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共有1046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6:00 [只看该作者]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羞怯?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一个过于羞怯的女孩,必然无法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富养女孩”提倡让女孩大方、开朗,能在各种场合积极地展现自己的能力。

  我们一直在强调:所谓“富养女孩”,并不是让孩子变成大小姐,而是培养一种高尚的气质、个性,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见识的人。富养更多的是一种大家气度,不要小家子气,不要让女儿庸俗化,只看重钱的所谓大小姐也是很庸俗的。

  所谓小家子气就是人的行为举止不大方,孩子的第一个不大方的表现就是羞怯,因此,杜绝孩子的小家子气,会让女孩子摆脱羞怯的困扰。

  害羞的孩子大多逃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主动与人相交。害羞会阻碍孩子交朋友、有碍学习和自尊心的形成,也降低了心理适应的能力。害羞的孩子通常会神经过敏、疑惑不安、孤单、沮丧及难交朋友。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相比于羞答答的样子,一个大气的女子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一个强手如云的市场中,做一只待宰的羔羊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同时也令人痛苦。因此,“富养女孩”,就要让她们摆脱羞怯。

  在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收到的来信或接待的来访中,经常有一群为了自己的孩子无法摆脱害羞心理而苦恼的家长,下面就是一位心理学家收到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

  我女儿今年5岁了,她很喜欢看书,幼儿园的老师反映她十分聪明,一学就会。可是,女儿也有一个缺点让我烦恼不已,那就是她不够大方,她从来不敢主动表现自己。比如老师让她上台领操,她摇头不肯,而这是很多小朋友争着做的事。再如她的故事讲得很好,我让她给外公外婆讲个故事,她也不干,即使讲了也是有头无尾。问她为什么这样,她回答说:“不好意思。”怎样才能让她尽快地克服这些缺点呢?

  显然这位家长很着急,但是越是这样,越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因为急于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而逼迫孩子,使孩子越发胆怯。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有过羞怯的经历,只不过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大多数人成人后就不再有羞怯心理,但是仍有一些成年人还摆脱不了羞怯,以致形成社交恐惧症。这就形成了一种心理疾病。

  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自信,没法肯定自己,这种不自信在女孩子身上表现得尤其强烈。因为女孩比较敏感,有的女孩子因体弱多病或有某种遭遇和创伤,在生活中心理曾受到过某种刺激,如受人欺负、被人打骂,甚至棍棒交加、被人奚落耻笑等使她自尊心受损,都可能使其变得畏畏缩缩,易于羞怯。再者夫妻经常在孩子面前吵骂,甚至离异,会使孩子缺乏温暖、依靠、交流和亲情的爱抚,孩子从小就觉得不如别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必然会形成羞怯自卑的心理。

  也正因此,如果孩子表现得很羞怯,父母们又不停地强调让孩子大方起来,她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反而强化了孩子的羞怯心理,让她更加不自信。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汪国真《豪放是一种美德》

  作为家长,应进行自我反省,自己的女儿是否只是比较含蓄,而不是拘谨?有没有毫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她们?自己是否提供给了女儿足够的安全感?是否给她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否滥用权力,过度严厉?因为严厉之中会忽略了情感与关怀。孩子过分依赖的成因是忽视和粗暴。不重视情感、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与拒绝,都会造成孩子的依赖行为。依赖的行为很多时候与羞怯有关。

  还有一点,据有关资料表明,有羞怯行为的孩子,有时其父母本身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羞怯情绪,孩子受到了父母的感染。父母们的行为是孩子行为的指导,改变女儿的拘谨,首先就要改掉大人的拘谨。

  为了保护自己容易受伤的心灵,羞怯的孩子往往采用一种消极退缩的方式。但孩子一旦产生心理上的长期恐惧,就会形成社交恐惧症,把别人负面的评价看得比什么都重,无法适应社会,到了这种程度的羞怯,就已经很难改正。因此,“富养女孩”,就要提早为害羞的孩子把脉。

  下面就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克服羞怯的有效方法,父母不妨试一试:

  设置一个场景,如:几个同学商定课后去吃烤肉。你的女儿很想去,可与几个孩子又不十分亲密,结果她没去,心里又很不舒服。

  与女儿共同列出三四种常常使她感到羞怯的情形,如在班里发言,与男同学讲话、坐下来共同研究问题等等。

  列出一张“克服羞怯”的训练表,注意不要让孩子冒太大的风险。例如:向警察问路;课后向老师请教问题;赞美别人穿的新衣服。

  如果女儿的害羞表现出一种畏人症,那么应如何消除孩子对人的恐惧呢?

