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共有195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我们那个年代(连载)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31 20:29:00 [显示全部帖子]

 

     作者简介

      张树人(笔名:天路无言),出生日期:1951年9月15日。原北京110中学六七届老初二的学生。1969年元月赴延安地区富县茶坊公社插队;1971年6月陕西汉中100号信箱参加工作;1972年元月西安理工大学工作;1993年元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作;2011年11月退休。

 

我 的 小 学(草稿)

作者:天路无言

 

一、

19587月的某一天,我记得很清楚,家里来了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个子不高身材比较瘦,给人一种慈祥谦和的感觉。后来我知道老爷爷是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的教工,他来到家里是来办理适龄儿童入学登记手续的。于是自那年的91日起我就上小学了。

从家里到学校上学很近,步行大约不会超过三分钟。学校是一栋两层的坡顶砖混结构的楼房,是50年代初与周边子区,丑区,寅区……直到到申区等居民楼和商业设施,都是整体规划设计,且同步建成的。因此学校的建筑风格与附近建筑均呼应协调。除此之外,百万庄地区还剩下北平房,东平房和西平房没有规划建设,我家当时就住在东平房。那会儿一般来说,住在楼房的家里经济情况要好些,住在平房的多数生活状况更为拮据,所以以至于人们常说是住在楼房还是平房的,就能多少掂量出对方家里的经济水平来。

学校始建于一九五五年八月。当时校名为北京市海淀区百万庄小学。一九五六年重新划区后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苏联展览馆路小学。一九五七年再度更名为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学校在62年学生入学高峰期的时候(那会儿我正在上四年级,也是那一年我有了弟弟),政府将学校附近的地质部仓库约有70多间房,划归学校改为展览路第一小学分校。当年学校建制班达到42个班,2000多学生。我们的校长叫汪若余。

进入学校后,我被分在一年级一班。既是新生入学,书包和铅笔盒之类物品总是要有的。奈何家里实属贫困,竟连上学必备之物也没有钱购置。记得很清楚,书包就是一个平时妈妈用来买菜的一个布做的提兜,只能手提着且绝无可能背在肩上。所谓“铅笔盒”就更令人尴尬了。妈妈是找了块儿布缝了个口袋,袋口可以用绳儿收紧的那种就权当铅笔盒了。除此之外,其余诸如水杯,水杯套,口罩等物亦勉强凑活,好歹就算都有了。我见到此状十分沮丧,亦曾再三恳求母亲甚而闹了点别扭,但无奈家境如此又如之奈何,只得背着这些家当上学校了。说起家境来,小子不得不累赘几句。自打我记事以后,母亲是家庭妇女,就没有过正式工作,一家人全靠父亲的微薄薪水艰难度日。父亲的工资那些年先是每月56元,之后调整到62元,62元的工资一直拿了很多年,就一直没动过。看官要知道,那个年头儿我们家老老小小6口子人,吃穿用的都指着这点儿。除此之外月月还要给山东老家爷爷奶奶那边儿寄上5元,逢年过节时是10元。由于生活拮据,我们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也见长,加之陆续上学,每年的学费,书本费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每年父亲都得在单位申请些困难补助,母亲也设法在街道厂子里里接些砸扣眼,锁扣眼,熨台布等零活,或者给别人帮佣挣点钱,好歹补贴些家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1 14:38: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 的 小 学(草稿)

作者:天路无言

 

 

二、

 

    我那会儿上学不知怎的,懂事特别晚,而且显得比其他的孩子笨得多。人家孩子吧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活泼可爱。而我吧呆头呆脑,少不更事,人家说点什么根本就听不明白,就像没长大一样完全就是个傻子似的。你譬如说,通知下午两点钟上课,唯恐记错了,总是吃完饭早早的背上书包就去学校门口等着开门了,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啊,不是仰着脸呆呆的看天上的风筝,要不就是蹲在学校栅栏外边看蚂蚁搬山玩,那会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多蚂蚁窝,再不就拿根棍儿挖蚯蚓玩儿。有时候学校老师看着校门外边聚的孩子多了,或者出来把同学们轰回家去午睡,要不就记名字告诉班主任,吓得孩子们见着老师出来就呼哨一声逃得无影无踪,或者把同学们叫进教室让大家趴在桌上午睡。那会儿家里也没个表,只有一个从老家带过来的一个老式座钟,还经常停摆或走得不准,恐怕午睡过了点儿,再者说也从来没有午睡的习惯呐。每次老师留了作业,那会儿也怪了我总是不知道到底留了哪些作业。回家以后不知怎的好像特别胆小,明明有的同学就住在我家附近,却又不敢去找同学问一下,无奈逢到这种情况,母亲就只好亲自出马去到同学那里帮我问清楚。上课的时候我倒是表现很乖,两手背后坐得端直,眼睛看着黑板出神却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更可笑的是完全不知道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应该及时安排去上厕所,以便下边继续上课的时候能够比较坦然。结果我经常出现上课的时候憋尿的情况,有的时候还好能憋到下课。有的时候就憋不住了,我又不敢举手跟老师说,只能尿道裤子里。好在这种情况毕竟发生次数不多,而且还都是在冬季,穿的都是棉裤,总算还不至于顺着裤腿哗啦哗啦的尿地上,那才真是现了眼呢。由于是冬季,那会儿教室里不像现在都有暖气,每个教室前边都生了个火炉子,用于教室取暖。我既然裤子尿湿了,毕竟感觉极其不舒服,课间的时候就设法避开周围同学们的视线,尽量靠近火炉子佯装取暖的样子,烤烤已然尿湿的裤子。小时这点糗事真是让看官见笑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 8:03: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当然太了解了,我在这里工作过啊,怎么不清楚呢,您怎么对我们那么清楚呢?谢谢寒江朋友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6:46: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 的 小 学(草稿)

