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陕北记忆】—北京知青陈幼民文集摘录


  共有1207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陕北记忆】—北京知青陈幼民文集摘录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往事如云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13 积分:437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2/28 11:5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 1:5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2-7-1 16:18:00的发言:

《被遗忘的美丽》
作者—陈幼民

 作于:2012年6月23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154dc22t79ea25349677&69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张照片,是我从朋友的博客上转载的。它拍摄于1971年,距今已经四十一年了。照片上的七个女孩子,当时正在延长县的安沟公社插队,离我所在的刘家河公社,隔着一条延河。好像是要面临分离,她们用照片来纪念姐妹之间的情谊。我记得照相馆在延长县城那条不长的街上,还和镶牙的诊所挤在一起。
    这是一张普通的照片,七个女孩子衣着朴素,静静地坐着,淡淡的笑,目光纯净,神情自然。她们没有像有些知青照片中人们昂首挺胸遥望远方做出的伟大状,或者是肩负历史使命的沉重感,也没有像现在的人在快门按动的瞬间要说“茄子”,做出“V”字的手势。然而,正是由于这种自然的状态,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人们真实的表情。我从她们的脸上,看到了稚气,看到了羞涩,看到了向往,看到了友谊,看到了劳动的痕迹。但最触动我的,是照片中女孩子们洋溢着的青春的美丽。
    说来惭愧,今天之所以特别强调女孩子的美丽对我的触动,是因为在我的插队记忆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有知青们共性和个性的许多特点,而独独缺少了对异性插友美丽的印象。所以,当看到照片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原来我们延长县知青里面还有这么多漂亮的女孩子,当年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呢。
    这似乎说不通,因为在青春期的男女孩子之间,对异性的容貌应该是最敏感的,所以听说知青里也有捷足先登的事发生,可为什么当年的我却迟钝如此,这对一个学过画的“好色之徒”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当时的女知青们不美丽吗,不是,看这张照片就可以知道答案。那么,是接触少吗?有可能,我所在的小队,是清一色的男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没有接触的机会。延长县短短的土街上,每逢赶集,都有成群的知青游来荡去,我想,当年或许曾与这七个女孩子擦肩而过,瞥过一两眼之后,便各自消失在延河边的山沟里。
    

      越江,我还真与这七女子中的一位(前排左二)有过邂逅。不知幼民从哪个朋友的博客趸来的。



往事总是很淡很淡,如缕如烟,却又令人难以忘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 9:2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往事如云在2012-7-3 1:59:00的发言:

      越江,我还真与这七女子中的一位(前排左二)有过邂逅。不知幼民从哪个朋友的博客趸来的。

   报告如云(二东家):你们可能都不止邂逅,据说延长后来聚会,许多人又都认识了。其实详情我都不知道,我就是串网绕世介踅摸找到了这。你们跟幼民那么熟悉,咋及问俄呀?就是通过你们,我才有幸结识了幼民,才为他这些才情洋溢、才思清颖、才气激越的多才华章所感动,才忍不住地想立刻搬来与俄们这伙陕北老插分享。

   但是,我一直以为幼民也算得是名人了,多少年前,他就和建一他们创作并出版了那么多反映咱北京知青陕北插队的作品,他算得上是咱陕北老插里著名的笔杆子了。所以,我也一直没好意思把他的东西随便搬到咱【延河水】来。

   昨天,发信给幼民征询他,能不能公开转载他的【陕北记忆】系列文章,幼民立即给我发来短信,他说:“写这些文章,就是为给知青朋友们看的。兄弟觉得可以,我是没意见。”

   这样,原本只惦记转载《被遗忘的美丽》这一篇文的帖子,遂计划改成全部转载幼民的【陕北记忆】系列文集了。只是有些遗憾的事情是,没有在这座楼顶,写上一段序跋之类的导言。

   不过没关系,反正写导言,也应当是你们刘家河老哥几个的活计。我这儿连续转载着,你们慢慢看着,跟郭家塬等老革命同志合计一下,最后再给补一个也行吧?!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陕北记忆】—北京知青陈幼民文集摘录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 11:35:00 [只看该作者]

