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乡下盖房之感悟


  共有45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乡下盖房之感悟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雯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7 积分:9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9:13:00
[原创]乡下盖房之感悟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3:19:00 [只看该作者]

 

                 

                                          回乡小记

丈夫的籍贯是河北赞皇白鹿村,村子里还有几间当年土改时分给他父亲的老屋。他爷爷解放前在县城当过官据说是位德高望重的乡绅,不料,土改时被得势的对立宗族罗列罪名酷刑致死,为此受到牵连的本家族亲在村里只能扫地出门被迫离乡。而公公因土改前就参加了八路军一直打完了淮海战役,属于有功之臣的范畴才有幸在原籍分到自家的几间老屋。当年就是这几间老屋让婆婆在妯娌当中风光了许多年直到举家随公公迁徙到山西阳泉后来又到了长治潞安。

公婆已去世多年,乡下的老屋年久失修除了青砖拱门立柱照壁还能看出点当年的气派,墙体却坍塌的成了汶川遗址。每年清明回乡扫墓时姐弟几人总要在老屋前凝神片刻然后下决心似得要重修老屋,但决心年年下行动迟迟归。直到今年大姑姐和小叔子坚决拍板重修老屋并鼎力斥资,当长子的丈夫才不便再持反对态度。我这个长媳也顺势而为承担多出力少出钱的监工角色。

常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即使有几分乡情但总归不同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原以为资金到位依靠本家亲戚就能把房子盖起来的想法此时才明白那不过是一枕黄粱的美梦罢了。乡下动土事大,各家亲戚也是各揣各自的小九九。错综复杂的亲情和急功近利的小农意识让我俩无能又无奈,只好放弃这一场黄粱梦,亲力亲为地在乡下督促监理了整个盖房过程。期间大姑姐来“前方”慰问我们一次,对我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行动在她的家乡协助完成她重修旧屋的夙愿深表感激。回想起这半年多的经历确实感慨颇多,其中一条就是倘若有钱我也宁可出钱不出力呢。

 

凭着下过乡插过队的底子,虽说是“奔六”的老太太了,但挥掀铲土递砖送瓦也能跟着忙乎一阵儿。余闲时,田野里走走看看麦子由青变黄到收割打场,麦收后种下的玉米现在已经长出嫩绿的玉米穗。庄稼地里的色彩显示着一年四季应景的变化。难怪乡下人对我说;城里有啥好的,一年四季一个样,没有春耕夏收没有农忙冬闲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还是在老家种着自己的地,住着自己的屋踏实啊。

农民和土地的亲密关系是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一种浓浓的情结。堂弟夫妇跟着我们在山西干过很多年,现在回到老家盖了四间大房子种着二十来块儿大大小小的庄稼地,三个女儿都留在了长治不愿意回老家。弟媳挨个动员想招回个上门女婿无奈没有一个女儿想回来。我问她这么多块儿地你认的清楚吗?她说闭着眼都能找得到,谁家和谁家也错不了。可见这一功能比城里人强,拿着地址找不到门的城里人不少吧。现在的田间地头再也看不到插队时那种一堆人锄一块儿地的镜头了,广袤的田野里零零散散的东头一个除草的西头俩个撒肥的,最多超不过三个人而且还尽是些上年岁的人在干活儿。

农村人觉得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踏实是有道理的。他们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菜园里的青菜地里的庄稼喂的鸡养的猪放的羊加上那些狗和猫,每天都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还有那自家的儿孙自家的房都让他们觉得天天有奔头似得辛勤劳作。每天看着他们这样过日子连我都觉得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

我也试着和他们聊过一些类似国家大事的话题,他们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觉得和他们的日子毫不相干。他们认为,只要有土地就有粮食吃就有花生榨油吃就有棉花纺纱织布,其他的物质享受有钱就享受着(其实很多人有钱也舍不得享受)没有也不影响过光景。前几天进城看到大街小巷打扫卫生还有很多执勤人员喝五吆六地维持秩序一打听说是李克强要来视察(结果没来)回到村里和堂弟一说,堂弟问我李克强是谁?这还是一天离不开看电视的主居然不知鼎鼎大名何许人也。堂弟有话看电视就是看电视剧谁去看新闻啊。这就是离省会不足百里的乡村见闻,不是我耳闻目睹,温总理都不会相信呢。

 

我这个人走到哪说到哪,和盖房的泥瓦匠聊和安装彩钢瓦的技工聊和装修的能工巧匠聊。和田间地头的农民聊和左邻右舍的大嫂聊。但聊来聊去最远聊到石家庄。村里有二三个应届高中生在城里念书都没有去过省城今年高考也都落榜了。我和他们聊天时的感觉就是这些人即使考上大学也会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的孤陋寡闻不谙世道,不懂礼貌不懂交流不善于表达表现自我的习惯无疑会让他们走很多弯路的。