作者:天路无言

 

 

三、

 

起先我是在一班,到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将四年级的三个班重新整编为四个班,我又被分到了三班,直至毕业。我在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是许老师,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是索士林老师。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四个班的毕业班的学生都在二楼中间的大厅处列队集合,专心地听二班的班主任温老师朗诵课文,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说的是红军长征时期,在过草地时老炊事班长如何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扶助三名病号的英雄事迹。最终三名病号走出了草地,而舍己救人的老班长却永远地留在了草地。温老师读起来抑扬顿挫充满感情,他的情绪起伏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使得我们每一个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今想起来难以忘怀。其实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课是常识,手工劳动,美术和自然这些课,上这些课的时候兴致还挺高。譬如说美术课,我那会儿还真是挺喜欢画画的,虽说现在看起来画得并不怎么样,可在当时我这画画的水平还真算是不错的呢。我还特别喜欢临摹小人书里的人物。像《三国演义》,《水浒》,《木偶奇遇记》,《中国少年报》里连载的《番茄奇遇记》等等,甚而有的时候拿拓蓝纸将好的插图拓下来。记得那会儿画赤兔马画得还不错,不少同学还求我给他们也画上一张呢。有时候班里出个板报自然也少不了我,为此,老师还指定我当了美术课的课代表,自己还觉得挺自豪的呢。令人印象最深刻就是自然课了,我们自然课的老师是位印尼归国华侨,姓邓。邓老师见多识广,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生动活泼非常吸引人,我和同学们都爱听他讲课。邓老师家里有照相机,这在当时是个非常稀罕的事,而且他不仅照相技术不错,据说洗像,放大照片等技术也相当娴熟。因此,学校或者那个班里需要合影照个像都求邓老师帮忙。譬如,我们六年级毕业班全体学生的合影照片就是邓老师給照的,是用的转机技术。这张照片至今我还珍藏着呢。据同学们传说,邓老师也有发火的时候,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大约总是有个学生淘气的缘故惹着邓老师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忍无可忍的邓老师将赖在课桌上不动的那个“淘气包”,连桌椅带着人夹起来扔到一楼窗户外边去了。此事至今想起来仍令人忍禁不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10:47:00 [显示全部帖子]

您竟连点式楼都知道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10:56:00 [显示全部帖子]

这是什么时候照的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20:37:00 [显示全部帖子]

好的,我会短信与您联系的,给您添麻烦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3 20:41: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13-2-3 11:36:00的发言:

欣赏您的文章!回忆过去的事情。

 

张树人兄,我已把杂志给您准备好,不知在哪里交给您?请短信联系。

     谢谢您的夸奖!当继续努力!杂志之事,方便时我会短信与您联系的,给您添麻烦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5 22:00: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 的 小 学(草稿)

作者:天路无言

 

 

四、

 

