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大儒有时也不够绅士
宋代大儒朱熹为了维护自己的学说,利用手中的权力,几乎置一个弱女子于死地!
南宋淳熙九年(1182),台州知府唐仲友,跟色艺俱佳的营妓(在乐营教习歌舞为业的官妓)严蕊交往甚好,并且帮助她脱离妓籍。
当年,任提举两浙东路长平茶盐公事的朱熹,巡查至台州时,因为唐仁友的永康学派反对自己的理学(《二刻拍案惊奇·甘受刑侠女著芳名》说朱熹的好朋友陈亮挑拨),同时也确实有一些在人告发(包括诬告)唐仲友。于是,连上六疏,弹劾唐仲友。其中第三四两疏,论及唐与严的私情有伤风化。结果,严蕊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于台州、绍兴两地监狱之中。但是,严蕊不但色艺俱佳,为人也刚烈有义气,面对酷刑,她都不招认自己跟唐仲友之间有私情。“两月之间,一再杖,几死。”严蕊自辩道:“身为贱妓,纵合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那意思说我虽然低贱,即使真的与唐知府有私情,也罪不至死。不过是非真伪,我虽死不能以妄言诬告正人君子!
事情闹大了,引起朝野议论,以至于连皇帝都知道了,认为是“秀才争闲气”人家在理论上与你有争执你就借机整人,有点看不下去。于是将朱熹调往别处,改由岳飞后代岳霖担任提点刑狱。岳霖经过一番调查审讯,认为严蕊是被诬陷的,下令将其释放,并让她脱去乐籍,从良嫁人。
据说,岳霖在审讯严蕊时,曾让她作词自诉。严蕊果然是名妓,文采过人,当时就写出了一首《卜算子》词。词曰: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中交代了自己之所以沦落风尘,并非自愿,个中有着无奈的苦衷;“总赖东君主”,含蓄委婉地将脱籍的希望寄托在岳霖身上;最后两句,表达自己的心愿:隐姓埋名,做一个村姑农妇。这词不见得有多好,至少比不上李清照、朱淑真等同时代女词人的若干佳作。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底层妇女的人生辛酸和愿望心声,足以使人感慨唏嘘一番的了。
历来有论者认为,严蕊作此词的故事,是洪迈等人虚构的。比如王国维就认为,词是唐仲友亲戚高宣教作。
我认为,故事的若干细节,包括这首《卜算子》是否严蕊本人所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熹为了弹劾官员唐仲友,使一个性情刚烈的底层妇女遭受了两个月的牢狱之灾,几乎丧命。这件事情足以说明,向称圣贤的朱熹,是个缺少怜香惜玉之情、不够绅士风度的冷血人物。
儒家曾经大讲仁爱,但是,他们的仁爱,缺少对女性的关照,而居然认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如西方的骑士、绅士,也不如本土的大少爷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