 

这里的农民不愿出门打工挣钱,我觉得也不全是坏事就让他们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踏实和满足也挺不错的。

                                            2009年仲夏于白鹿村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雯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7 积分:9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9: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3:25:00 [只看该作者]

 

                                      乡下盖房之感悟

 

再细的沙子也无法粘成一团,但和水泥结合到一起就能贴砖砌瓦,如果再填进石子加上钢筋那么就成了坚硬无比的现浇混凝土。由此联想到现如今时髦的团队合作精神大概和这种建材的有机结合有着异曲同工的效应吧。

 

对地球母亲难以承受水泥森林的重负,此番有了亲眼目睹的机会。老宅基地面积有限在长15米宽11米的地方盖了上下各三间的小二楼。能统计出来的是用砖约七万块,水泥四十二吨,钢筋四吨,石子沙子百余方。还有用水无数。这么一小块儿的肌体就承载着数百吨的重负,地球母亲想不哭泣都难啊!

 

村子里的民居都是平屋顶为的是麦收时晒麦子打粮食方便。我们盖房子用不上这种功能,所以就做了个四坡五脊型彩钢瓦屋顶。县里建材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老百姓只想买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在乎结实与否,他们认为土坯房都能用几辈何况现在是水泥时代。这里的彩钢瓦说悬了用指头都能戳个洞刮阵风都敢掀跑了。我们只好到石家庄买到宝钢最厚实的彩钢瓦板子,最地道的回型钢,请最好的工匠做出最养眼的屋顶。村民透过茂密的树叶也能隐约看到红色的屋顶,于是前来观者络绎不绝,议论之声自然也不绝于耳。羡慕的赞赏的有之,嫉妒的眼热的也大有人在。这次在乡下盖房得以近距离观察人间百态尤其是最底层的小百姓心态,颇有感悟。都说农民兄弟朴实厚道但他们心底下那种时刻想出人头地,不甘心放过任何“拔头筹”机会的渴望之心是不难窥见的。此番回乡一再低调行事不是声张,待人平易近人的周到为常年不在家乡的婆家增添不少人气人缘人脉的感情分量,但红屋顶的矗立还是让我看见村民那不言而喻的近似嫉妒的心态。我认可“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此番我又认识到“心态决定乐活程度”同样有一定道理。

 

据说河北省抓计划生育很过硬但村民们不见儿子不罢休的观念同样也很顽固。在村里走来走去常常遇见许多小孩子,时间一长才知道都是孙辈。乡下小孩不讲究礼貌不主动叫人不会说“谢谢”二字。我就施以小恩小惠每天口袋里都要装上几块糖,凡叫“奶奶”就给糖吃会说“谢谢”的下次还给。为了教小孩子学会说“谢谢”费了不少的劲,后来才注意到原来这里的大人们几乎都不会说这两个字。探讨后才得知他们认为说“谢谢”是虚情,老家人实在用不着说谢字。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啊。“糖衣炮弹”的效应是;小孩子见了我就争先恐后地喊:奶奶。然后眼睛齐刷刷地盯住我的口袋等着要糖吃。把糖放进嘴里才想起含含糊糊地说声“谢谢”。

 

借住在堂弟的家里,每晚都坐在葡萄架下乘凉。河北平原的酷暑比津城还难耐,每晚切一个西瓜成了消暑的佳品。不知是人缘的凝聚力还是西瓜的诱惑力,反正每晚总有人来陪聊是少不了的一景。可是聊来聊去离不开这一亩三分地我就渐渐失去了聊性,有时就自顾自的躲到屋顶上看星星。忽一日,在屋顶上听到一人说道;金融危机真捣乱。。。。。刚想竖起耳朵听点新鲜词,就听一人回到;捣乱也碍不着你家过日子,你操的啥心。金融话题戛然而止又接着聊起了一亩三分地。

 

乡下人理解的小康生活很容易实现。收下的麦子换馍吃菜园里的菜不用花钱买,闲时麻将忙时农耕,会点泥瓦匠的手艺也能挣上点儿零花钱。全村没有一家有冰箱,舍不得花电费是一方面没啥可冷藏的物件是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洗衣机也几乎没人用乡下人还是习惯去小河沟里洗衣裳。彩电每家都有一家屋顶有一只锅(电视接收器)。男人们几乎人手一机据说话费很实惠。电动车,摩托车很普及。有儿子的家庭几乎过的都很节俭,因为从儿子不到十八岁老子就得为儿子张罗盖房子,就算是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得在老家有一套新房,否则,说媳妇就是道难题。当初不遗余力生儿子的老子现在又在为儿子的媳妇早早的累弯了腰。

