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开拓,在这片沃土


  共有1348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开拓,在这片沃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30 9:3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真情年代在2008-7-29 15:51:09的发言:

楼主辛苦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无标题2.bm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支持!快发完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30 9:3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兰花花在2008-7-29 16:14:57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龙哥喝四川盖碗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美的茶!感谢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30 9:3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书权在2008-7-30 8:39:00的发言:
共大同学的归宿证明他们在共大是非常有收获的,至少在那里学到了探索真理的执著精神,学习生活的方法,还有对生活理想的渴望。这段人生中难得的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次神圣的洗礼,都给他们在精神上,情感上打下了深刻烙印。从他们的成长脚步看他们在共大都是满载而归的。读者也跟随他们的脚步对那段生活进行联想,在阅读中思考许多,也有许多收获。

感谢孙版主的点评!对于我们这批在这所特殊的学校也仅仅呆过一年的学员而言,“知青共大”已经成为我们生命中一份厚重的回忆。任怎么也忘却不掉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35: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章    重       聚

 

第六十一节

 

杨林开着他那辆已经显得很旧的上海牌小轿车,在一路风尘中颠颠簸簸地往前走着。

这么多年了,杨林一直在跟车打交道。下乡的时候就已经是拖拉机手了,到了共大没两天就接着又当了拖拉机手。在校期间,他几乎没好好连续上过一周的课,每天都可能随时听从领导安排到什么地方去给学校拉东西。从建筑学校用的砖瓦木石,到老师学生们每天吃饭需要的蔬菜粮食,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稀奇古怪的东西。后来,他又很快增驾了大货车,开起车来就更得劲了。几十年的光景里,他这个人先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但都是干着司机这个老本行。

毕业的头十来年里,杨林也和大家一样,为了自己小家庭的生计而埋头奔忙着。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也偶有相互见面的,却总是限于利用工作之便的出差或者仅仅是路遇式的相见为多。即使是同在一座城市里生活着的同学们,也很少有机会能够互相见上一面,甚至有的人从此就在大家的联络网里悄悄地消失了。

八七年共大学员毕业十周年的时候,杨如珍专程从包头来到呼市,找到了还在学校工作的老宋校长及卫东、萨仁等人,总算凑够了十个人,在萨仁家的小屋里草草庆祝了一整天。在那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少各地知青们来到过呼市与这批同学和老师聚会,但却仍有一大批学员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来与大家相聚。

杨林近些年由于工作关系,常常能够到各盟市跑跑,于是也就常常挤时间陆续找到了许多分散在这些盟市工作着的同学们。大家都有一个十分强烈的愿望,就是想能够有个机会把尽可能多的学员们聚到一起,大家哪怕是简短地见个面也是一种安慰啊。

时间推进到了一九九七年。杨林再次有机会到几个盟市转了一圈。这时候的同学们大都已经比较稳定和稍稍松闲下来,有的甚至已经退休在家了。大家都说,如果再不赶快聚上一次,搞不好都该找不到人了。大家把这个愿望全都寄托在了呼市的朋友们身上,杨林这个素以热心助人为乐的老司机一拍胸脯,就把这个繁重的任务揽到了自己头上。

为了这个目标,杨林先后跑了好多个地方,然后又打了数百元钱的电话,在得到了大多数已经找到的同学的大力赞成后,他利用到北京办事的机会,找到了刚刚调到北京工作的卫东,要求他务必想方设法把北京和天津的同学们多找上几个。“只要你们天北京的人一回去,这个聚会就肯定能搞成。”他斩钉截铁地对卫东作如是说。

卫东虽然也是个热心人,但他对这些处境已经完全不同的同学们的聚会热情却一直抱有怀疑。因此,他虽然在已经搬迁到呼市的原知青共大呆了那么多年,却也没有胆量来招集这么一次聚会。现在自己回到了北京,更是人生地不熟了,但杨林这种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实在让他感动不已,于是他答应帮他安排北京和天津的同学前往赴约了。杨林松了一口气,这才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

