是一位非常好的、出色的知青带头人,多少年了,我们大家一直都很怀念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思歌腾的故事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3 积分:214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17 21:08:00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草原上的羊群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20:56:00 [只看该作者]

 

草原上的羊群

      一位网友从坝上草原旅游回来,将她拍摄的几张照片发布在QQ上。我看到后,觉得很好看,便收藏了。其中有几张羊群和草原的照片是我比较喜欢的。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从这些照片上,我似乎看到了我过去曾经生活和为之奋斗过的地方——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当然,照片上的几十只羊和那时我曾放牧过的羊群无法相比。它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小堆,而当年我所放牧的羊群,至少也在千只以上,散开来,方圆几里地,白花花的一大片。尤其在夏天,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原,雪白的羊群,也是很壮美的。

     望着照片上的羊群,我的思路一下子就回到了38年前。

     1970年初,草原正是数九严冬,我被安排到牧民宝德家当羊倌,这是我下乡后第一次到蒙古包放羊,第一次真正的到牧民家中和草地人同吃同住在一起。

那时,我刚刚18岁,还非常的幼稚和单纯。天真的认为;凡是贫下中牧都是苦大仇深、爱社如家、勤劳勇敢、朴实无华,凡是党员干部都应该是廉洁奉公、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所以,当听说宝德是贫牧、他老婆是党员时,十分的高兴。我想,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那时的宝德,已是40岁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材,瘦瘦的,有一张略显苍白的脸,会讲点半生不熟的汉语。一见面,他就跟我说;我的“勃叶毛”(蒙语,身体不好的意思),咳嗽,痨病。意思是告诉我,他身体不行,以后我得多干活。要好好劳动,我没意见,我们就是来虚心向贫下中牧学习的。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更何况是帮贫下中牧干活。

初到蒙古包和蒙族牧民生活在一起,开始还真有些不习惯。蒙古包通常都是一个面积大约八、九平米的圆形的、就像一个巨大的笼屉帽,用“哈那”支撑而成(哈那,是一种可拆解、折叠、组装的、用皮条传接起来的木架子)。蒙古包的外层,用毛毡、帆布遮挡起来,可以遮风避雨。包内中央放一个空心的像铁桶一样的炉子,有烟囱伸向包顶的外面,还有一口大铁锅放在炉子上面,这就是草地牧民用来烧水、做饭、取暖的炊具。包内地下四周铺着毛毡和牛皮,打开行李,我们就睡在上面,无论春夏秋冬。通常,包主人都是一对夫妻,(我们习惯上称呼他们为老板、老板娘),他们睡在进门右侧(东面)的一张一尺来高一米多宽的木板床上。羊倌睡在北面,有时还有他们的家人。西面,在冬天还要栓一个小牛犊子,这主要是为了养奶牛和挤牛奶。总之,空间很小。蒙古包也很低矮,在里面只能坐着,至多也只能弓着背、猫着腰站着。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吃喝、睡觉都在一起,来自都市的知青们开始很不习惯,像我们男生还好一些,而那些女生所面对的尴尬和不便就可想而知了。

跟宝德接触没几天,我就感觉到了他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而且十分吝啬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贫下中牧的优良品质,更看不到蒙族牧民的宽厚与豪放。开始他老婆没在家,他负责做饭。清晨,他赶了点面条,放了点羊肉干,煮了一锅面汤。我吃了两小碗就不吃了,其实并没有吃饱而是不好意思吃了。因为他做得并不多,如果我都吃了——按照我们的习惯,好像有点不礼貌。他看我没吃完,就自言自语的咕哝着,也不知说了些什么。晚上放羊回来,他依旧将剩下的面汤放在锅里热了一下,就算我的晚饭了。尽管少得可怜,我仍然给他剩了点。第二天他就做得更少了,如此,第三天、第四天……一连好几天,我实在有点支持不住了。要知道,草地人的饮食是以肉食为主的,通常是一日两餐,那半生不熟的手把肉还有那白油油的羊尾巴,再配上奶干、奶皮子、奶茶等还是很解饱的。而我们知青开始都很难适应,仅仅两碗面汤怎么能挺得住,一天下来,早已是前心贴后心了,何况我们还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为革命系紧裤腰带”!我不断地用这个口号来激励自己。