我之所以对邓老师印象深刻,还是他生动地讲述,引导我对探寻自然的奥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譬如有关矿藏的形成,分布和用途等的介绍,我那阵儿对这个就特别感兴趣,只要有空就会到处捡拾矿石,希望搜集到尽可能多的矿石标本。刚巧学校附近就有个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磨片室,经常会在室外堆放一些各类矿石做加工和研究用。我则常常去翻腾,试图寻找些喜欢的矿石留做标本。每次总能有点收获,例如磁铁矿,硫铁矿,与煤共生的黄铁矿,与铜矿伴生的孔雀石,难得寻觅的水晶,各种色泽的花岗岩,可用作烧制玻璃的石英石,石灰岩,页岩等等。我还在华侨补校的墙外头发现了一堆可能是用作建筑材料的萤石,五颜六色且玲珑剔透的十分惹眼,亦选取了一些作为收藏。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游览长城,同时坐了一段当年詹天佑修的人字形爬坡铁路,还参观了詹天佑纪念馆。那次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我沿着铁路走了一段,铁路的路基铺的石块儿引起了我的注意,发现里面有少量的页岩。我偶然捡起了几块儿看了看,竟发现其中有一块儿有树叶的石化印迹,这显然是一块远古的树叶化石。我沿着铁路线又走了一段,弯腰又细细的的查找,居然又找到了一两块,意外收获着实令人惊喜。之后凡遇有到野外的机会,总会留意于路边的石块和河滩的鹅卵石之类,几乎成了习惯。但是遗憾的是再也没有见到过化石标本了。学校还组织我们参观过地质博物馆。那真是个神奇的世界,数量庞大,姿态各异的矿石标本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当时去参观的时候,带着纸和笔,除了逐个观看以外还认真地做了记录,包括矿床分布,火成岩或水成岩,比重,硬度等等,而且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惟恐记录不到。那时候不知道为何有如此大的瘾头,心想长大若能当个地质学家该有多好啊!邓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有一次上自然课的时候,把我们班同学都带到操场上。他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一个纸灯笼似的东西,里面用细金属丝做的支架上放着一个日光灯启动器的铝壳儿,铝壳里已经放好沾满油的棉花。邓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孔明灯”,并且给我们讲述了“孔明灯”的基本原理,接着给我们作了演示。但见他用火柴将油棉点着,不大一会儿功夫,“孔明灯”竟随着同学们期待和差异的眼神,摇摇晃晃的飘浮起来了,借着微风越飞越高最后消失在同学们的视线中。在今天看来“孔明灯”已经实在不算什么了,可在我们小时那时候,那真是个奇妙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刻啊!小学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邓老师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树人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1 积分:154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3/6 6:3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7 20:08: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 的 小 学(草稿)

作者:天路无言

 

 

五、

 

上小学的时候,尽管家里经济条件十分拮据,还是在学校定了一份报纸叫《新少年报》,后来报纸又改名叫做《中国少年报》。好在报纸是周刊,四版八开,价钱是多少我忘记了,但是确实不贵。由于我还参加了少年科技站的活动,少年科技站每个季度也会发给我一份报纸,叫做《无线电知识》。报纸纸面发黑,纸质极其粗糙,尽管如此我却将收到的报纸视之如珍宝,每每收到企盼的报纸后,照例从头到尾认真阅读以外,自然还要精心保存。有些文章几乎是反复读过多遍。《无线电知识》报纸登载的内容我不仅要读,有些我还特别想动手做做,譬如单管或双管半导体收音机等。但是实在是限于家境条件也就放弃了。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家境稍好些的,几乎迷上了半导体了,不仅有全套的电烙铁,钳子,改锥等电工工具,还到处去采买些处理便宜的电器元件。耳熟能详且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们常去的的地方有西直门,黄村和西四丁字街那些地儿的电器行。特别是西四丁字街电器行,经常门口聚集着一堆人,都成了购买和交换元器件的点了。我最早时曾经做过矿石收音机。先是弄了个纸卷浸了蜡以后,使得纸卷变的结实且防潮起绝缘作用,之后在纸卷上整齐的绕上漆包线,漆包线要有规定的线径和圈数,接收线圈就算搞定了。商店里专门有卖矿石调谐器的,玻璃外壳包装且有两个螺栓支脚作为固定和连线用的,内中安有一块锗矿石,外部有个旋钮可转动连接的黄铜丝,黄铜丝的另一头则盯着锗矿石,旋转黄铜丝改变与矿石表面的接触点位置,借以达到调节灵敏度和选择适当电台的作用。继而尚需往房上设法树个竹杆儿,竹杆儿顶端缠上蛛网天线并引下来作为信号接收端,在墙根儿地上砸进根铁棍儿权当做地线了。遇有必须焊接的活用的是自制的烙铁。我是在一个工厂的废料堆里捡了根紫铜块,做烙铁头恰好合适,就拿回家绑了根粗铁丝又按了个木把手就算是烙铁了。使的时候将烙铁在火炉子上烧热,把要焊接的部位打磨干净,用烙铁蘸上松香或者焊油,再沾上点儿焊锡就可以焊了。您还别说就我做的这把烙铁真没少立功呢,不光是焊线路板或接头时必不可少,有时候家里的水壶,洗脸盆等家什破口裂缝了,我做的烙铁就派上用场了。书归正传。矿石收音机戴上耳机虽勉强可以听,但是毕竟简陋,听起来除了需要带耳机且噪音还比较大,音响效果极其拙略不堪。但是即便如此,在那会儿能听到声音就已经很很不错了。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毕竟是家里没有一台话匣子,实在是说不过去,又见我着实酷爱鼓捣这些东西,就给了我一点钱。我好歹修旧利废的又利用手头有限的这点钱买了些处理货,攒了一台简单的半导体收音机,也就算家里有了台话匣子了。这是后话不提。


 回到顶部
总数 116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