  1. 建立孩子对别人的信任

  这种信任首先要由父母传递出来,也就是说,父母应该信任自己的女儿,可能她的有些话语显得很怪异,但是一定要读懂她的心思,尽量信任她,她愈被信任,就愈能信任别人。信任是亲近的基础,如果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得信任,她也很难真正信任别人,这也是羞怯的成因。

  2. 锻炼孩子多与人交往

  很多孩子害羞是因为从小没有社交机会,作为父母,就应当带孩子走出去。带孩子交际的场合很多,比如领孩子到亲友家中,让她们有机会接触人,主要是让她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当然,对于一个害羞的孩子来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适合在比较安全的环境锻炼她,此外,多让孩子经历被别人接纳的经验,这有助于她们树立自信,在社交上继续进步。

  3. 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信

  在特别爱害羞的女儿说话时,父母要注意用轻松的语气对孩子说,同时还要采取鼓励和赞赏的方式。父母要多鼓励,让孩子得到肯定和表扬,对胆怯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本身就感到自卑,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结果总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她一些鼓励,增加她的勇气,她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另外就是赞赏,如果女儿有那么一两次表现得很大方,例如领操、给别人讲故事等,可以得到一枚她喜欢的贴纸或其他的孩子喜欢的东西。等她有了一定数量的贴纸后,就可以带她去游乐场玩或从事孩子喜欢的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孩子的大方行为已经得到巩固,可以取消奖励贴纸的方法,而只给予口头表扬。孩子做事没恒心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予以纠正。

  “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是西方的家长常常使用的词汇,他们经常鼓励孩子,因此,西方的孩子大多数都表现得比我国的孩子自信自主;而中国的家长则感到这些词语可能有些“夸张”。西方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总之,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人勇气和自信,容易克服羞怯心理,让女儿逐渐变得自然大方、含蓄而不拘谨,矜持而不小气。爱女儿,别忘了鼓励孩子。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6:00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赏识与批评,就像帮助孩子谨慎把握住方向的小船,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评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巴迪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他兴奋地将诗歌拿给父母看。巴迪的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眼睛发亮,高兴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而他的父亲则摇摇头评价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孩子,你还需要继续努力。”母亲的“精彩极了”使巴迪顿感欢欣和鼓舞,可父亲的“糟糕透了”却使巴迪备受打击,于是他带着母亲的期待和父亲的鞭策,奋发努力,一次次写作、一次次修改,终于创作出大批广受赞誉的作品。这时,他再回头看自己幼时的“作品”,巴迪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彩极了”是肯定、赏识和鼓励,体现了母亲对儿子博大的爱;“糟糕透了”是否定、批评和警示,折射出父亲理性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不同作用,无论缺乏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赏识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就可能使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

  首先,如果无原则、无限度地赏识,则会使孩子整日沉浸于孤芳自赏中,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假象,而对现实中的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完善的动机与行动。

  其次,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发挥其有效性的重要心理前提就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和鼓励,而家长在孩子眼里恰恰是权威。因此,家长的一味赏识很可能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孩子的努力是为了获取家长的赏识,而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与进步中获得自我满足。

  如果家长善于批评孩子,懂得适时用批评来规范孩子的人生,批评则会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正确的批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明智的判断和对现实的高度警醒基础之上的,能够使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正确认识,对自我发展保持清醒的警戒。父亲的“糟糕透了”,虽然当时使巴迪陷入痛苦失望之中,但是几年以后他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正是有了父亲的严厉和批评,巴迪才能在写作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完整的家庭教育,既要有人说“精彩极了”,也要有人说“糟糕透了”,这样才能使孩子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扬帆远航。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8:00 [只看该作者]

创意五招搞定赖床小子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您是不是有个喜欢赖床的宝宝呢?你是不是再为每天的“叫醒任务”而发愁呢?现提供五个创意小招数,让家有赖床小子的爸妈试试。
 
  五感刺激法   五感的刺激,可帮助孩子顺利从睡梦中苏醒。可以先拉开窗帘,让光线透进房间,然后跟他说说话、开音乐或放一片他喜欢的故事CD,再不然就发动搔痒、抱抱或亲吻攻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多“感”齐下,效果益显。
 
  玩偶突袭法   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很快就可以赶走贪睡虫。不妨借用陪伴孩子睡觉的动物玩偶,蹲在孩子床边,假装成玩偶的声音对他说话:“快起来啊,不然我要伸出‘黄金右腿’啰!”
 