现在,他又来到了位于自治区西部的伊克昭盟,马上就要到达盟所在地东胜了。

已经是伊盟著名合资企业鄂尔多斯羊绒衫厂一名车间主任的建伊、东胜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苏和及盟教师进修学院教师东芳几个人热情地接待了这名老同学。

老同学相见,满桌的话题都是某某同学现在在干什么的消息。随着杨林向各地联络的不断加强,也就不断有关于老同学的新消息产生。这次,他又为大家带来了天津、北京的同学们答应来呼市参加毕业二十周年大聚会的特大好消息,更是把当天餐桌上的欢乐气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36:00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二节


与此同时,身在北京的卫东正在坚持不懈地拨打着公司里那部直拨电话。

“喂!请问是中国农科院吗?您是总机吧?实在对不起,我能不能通过您们找一个我二十年前的老同学?对,是二十年前在内蒙古插队时候的老同学。叫张禾,弓长张、禾苗的禾;对,我只听说他回来以后好像是到了你们这个单位,不知道他是在哪个具体部门、更不知道他是做什么具体工作的。……”

天底下的热心人就是不少。农科院的话务员听到卫东这近乎无望的要求后,居然没有拒绝他的请求,而是十分热情地让他“稍等等。二十年的老同学了,还来找,可真有感情啊。别急,我这就给你问一下。唉,你可别挂电话啊,我一会儿就会有消息的。”

果然,大概连五分钟都没到,话筒那边就传来话务员高兴的声音:“找到了找到了!我们这儿还真有一个从内蒙回来的张禾。他的具体工作单位是在我们院的研究生院。你别急啊,我告诉你他的联系电话。”

就这样,卫东和张禾当天下午在卫东的办公室里终于见面了。

张禾回京比较早。他对北京一些同学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通过他,很快的北京就聚集起了八名原共大师生,已经是初步形成了一个不小的规模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37:00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三节


天津。已经担任了天津市百货大楼家具城总经理的世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着其他当地共大同学们的到来。

世新是在共大加入党组织的。由于他的勤奋和干练,回天津后就被天津市知青办留下专门做知青回城手续的经办工作。为了让更多的天津知青顺利回到天津,他把自己像个机器般地运转着,几乎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工作,并且经常把一些内部消息向那些为了回城已经跑得焦头烂额的知青及其家长们主动透露,让他们尽量能少跑些冤枉路,早一天办成相关手续回到自己的家中。经他的手,不知有多少本来已经认为可能没有希望的普通劳动者家庭出身的知青们,全都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地办成了回城手续;那么多家庭的父母们大概直到今天还认为那是上苍垂青、老天保佑、自己一家时来运转了呢。当然,如果把这个“运”解释成为改革开放的大势,那就对了。而在这份大势中,世新的个人努力也是绝对不能小觑的。有人夸他是“积了大德”,他却坚持诚恳地告诉大家:“当时那种情况,谁在那个位子上都会那么干的;我自己又就是个知识青年,总不能没有点最基本的同情心吧。”

后来,他被组织上调到著名的天津市百货大楼工作。以他的勤奋、干练、聪明才智和吃苦精神,他很快地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成长为一名通晓商业经营管理的技术和艺术、始终能够做到身先士卒、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面不改色、从容应对、并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的优秀现代企业家。

对于自己只呆了不到一年的知青共大,世新实在是有着真正深厚的感情。他最爱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过去我得到了大家的各种帮助,今后我仍然需要大家的各种帮助。”

现在,在离开这所令他时时心神俱动的知青共大已经长达二十年后的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再次与大家相聚,尤其是可能再回到原来的校址去参观回顾,更是让他感觉到了无比的激动。