《女人不唱歌》
作者—陈幼民

 作于:2012年2月29日

 

 

    陕北高原是民歌的故乡,《蓝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早已传遍全国,成为中国民歌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曾经在流行歌坛风靡一时的“西北风”,就借鉴了许多陕北民歌的元素。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陕北的农民个个都是民歌手,那张嘴除了吃饭就是唱歌。你若行走在沟梁坡峁上,冷不丁的就会听到从哪个圪崂里飞出一嗓子信天游,顿时能把你的魂儿牵了去。

    民歌和女人是分不开的,情歌是陕北民歌中的主体,哥哥想妹妹,妹妹送哥哥,崖畔上牵手,圪崂里亲口,炕头上解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避讳掩饰的言语和动作,都在民歌中大胆地表露出来,听得人春心荡漾。白生生的胳膊,红嘟嘟的脸,使蓝花花、凤英、贵姐等许许多多的女子在民歌中活到了今天。

    民歌不是文人在书桌前写出来的,而是受苦人在山野中奔放的心声:

      “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听见哥哥脚步响,一舌头舔破了两扇窗。”

      “二更里,月正东,我想男人一场空。

        有心脱衣无心睡,两个铺盖我一个人。”

    我相信,这歌不仅是男人唱出来的,也是女人唱出来的,否则,怎能把女人的思念之情表达的那么真切细腻。

    可当年我插队的那个村子里,女人们不唱歌,或者准确地说,是婆姨们不唱歌。我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别的村里情况如何,但在郭家塬村,我的记忆中没有婆姨的歌声。

男人们唱歌,干活的山坡上往往就是一个歌场,不管老的小的,灵的笨的,都会唱上几句,只要抡起了老镢,歌声就随之而起。队长老郭世,平时少言寡语就知道干活,可有一次在收工的路上,我见他扛着捆柴,一边走一边非常认真的大声唱着《走西口》,不管旁边有没有人听。

    女子们也唱,不仅唱那些民歌,还跟我们知青学《北京的金山上》等当时流行的歌。当时村里总把知青和女子们安排在一起干修水利的活儿,每到休息时,新打起的土坝边,就成了我们教歌的课堂。

    那婆姨们为什么不唱歌呢,不会吗,不可能,她们在做女子的时候,也是唱着那些歌长大的。她们不想唱吗,更不可能,要知道,民歌在当时几乎是山里人唯一的精神生活,终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若还不能站在山头上吼几声,那真要憋闷死了。

    婆姨们成天看娃喂奶,担水做饭,推碾子磨面,喂猪喂鸡,纺线织布,缝补衣服,洗碗扫院子,一天到晚没个闲的时候。男人们离不开婆姨,不仅每日里的吃喝穿用要靠婆姨打理,他们还说:“白日里山上流大汗,到黑里,搂上婆姨做神仙。”

    别看婆姨这么重要,她们却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村里的大情小事,从来不需要她们来发表意见,都是男人说了算。婆姨们没有话语权,也顺理成章地没了歌唱的权力。这好像是约定俗成,不仅年长的婆姨是这样,就连刚过门的新媳妇,也变得悄悄没了声响。

    也难怪,信天游都是在山里唱的,那些思念情哥哥情妹妹的话在窑里唱好像有点不大合适,可是,麦黄糜黄,绣女下床,到农忙的时候,婆姨们也得上山干活,但在那里她们也不唱。

    这好像不太公平,凭什么男人想咋吼就咋吼,女人就只有听的份儿呢。可那时人们还在为吃饱肚子发愁,女人们唱不唱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或者说,人们根本想不到这还算是一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那些不唱歌的婆姨,除了和男人们一起分担生活的重担,她们的苦处,似乎还多了一层。不是说受苦人的生活中没有欢乐,只不过这点春风雨露能够播撒到婆姨们身上的,和她们的付出相比,显得太少了。传统的习俗对她们,变得尤为苛刻。