忽然有一天早晨,我把他做得一锅面汤吃了个精光——我不能再客气了。他一副很吃惊的样子,又好像明白了点什么——思格腾(蒙语,知青的意思)饭量见长啊?虽然我吃饭不再那么客气,但一日两餐,放羊一天在外面7~8个小时,中间水米不进,仍然常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别的蒙古包的老板通常都在午后接替一下羊倌,让他们回家吃点东西、喝点热茶暖暖身子。而宝德从来就没替过我,而且还越来越不客气。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属于老实孩子之列,从来都是锋芒不露。他似乎觉得我软弱可欺,对我总是横条鼻子竖挑眼。有些牧业上的活不知道如何去做或做不好,他就会大声的训斥我;你的白白地(笨的意思)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金肯白白地”(蒙语,真笨)!冬天用做放牧的坐骑都要喂豆饼,以保持马的膘肥和体力。将豆饼放在火炉旁慢慢烘烤,烤热、烤糊、烤软,一股浓香扑鼻而来,然后用刀子一片一片的刮下来,放在盆里,掰成碎片,拿去喂马。每个人的马都是有一份的,但是他只喂他的马而不让我的马吃。这让我感到非常的别扭,你可以对我省吃俭用,但欺负我的马无疑对我也是一种歧视,这种人格上的屈辱我不能接受。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自己拿了豆饼去喂马。他当然不干,我们就争吵了起来,为什么不行?何况我每天还要骑着牠去放羊!我的愤怒,使他大惊失色,从此他再也不敢跟我吹胡子瞪眼睛了——原来,这个“思格腾”也不好惹。和他共处的日子里,我深刻体验了毛主席当时的一句话:“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也会是这样”。真是,这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贫下中牧也有不怎么样的,蒙族牧民也有财迷的吝啬鬼。

在宝德家的时间不太长,春天来了,我又被安排到别的人家去放牧准备接羔的羊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真正开始了羊倌的放牧生活。在草原的几年,我大概在四、五户蒙族牧民家当过羊倌。苏和巴特家呆的时间最长,大约1年吧,从他结婚到他老婆生孩子。扎米彦是个青年人,有文化,汉语不错,也喜欢下象棋。在他家时我们经常下棋,当然他不是我的对手。还有老僧加木苏,一个中年的红脸膛的汉子,非常的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还非常喜欢让酒,你不喝他就不高兴。在他家当羊倌时,有一次我实在碍于情面推辞不过,就接过他递过来的白酒,一连三大酒盅,都是一饮而尽,大约2两多吧。没几分钟,我就感到头昏、四肢瘫软在那里,一动也不能动了。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但是说话已经不利落了。我知道,这是醉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醉酒。老僧加木苏有个小女儿阿迪亚,那时大概八、九岁,很可爱,我跟她学会了下蒙古象棋,(很像今天的国际象棋)当然现在已经忘得精光,一点也不会了。还有包音家,这是一对50多岁的中老年夫妇,他们有一个领养的男孩叫查干呼,翻译成汉语就是白孩,的确,长得眉清目秀,白白胖胖的,很漂亮,那时也就六、七岁。他们一家在草地牧民中有一定的威信,正直、善良又很倔强。他老婆性格刚烈,有一副伶牙俐齿,整天絮絮叨叨,讲起话来,语速很快。但是,她对我们知青很好,对我照顾得很周到。从他们家我充分感受到了蒙族牧民的淳朴与善良。

放羊的日子,其实是很枯燥的,有时甚至感到很无聊。日出而行,日落而归。通常都是吃过饭后,赶着羊群朝着水草比较肥美的草场走。羊儿散开来,边吃边走,羊倌或骑马或牵着马步行跟在后面。有时干脆坐在高坡上等羊群走远了,再骑上马追过去,稍微收拢一下羊群,然后再往高处一坐,或看书,或唱歌,或背风而立,遥望苍天,朝着家乡的方向……那是一种向往和期盼。一般,接近中午时分,羊群来到有水的地方:水泡子、小溪或河边,在这里饮水,我也在这里饮马。然后,掉头往回走。这时,羊儿基本上吃了个大半饱,行走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常常是散开来,白茫茫的一大片,几乎是原地不动。夏天很长,中午也很热,有些羊儿也趴在地上休息,我有时困了也会睡上一小觉。