他特意自费购买了近百个雪白的背心,请专人为每一个背心都印上了“内蒙知青共大”和“1997。8。8”的字样。这样聚会照相的时候,大家就都能够穿上统一的“校服”了。

想起当年在共大,每当有些什么集体性重大活动的时候,为了能让绝大多数同学的衣着相对整齐一些,总是要让那些学生干部们伤透了脑筋。好在那时候时兴的是“艰苦朴素”之风,领导上对此并不十分在意;再加上同学中那几名蒙古族同学总算有几套漂亮鲜艳的袍服作为会场上的重要点缀,也就总能够把那些重要的会议开好。不过,能够有一套知青共大自己的校服,总是所有共大学员们自始至终的一份梦想。大概任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迟到的梦,居然在毕业二十年后被世新给圆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37:00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四节


酷热。

天上没有一丝浮云,大地上也是一片寂静。连那些家禽和飞鸟什么的都藏了个干净。人们也都躲进了各自的家里。放眼远近八方,半天也见不到半个活动的影子。

年仅十四岁的小薇薇放下手中的大蒲扇,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眼光从面前的作业本上移起来,回头瞟了一眼里屋炕上四仰八叉睡得正香的弟弟,想到他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又该要雪糕吃了,于是站起身走到冰箱前,拉开箱门往里面看看。“哟,只剩下一根雪糕了。”她只好重新关上冰箱门,到柜橱里找出妈妈留下的钱包,冒着炎炎烈日,硬着头皮到街上给弟弟批雪糕去了。临出门的时候,她还在自言自语着:“妈妈才走了两天吧,还得多少天才能回来呢?”


“二妹,有钱没有?给姐借点儿。”一脸刚强中透着几丝无奈。烈日骄阳下的她,意外地显得有些怕冷似的微微发抖,其实是她紧压着自己一份激动和一缕羞涩,虽然这是在向自己的亲妹妹讲话,却也是她第一次向外人伸手啊。她已经加入下岗行列半年多了;爱人与自己同一个单位,命运也是一样;这阵子就靠爱人给一个私营企业下夜和自己不断为东家西家编织一两件图案新颖、质量上乘的手工毛衣过日子。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眼看着就要花父母大钱了,就现在已经是今天要上十几,明天要上几十的,常常弄得父母二人手头拮据得要命。一家人平常连肉都很少舍得吃,她们两口子这半年也再没添过些什么,连孩子想买个学英语的“随身听”都被她劝得暂时放弃了。可对于这次的同学聚会,她却急成个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硬是不听丈夫“咱就别去了吧”的劝阻,提前揽回来几桩活计,准备“聚会不误生产”,又悄悄跑到自己的二妹家,趁着二妹夫出门的时候赶紧向妹子伸了这次手。

二妹可知道自己这位大姐的心思。二十年来,她听大姐讲得最多的,就是她那好像只有一年来时光、而且根本没有人承认学历的这段被姐姐称为“知青共大”的日子。在妹妹心目中,这段时光顶多只能算是姐姐丰富人生阅历中的一段小小插曲,其间除了比一般下乡时还要苦重得多的高强度农业劳动外,只听到姐姐在劳动中的受伤以及在学习中的几乎一无所获(当然这是妹妹后来暗地里做的一份结论),实在不知道到底有些什么可让人多所留恋的;可姐姐却对这段生活永远是津津乐道,一说起来总是眉飞色舞、无比自豪的样子。这次也是实在凑巧,姐姐那天是陪了另一位下岗姐妹到厂子里去办点事,恰好就接到了一位老同学打来的电话,通知了这次同学聚会的事。当天晚上回家后,姐姐就开始特别亢奋起来,从箱子底找出一大堆那时的老照片、老笔记本什么的,一边不停地翻看着,一边嘴里叨叨咕咕的;妹妹是在当晚来姐姐家给外甥女送一盘自家的窝笋炒肉丝时见到这份情景的。才问了一句,姐姐就开始竹筒倒豆子一般地把她们同学们要聚会的全部情况一五一十地向妹妹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当讲到这次聚会需要每个同学个人拿出几百元钱的时候,姐姐突然住了嘴,很快就把话题转开了,直到妹妹离开也没再提半句这件事。可细心的妹妹当然明白姐姐的心思了,一回到家就翻出了自己的一份体己,悄悄为姐姐预备了一份盘缠。今天就是姐姐不来,她也打算赶快给姐姐送过去了。她当然明白,就是这份自己认为根本不值得重视的“友情”,在姐姐的心目中却占有着一种何等神圣重要的位置。这是在圆姐姐人生中一个大概是最重要的梦了。