  激将法  适度的激将口吻,有时效果奇佳。前晚可先试探孩子“明天早上我叫你,你真的起得来吗?”让孩子自己做出承诺。隔天早晨,凑在他耳边若无其事地说:“你昨晚说好不会赖床,我觉得你应该是没办法做到吧……”很多生性逞强的孩子受到刺激中了计,就会立即跳起来,这时爸妈记得配合演出——做出惊讶的表情,顺便给点掌声。
 
  魔法棒点醒法   玩游戏也是引起孩子兴趣的方法。找一根棒子当作魔法棒,对孩子说:“现在我是魔法妈妈,要帮你点醒身体各部位。”从点醒脚开始,接着是他的腿、肚子、手臂、肩膀,然后是眼睛。最后对孩子说:“当我念‘妈咪哄’咒语时,你就要假装自己是池塘里的大青蛙跳得高高的!”
 
  比赛奖赏法   好玩才有动力,与其大吼大叫,不如用计时奖赏的方式,给予孩子起床的动机。跟孩子约好,一起计时比赛,如果动作快就有奖励。有效的前提是,表现好的时候,立即给予奖励。每个孩子想要的未必相同,爸妈要先找出对孩子最具吸引力的奖赏。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8:00 [只看该作者]

如何让宝宝拥有明亮的双眼?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大脑所获得的外界的信息中,多半以上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良好有效的视觉刺激,能让孩子更清晰、精确地感知、接受、加工外界信息刺激,促进大脑的开发,提升智力水平。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视力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充足的营养则是视力发育的物质基础。
维生素A
      维生素A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视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合成视觉感光物质的重要原料,如果缺乏维生素A,眼睛对弱光的感受能力就会下降,使幼儿在弱光环境下不能看清楚物体。
      正常儿童在日常的辅食中就可以补充维生素A,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补充维生素A不能急于求成,一旦过量补充,也很容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
牛磺酸
      牛磺酸大量存在于人体视网膜中,能提高视觉机能,促进视网膜的发育。同时,它还可以提高人体眼睛的角膜有自我修复能力,对抗眼疾。
      当视网膜中的牛磺酸含量降低时,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都可能出现紊乱,这对视力发育极为不利。此时,尽快补充牛磺酸就非常必要了。
抗氧化营养素
      眼睛如果对光敏感则易产生氧化的问题,这时可适时补充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及叶黄素等。
维生素C
来源蔬菜及水果,其中深绿色蔬菜的维生素C尤其丰富。
维生素E
来源于植物油、深绿色蔬菜、小麦胚芽等。
叶黄素
     属于类β-胡萝卜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病变和白内障等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眼疾,有明显的预防和改善效果。
叶黄素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目前还没有权威营养机构对叶黄素提出建议摄取量。其实,叶黄素的补充非常简单,成本也不高,只要多选择深绿色蔬菜就可以了,比如菠菜、甘蓝等。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9:00 [只看该作者]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在和其它孩子的家长交流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的孩子对学习根本没兴趣,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孩子的未知欲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引导的好的话,根本不会有不爱学习的孩子。

  每个孩子的情况的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要培养好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1、有成就感

  当孩子学了新东西后,让他用新知识去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我的宝宝学了单双数后,出门的时候我就经常问她,墙上那些广告电话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她以前根本不知道的,而且会觉得很难的问题,现在能够回答出来,心里就会有成就感,这是至关重要的。

  2、有目标

  孩子每次完成作业,全对的话得100分,但如果完成得非常好的话,还会得到一个小星星,更关键的问题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小星星的,宝宝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到小星星,因为得到比较困难,所以宝宝每次都很认真的完成作业,以希望得到小星星,是不是有点积经验值升级的感觉啊,这就是宝宝对写作业也很有兴趣的原因。

  3、鼓励

  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家长都要做出相应的鼓励,当然,我不建议大家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鼓励,精神上的鼓励更合适一些。

  4、自信心

  当学习的难度增加后,出错的可能性会慢慢加大,这时千万不要随意的责骂孩子,这对他的自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问题,当然,方式方法很重要。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09:00 [只看该作者]

做个合格的家长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儿子马上要入托了,前几天,去开新生家长会,让我生平第一次有了做家长的感觉。看见整个礼堂人头篡动,一个个蜷缩在小板凳上的身影,一张张没有幸福只有惶惑的脸庞,恍恍忽忽,似乎不远处同样的身影,同样的脸庞正在忘我的陪读,正在紧张地填报志愿,正在焦虑地等待一个个考分。难道这些就是我们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所要面临的人生的下半场?