草原的春天,嫩草发芽,一片生机盎然。夏天则青山绿水,绿浪无边。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眼前是一片金黄。冬天则白雪茫茫,就像银色的海洋。草原是辽阔的,我不知道呼伦贝尔草原倒底有多大,我只知道我们公社的草场,南到达濑湖北到苏蒙边境,长200里,宽60里,那就是3000平方公里。当风和日丽的时候,草原是美丽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而老天一旦变脸,尤其在冬天也会像恶魔一样冷酷无情。

那时的草原,鼠害已趋于严重,草场在逐渐的沙化。所以春天一刮大风,也会是漫天的黄沙,用现在的词汇来说就是沙尘暴。夏天,雷阵雨也常常会突发而至;刚才还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会雷雨交加。所以,我们外出放羊时都要将雨衣绑在马鞍上。有时没带雨衣,暴雨来临,就躲在马肚子下面。而我的牧羊马也通晓人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电闪雷鸣,绝不会踩着你,碰着你。比较可怕的就是草原上的暴风雪。在这样的天气里放羊,只能是赶着羊群顶着风走。这时的羊倌最紧张也最辛苦,需要不停地来回地驱赶着羊群,不停地来回地大声地吆喝着羊群,用套马杆子抽打和哄赶牠们。因为稍一松懈,羊群就会掉转头顺风而下。一旦失控,后果就严重了,有时老板们也要来帮忙。每年的“惊蛰”,是当地人谈虎色变的季节,俗称“闹惊蛰”。节气是相当地准,我在草原的几年,所赶上的惊蛰,都是在暴风雪中度过的。那时,严冬即将过去,风雪打在脸上很快就会融化,反倒异常的寒冷。经过一个寒冬的煎熬,多数牲畜已经很瘦弱,所以此时冻饿而死的牲畜也就比较多。

草原是宁静的。通常静得只有风声,只有羊儿咩咩、牛儿哞哞和偶尔马儿的嘶鸣。放眼望去方圆几里、几十里没有人烟,通常都是孤身一人,没有人跟你说话,跟你聊天,也没有人听你倾诉。人们见了面一般的话题也无非是哪的草好,谁的马好,谁家的羊群或牛群不错等等。生活过得十分的安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清闲的不能再清闲,脑袋里装得东西少之又少,所以有限的东西也就记得相当地牢固,以至我总是认为,那些年是我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再加上与草地牧民语言不通,有时一天也不会说上几句话。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感到自己都要不会说话了,快成为哑巴了。

放羊的生活,一天是这样开始的。早晨,天亮后起床。老板娘烧好了茶,对我说;“才吾达(喝茶)”,我也说,“才吾,才吾”。饭做好了,老板娘又说;“豪了依的(吃饭吧)”,我就开始吃早饭。吃完后,老板娘又问:“沙达故?(饱了吗?)”我就回答说:“沙达介(饱了)。”然后,羊群开始骚动,离开了羊圈,放羊的一天就开始了。晚上回来,老板娘照例问你;冷不冷,饿不饿。然后就吃饭,喝茶,睡觉。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最初的一段时间还没觉得什么,尽管很单调,很寂寞,有时甚至觉得很无聊,但我一直在不懈的鼓励自己——这是对自己革命意志和品德的艰苦磨练,自己一定要经受住考验。

通常,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知青都要去大队的仓库一趟,拿些换洗的衣物等,那里存放着我们从天津带来的行李物品,有时还要去公社寄信、找会理发的同学理理发或买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实在离不开,就看谁去公社或大队,让他们顺便给带来。知青之间,12个月不见面是常有的事。记得我最长的一次是有8个多月的时间没有离开过我放牧的蒙古包,没去过公社,没去过队部,也没理过发。可想而知,头发该有多长了——当然,也没有长到原始人那样——披肩散发。8个月没理发,也没洗过头,头皮都被油泥渍死了,所以,头发也不长了。

在放羊的日子里,我也曾利用一些时间看书,放羊的时候在野外,在山头,在冰天雪地里,晚上在蒙古包的油灯下。当然,看的不是外语,也不是专业、技术书刊,基本上是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天天读,天天看,就差倒背如流了。那个年代,真是无书可读。所幸运的是,我从家带来了一本鲁迅文摘,这可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年轻时代,她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彷徨时刻,我从一位知青好友那里借到了一本前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使我爱不释手,我为书中的主人公所吸引、所崇拜,保尔-柯察金短暂的艰苦卓绝的一生,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更加坚定了自己在艰苦环境中奋斗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然而,岁月是无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在一天天的增长,大家似乎也逐渐在走向成熟。知青战友们聚在一起时,最多谈论和探讨的是;我们有没有必要扎根在草原一辈子?我们有没有必要千里迢迢来到草原,接受这种再教育?像羊倌一样,我们是否也是一群被流放的羔羊?