宇良双膝并跪在老父亲的病榻前,眼看着重病中的父亲渐渐进入梦乡,这才悄悄立起身来,在床边那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他也是知青共大的首届学员之一,而且当时就是一个几乎人人喜爱的“活宝”式人物。这次,当地一位负责联络的同学挺早就把同学聚会的消息告诉他了,无奈在临出发前一周的时候,老父亲突然重病入院,医院抢救过来以后,通知家属“随时准备后事”,他当然不能再去参加聚会了。

老父亲却十分懂得儿子的心。他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记得儿子应当在最近几天出发去与老同学们聚会的事。在医院经抢救清醒后,还没有忘记追问儿子什么时候出发前往。宇良心如刀绞,却还得耐着性子哄老父亲说“还早呢。到时候我会去的。误不了。”

现在,老父已开始时时陷入昏迷,说不准哪一刻就可能睡去再不醒来了。即使是这样,只要稍稍清醒过来,老人家还是忘不了追问儿子前往赴约的事。其中,老人还向儿子提起过这种关心的原因,他可是把孩子们当年下乡以及上这所共大的实践,与抗日战争时一些大城市青年们纷纷拥向延安、进而到延安的抗大学习这段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著名伟业等价认同的。

古人早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明训,老父亲对宇良聚会一事的特别关心,更让宇良绝不可能在这样的时候离开他而到呼市去见同学了。可要说他不想同学、不想这次聚会,那可是胡说呢。因此,每当老父亲能够稍稍安静地入睡后,宇良的思路就会立即飞转到呼和浩特市那所曾经作过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总部的自治区党校院内。“同学们的聚会怕是已经要开始了吧。”望着手表上的日历,时间已经到了1997年的8月8日这一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39:00 [只看该作者]

 
  1.  第六十五节

  2.     赵晓玲,薇薇的妈妈。此时正兴高采烈地顶着同样炎热的烈日,伴着一位同样已近中年的老同学杨如珍,有说有笑地从呼和浩特火车站出站口拥挤的人群中钻了出来,又在旁若无人的爽朗大笑声中钻进了一辆不知何时悄然开到二人身边的出租车里。
  3. 两个人亮着不减当年的大嗓门向前面的司机报出了要到达的站名:“内蒙古党校。”却不见司机发动车子,而是扭过头来,从深色墨镜后面死死盯住了两位乘车的女士。赵晓玲刚要发火,司机却顺手摘下墨镜,准确叫出了两个乘车人的名字。
  4. “梁战斗!原来是你呀。怎么这么巧呢?”
  5. “嘿嘿,哪有那么多巧事啊。我今天已经接了四拨学员了。”也是学员的梁战斗不无得意地边开始发动车子边回答着二人的询问。他告诉赵、杨二人,从前两天起,各地的同学们就开始陆续向呼市集中了,现在最少也已经到了二三十人了。
  6. 三个人说着话,车子一路飞快地驶进了自治区党校院里,直接在某学生宿舍楼前嗄然停了下来。
  7. 由于时处暑假,整个党校大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这座宿舍楼里喧腾着一种一反常态的热烈。听那份大呼小叫的劲头,让人们不由得怀疑这里聚集了一群大概还都是中学生的姑娘小伙呢。
  8. 小梁子看了一眼手表说:“现在没有火车了。我陪你们上楼去吧。”两位女士自然欣喜万分。三个人继续着刚才车上的谈话,向着人声鼎沸的二楼迈步走上去。
  9. 终于,二十年未能谋面的一批老同学们在这里相聚了。一双双已经饱经了风霜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副副挂着泪花的笑脸在互道着深深的、诚挚的问候。
  10. 赵晓玲那深藏在心底的激情再也按捺不住了。她匆匆离开了欢乐的人群,一头钻进一间空着的学生宿舍,埋头挥笔疾书起来。