 

 

从清明时节回乡扫墓确定重修旧宅的决定到11月初整整六个月的时间,从清理废墟到竖起小二楼期间多少风风雨雨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在脑后,看着精致体面的小楼心中真的涌出一种卓有成就的快感。正值打道回府之际天空忽然下起鹅毛大雪飘飘洒洒地整整下了一天一夜,足足下了四十多厘米厚(我用尺子亲自量的)。这么大的雪好像成年以后都没有赶上过呢。村里小路被厚厚的积雪堵的严严实实,而且村民们把自家屋顶的积雪全部扫到路上,我们那辆小夏利是无论如何也开不到公路上了。就这样人不留人天留人我们在自家新房里又住了一个礼拜才得以开出白鹿村驶上了回天津的旅程。就此也要感激乡亲们自发的为我们铲除积雪开出通道,还有温总理的及时视察石家庄使得高速公路日夜清扫积雪,没有这些贵人相助只怕还要困在乡下动弹不得呢。

 

                                                  2009年11月18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雯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7 积分:9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9: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3:36:00 [只看该作者]

几天来在纪实文学栏目里边走边看流连忘返。看到诸位知青前辈的妙笔生花既让我有望其项背之感又让我有种“班门弄斧”的奢望。忐忑中翻出去年夏秋时节在乡下翻盖老宅时写下的两篇小文,就当是为此栏目交上的第一份“作文”吧。还望各位好友笑纳指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5:35:00 [只看该作者]

    读了晓雯朋友为“此栏目交上的第一份作文”,更进一步认识到存在决定意识,消除三大差别,任重而道远。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雅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50 积分:61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9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7:13:00 [只看该作者]

晓雯下乡盖房,近距离接触农民,观察很细致,写得很真实。乡下建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总体讲农村还是落后,要发达起来,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相比之下,晓雯的红顶楼房更是让当地老乡羡慕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雯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7 积分:9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9: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8:0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雅芳在2010-8-17 17:13:00的发言:

晓雯的红顶楼房更是让当地老乡羡慕了!

可惜,我不会上传图片,不然就能“显摆”一下我的小楼房啦。嘻嘻    还别说从图纸到地基到砌砖垒墙到装修安窗还真长不少见识呢。房子从废墟上矗立起来的时候还真小有点儿成就感,农民兄弟新屋落成后的喜悦让我也感同身受了一把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19:54:00 [只看该作者]

           再细的沙子也无法粘成一团,但和水泥结合到一起就能贴砖砌瓦,如果再填进石子加上钢筋那么就成了坚硬无比的现浇混凝土、、、、、、

        

       够专业。 楼主是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吧。开玩笑,呵呵呵!

    “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我想楼主深有体会吧?

    通过朋友对乡亲们,生产生活了解。对乡亲们生存心态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还是任重道远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晓雯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57 积分:9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7/29 19: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21:56:00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如果常年居住在都市还真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天地是怎样的。

在乡下的日子里我脑海里经常翻腾出插队时的村落和那时的村民形象,比较下来,物质生活有长足的提高,但精神生活依旧贫乏缺失。再有就是农民的意识还是那么的强烈(自私,偏执,贪小便宜,寸土必争,不讲卫生)

并没有跟着改革的步伐前进很多,我并不指老年人思维而是那些中年人的思维竟那么的短浅陈旧。这是让人感到忧心的地方。更何况那里还是离省会不过几十公里的地方,更偏远的地方就可想而知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7 22:1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晓雯在2010-8-17 21:56:00的发言:

确实如此,如果常年居住在都市还真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农村农民的生活天地是怎样的。

在乡下的日子里我脑海里经常翻腾出插队时的村落和那时的村民形象,比较下来,物质生活有长足的提高,但精神生活依旧贫乏缺失。再有就是农民的意识还是那么的强烈(自私,偏执,贪小便宜,寸土必争,不讲卫生)

并没有跟着改革的步伐前进很多,我并不指老年人思维而是那些中年人的思维竟那么的短浅陈旧。这是让人感到忧心的地方。更何况那里还是离省会不过几十公里的地方,更偏远的地方就可想而知啦。

               北方一些省份。人们的观念的开放的程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包括咱们城里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18 9:41:00 [只看该作者]

回到乡村翻盖房,

接触村民析农桑,

一幅清明上河图,

清新秀丽引遐想。


 回到顶部
总数 73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