渐渐的,有些人开始以病退或投靠亲友的方式离开草原,返回家乡。那时,仍是文革时期,但是国家的知青政策却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大概从1971年开始,有了“选调”的事情。所谓选调,就是选拔和调动一些表现不错的知青离开草原或农村到城市上学或从事别的工作。有的知青,被选调到公社、旗里当了干部或工人。还有的被选调上学;去海拉尔、扎兰屯等地上卫校、师范或学畜牧,还有的去当兵成了消防战士。后来,个别同学被选调回津上了大学。虽然人数不多,但每走一个同学,大家的心情就要大大的波动一次。有时刚刚平静下来,又有某个人离开了,如此越发的不安起来,心情更加的沉重起来。越发觉得没了意思,越发的想念家乡,想念自己的亲人。想走走不了,想离离不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结束这放羊的生活。

在此期间,在放羊的时候,在草原,在山坡,甚至在冰天雪地里,我写了一本长篇日记——“默默的生活”,她回顾和反思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我们——红卫兵造反的日子和如今的我们——知识青年所面临的现实状况。只可惜这本日记这些年没有保存下来,不然我一定把它发表在我的博客上。那时,内地的文化大革命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草原也在批“内人党”,也在“搞一批三查”,后来又搞“整建党”,而我们也在反复思索着;我们是时代的宠儿还是弃儿?

那时,知青中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单调”,这主要源于生活的乏味。有时自己实在是腻歪了,就站在高坡上、山顶上放声高唱,一口气把自己所有会唱的歌全部唱完。那时的歌基本上都是歌唱党、歌唱毛主席的革命歌曲,还有革命样板戏。我唱得非常动情,声音好大好大,能传好远好远。但听众只是那些埋头吃草的羊儿们,牠们有时也抬起头来茫然的看看你。有时唱得歇斯底里起来,那歌声就变成了嚎叫和哀鸣。那也是一种发泄,发泄自己心中的悲与苦。这悲与苦,除了自己,有谁知晓?党知道吗?毛主席知道吗?甚至连我们的家人、我的父母也不知道——我不能将草原的艰苦日子如实的告知自己的亲人——我们不愿他们为我们担心。

放羊时,我也常唱自己瞎编的一些歌,以抒发自己的心情、排解胸中的郁闷;“面对着茫茫一片大草原,把心中的歌唱一唱。放羊野外边成天地周旋,饥寒交迫艰苦中磨练。生活多单调,光阴飞度日月转,一辈子这样,你情愿不情愿,你心甘不心甘?”“抛弃那十足的媚骨奴颜,撕去那无可奈何的伪装着笑的假脸。丢掉那一切自欺欺人的手段,挺胸自立、自重自爱,以主人翁之姿态我存于世间。”“向着美好的理想而努力着,为着最坏的境地而准备着。只要还活着,一切都还来得及去做……”。

应该说,在上山下乡年代,在草原的后半段时间,我们多数知青已经开始考虑或意识到我们有没有必要永远留在这里?直到今天,我也不会赞美那段时光是如何之好,羊倌的生活是如何的传奇。我只能说;草原的生活,令我终生难忘。过去的艰难岁月,磨练了我们这一代人,也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同样,它也毁掉了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不是么?在我知道的草地知青中,大约有近百分之十之的人已经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疾病,因为困苦,因为企业倒闭,因为下岗,因为住房,至今还有一些人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诚然,我们之中也不乏佼佼者,他们成了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成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一张照片,引发了我如此之多的回忆和感慨。岁月流逝,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愿我的同龄人、知青战友们珍惜今后的幸福时光,愿我们的后来人能够知道父辈的艰辛,因而自强自立起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0 21:38: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您的思歌腾的故事,详细地了解了内蒙古大草原的放牧生活,看来不光是蓝天白云,引吭高歌;还有孤独寂寞,狂风暴雨,寒冷和风雪。总算扛过来了,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沙海归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9 积分:5340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2 11: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1 20:36:00 [只看该作者]

关注思歌腾的故事,倾听更多的故事。

 回到顶部
总数 208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