  11. 自治区党校副校长刘惊涛忙得满头是汗,呼市的其他几名学友也一个个团团转着,登记来人情况的,安排分配住房的,忙着与有关方面联络的,这次聚会的始作俑者杨林则开着他的上海牌小轿车里里外外地忙活着,连同学们向他打招呼都顾不上搭腔。
  12. 上午九时许,已经报到的同学纷纷聚集到二楼一间大教室里。桌椅已经摆放妥当,正面黑板上,是内蒙古集宁市著名优秀教师、且已经是某中学教导主任的卢翔军写就的“欢聚在今秋”五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内蒙知青共大首届师生联谊会  一九九七年八月八日”。
  13. 在时任天津市建委教育处长兼天津建院教授的郑仙巧,内蒙古某建筑公司高级政工师、现在已经买断工龄后成为一名私营女企业家的原校办公室第三任主任赵宇春和刘惊涛等人的簇拥下,原自治区知青办主任许维俊、知青共大书记兼校长张鲁、副校长张进才、教师(后来当了校长)缪树藩和已经回到北京、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院任职的朱力平等人,伴着热烈的掌声进来了。教室里响起暴风骤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14. 稍事平静后,郑仙巧宣布开会。在简短地回顾了当年知青共大的情况后,她代表学员们请老首长们先行发言。
  15. 一番推让下,老校长张鲁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立起来。沉默良久,老人只说出了一句:“同学们好!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二十年了。我……”下面的话就再也说不出来了。终于,他感到不能再激动下去,深表歉意地向大家摆了摆手坐下了,随之而起的是又一阵暴风雨般的热烈掌声。
  16. 许维俊老主任、张进才老校长等先后发言,接着则是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原来是哪个班的,在哪里下乡;现在在何处做何工作。以及一些祝愿的话语等等。
  17. 缪树藩老师为大家献上了一首小诗:
  18.           重     逢
  19.       ——内蒙古知青共大的学友
  20. 二十年阔别,
  21. 诸位:别来无恙?
  22. 今又重逢,格外高兴!
  23. 往事如烟,复现眼前。
  24. 人生莫测,自有规律。
  25. 当年,一群青年,
  26. 像粒粒种子飘来草原。
  27. 像颗颗小草勇敢地迎着风暴,经受那纯真的考验!
  28. 在那珍贵的友爱和信念支持下,
  29. 使我们渡过了艰苦岁月的磨练!
  30. 当我们带着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31. 冲向蓝天,
  32. 我们在心底里不断默念:
  33. “总有一天我们还要旧地再见。”
  34. 这一天,却苦苦地等待了二十年。
  35. 它终于来了!
  36. 亲爱的战友,让我们紧紧地拥抱。
  37. 用心听心的狂跳;
  38. 用胴体的热情,
  39. 回答战友的思念。
  40. 让我们珍惜这久别的重逢,
  41. 让我们倾诉这阔别的二十年。
  42. 人生如梦,
  43. 让我们梦游那血与火煎的往年。
  44. 请相信,我们宝贵的会见,
  45. 将为我们的人生中途,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46. 源泉就是各位
  47. 二十年的创业经验。
  48. 当我们重逢时,
  49. 我将把幼稚的你
  50. 和眼前的企业家、记者、作家、学者、政府官员
  51. 重叠一现。
  52. 诸位的成就
  53. 和对未来的追求,
  54. 将化作新的力量,
  55. 滋润大家向前!向前!
  56. 在我们又一次分别时,
  57. 相约一声:2000年再见!

