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烛火微光》系列(七)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共有1181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烛火微光》系列(七)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烛火微光》系列(七)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6 16:01:00 [只看该作者]

《烛火微光》系列(七)

                         吃一堑能长一智吗?


  “长骨头长肉长心眼儿!”

  在家的时候,爹妈不断这样对我说。

  “长骨头长肉长心眼儿!”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这样对我说。

  “长骨头长肉长心眼儿!”

  下乡的时候,支书也曾这样对我说。

  “长骨头长肉长心眼儿!”

  如今自己老了,还是对儿孙这样说。

  这岂止是叮咛,更是过来人对年轻人的期盼!

  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也盼着自己身强体壮,多长几个心眼吗?

  “心眼”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然而,吃一堑就真的能够长一智吗?

  在谢老文集中,我第一次看到“吃一堑并非长一智”的高见。谢觉哉同志作为我党著名的“四老”之一,长期从事司法研究,评剧《刘巧儿》就是根据谢老的司法实践创作的,后拍成电影,流传至今。谢老认为,人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许多人做不到,甚至有些人吃了三堑五堑也未必能长一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觉悟不同,因此我党历来重视提高党员和党所带领的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长期以来,人们过于看重“觉悟”的政治含意了,以致忽视了它的人文内涵。“觉”而且“悟”,可以说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入升华过程。

  北京人常说:“你怎么不长记性?!”往往是针对那个人又说了不该说的话,又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者是养成的不良习惯,难改的不良嗜好,以及一再感情用事,总是固执已见等等。

  我有一位同事,退休前曾担任某省报的副总编辑。他性子直、文笔好,在应邀为本社史志性文集“写几句话”时,仍留有“恕我直言”的痕迹。在担任社领导之前和以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而且每次发言,都要先说“恕我直言”这句话,以致大家一听“恕我直言”,就知道“唱反调”的又来了,甚至有人背后干脆称他“恕我直言”。我很欣赏这位同事的“恕我直言”,也为他因“恕我直言”而吃尽苦头深感不平。然而,这位诤言才子怎么就不能“吃一堑长一智”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糊里糊涂说错话、干错事更难办,可许多人偏偏选择了前者。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或许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或许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或许是“有利可图,不计后果”。

  或许是“饥不择食,明知故犯”。

  于是便留下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又无可奈何的“临终忏悔”。

  有的走到生命尽头才“大彻大悟”,有的即便走到了生命尽头仍未“翻然悔悟”。

  正如知道先飞的鸟已经不是笨鸟一样,知道错了改得快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只要“觉”而且“悟”,不仅自己“吃一堑”可以较快较好地“长一智”,而且别人“吃一堑”自己也能从他山之石中“长一智”。

  这难道不好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