    自己苦读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工作后偶尔还会梦见数学考试卷还未做完。刚从“学海"中苦渡上岸,又要改头换面,更变本加厉的折磨自己的孩子。

    此时,听到台上的校长大声教诲“我们的家长要负起责任来。在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是二十个小朋友,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家里,一个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小朋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没有错,但仔细想,如果一个不懂教育的家长成大对一个孩子“关心"的面面俱到,恐怕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今后孩子的世界会发展到什么样子,未来社会何种人才最具有竞争力,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也不能预测。因此,如果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好的教育,以及如何进行这样的教育,还是不要“太认真负责".要做合格的家长,的确,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

    有位教育学家把家长分三种类型: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二类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这些家长越把孩子盯得紧,越想让他优秀,孩子就会越朝着大人不愿看见的方向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人的生存状态入手,培养孩子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10:00 [只看该作者]

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怎么办?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孩子受欺负了怎么办?”不少家长都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替孩子去“出气”,教训对方一顿呢?还是交给孩子一定的社交技巧,避免此类事情再发生,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家长苦恼: 孩子受欺负 家长很窝火

  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在集体生活中,时不时会碰到一些小摩擦,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她受了欺负还不吭声。前段时间,她爸爸出差回来时买了一件漂亮的玩具,她很喜欢,去幼儿园的时候也带上,说跟小朋友一起玩。那段时间我工作忙,也没注意到一些细节情况,两三天后才发现她一直没把玩具带回来,问原因,女儿才支支吾吾地说,被班上的一个男孩拿去了,她要不回来。

  听了后我很生气:女儿怎么这样没出息,自己的东西被抢了还不敢要。我想第二天找老师去了解情况,老公却劝说这是小事,没必要兴师动众,让孩子自己跟老师说。我也很矛盾,不知道在这件事上该如何教女儿解决。  ——圆圆妈

  上个周末,贝贝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聚在游乐场边玩耍,他们都是四五岁左右,家长们也比较放心,没有贴身跟随。我和另外一位家长在旁边闲聊起来,突然,儿子眼泪汪汪地跑过来,我一看,他的小脸上有一道红印,很明显是用手抓的。儿子哭着说,他正准备爬滑滑梯,可旁边那位比较高大的小男生要插队,还动手打了他,受了欺负的贝贝显得很可怜。

  我真想教他勇敢地去跟对方“干一架”,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只能是带着儿子找那个小男孩讲理去,因为都有家长在场,大家只是和和气气地说了一些大道理。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可我还是很担心,儿子以后再被欺负该怎么办?  ——贝贝妈

  专家说法: 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吃亏”

  (指导老师:广州市某幼儿园梁院长)

  孩子们之间的打闹跟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闹更多的是带有游戏成分,是一种玩耍。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该如何交往,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吃亏”与“不吃亏”的概念,很多时候,所谓“吃亏”其实是家长的想法。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孩子刚刚打架了,而且还是满脸泪水的,可一会儿又在一起亲密无间地玩。所以,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得过于严重。如果只是偶然受到欺负,完全不必理会,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传递一种受欺负的概念,那样,会使他原本没有负担的心理变得沉重起来。

  理智做法:学会自我保护

  当家长遇到这种问题时,理智的做法是:如果孩子没当回事,继续高兴地玩耍,家长也就不要再追究;如果孩子很伤心,很委屈,家长就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在这件事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在批评别的孩子的缺点的同时,也要指出自己的孩子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不要把埋怨都倾泻在别的孩子身上,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大度。然后家长要及时和对方孩子的家长沟通,提出问题所在,友好地商量解决方法。当双方家长意见达到一致时,可带两个孩子见面,这时候家长不需要再掺合,而是让孩子自己来解决,该道歉的道歉,该和好的和好,一场交际危机也就化解了。

  此外,还应该尽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于表达、敢于据理力争的勇气。要力劝孩子别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哭,哭泣只会导致对方变本加厉地嘲弄。教孩子表现出自信心,比如,告诉他注视着欺凌弱小者的眼睛说:“住手,我可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然后,昂首挺胸地离开。