  58. 赵晓玲也把自己心中浓浓的激情即席化成了一首小诗:
  59.         二十年的追溯
  60. 二十年前,热血青年。
  61. 为了理想与追求,
  62.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的老插们,
  63. 相聚在美丽的岱海边。
  64. 建校舍,插稻秧,热火朝天;
  65. 学党史,讲长征,泪水涟涟;
  66. 搞社教,去大寨,激动人心;
  67. 战友情,师生义,难舍难离;
  68. 二十年后再重聚,百感交集。
  69. 别说我见面时叫不出你的名,
  70. 是沧桑的岁月改变了你我的颜容。
  71. 忆往昔,生龙活虎,靓女俊男,
  72. 广阔天地炼红心,带走青春;
  73. 看今朝,两鬓霜白,风采依旧,
  74. 沧海桑田二十年,风风雨雨,
  75. 各条战线逞英豪,中流砥柱!
  76. 叹郭盖[注],壮志未酬身先死;
  77. 问黄念,出国深造几时归?
  78. 重相聚,叙友情,情激情动,
  79. 二十载,故事多,有悲有欢,
  80. 为理想,为追求,有拼有搏!
  81. 成大器,有建树,功成名就。
  82. 为家庭,为子女,东忙西碌。
  83. 多么想,再年轻,从头做起,
  84. 抬起头,别难过,绝不后悔!
  85. 有同学,有战友,海阔天空,
  86. 义最重,战友情,不用商量,
  87. 朋友多,遍四方,哪怕出国。
  88. 谁能有此殊荣?
  89. 唯我共大人!
  90. [注]“郭盖”,真实姓名郭善则,天津六八年下乡知青,在乌盟和林县插队。因一份自治区知青办的杂志中错将其姓名印成了“郭盖则”而得到这个“郭(锅)盖”的趣称并在学员中广为传播。系自治区知青中著名的“理论家”,在共大时曾担任校教育革命组副组长。后回津在塘沽最大的造船厂担任了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因患癌症英年早逝。享年不到四十岁。本文中由于写作需要,未提到此人,在此特作说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40:00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六节


岱海。这片有着三十万亩水面的自治区著名的大湖。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张开她宽广的胸怀和双臂,迎来了一批曾在自己身边挥洒过无数汗水乃至血水的人们。

现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的虞云耀同志亲切地陪伴着当年的老县委副书记、知青共大原副书记、副校长张进才,在刘万昌等老学员们的簇拥下,沿着当年学员们开凿的那条已经被无数人踩成“熟道”的泥土乡路,在已经显得相当破败的原知青共大校址的一栋栋房屋间徜徉着。

学校后面的安子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边,久已习惯了无人之寂静的一批老荣军们看到了一批热闹欢腾的中年人,他们叫着号子,喊着“冲啊”陆续地相互拉扯着上来了,有的不减当年勇地一口气爬到了最高的顶端。大家顾不上喘口气,纷纷开始忙着照相和回忆当年……

一位荣军老战士突然认出了队伍中一名已经相当发福了的中年女子:“这不是当年知青共大的那个小调皮吗?”“是啊,她那会儿梳了个小刷子,穿一身洗白了的军褂,专喜欢来帮咱们这些老家伙缝缝补补,还总是来给咱们唱歌呢嘛。”老荣军们慢慢地想起来了,遂先后绽开了挤满皱纹的笑脸,开始从他们几近尘封的记忆中去搜取出这些“孩子们”当年在这里慰问和帮助自己们并偷着找空子弄些小小的恶作剧式淘气花样的往事来。

同是天津知青的延民和世文也是在知青共大相识、相爱并结为连理的。今天,他们两个专门找到了自己二人当年谈情说爱的那间学员小屋,站在屋门口郑重地照了一张幸福的回忆照。一旁的几名同学,一边高兴地帮他们摆着姿势,一边也都兴奋万分地回忆起了他们二人当年在这里“交朋友”的段段趣事;大家对当年事件记忆的真切,真好像那时候谈恋爱的并不是延民和世文,而是这些叙述者们自己似的。


就在当年大家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这个“校园”里,聚会的人们又一次正而八经地开起了座谈会。座谈的议题则是“跨世纪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如何从当年的实践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这下子可热闹了。