    那时村上的女子们常到知青的窑里来玩,一日,俊妮儿她们带来一个陌生的女子,她个子不高,头发又焦又乱,脸皴得起了皮儿,一进门也不说话,只是哧哧地笑。我说怎么没见过,她们说是老郭头儿的女子,叫麦栓儿,已经出嫁啦,今儿回娘家,就带过来一起玩。我问她多大,旁人抢着答道,十五啦,一年前出的嫁。

    天哪,农村人讲虚岁,她今年应该是十四岁,就是说,十三岁上,她已经成了别人的婆姨。看着我吃惊的样子,她们却说,在农村这很平常。

    麦栓儿的日子过得并不好,听说男人经常打她。我想,若在城里,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还要靠父母照顾,让同龄的麦栓儿窑里窑外打理好一大家子的事,确有难度。但问题还不在这儿,村上人讲,那男人就是个二流子,成天吊儿郎当,不正经干活,就知道打老婆。

    麦栓儿跑回娘家跟母亲哭诉,嚷着要离婚。这在当时的农村可不多见,在传统意识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离婚改嫁就像是犯了多大罪似的。那时村里有了事,都要由本家的长辈拿主意,几个白胡子老汉大模大样地坐在麦栓儿家的炕头上,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说不能让咱家出这样的丑。麦栓妈虽然也想让闺女回家,可她刚说上一句,就有十句堵在那儿,直到把她说得没了词儿。

    婚没离成,方方面面都保全了面子,然而,麦栓儿的境遇却没有丝毫的改变,最后的结果是,麦栓儿疯了。

    再见到她时,目光呆呆的,好像谁都不认识了。

    我曾在《也是一首歌》中写过一个叫四丫的女孩子听到高曼弹奏“北风吹”时大哭,这是真事,四丫的原型就是麦栓儿,只不过,这事发生在我的窑洞里,她听到的“北风吹”并不是出自高曼的钢琴,而是我的春雷牌半导体收音机。正是因为她嚎啕大哭着奔出门去,我才知道了她闹离婚的事。

    所以我说,虽然麦栓儿没有文化,但这音乐,她却听懂了。

    论年龄,麦栓儿还是个孩子,但她又是个婆姨,婆姨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她也都尝过了。歌声能替她诉说出心中的委屈,却无力改变这一切。

    说来惭愧,我也是几十年后才想到这个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大都自顾不暇,那个遥远的山村就像隔了一层雾,变得模糊不清。当我回过头来追忆往事的时候,心中慢慢地浮现出那些沉默的身影,我们习惯感动于她们的善良与勤劳,却容易忽视了她们的苦闷和诉求。

    可能婆姨们也唱歌,只不过我没听到。也许她们把歌声融在依依呀呀的纺车声中,融在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中,融在长长的叹息声中(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动人的描写,说她娘每次爬上山顶,总要轻声叹一口气),融在招呼娃回家吃饭的呐喊声中,融在上坟时那撕心裂肺的哭泣声中。

    或者,她们把歌的愿望通过乳汁传给了孩子们,才使陕北产生了那么多的歌者,把民歌生生不息地传下去。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在电视介绍陕北的节目里,经常能看到婆姨们一边剪窗花一边唱民歌,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情。我知道,为了内容的需要,电视节目是会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情节,甚至会摆拍,但从中也可看出陕北的变化。这让我想到了插队的小山村,那些曾经不唱歌的婆姨和后辈儿的婆姨们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吃穿应该是不发愁了,笑声也应该多了起来,也许唱不唱歌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她们生活得快乐就好。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陕北记忆】—北京知青陈幼民文集摘编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3 11:53:00 [只看该作者]

《女人不唱歌》文章评论摘录:

 

      如同你所讲陕北的婆姨们把歌声融在依依呀呀的纺车声中,融在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中了。
      也许你是男生,和婆姨们接触的机会少,我插队时就经常听到婆姨们在窑洞里唱歌,纺线的时候会唱,织布的时候也会唱,给细儿喂奶时也会唱。

 