  网友支招:不服输 “以牙还牙”

  对于“孩子受欺负该怎么办?”这个话题,网上的妈妈们也充分发表意见。爱子心切,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家长们希望孩子从小就是强势的,很多妈妈认为,如果孩子受到别人欺负,一定不能服输,要还击过去。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你一味忍让退缩,结果会更惨。”网友嘟嘟说道。也有部分妈妈认为不能简单地教孩子“以牙还牙”,那样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你可以先向孩子征求意见,问他想怎样做?然后告诉他要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自己没办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孩子间的玩闹不过是过家家,只要好好疏导,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网友冉冉妈说道。

  记者手记:从源头上 杜绝校园暴力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有些甚至让人瞠目结舌,我们很困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可否认,除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难逃其咎。校园暴力中,受暴者身心受到伤害,施暴者最终也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可以说,双方都是受害者。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与人和平相处,不要欺负别人,拳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教给孩子辩理、保护、反抗的能力,从小锻炼他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11:00 [只看该作者]

家长故意输给孩子,这样做对吗?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孩子喜欢与别人竞争,老师在幼儿园举行吃饭比赛、穿衣比赛,父母也会借竞赛来激励孩子,使其做事快一些、更好一些。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竞赛却也有不少的学问。有不少孩子只爱赢,却输不起,一旦比不过别人,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我不干,我不干。”心软的父母就缴械投降:“好好好,算你赢!”或者重新玩过,再输给孩子以息事宁人。

          家长故意输给孩子,这样做对不对?————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经常故意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他永远都应该是赢家,但现实生活并不是如此,他总要面对自己所不擅长的事情,总要学会怎样应付输的局面。成人的责任当然并不是为了讨孩子的欢心,而是要他学会承担后果。

          竞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制造气氛,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它本身不是目的。孩子赢了可以树立自信心,输了应当学会面对败局。孩子的态度来源于家长所示范的榜样,所以当家长“输”了的时候,别忘了总结一下教训:“我怎么会输呢?让我想想看,噢,是不太专心的缘故。”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当孩子输了时也会考虑输的原因,无论是输是赢,成人都要示范乐观的态度:输赢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下一次要吸取教训。孩子形成此态度时,“输”了的你假装表现出“沮丧”的样子,孩子定会来安慰你:“妈妈,不要紧,下次专心吃饭,你一定会赢!”那时的你该有多开心。

          另外,竞赛只能促进速度,却不能帮助孩子掌握技巧,当孩子在活动中需要充分的时间练习时,并不适合举行比赛。比如与3岁的孩子比赛扣纽扣,好胜的孩子会非常着急、无助,比赛的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因此厌恶扣纽扣。那么家长们应如何协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竞争?

          孩子对于失败无法接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赢的机会太多了:成人应该控制输赢节奏,让孩子有输有赢。

(2)赞美得太多了:很多家长经常鼓励、赞美孩子,凡事应有度,过多的赞美会使孩子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甚至完美无缺,从而无法面对自己的瑕疵。

(3)自信心较低:有的孩子怕被别人取笑,不能接受失败的事实,甚至不敢参与竞争。成人可以协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增强竞赛信心。先找水平相仿的孩子一起玩,也可让孩子在准备充分、压力较小的环境中模拟竞赛,增强自信。要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多一些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失败是成功之母。”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曾失败过两万五千次,最后才获得成功。

(4)害怕让家人或老师失望:成人适当的期望可以激励孩子积极向上,使孩子勇于接受挑战。然而有些孩子却是成人不适当期望的牺牲品,孩子很希望让父母满意,常竭尽全力去争取成功,一旦输了,除了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无法获得心理平衡外,还很在意成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让家人或老师失望。这种压力之下,或许孩子可以获得许多成功,但因太在乎结果,而不能享受到内心的平静。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11:00 [只看该作者]

孩子特别粘人该怎么办?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王女士:女儿4岁了,特别粘人。前段时间开始上幼儿园,刚开始去时,每天还挺高兴的,可这段时间,每次送去幼儿园,都是两眼泪汪汪的,有时还死缠硬磨不让我们走,老是希望我们能在身边,能陪着他,对此,我和家人都特别着急。

  专家:这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每个孩子都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过度担心。

  孩子特别粘人,跟家人的过度宠爱有着直接关系。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把他们视为掌中宝,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可这种宠爱恰恰让孩子形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遇到事情不愿自己考虑,日常生活一刻都离不开父母。