人们的议论先是在要发扬共大奋斗精神上谈了一气,很快就集中到了两点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或者说希望上来。一是希望大家从此不要再断了联络,二是越来越多的下岗同学或事业上一直不大得意的同学提出了能否有一项能帮大伙儿一把的新事业。

有同学提出,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现实,因为大家现在都身处各地,连短时间里这么集中一次都这么难,哪还有可能再让人们抛家舍业地再聚集到一起做任何事啊。

有同学反对这个意见,说做任何事都要先有决心才行,总不能什么都还没试就自己先打退堂鼓吧,这可不是共大人的习惯。

又有人反对着,说这些说法都不实际,因为希望集中起来做些事的,主要是一些现在生计无着或者已经和将要受到相应威胁的同学,对于那些现在活得挺滋润的同学,当然也大多没有必要去为此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嘛。

于是,话题渐渐集中到了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项目可资大家考虑的现实问题来。

在议论中,需要人手的项目实在并不算少,可大都是同学们很不熟悉的新兴行业。其中以推销产品为最多。这种事现在要让这些已经显得年龄太大了的老知青们去操作,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这批人受到的基本上都是正统教育,工作后又绝大多数只是一个心眼在自己得到的任何具体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奉献,对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许多实际运转特点实在知之不多,让他们吃苦受累他们不怕,但说到动脑筋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去推销一件产品就差得远了。

“唉。看来这里恐怕首先是一个观念转变和经验积累的问题吧。不然,说了那么多的项目,怎么一点儿让大家实际能感到兴趣的都没有呢?”

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不无遗憾地结束了这次热烈的座谈。大家商定:把这个问题先带回家去好好想想。待下一次聚会的时候再来继续讨论。

就这样,人们开始有了新的希望与企盼,有了一份新的思考与设想,有了一种重新加在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使命感。大家期待着再次相聚,期待着明天会有新的开端。这批不信天、不信命、也并不愿意就此安于现状的人们,又为自己虽然已近黄昏、却仍然愿意继续发射光芒的明天,添加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本匆匆编就的《知青共大首届师生通讯录》发到了每个与会同学的手中。这真是一本饱含了无数艰辛与激情的真实记录。它向所有人表明了:这批当年的知识青年、知青共大的学员们,在这二十年的苍桑岁月中,走过了怎样一段错综复杂而又无比激越的人生之路。看着大家各自不同的职业、职务、职称,我们就可以看到共和国在二十年的历程中如何的发展前进,这些人的经历如果一篇篇地写出来,本身就是一部真实而伟大的改革开放史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6 8:41:00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七节


从那一次聚会后,2000年的天津市和溏沽码头上,2002年的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的胡杨林里及西昌卫星发射塔下,就多了一批两鬓积霜而又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女,他们中不断地现出一些新的面孔,那是刚刚被其他同学联系到的老同学们。

岁月的年轮,在这些学员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却磨不软其中绝大多数人身上那股自年青时就养成的绝不服输的铮铮傲骨。在大家互诉离情别绪的时间空当里,总能看到一些同学像当年的样子般集合在一起大声吵嚷着争论些什么。他们是在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交流着相互间的认识,在为某个下岗的同学提供着各种积极的建议,在研究和探讨着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或项目……其热烈程度绝不逊色于当年在共大时的学习讨论。

在这个队伍里,间或总有几个年青人的身影在闪现着。这是知青们的下一代。年龄小的还在上学,年龄大的已经参加工作了。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与他们的父母完全不同的全新历史时代。对于他们来说,父辈们年青时候的故事简直就像天方夜谭般的神奇和不可理解。但是,他们还是了解今天的父母的,他们中一些更加善于思考的孩子则坚定地认为,没有父母们的昨天,就不会有他们的今天。于是他们开始想方设法地拼命去了解自己父母昨天的故事。他们要通过了解这些当年的事实去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从他们的实践中汲取更多为自己所用的经验或理念。这就是他们来到父辈们中间参加他们活动的原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