      陕北民歌充满悲沧,那是受苦人为了抒发心中的孤闷,在干活的山地上释放出来的心声。

      你融入陕北生活很深、很深!每当我看你的博客时,都象听见你用陕北口音在念这篇文,耳边都是那熟悉的亲切的乡音,女儿就让我多在网上和陕北老乡聊聊天,说学点儿陕北话说给她,她很想听我说说陕北话,我插队四年都没学会,你插了几年?我脑子不好忘记了。


      你的文章特好看,我村里陕北婆姨也不怎么唱歌,就象你说的,男人,女子都唱。拦羊的、耕地的都唱。说到修水利,那是我们年轻人集中的地方,我特喜欢,我喜欢掌打夯的把子,自编领头歌,大家一起和,特别快乐!还有就是掌把儿的不用深弯腰,头不晕。我那时特怕弯腰,56岁才知道为什么,我有先天的肾上腺瘤,弯腰刺激它分泌激素,血压瞬间增高导致头晕。

 

      看了你的文章,才让我注意到插队时乡亲唱歌的事,在我们的郭家塬我实在找不到乡亲唱歌的记忆,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山,对沟壑的大吼,声音高而长,他们常依此来呼亲唤友,舒发情怀。遗憾没注意到最纯朴的民间小调。直到我进了工厂,看到当地业余或专业团体的演出,才感到陕北歌是那么美。当年麦栓儿的不幸让人揪心,如今王二妮的幸运让人安慰。

 

      俺插队的时候听过婆姨们唱歌,但她们多是轻声的哼唱,不像男人那样放开了吼~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10:17: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次摘录幼民【陕北记忆】的初衷,是缘自当下知青人对《知青》剧的热议。

   评判、探究、夸赞、抨击甚至诋毁的言论铺天盖地,作为一个老知青,都好似有满腹的感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如果梁晓声先生不述及陕北插队也罢,可偏偏他非要不伦不类不着调地写出那么多陕北老插们都搞不懂的东西来。同学们在问,陕北戏的这些玩意儿到底是谁给提供的素材呢?

   不管梁先生怎样戏说甚至糟改,作为陕北插队的北京知青,是有责任对世人真实地来讲述我们自己的曾经,告诉世人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亲历、亲为和亲闻的一切,而【陕北记忆】就是这样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文集。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18:11:00 [只看该作者]

   这篇《女人不唱歌》,也许就得在幼民【陕北记忆】文集里,作为系列文来观赏阅读了。
   幼民对陕北民歌有较深的研究和较高的造诣,这是听俄的那几位老东家说的。据他们十三中同学说,幼民的陕北话说的还棒尖儿着哩。可惜俄莫亲耳听过他唱陕北歌儿,但从看他写的这一系列关于陕北民歌的论述,相信他一定是唱的美着咧,也特想有朝一日,亲耳听听幼民唱陕北民歌。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18:15:00 [只看该作者]

   陕北婆姨女子到底唱不唱歌儿?俄是知不道,在村里时候的确是莫听到过女人唱,可我们村女同学说她们听到的,唱的可美气呢。我就想可能是这哦,陕北女人只是不在男人面前唱歌吧?

   幼民在文中讲:“那些曾经不唱歌的婆姨和后辈儿的婆姨们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这俄倒是有过亲眼目睹和亲耳聆听的经历,尔格的婆姨女子她们可是出落的大方呢。吃罢饭,俄乍给荷得来。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18:22: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特想有朝一日,亲耳听听幼民唱陕北民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陕北记忆】—北京知青陈幼民文集摘编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19:59: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视频是头几年俄们回庄上,在当年民兵连长柳柳家喝酒,他儿媳妇给唱的《赶牲灵》,是延长县电视台给照下的。那天俄酒是喝多哩,嚎下个这叫照下。但尔格村里些婆姨女子,唱歌儿就是叫唱就唱了,也可唱的美了。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56.com/v_35026662.swf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7/4 20:08:00 [只看该作者]

那举着录音机的是俄们村一哒儿回克的知青,这哒儿叫个覆盆子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11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2