  过度依恋对儿童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这种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很差,依赖家长惯了,到幼儿园什么都不会做;在思想上,他们也不独立,遇到事情没有主见,习惯说“不知道”。上学后,他们极容易出现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等情况。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爱他,才把他送去幼儿园的,去幼儿园是长大的象征。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切忌再去吵孩子。有些家长,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急:“不是说好了吗?你怎么又哭了?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这些话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此外,让孩子摆脱依赖妈妈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教孩子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还可以用故事、儿歌等生动活泼的形式,鼓励孩子独立、自信,鼓励孩子去探索、发现,对锻炼他的独立能力非常有效。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6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4:13:00 [只看该作者]

2岁多的孩子咋玩不到一起?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孩子1岁半后对外接触的机会多了,家长也更关注起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常有些榕城家长有意约上也有孩子的亲朋好友出去玩,为的是让孩子多些玩伴。但这样的刻意安排,小家伙们似乎并不领情。

  “有时撮合他们一起玩,也不过是握握手、抱一抱,又各顾各地玩去了,也只有分东西吃的时候,才能把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早教QQ群里的豆妈笑言。

  近日,记者也细心观察过在福州早教学校上小小班的孩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相处,但除了老师引导的集体游戏,多数人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信赖的玩伴。即便是有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也很快会因为争抢玩具、推打等不愉快行为发生而悻悻分开。

  “而在我们的模糊记忆里,自己能走能跑后,父母就要去干活了,小屁孩们自己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玩上一整天,等到天黑了才各自回家吃饭。”俊妈的回忆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

  相仿的年纪,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今的年轻父母多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之间似乎也多出了一层屏障。妞妈有些担心,自己对宝贝女儿太过呵护了,以至于束缚了她对外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孩子之间为啥疏于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望还是缺乏交往技巧?是孩子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还是父母过于心急了?家长又该如何引导?……迷茫中的家长,多半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看完本期这三位业内人士的细心解答,同样可以让您充电学习,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理解孩子

  时代环境大变样 社交更困难

  德慧泉早教中心创始人陈明兴教授感叹,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化、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狭隘而封闭的生活空间都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过去生活节奏较慢,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稳定,人与人之间的防范相对较弱,而今,相互防范的心理,加大了人与人交流的难度。

  过去普遍都有兄弟姐妹,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游戏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学习和培养的。而今独生子女的玩伴成了一大问题。

  过去兄弟姐妹多,许多家庭采取“放养式”,而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个个是宝贝,是掌上明珠,碰不得,摔不得,许多家庭采取“圈养式”。

  过去大院邻里之间开放式的较多,孩子们经常能聚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今独门独户的封闭式“蜗居”成了城市居住环境的主体……

  种种外界环境的改变,给今天的孩子们的社交带来了困难。万婴跟踪(福州)亲子园资深老师、高级育婴师刘丽娟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目前影响城市宝宝社交的四大因素:

  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太少,也许有家长会辩解,“我每天都带宝宝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于与同伴交往;二、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在玩乐中被“欺负”,总是给予过多干预;三、孩子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四、“不会分享”,导致宝宝不能融入群体。

  了解孩子

  2岁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同伴

  作为老师,旺婴妈妈亲子园小小班的姜媛媛一度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久了之后,她渐渐明白,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

  “2岁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

  刘丽娟也想告知家长宝宝同伴交往的特点,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发出微笑及“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

  2岁前的宝宝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孩子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

  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和拟作,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对于该阶段孩子,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孩子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姜媛媛建议家长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孩子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引导孩子

  从生活细节做起 帮助孩子学社交  

  刘丽娟建议家长,这个阶段宝宝的活动应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陈明兴则认为,孩子社交上的问题,大致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生理的成长和性格原因;二是心理方面的障碍;三是环境的局限。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家长都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方法来改善。

  NO.1 宝宝玩时,大人请走开

  宝宝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孩子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父母尽可以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

  NO.2 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家长需要通过游戏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如:宝宝与小伙伴在活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起搭个漂亮的房子,才能得到表扬”,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谁先搭好一个小房子,我就奖励谁”。

  NO.3 多为孩子创设社交环境

  学习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傍晚带宝宝一同散步,周末带宝宝去郊外或游乐场所玩,让年龄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门,或带宝宝上亲子课等,都是改善环境的一些举措。

  当然,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自己要树立好形象,你的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宝宝。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总数 18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