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中篇小说 浪花层层


  共有1796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篇小说 浪花层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青老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789 积分:44729 威望:0 精华:85 注册:2011/4/9 23:37:00
中篇小说 浪花层层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0/8 23:59:00 [只看该作者]

 

中篇小说

                                               浪花层层

 

       春风,屡屡唤起我童年的记忆;那沉甸甸的记忆,常常激起我心海底下那看不见的波澜。历史,常常和人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也有人认为历史常常给人以惩罪,这一切,全凭每个人的心境去理解。按说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需要对社会、对家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历史的伤疤已经结痂,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再重新揭破伤痂任鲜血流淌。然而,历史的痕迹却往往深刻地镌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的目光,总会穿越时空的隧道,回想起遥远的昨天;昨天的层层浪花,又每时每刻都在敲击着我心中的磐石,留下清晰的余音……

                                            (一)

                                            姥 姥

      您像一尊观音神像,在我的心目中刻下了永远的痕迹;您更像一股清凉的甘泉,流入我的心田。直到今天,那种凛冽的甘甜,依然在我的嘴角流淌,经过发酵化作眼中的点点甘露,融化成溪流,在回忆中,沿着脸颊轻轻流下,那种味道,咸咸的,在岁月中演变成我心中永远的图腾……

      冀东平原的肥沃土地上,清澈的潮白河静静流淌着,河的两岸,是一颗颗一搂多粗的高大垂柳,清风吹来,将它们枝条轻轻托起,就像丽人在翩翩起舞。清风过去,又一齐垂下,又仿佛是少女梳齐的长长秀发。过了大桥走上大堤,立刻就被绿色的浓荫包裹住了,各种树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大坝的下面,有一个有一个小村庄,那里,便是我的姥姥家。

      一九六八年年底,是我终生难以忘记的日子。出于无奈,我随着母亲来到了这里。沿着凹凸不平的乡间小路,母亲把我领进一个宽敞的大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就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胆怯的站在母亲旁边,显得手足无措。

     “建华,这是你姥姥、姥爷,这是你三舅、老舅和老姨,快叫人。”母亲见我将我推倒前面。

     “哦,这就是小建华,快过来,让姥姥看看。”这个姥姥盘腿坐在炕上,看上去六十多岁,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两鬓拖下雪白的银丝,慈眉善目,乍一见面,就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快去呀,一个男人怎么跟个女孩子似的。”年龄与我相仿的小老姨从后面推了我一把。

      从此,我便在这里开始了一种与城里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一年,我刚满十一岁……

      人间有了爱,才会迸发出火一样的热情;世界有了爱,才显得美好和绚丽,才有了超越一切的动人故事。在我生命中最亲近的一个人,竟是这个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姥姥”。基于历史原因,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我未出嫁的母亲和姥姥家的一个年龄相仿女人拜了干姐们儿。有了我们姐弟三人之后,她的这个干姐们儿,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的二姨。我们刚刚懂事时,还不知道有这样一门亲戚。直到“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开始后,结果使比大我三岁的大姐和大我两岁的二姐对自己的姥姥家究竟是哪个都产生了疑惑。

      文革风暴席卷中国大地时,我的父亲钟子欣时任县委第二书记,“走资派”的帽子是躲不掉的,很快进了“大学习班”,不仅受到无休止地折磨,而且与家人基本失去联系。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母亲秦碧秋作为家属,又是建国初期的公社妇联主任,自然也难逃干系,进了“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两个姐姐都已经上了中学,都在学校里吃食堂,生活没有问题。可我才十一岁,刚上小学四年级可就惨了。在学校,“狗崽子”的身份让我备受欺凌,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始终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底,一直伴随我终生。

      文革之前我的亲姥姥和老姨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照顾我们的生活。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在那个年代,为了“破四旧”,我亲手毁掉了家里一切“封资修”的痕迹;为了表达对伟大领袖的忠诚,我家里每天吃饭前,都会在二姐的带领下,手举“红宝书衷心祝愿”;为了保护父亲,我小小年纪,亲手烧掉了了当年父亲主持县委工作时,与刘少奇主席的工作合影,造成数十年的遗憾。

       然而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到了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忽然又刮起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狂潮。在我家里姥姥和老姨虽有非农业户口,但因为没有工作也不得不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卷起铺盖卷回到姥姥家的农村。于是在这个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一个刚上小学四年级、平时衣食无忧的孩子该怎么办?怎样生活?好在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母亲劳动改造的的“五七干校”恰好就在我的姥姥家,于是,母亲干脆也让我回到姥姥家的村里小学去上学。离开了饱受欺凌学校来到农村,在心里忽然想得到了一种轻松的感觉。可是这种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便在幼小心灵上,深深地镌刻下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直到若干年之后,仍然挥之不去……    (未完待续)

 

 回到顶部
总数 12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